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镍薄膜论文-秦永山,邱钦元,孙学文,宋健

氧化镍薄膜论文-秦永山,邱钦元,孙学文,宋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镍薄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镍,喷雾燃烧法,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氧化镍薄膜论文文献综述

秦永山,邱钦元,孙学文,宋健[1](2019)在《低温喷雾燃烧法制备钙钛矿电池用氧化镍薄膜》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镍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具潜力的无机空穴传输材料之一,具有载流子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成本低等优点~([1])。然而,高质量NiO薄膜通常在高温下制备(500℃),不仅会增加电池生产能耗,而且对基底要求苛刻,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受限~([2])。本文提出采用喷雾燃烧法在相对低温(330℃)的条件下制备高质量的NiO薄膜,该方法制备的薄膜质量优于旋涂法。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燃烧法前驱体溶液中硝酸镍和乙酰丙酮的最佳比例、燃烧反应的最佳诱导温度和前驱体溶液的最佳喷涂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成功制得了厚度适当、均匀致密的NiO薄膜,其相应的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达12.7%。此外,在光照条件下和恒定电压作用下,电池可稳定输出电流,表现出了较好的工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陈俊超,王露遥,冷时冰[2](2019)在《喷涂法制备高致密氧化镍薄膜获得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和溶液可加工性等优点而成为有前途的光伏器件。而P-I-N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高的稳定性和低的迟滞效应而受到青睐。NiOx由于其适合的能带结构和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而成为常用的空穴传输层,但是溶液悬涂法制备的NiOx经常难以重复,因此采用喷涂法制备薄膜均一、覆盖完全、能级匹配的空穴传输材料便更加迫切。我们运用乙酰丙酮镍和醋酸镁喷涂制备出NiOxMgO薄膜使得钙钛矿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大幅提升,效率从14.72%达到了18.60%如图1(a)所示,而且重复性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大面积制备钙钛矿电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梁玉,梁凌燕,吴卫华,裴郁,姚志强[3](2019)在《p型氧化镍薄膜晶体管的微流控法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以图形化和沉积同时进行的镀膜技术可有效简化器件制备流程,从而降低成本。本工作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图形化沉积镀膜技术–微流控法:将宽度及间隔均为80μm、沟槽深度为2μm左右的PDMS模板与衬底贴合构筑微流通道,毛细力作用下前驱液可在微流通道内流动,并在衬底表面形成图形化的液膜,最后经热处理完成图行化的薄膜沉积。此外,分析了硝酸镍/2-甲氧基乙醇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和不同温度退火下前驱体粉末的相结构演化规律。最终利用微流控法图形化沉积技术制备了图形化的氧化镍沟道,并构筑了薄膜晶体管器件。优化后的薄膜晶体管表现出典型的p型特征,场效应迁移率可达0.8 cm~2?V~(–1)?s~(–1)。(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侯帅[4](2018)在《氧化镍薄膜的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与电致变色性能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减少能源消耗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电致变色智能窗应运而生。目前,制备电致变色智能窗最为严峻的考验是制备性能优异的电致变色材料,它要求材料具备高效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着色效率以及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在各种电致变色材料中,氧化镍(NiO)材料由于其具备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从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该材料的响应时间较长、光学调制范围较窄以及循环稳定性不佳,这些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晶体学的角度出发,以双注入/抽出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采用控制衬底温度以及引入掺杂元素等方式对NiO的晶格结构进行调控,从而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解液离子向薄膜的嵌入/脱出过程进行控制,进而提高NiO的电致变色性能。