导读:本文包含了塔巴庙区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塔巴庙区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气层识别
塔巴庙区块论文文献综述
贾俊,孟军田,王栋承[1](2016)在《塔巴庙区块盒3段致密砂岩气层产能差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区块盒3段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气层产能差异较大。基于岩心分析、测试资料,采用测井参数交会法对气层加以识别,并根据产能情况对气层分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产能气层储层特征,明确了盒3段砂岩气层产能差异特征及高产控制因素,并建立了气层产能评价标准。研究表明,盒3段气层产能差异综合受到岩性、沉积相、油气充注等因素影响,其中,曲流河道主体、决口水道中心线附近砂体等有利储集相带以及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是影响含气砂岩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6年01期)
魏兆亮[2](2012)在《鄂北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地质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储层建模是在综合了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已知点的储层信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建立能够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建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叁维空间定量分布模型。针对鄂北上古生界储层低孔、低渗、高排驱压力,孔渗关系相关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本文以塔巴庙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四性”关系、储层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根据统计的河道和砂体几何学参数,应用RMS软件平台提供的河流体系建模技术,完成沉积相建模,模拟工区河道、心滩、边滩、决口扇以及河道间等多种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在相模型的控制下,进行孔、渗等物性参数的建模工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沉积微相以及砂体分布特征以岩芯、测井以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沉积体系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区沉积相;根据岩性变化、层理类型及其组合,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确定了沉积微相的基本类型。分析认为,不同目的层段发育有不同成因的砂体类型,并且具有各异的展布特征。(2)储层特征和评价研究从沉积学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等方面对塔巴庙区块不同研究层位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使用[Φ·K·R10/10-1μm3]无因次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3)储层“四性”关系与储层特征类比开展“四性”关系(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的充分探索、试验与应用研究;从沉积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含气饱和度、气层压力系数和气井无阻流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与邻区类比研究。(4)储层建模与结果评价基于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根据统计的河道和砂体几何学参数,应用MS软件平台提供的河流体系建模技术,完成了沉积相建模,模拟了工区河道、心滩、边滩、决口扇以及河道间等多种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在相模型的控制下,进行了孔、渗等物性参数的建模工作,完成了储层的数值模型。通过这些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确定了沉积微相的基本类型,模拟了工区多种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孔、渗等物性参数的建模工作,完成了储层的数值模型;开展了与邻区类比研究,对认识塔巴庙工区气井的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提高单井产能、提高天然气勘探效益并迅速扩大储量规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2-06-01)
周功才,曹延旭[3](2010)在《塔巴庙区块风化壳岩性及流体类型的测井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风化壳原岩经过长期风化、淋滤等作用,其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类型变得复杂多样,用常规测井方法进行储层岩性识别和流体类型判别存在很大难度。为此,通过对风化壳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利用Pe(U)曲线分析法、多岩性叁孔隙度曲线交会法等测井方法来识别风化壳储层的岩性,并在准确计算地层泥质含量基础上,通过泥质校正将泥质双矿物岩石模型变换成纯双矿物岩石模型,再进行交会求解孔隙度与矿物成分,较好地解决了只有通过钻井取心和薄片分析才能解决的储层岩性识别问题;在分析影响流体类型判别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电阻率数值判别法、深浅侧向电阻率的差值法、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判别法等测井评价,研究解决了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风化壳储层流体类型的判别问题。利用该测井评价方法对鄂8井进行了流体类型判别,得出的结论与测试结果相吻合,印证了该方法在塔巴庙区块应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0年03期)
李小玉[4](2009)在《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下古生界地层取心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属于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区块,为进一步探索塔巴庙区块西北部古生界地层发育及含油气情况,开展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研究,落实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变化及厚度特征,探索下古生界盐下储层和油气发育状况,及寒武系含气性,力争钻获工业气流。华北分公司在本区块部署了D67井,本井为叁开探井,设计井深:3615.00m;实际完钻井深:3610.00m。在钻井过程中,不断探索地层特性,加强技术研究,圆满完成了本井下古生界取心任务。为本井区古生界钻井地层剖面,区域地层对比和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钻资料。(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9年07期)
王苏提[5](2009)在《鄂北塔巴庙区块地层特征与可钻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塔巴庙区块从第四纪到奥陶纪地层岩性、测井、PDC钻头在本区的可钻性以及本区气层特点等因素的分析,指出塔巴庙区块中生代地层成岩性差,PDC钻井速度快,泥岩易造浆,但要注意延长组下段较疏松砂岩中含砾对PDC钻头牙齿不利;上古生代地层成岩性较好,砂岩胶结致密,钻井时注意选择钻井参数,使用牙齿较小的钻头为宜。(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09年15期)
杜富荣[6](2009)在《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下古生界储层及含气几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巴庙区块几口探井膏盐岩层的油气显示特点和储层分析,认为膏盐岩层储集了大量油气,油气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09年10期)
