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良超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超滤,体外循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技术,滤器。
改良超滤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付志达,李兵,刘立群,刘效波,王士忠[1](2013)在《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比较改良超滤与常规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选择。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1月,无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合并症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超滤组(CUF组)20例,改良超滤(MUF)20例。分别统计比较转流前、转流结束和停机超滤结束后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红细胞压积(Hct),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术后输血量。结果所有病例无死亡,均顺利出院,术后未发现与超滤及体外循环有关的并发症。转流前的红细胞压积2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转流中由于两组均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稀释,Hct下降,但是MUF组仍高于CUF组(P<0.05);停机超滤结束后MUF组亦高于CUF组(P<0.05),MUF组输入库血量、胸腔24h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都明显低于CUF组(P<0.05)。结论改良超滤能较快排除体内水分,减少术后输血并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改善患儿愈后。(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2](2009)在《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旨在探讨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于体外循环停机后行改良超滤即超滤组,20例未行超滤即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后15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测量心率、血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和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超滤组在体外循环后60分钟和120分钟,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3.5±10.3mmHg和84.7±8.6mmHg,而对照组为64.2±9.1mmHg和68.7±11.3mmHg,前者体循环压力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改良超滤组病例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红细胞压积,术后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超滤是一种能有效减轻机体水负荷,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输血所带来的感染危险和早日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09年05期)
皮名安,舒龙,毛志福[3](2008)在《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的应用对防止和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体外循环,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联合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观察患儿肺功能情况、血液浓缩指标及血浆炎症介质浓度。结果实验组体外循环后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均获改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浆白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白介素6(IL-6)和血栓素B2(TXB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联合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能有效浓缩血液,降低血浆炎症介质浓度,减轻炎症反应性肺损伤。(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杨侃[4](2007)在《改良超滤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改良超滤技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至2006年,共进行10 kg左右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共4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中使用改良超滤技术。结果40例患儿中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超滤时间为(12.5±2.3)min,滤出液体(305±108)ml,术中血细胞比积(23.4±2.6)%,超滤结束血细胞比积为(31.5±2.2)%。结论改良超滤能有效滤出炎性介质和浓缩血液,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期刊2007年10期)
俎志勇,谢家声,李保军,钟后成,孟东亮[5](2007)在《改良超滤技术的改进及其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婴幼儿血容量少,体外循环(Extracoporeal circulation,ECC)中如何减少过多的水分,避免过度稀释造成组织器官水肿,一直是灌注医师所关心的问题。改良超滤(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衣晓峰,魏然[6](2007)在《改良超滤技术:先心病手术从婴儿期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3个月的小患儿琉琉,出生35天时因支气管肺炎、心衰来到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病因是先心病室间隔巨大缺损、卵圆孔闭合不良、肺动脉中重度高压。该院心胸外科专家在传统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的支持下,成功为他实施了先心病修补术,使宝宝告别了死亡的威胁。$(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07-02-12)
刘高利,王安彪,李德才,郭巍,张文龙[7](2007)在《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超滤对心脏手术患儿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5-03—2006-02山东大学山东省立医院收治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平衡超滤组(BUF)和改良超滤组(MUF),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循环,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组分别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min(T2)、术后2h(T3)、术后6h(T4)、术后12h(T5)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气比例(insp%)。结果各组体外循环术后较术前的肺静态顺应性、气道阻力、肺泡-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都有明显变化,但是超滤组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在T3、T4、T5时间MUF组肺静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BUF组和对照组,气道阻力和肺泡-动脉氧分压梯度明显低于BUF组和对照组。结论改良超滤技术能够改善体外循环术后肺的呼吸动力学,对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高蕾[8](2006)在《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改良超滤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52例行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术中于体外循环(CPB)中采用改良超滤技术(MUF),对照组不接受超滤,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红细胞压积(HCT)迅速升高,库血用量、24 h引流量、24 h尿量、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证实CPB中应用MUF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6年29期)
张鲁英,张广福,姜冠华,梁家立,杨哲[9](2004)在《改良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 (CPB)中作用及效果。方法 4 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4例 ,超滤组于CPB停机后 ,待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 ,使体内血液经动脉供血管经超滤器超滤后进入右房。对照组不行改良动、静脉超滤。结果 术后输入库血量对照组 5 90ml,超滤组 310ml(P <0 .0 1)。超滤组平均滤出液5 4 0ml,术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浆蛋白、纤维蛋白与超滤前比速度增高 (P <0 .0 1)。结论 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有利于术后多余水分排出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输血量 ,适用于小体重、血液稀释度大的婴幼儿和长时间CPB者。(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王功朝,张供,张希全[10](2004)在《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对IL-1β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水肿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 ,各 30例 ,对照组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 ,实验组在体外循环手术结束后行改良超滤 ,测定两组病人术前、体外循环转流中主动脉开放 5min后、超滤后 (对照组体外循环结束 10min)、术后 3h、术后 2 4h及超滤液中IL 1β含量 ;同时记录两组病人HCT变化、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超滤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血清中IL 1β含量显著降低 ,超滤液中测出大量IL 1β,病人术后引流量小、输血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显着缩短。 结论 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显着降低病人血清中IL 1β含量 ,是一种有效预防及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水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改良超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于体外循环停机后行改良超滤即超滤组,20例未行超滤即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后15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测量心率、血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和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超滤组在体外循环后60分钟和120分钟,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3.5±10.3mmHg和84.7±8.6mmHg,而对照组为64.2±9.1mmHg和68.7±11.3mmHg,前者体循环压力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改良超滤组病例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红细胞压积,术后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超滤是一种能有效减轻机体水负荷,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输血所带来的感染危险和早日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良超滤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付志达,李兵,刘立群,刘效波,王士忠.改良超滤技术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3
[2].冼明海,梁荣鑫,廖益永.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09
[3].皮名安,舒龙,毛志福.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
[4].杨侃.改良超滤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
[5].俎志勇,谢家声,李保军,钟后成,孟东亮.改良超滤技术的改进及其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7
[6].衣晓峰,魏然.改良超滤技术:先心病手术从婴儿期开始[N].健康报.2007
[7].刘高利,王安彪,李德才,郭巍,张文龙.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
[8].高蕾.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改良超滤技术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6
[9].张鲁英,张广福,姜冠华,梁家立,杨哲.改良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
[10].王功朝,张供,张希全.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对IL-1β影响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