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富氧、缺氧、低压、高压条件下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NiO薄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富氧高压,在该条件下制备的NiO薄膜具有最大的容量以及最佳的电化学活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升温实验,通过控制衬底温度得到结晶程度不同的NiO薄膜。电化学以及相关电致变色性能研究显示,非晶态NiO薄膜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以及较大的电荷容量,并且其初始阶段电致变色性能较好,但是其循环性能较差。而结晶态的NiO薄膜虽然其电致变色活性较差,但其循环稳定性良好。据此,通过制备晶态-非晶态双层NiO电致变色薄膜,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使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得到了提高。双层薄膜电极具备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其着色时间为0.8 s,褪色时间为1.1 s,550 nm处的透过率调节范围最高可达62.2%。在循环的后期,双层膜电极褪色态的透过率出现了小幅的波动。经实验反复确认此现象并非测试误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晶态膜与非晶态膜之间的界面。当离子跨越此界面时需靠克服界面势垒,因此导致了薄膜性能的波动。据此开展了如下实验来克服这一缺点。利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控制衬底温度从高温向低温逐渐过渡,得到了晶态—非晶态结晶程度均匀变化的NiO薄膜。该薄膜的结晶程度从与ITO玻璃接触的结晶程度良好的底部向与空气接触的结晶程度较差的表面逐渐变化。相关测试证实了该样品兼具非晶态薄膜与晶态薄膜的特点:AFM测试表明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粗糙度(R_a与R_q分别为4.67与3.84)且XRD谱图有明显的NiO(200)特征峰;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样品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其相应的容量(7.51 mC/cm~2)以及粒子扩散效率(氧化过程4.62×10~-1212 cm~2/s,还原过程3.01×10~-1212 cm~2/s)要远高于结晶薄膜;该样品亦表现出了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其着/褪色时间分别为3.1 s与2.1 s,550 nm处的透过率调节范围最大可达67.6%,并且该结构样品克服了双层膜循环过程中褪色态透过率出现波动的问题,其循环可稳定进行。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利用双靶位共溅射方式制备了一组掺铜量不同的NiO薄膜。固定镍靶的溅射功率,通过调节铜靶的功率来对铜元素的掺入量进行控制。电致变色性能测试表明,掺杂薄膜的透过率调节范围与未掺杂薄膜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掺杂样品的响应速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iO-P60样品的着色时间与褪色时间分别为1.6 s与0.7 s。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制备了ITO/Cu:NiO/LiTaO_3/WO_3/ITO结构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电致变色性能测试表明该器件具有良好的变色能力,在550 nm处的透过率调节范围可达50%左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9-01)

李文杰[5](2018)在《氧化钨和氧化镍薄膜与器件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性质如吸收率、透过率等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其光学性质的改变可以实现光热调控,应用于绿色节能建筑和航天器热控等领域,因此,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钨(WOx)和氧化镍(Ni O)电致变色薄膜,研究了厚度和热处理温度对其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Ox和Ni O薄膜的透过率调控范围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Ni O薄膜循环500次后调控幅度增加,400nm的Ni O薄膜初始透过率变化为26%,而循环后可达43%。热处理对电致变色薄膜的影响也是显着的,WOx薄膜在热处理后电致变色性能下降,主要表现为透过率变化的减小和响应速度的变慢,但当热处理温度超过300℃时,其透过率调控范围略有回升;WOx薄膜的红外电致变色性能主要表现在2.5~10μm波长范围内,厚度为250nm时,在10~25μm波段发射率几乎不随电压变化,随着厚度的增大,发射率变化逐渐增大。Ni O薄膜在热处理后的电致变色性能表现与WOx相反,其透过率范围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响应速度变快,但当热处理温度超过350℃时,循环性能变差,光热调控能力下降而且响应速度变慢;Ni O薄膜在红外波段未表现出电致变色行为,但其发射率随着厚度和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后,本文研究了电致变色顶电极ITO层的制备,发现ITO电极不热处理时电阻很大而且透过率很低,只有20%左右,热处理后电阻减小,透过率明显提高,可达80%左右。