郭振华,陈红汉,赵彦超,刘建章,陈雷[7](2007)在《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包裹体是保存在储层中的微小流体样品,包含有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18口井的62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察和显微测温,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地层共发生过6期流体活动,均与油气成藏有关,并以第二期—第六期的天然气充注为主。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油气成藏分别发生在距今190~150Ma的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晚期,150~124Ma的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124~101Ma的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101~86Ma的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末期和86~70Ma的早白垩世中末期—早白垩世末期。其中,早侏罗世中期—中侏罗世晚期为油气充注的初始阶段,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为轻质油的主要成藏时期,中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末为研究区内目的层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7年04期)
张晋元,曹寿斌[8](2006)在《塔巴庙区块气层录井参数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巴庙区块气藏属于低压、低渗气藏,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含气级别高,但含气非均质性强,录井解释评价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综合判断储集层物性和含气性方面的研究,分别探讨了钻时与全烃、钻井液性能与全烃、钻井液粘度与全烃、气测显示与测井参数和烃组分与气显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相关性及其在塔巴庙区块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意义及作用。通过相关性研究,不但摸索出定性解释评价气层的方法,同时为今后深入研究录井相关参数关系,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实现准确解释评价储集层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06年S1期)
何锋[9](2006)在《对塔巴庙区块钻头选型的几点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区块内区域地质特征的分析,从岩性特征方面将区块大致划分为叁大块。对区域钻遇岩差异、地层的可钻性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为钻头选型提供依据,使各井段的钻头选型更加合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李雪原,王少鹏[10](2006)在《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太原组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了解区域沉积背景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岩相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手段,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区块太原组为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和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的滨浅海相沉积与湖泊—叁角洲相沉积。以此为基础,进行井间横向对比,编制不同层位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揭示各沉积微相演化规律,从而指出勘探开发的有利相带,为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塔巴庙区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气储层建模是在综合了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已知点的储层信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建立能够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建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叁维空间定量分布模型。针对鄂北上古生界储层低孔、低渗、高排驱压力,孔渗关系相关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本文以塔巴庙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四性”关系、储层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根据统计的河道和砂体几何学参数,应用RMS软件平台提供的河流体系建模技术,完成沉积相建模,模拟工区河道、心滩、边滩、决口扇以及河道间等多种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在相模型的控制下,进行孔、渗等物性参数的建模工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沉积微相以及砂体分布特征以岩芯、测井以及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沉积体系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区沉积相;根据岩性变化、层理类型及其组合,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确定了沉积微相的基本类型。分析认为,不同目的层段发育有不同成因的砂体类型,并且具有各异的展布特征。(2)储层特征和评价研究从沉积学特征、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等方面对塔巴庙区块不同研究层位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使用[Φ·K·R10/10-1μm3]无因次参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3)储层“四性”关系与储层特征类比开展“四性”关系(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的充分探索、试验与应用研究;从沉积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含气饱和度、气层压力系数和气井无阻流量等多个方面开展了与邻区类比研究。(4)储层建模与结果评价基于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根据统计的河道和砂体几何学参数,应用MS软件平台提供的河流体系建模技术,完成了沉积相建模,模拟了工区河道、心滩、边滩、决口扇以及河道间等多种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在相模型的控制下,进行了孔、渗等物性参数的建模工作,完成了储层的数值模型。通过这些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确定了沉积微相的基本类型,模拟了工区多种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孔、渗等物性参数的建模工作,完成了储层的数值模型;开展了与邻区类比研究,对认识塔巴庙工区气井的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提高单井产能、提高天然气勘探效益并迅速扩大储量规模提供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塔巴庙区块论文参考文献
[1].贾俊,孟军田,王栋承.塔巴庙区块盒3段致密砂岩气层产能差异特征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6
[2].魏兆亮.鄂北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储层物性特征及地质建模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3].周功才,曹延旭.塔巴庙区块风化壳岩性及流体类型的测井识别[J].天然气工业.2010
[4].李小玉.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下古生界地层取心技术[J].内江科技.2009
[5].王苏提.鄂北塔巴庙区块地层特征与可钻性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6].杜富荣.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下古生界储层及含气几率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7].郭振华,陈红汉,赵彦超,刘建章,陈雷.利用储层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上古生界油气充注期次和时期[J].现代地质.2007
[8].张晋元,曹寿斌.塔巴庙区块气层录井参数分析研究[J].录井工程.2006
[9].何锋.对塔巴庙区块钻头选型的几点认识[J].西部探矿工程.2006
[10].李雪原,王少鹏.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太原组沉积微相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