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强: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论文

姚强: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论文

·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为评价和完善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本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现场调查和课程交互效应分析方法,建立了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模型及其与课程之间的交互关系。结果显示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应包含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循证决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共27项核心能力,而武汉大学在实践操作和职业发展方面培养相对不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培养综合性公共管理能力培养人才为目标,围绕核心竞争力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应用领域,并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评价,最终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课程交互效应;课程体系;武汉大学

一、研究背景

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1],其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在“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理念引导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全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从培养模式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注重综合管理能力或思维的培养,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的公共管理类学院(如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另一类是注重特定专业知识背景培养,主要分布在专业性的学校或学院(如医学类、师范类、农林类院校等)[3-4]。

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隶属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置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同时也是综合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代表。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综合管理、发展潜力和创造性。但是,同各类专业院校相比,往往缺乏专业的医学、教育、体育、艺术等专业背景。同时,由于综合性大学容易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难以协调等问题,最终导致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泛专业化现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竞争优势[5]。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能力模型。然后,以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为例,通过课程交互效应分析方法,评价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课程体系对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支持程度,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及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完善提供可参考依据和思路。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核心竞争力一词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即多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集合体[6]。核心竞争力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应用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核心能力构建与评价。本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包括科研论文和10所“双一流”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析,总结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然后,以Likert五级量表为工具,通过专家咨询(9名专家均来自高校,长期从事公共事业管理教学研究)确定核心竞争力维度及其重要性,最终建立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竞争力模型。

(二)问卷调查

以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毕业读研或工作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回收率为83.75%。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通过Likert五级量表对核心竞争力指标的重要性和课程对各个核心竞争力维度培养的重要性进行评价。

(三)课程交互效应分析

课程交互效应分析法指通过分析课程与培养目标的交互作用关系,确定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持程度和教育目标的可能实现程度,目前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和课程体系优化[7]。本研究通过课程与核心竞争力维度交互作用关系的分析,评价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2013版)对核心竞争力各个维度的支持程度(M值)。同时,确定每门课程对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贡献程度(D值)。假设有m门课程,核心竞争力模型有n个维度,其具体原理如下:

预制光缆采用预制舱内集中配线方式时,由于集中转屏柜的预制光缆根数较多,若直接将光缆余长收纳在屏柜周边光缆槽盒内或集中转屏柜下方,对空间要求较大,且日后检修、维护困难。针对该问题的余长收纳方案有两种:

(公式1)

带总苞菩提子卵圆形,长7-10毫米,直径6-8毫米,珐琅质,坚硬,有光泽,按压不破,有白、灰、蓝紫等各色,基端之孔大,易于穿线成串。但其颖果小,含淀粉少,常不饱满.一般不做药或食用。此种疑似民间所称草珠子。

(公式2)

通过对相关学术文献[8-10]和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10所“双一流”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分析,初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组织管理、社会交往、分析决策、操作和职业发展5个方面核心能力共30项。然后,通过第一轮深入咨询,结合专家教师意见增补和删改核心竞争力内容,保持一级指标5项,新增二级指标循证卫生政策能力、捕捉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领导力、扬长避短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共8项。随后,通过第二轮专家咨询,重新对一级维度名称进行完善;同时,对二级指标的归属进行调整,并删除循证卫生政策能力、捕捉能力、档案管理能力、危机管理能力、影响他人能力、谈判能力、领导力、扬长避短能力、初步科研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共11项,最终得到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模型,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7项。通过专家和学生共同对模型各个维度打分确定每个维度的权重(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模型构建

其中,D(m)为第m门课的关联指数,表示该门课对核心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其值越大,表示该门课程越重要。Wn代表核心竞争力的权重系数,通过专家和学生共同对每项核心竞争力指标进行评分,均数作加权处理即可得到权重系数Wn,其中学生和专家权重均占50%。

M(n)为第n项核心能力获得的支持程度,其值越大,表示在该课程体系下,该项核心竞争力得到的支持程度越高。C(mn)表示是第m门课程与第n项核心竞争力的交互作用,即课程m对核心能力n培养的重要程度,根据课程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程度,本研究将其划分为5、4、3、2、1五个等级,分别代表了课程对核心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C(mn)卷调查得到,即每门课程对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程度均数。

