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修辞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语,命名,修辞,功能
修辞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战子[1](2019)在《话语命名的修辞和功能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科学围绕各类话语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本文讨论话语命名的修辞和功能,通过厘清领域、使用者、适用场合、功能与修辞、核心理念等命名方式,为话语命名的思路注入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的理解,并深入探究命名话语的内涵。命名话语也是一种元话语,在话语的描述、归类,特别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话语命名展开细致探讨,尤其是话语命名的类别、功能和可能在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利弊。(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杨姗姗,曹凤龙[2](2019)在《推介性学术语篇互动话语的使用与修辞选择——源自爱思维尔研究亮点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放性学术体裁研究亮点(Highlights)为例,自建国际学术期刊研究亮点语料库剖析推介性语篇生成的形式选择、语言资源以及语篇交际策略。研究发现论文作者形式结构上选择完整句子,调用主动语态罗列研究发现、研究方法等信息,重点使用研究方法、模式、数据、影响等语言资源,第一人称使用突出。语篇策略上使用或显性的态度评价资源或隐形的读者参与手段,诉诸理性策略推广学术文章。推介性语篇研究为研究者有效写作与投稿,ESP教学,以及期刊国际化推广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晶晶,焦振铎[3](2019)在《基于形象修复理论的华为危机公关话语修辞分析——以美国打压华为系列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以近期美国打压华为系列事件为例,以华为公司的相关声明及高管的采访报道为文本,分析其危机公关话语修辞的战略、战术及效果,进而提出适用于一般企业危机公关话语修辞的理念。(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9期)
叶航[4](2019)在《性别修辞与历史话语:海外华文女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文本迁移现象,严歌苓、张翎、艾米等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小说被多次改编成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话题性的电影作品。这些小说中显见的女性视阈、历史书写经不同创作者影像转换后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美学面向——或承续,或置换。电影对小说的"阐释"差异源于改编场域中的多元驱动力,如小说与电影在媒介属性上的相异性,创作者一以贯之的审美趣味和价值立场,不同影片在制片定位、市场策略上的差别等。在"从小说到电影"这个转换场域中,电影创作者既有艺术维度的取舍判断,亦不可能忽略更深层的社会语境与文化气候。(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倩[5](2019)在《浅谈中日友好叙事下的中国国家话语与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话语及国家修辞在解决问题与处理纷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学界的话语与修辞主体研究亦出现了由个体转向国家主体的倾向。中日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着历史话语纠葛博弈的一面。与此同时,在政治文件、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媒体的报道、民间外交领域中,为了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也在努力传播友好话语,运用国家修辞建构友好叙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中日友好的中国国家话语与修辞模式。这种话语与修辞模式,为地区乃至国际纷争的解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中日国家叙事范式值得进行研究与梳理,并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9年09期)
刘飞飞,常晨光,张坤坤[6](2019)在《亲和关系视角下中国媒体评论中政治话语修辞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个性化之联合关系(affiliation)为基本理论框架,以《中国日报》英文版的社论语篇为语料,通过分析评价资源和评价对象的分布模式,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媒体语篇中的建构过程。分析发现,社论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概念实体做出积极或者消极的评价,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叁个层面建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建构【概念+评价】耦合体(coupling)跟报纸的潜在受众结成不同的群体关系,劝服潜在受众接受该价值观。本研究拓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个性化关系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语言学视角,同时对新闻语篇的写作与阅读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岳圣淞[7](2019)在《政治修辞视角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对中国的威胁感知并实现政策调整,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转化为现实的政策行动,离不开政治修辞:首先,提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新国家安全观,突出中国的"经济威胁",重新建构对双边关系内涵的叙述逻辑,营造出紧迫的政策情境;其次,重新确立政策对象的身份标签——定义中国为"修正主义大国",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和价值观的"挑战者"、"对手"和"战略竞争者",进一步巩固对华政策的基本方向;最后,通过官方话语高强度的持续干预,使"中国威胁"的含义不断扩展、影响在各领域扩散,并大力渲染采取相应政策的必要性,最终形成完整的对华政策话语体系。因此,整个政策形成过程就是决策者运用政治修辞论证政策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话语过程。(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郑珺[8](2019)在《融合中西修辞长处 提升国家话语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古典修辞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诸子百家的争芳斗艳铸造了中华文明光辉的一页,与同期的古希腊交相辉映,共同惠泽人类的世世代代。修辞本身在人类社会具备共同性质:非暴力手段处理人类冲突、协调人类行动,更新人类观念和思想。在全球化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0)
熊正[9](2019)在《中国特色扶贫话语英译中的修辞“在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讲话蕴含了中国新时期的扶贫智慧与思想。为使这些中国智慧更好地对外传播,以新修辞"在场"(presence)(或"呈现")理论为基础,对《摆脱贫困》、"习近平新年致辞"与"中国重要政治词汇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扶贫专题)叁套文本里中国特色扶贫话语的汉语文本与英译文本进行修辞解读,从"选择"(choice)、"表达"(presentation)角度考查英译文本对汉语文本做出的调整,进而论证中国特色话语外译过程中,可使用"选择"与"表达"两种修辞手段调适译文,增强修辞功能,引起受众兴趣,激发互动,构建认同,从而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蔡伟红,胡云霞[10](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修辞策略——视觉修辞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视觉成为主导人们感知体系的最重要的力量,借助各种视觉符号来传递某种劝服性的视觉修辞已经打破了语言的霸权地位,成为在特定的传播场域中实现意义生成、消费和效果争夺的主要形式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一种有关意义建构和传递的社会实践活动,视觉修辞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修辞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开放性学术体裁研究亮点(Highlights)为例,自建国际学术期刊研究亮点语料库剖析推介性语篇生成的形式选择、语言资源以及语篇交际策略。研究发现论文作者形式结构上选择完整句子,调用主动语态罗列研究发现、研究方法等信息,重点使用研究方法、模式、数据、影响等语言资源,第一人称使用突出。语篇策略上使用或显性的态度评价资源或隐形的读者参与手段,诉诸理性策略推广学术文章。推介性语篇研究为研究者有效写作与投稿,ESP教学,以及期刊国际化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辞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战子.话语命名的修辞和功能新论[J].外语研究.2019
[2].杨姗姗,曹凤龙.推介性学术语篇互动话语的使用与修辞选择——源自爱思维尔研究亮点的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9
[3].杨晶晶,焦振铎.基于形象修复理论的华为危机公关话语修辞分析——以美国打压华为系列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
[4].叶航.性别修辞与历史话语:海外华文女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5].张倩.浅谈中日友好叙事下的中国国家话语与修辞[J].传媒观察.2019
[6].刘飞飞,常晨光,张坤坤.亲和关系视角下中国媒体评论中政治话语修辞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J].山东外语教学.2019
[7].岳圣淞.政治修辞视角下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话语战略探究[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
[8].郑珺.融合中西修辞长处提升国家话语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9].熊正.中国特色扶贫话语英译中的修辞“在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蔡伟红,胡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修辞策略——视觉修辞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