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地进行着革新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朝着多元化教学方式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中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习作内容及框架,降低习作的难度,对传统习作教学方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本文立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首先简要叙述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优势,并结合教学经验,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分析
在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认知习惯科学地制订教学内容及方式。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教学优势
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不同于传统形式的习作教学,思维导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习作思维的培养,它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形式相契合,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趣味性以及个性化的特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习作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处于语文习作学习的基础阶段,在参与习作学习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积累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语文习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习作教学的质量。借助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彩的颜色以及多样的图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感官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帮助学生梳理习作框架与流程,降低习作难度。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下笔,无话可写。究其本质原因在于习作过程中缺乏清晰的习作思路,不会搭建习作的框架。借助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习作的题目入手,一级一级地梳理好习作的框架,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的框架逐步丰富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习作的技巧,降低语文习作的难度,优化教学,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 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框架构思
在语文习作实践时,当学生有了目录以及素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习作内容进行构思。从题目入手,将脑海中关于习作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梳理,然后在思维导图上进行表示,一级一级进行分支标注,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习作结构脉络,进而发现与题目内容相对应的习作重点。学生明确习作思维导图后根据分支内容抓住关键点内容,理清写作先后顺序,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以及段落之间怎么过渡等等。例如在写《夏天的校园》这篇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明确写作校园的对象,如校园一角。首先将这个校园一角进行描述,然后针对这一角的夏天进行具体的描绘,如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蝉鸣,就像在诉说着什么。又如夏天的操场,学生们都在进行着各项的运动等等。通过这样思维导图的辅助,逐步深入习作思路,层层递进,不仅可以清晰地描绘习作的对象,同时还可以紧扣主题,融入自己的情感,提高文章的立意与质量。
(二)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习作选材
小学语文中段习作的学生正处于从写话到习作的过渡时期,由于接触习作的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习作材料积累,在写作实践中选材能力较低。造成这种习作素材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闭的学习生活空间,使得学生感官相对封闭,缺乏习作的想象能力。其次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身边人和事的关注,致使在习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习作素材。借助思维导图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罗列习作层次的同时,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素材。例如在写《可爱的校园》这篇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将“可爱的校园”这一主题氛围三大板块,即:景、事、人。然后在针对不同的板块内容进行细化,通过观察记录不同的景物、人物特征以及发生在生活学习中的有趣事件,并在习作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内容融入自己的个人感受和体验。习作是教师通过明确习作目标的形式,以思维导图为媒介,引导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以及关键的事件进行记录,从而逐步丰富习作思维导图的内容。在学生记录习作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系列的素材记录。例如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可爱的校园”进行,素材的记录和选材可以是“最美的校园景色系列”“最美校园人物系列”以及“校园趣事”等等。在同一主题下可以有不同的选材形式和系列,在习作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立意从素材库中选择适当的材料,然后进行构思完善,从而形成一篇有血有肉的小短文,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的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的情况出现。
(三) 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将与题目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联系,然后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写作流程。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写作思维僵硬或者中断的情况,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或者重点词汇进行连接,填补习作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将习作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从而促使习作过程更加连贯,文章连接更为自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习作质量。
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是一种比较灵活不拘束的教学方法,现在已逐渐应用于幼儿的日常教学中,不仅对幼儿早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老师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幼儿的音乐体验。声势教学法对幼儿来说比较简单易懂,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律动、声势以及音乐游戏等使音乐更加容易理解。声势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使音乐具有真正的音乐性。
(四) 帮助学生评析文章,提高自身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传统习作教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习作思路,明确习作重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关联,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与关键点进行有机的联系,提高习作内容的连贯性,优化传统语文习作教学形式,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参与习作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习作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优化习作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习作质量。
三、总结
习作评析在学生习作练习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评过程不断反思自己的习作模式,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习作质量。在文章评析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出发,更加直观地表现教师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例如在点评《白杨》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进行明确的展示,并通过各个分支的形式在图上进行罗列。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的内容直观地看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借助优秀的词句来具体地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在自己习作的过程中明确提升方向,促进语文习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252.
[2]蒋志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
作者简介:
戴雪玲,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心小学。
稻田的水质状况对于淡水龙虾的养殖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稻田淡水的质量,必须定期换水,特别是在施肥和消毒之后,要及时换水,从而为淡水龙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虾苗投放完成后,最好将环形水沟的深度控制在60 cm左右,在炎热的夏季或者是龙虾快速生长期,可以适当提高稻田的水位,保持在20 cm左右[2]。另外,在水质管理过程中,要定时定量注入新鲜的水体和水草,为龙虾的养殖提供助力。
这个小小细节,也是十五年来的变化之一吧,可惜,往这方面跟进的城市似乎不多。现在别说大城市,就是一般的城市,想到哪个单位去,也往往是路好找、门难进。前不久,到一个县里,在县委大楼接待几名反映情况的群众,他们到了门口还打电话过来,说门卫不让进,非得过去接一下才行。别说县委,连一些小单位也是戒备森严,正常联系个工作都很不容易。社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办个事反而不方便,这是否有点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