表1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模型及权重系数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系数M值组织管理能力(0.176)卫生人力管理能力0.03633.37卫生财务管理能力0.03324.76卫生信息管理能力0.0350.00时间管理能力0.0367.96项目管理能力0.03623.42社会交往能力(0.193)宣传能力0.03511.70团队合作能力0.04124.17公务礼仪能力0.0368.36语言表达能力0.04023.49执行能力0.04115.60询证决策能力(0.257)卫生政策分析运用能力0.03824.77卫生法律法规运用能力0.03619.63逻辑思维能力0.04112.86社会调查能力0.03712.74文献查阅与分析能力0.0388.55卫生统计分析能力0.03419.37卫生系统评价能力0.03325.50实践操作能力(0.138)简单的医学评判能力0.03112.59公文写作能力0.0374.43计算机操作能力0.0358.06外语应用能力0.0347.61职业发展能力(0.237)人文素养0.04118.37职业道德0.0403.97自我管理0.03914.59职业规划能力0.0388.58创新精神0.03910.79身体素质0.04011.21

表2课程关联指数(D值)情况

排序课程名称∗D值1大学生职业规划1.092管理学0.91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0.884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0.805卫生经济学0.7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0.677公共关系学0.668公共组织理论0.669卫生事业管理0.5810公共政策0.4211非政府组织管理0.4112电子政务0.411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0.4014医院管理学0.4015军事理论0.3916社会科学研究方法0.3417体育0.3218卫生政策0.3219薪酬管理0.3020卫生法与卫生监督0.3021公共管理0.2822公共组织财务管理0.2823高等数学F0.272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0.2725医药经济与管理0.2626线性代数D0.2627逻辑学导论0.1728公文写作与处理0.1629网络信息检索0.1630社会统计学0.163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0.15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1533社会保障概论0.153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153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1536计算机基础0.1537大学英语0.1438公共经济学0.1439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0.1440医疗保险0.1341社会医学0.1342形势与政策0.1343公共金融与投资0.12

*D值为0的课程未展示在表内。

(二)核心竞争力支持程度情况(M值)

既然在幼儿园吃到的肉可能不足,那么在家的晚餐就一定要保证天天有肉了。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晚餐吃太多肉类和蛋孩子消化不了,其实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肉里的优质蛋白和血红蛋白铁,而幼儿园里能提供的又只有全天蛋白质需要量的一半,所以晚餐一定要吃肉,这是补充孩子幼儿食物的不足,适量吃不会造成消化不良。通常造成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烹调的方法不对,给孩子做肉推荐采用蒸、煮、炖的方式,不要煎、炸或烤。

(三)课程与核心竞争力关联情况(D值)

本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建立了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型,并以结果为导向从学生角度建立了课程体系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定量联系。不仅对于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其他学校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四、讨论

D值反映了各个课程对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贡献程度。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与核心竞争力直接关联指数D值情况如表2。D值在0.50分以上的有9门课程(大学生职业规划、卫生事业管理等),表示这些课程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关联性较强。D值在0.15分及以下的课程有13门课程(主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金融与投资等),表示这些课程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关联性相对较弱。此外,部分通识类课程并未出现在课程列表里,如社会学概论、生活中的化学、世界经典电影欣赏、艺术与人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西方政治思维与智慧、西方文化概论、公共财政与税务、决策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训关联性非常弱,或者没有在学生后续学习工作中产生影响。

M值表示课程体系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持程度,即反映了武汉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2013年版)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支持程度(见表1)。总体上,循证决策能力得到的支持程度最高(M值=123.42,占比31.1%)。组织管理能力(M值=89.51,占比22.6%)和社会交往能力(M值=83.32,占比21.0%)也得到较好支持,而相对重要的职业发展能力得到的支持程度相对靠后(M值=67.51,占比17.0%),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的支持程度排名与其重要性一致,但是占比较低(M值=32.69,占比8.2%)。卫生信息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公务礼仪能力、文献查阅与分析能力、职业道德、公文写作能力等核心能力M值较小,课程体系对这些能力的支持相对缺失。

观察组防护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4、9、3例,患者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并发症率2.78%;对照组患者防护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患者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2例,并发症率5.56%。两组患者的急性和远期手术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护效果上,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