采用电阻蒸发和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ITO玻璃上依次蒸镀Ni O、Li、WOx和ITO组成电致变色器件,并测试其电化学和电致变色性能,结果发现器件在室温和200℃热处理条件下无法观测到明显的变色现象,在250℃及以上的热处理温度下均能观测到电致变色现象,其中在300℃和350℃下性能最好,分别拥有最快的响应速度和最大的光谱调制范围,并且都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姚念琦[6](2018)在《金属掺杂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镍(NiO)是一种重要的P型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优良的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质,使其在反铁磁性材料,电致变色显示器,化学功能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P型透明导电电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未掺杂和金属掺杂的Ni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四探针测试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分别对NiO薄膜的结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未掺杂的NiO薄膜。XRD测试表明,NiO薄膜沿(111)方向择优生长,薄膜结晶质量良好;NiO薄膜的晶格常数a比体材料有所增大,表明NiO的晶胞沿(111)方向拉伸,导致NiO薄膜内存在拉伸力;退火后的NiO薄膜的择优生长取向由(111)变为(200),且结晶性增强,晶粒尺寸增大;随着结晶质量的降低和氧气流量的增加,NiO薄膜的电阻率减小;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薄膜的透射率降低,带隙值也随之减小;从EDX图谱中可以发现,(111)方向择优生长的最佳结晶质量的NiO薄膜,是富氧NiO薄膜,O与Ni的原子百分比分别为68.27%和31.73%。从SEM和AFM图中可以观察到NiO薄膜表面由均匀且致密的小颗粒组成,方均根粗糙度仅为0.84 nm。其次,采用射频和直流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 Cu掺杂NiO(Cu:NiO)薄膜,然后制备了 Cu、Mn共掺杂NiO(Cu-Mn:NiO)和Cu、Co共掺杂NiO(Cu-Co:NiO)薄膜。XRD测试表明,当Cu靶掺杂功率为20W时,只有Cu:NiO(111)择优取向衍射峰,证明Cu成功掺入NiO薄膜中;随着掺杂功率增加到30 W,XRD中出现了 CuO(002)衍射峰,表明过量的铜掺杂形成了 CuO相;对于Cu-Mn:NiO和Cu-Co:NiO薄膜,只有当掺杂功率增加到60W时才会形成了 CuO相。从SEM和AFM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掺杂功率的增加,掺杂的NiO薄膜的晶粒尺寸和方均根粗糙度均增大;掺杂NiO薄膜的导电性有所增加,且随着掺杂功率的增加,薄膜的电阻率降低,Cu-Mn:CuO薄膜和Cu-Cu:CuO薄膜的电阻率更低;光学特性测量表明,掺杂的NiO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降低,且随着掺杂功率的增加,薄膜的透射率和带隙值都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7)

熊振中[7](2018)在《低温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能量转换效率从2009年的3.8%迅速提升至2017年的22.7%。目前,器件的结构主要有两类:介孔结构和平面结构。其中,反式平面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较容易消除迟滞效应和较高的稳定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而言,空穴传输层的选择及其质量控制对器件的性能(包括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PEDOT:PSS是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空穴传输材料,然而,其呈酸性和易吸湿的特性导致器件的稳定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无机空穴传输材料如NiO_x、CuGaO_2、CuCrO_2等被应用到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NiO_x因二元成分简单、化学稳定性良好、制备方法多样,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许多文献报道的NiO_x制备方法采用旋涂法制备、或需要>500℃的高温处理,这使得其在应用时,对导电玻璃基底的选择、以及工艺的大面积和可重现制备方面具有较大的障碍。同时,NiO_x的导电性较差,导致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较低。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采用一种低温制备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燃烧法,在280°C下基于旋涂工艺制备了NiO_x薄膜,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O_x薄膜相比,其具有更好的结晶性、更高的光学透过。利用一步法在其上制备了钙钛矿薄膜,通过一系列表征发现,基于燃烧法制备的NiO_x薄膜能促进钙钛矿晶体的生长,加速界面电荷的传输,器件的效率从13.14%提高到了16.50%。其次,基于上述燃烧法的前驱体配方,采用喷雾热解工艺在300°C下制备了NiO_x薄膜,并且通过Cu掺杂及其掺杂量的优化,有效改善了NiO_x薄膜的电学性质。结果表明,基于喷雾热解制备的器件,其均匀性和重现性更好。当Cu的掺杂量为3 at%时,器件效率达到最高为17.69%,短路电流密度从不掺杂样的19.95 mA/cm~2提高到21.16 mA/cm~2,开路电压从1.02 V提高到1.06 V。与此同时,空穴在界面上更高效的抽取对器件的长期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2)