(一)综合型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培养应以综合性公共管理能力培养为导向,并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应用领域

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特色。这与目前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培养综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11]。综合管理能力视角下核心竞争力内涵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循证决策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五个方面,其中循证决策能力在整个核心竞争力模型中占据核心地位,其次是职业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同样重要[12]。同时,与专业性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领域知识不同(如医学院学习大量基础和临床知识),综合性大学将重点放在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具体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弱。因此,为了尽量克服专业知识背景弱势,综合性大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通过案例或现场等实践教学,将公共管理能力的培养置于具体的应用领域场景中进行教学,并结合专业实习或课外实践等方式,提高管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保证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施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进行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设置。通过课程交互效应分析发现,武汉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与核心竞争力培养整体总体协调,但是在部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出现缺失或不足。如职业发展能力在核心竞争力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课程体系对于该能力的培养支持程度不高,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养相对缺失。此外,卫生信息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公务礼仪能力、文献查阅与分析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培养同样缺失。而部分能力的培养可能存在过度或者冗余,如卫生人力管理能力等。最终导致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整体出现立论与实际不协调甚至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课程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关系,即一门课程可以支持多个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反之,同一个核心竞争力同样可以被多门课程支持。因此,课程的设置(包括内容及其课时)过程中如果没有整体规划和系统评价很难达到协调统一,最终过度与缺失并存的现象难以避免。另一方面,课程对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受到其内容本身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具体讲授过程的影响,即教师具体授课过程的影响。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如果仅仅从理论角度考虑,而忽视具体授课过程的评价,同样难以达到核心竞争力系统培养的目的。

(三)通过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全过程评价,科学系统地设置和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基于核心竞争力模型的课程交互效应分析,不仅能够确定现有课程体系对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支持程度,更重要的是能够确定每一门课程成的贡献大小,为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依据。如,通过武汉大学2013版的课程体系评价发现,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管理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等课程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部分课程如医疗保险、社会医学、形势与政策和公共金融与投资等课程相对贡献较小。此外,部分课程甚至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作用甚微,如社会学概论、生活中的化学、世界经典电影欣赏、艺术与人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西方政治思维与智慧、西方文化概论、公共财政与税务、决策理论与方法等。从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角度,对于培养不足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加强已有课程或者增加新课程实现,对于培养过度或者边际效用较低的课程(通过D值与时间、资源等投入计算成本效用),可以压缩或者删除相关课程。从课程体系设置和优化角度,对于贡献较高的课程可以优先保留,而对于贡献较低的课程,则要具体分析原因,是因为课程本身不支持核心竞争力培养(理论评价),还是因为课程实施不到位导致效果不佳(实践评价),然后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如果是因为课程本身不支持核心能力培养,则可以酌情降低课时或者取消,如果因为课程实施导致则可以通过改进教学实施策略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金红磊.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2):71-76.

[2]孙晓娟,赵红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6(5):161-163.

[3]郝建新,王雪丽,刘文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比较[J].中国农业教育,2009,16(4):58-60.

[4]范永茂,马泽强.农林类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17-18.

[5]王乐芝,李尧.综合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3):169-171.

[6]严勇,庄建.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J].社会科学,2000,22(4):77-78.

[7]巩建闽,岳昌君.高校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关系的算法研究——交互效应矩阵及其改进算法[J].德州学院学报,2009,25(6):45-51.

[8]何秋平,潘丽梅,吴秋玲,等.广西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2(9):696-699.

[9]李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某医学高校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0]赵韶韵.基于核心能力建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11]姚园,高莉敏,张勇,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技能需求现状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8):882-883.

[12]邓俊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7(10):64-6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9)9-0007-04

作者简介:姚强(1988-),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高等教育理论与方法;杨蓉(1997-),女,云南曲靖人,2019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非定向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与管理;郭冰清(1998-),女,河南省滑县人,2018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非定向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卫生政策。

收稿日期:2019-06-28

修稿日期:2019-07-22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413200001)。

(责任编辑:秦福利)

标签:;  ;  ;  ;  ;  ;  ;  ;  ;  ;  ;  ;  ;  ;  ;  

姚强: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