饶达强[8](2017)在《镍—钼和镍/氢氧化镍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析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氢能作为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可储存和便于运输等优点,被视为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最为理想的能源载体。开发阴极析氢超电势低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析氢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镍基析氢材料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可工业化生产的材料。因此,制备高效稳定的镍基析氢材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围绕制备镍基析氢材料做了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1.两步电化学方法制备Ni-Mo合金镀层修饰的珊瑚状微/纳米铜阵列析氢电极(Ni-Mo/c-Cu)。首先,在硫酸溶液中,采用方波电势脉冲法将光滑铜电极处理为珊瑚状微/纳米多孔铜阵列(c-Cu)。其次,利用恒电流沉积法在c-Cu电极上诱导共沉积Ni-Mo合金。我们发现,这种电极材料可以在酸性介质中析氢,并具很低的析氢超电势。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表明,该电极在酸性介质中析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此外,我们发现该电极在空气中保存时表面易被氧化,导致其析氢性能下降,但若保存在乙醇中则性能较稳定。2.电化学法制备Ni(OH)2/Ni纳米薄膜修饰的珊瑚状微/纳米铜阵列析氢电极。首先,在粗糙铜基底(c-Cu)上沉积金属镍得到Ni/c-Cu电极。然后在KOH溶液中采用线性电势扫描法将Ni/c-Cu电极表面原位氧化,得到Ni(OH)2/Ni/c-Cu纳米复合薄膜。原位形成的Ni(OH)2薄层显着提高了 Ni/c-Cu电极的析氢性能,意味着表面新形成的Ni(OH)2促进了电催化析氢反应过程。3、对Ni-Mo/c-Cu电极材料以及采用恒电势氧化法制备的Ni(OH)2/Ni/c-Cu纳米薄膜析氢材料在碱性介质中的析氢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圣强[9](2017)在《氧化镍薄膜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镍(NiO)具有立方晶体结构,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禁带宽度3.6~4.0 eV,在气敏和电致变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NiO的光催化特性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反应磁控溅射沉积NiO薄膜的生长行为,探讨了沉积气压、生长温度、基片等参数对NiO薄膜生长行为和光电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发现了金属Ag膜被溅射沉积NiO反常氧化现象,进而分析了这种Ag_2O的光催化特性及其物理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反应磁控溅射沉积NiO薄膜过程中,沉积气压影响着NiO薄膜的织构取向。在400°C下,5 Pa下沉积的NiO薄膜以(100)为主;随着沉积气压降低,逐渐转向(111)方向择优生长。NiO薄膜的透射率也随着沉积气压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电阻率逐渐减小,导电性增加。生长温度是影响NiO薄膜生长和结晶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沉积气压为1.0 Pa的条件下,室温生长的NiO薄膜为(100)择优生长;随着生长温度的增加,(111)取向的晶粒逐渐增加;当生长温度达到700℃时,出现了(110)择优生长的现象,可能与NiO的立方与菱方相变有关。随着生长温度的增加,NiO薄膜的透射率增加,电阻率增大,缺陷减少。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可以在MgO单晶基片上生长出高度外延的NiO单晶薄膜。单晶NiO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并观测到了带隙光致荧光。通过在金属Ag膜上反应溅射沉积NiO,发现了金属Ag膜的反常氧化现象。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Ag膜的氧化速率约为60 nm/min。分析结果显示,金属Ag膜的氧化是从表面开始逐层向下进行的,而且没有NiO膜形成。金属Ag膜首先被氧化成六方结构的亚稳相h-Ag_2O薄膜,进一步沉积NiO将导致h-Ag_2O向c-Ag_2O转变,最终形成纳米纤维状c-Ag_2O膜。利用Ag膜反常氧化制备的c-Ag_2O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定量分析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Ag_2O膜对MB分子的光降解速率是c-TiO_2膜的2.8~4.7倍;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Ag_2O膜对MB分子的光降解速率是c-TiO_2膜的4.3~6.3倍。在所有Ag_2O膜中,纳米纤维状Ag_2O膜均具有最高的光降解速率。(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6)

王秋丽[10](2016)在《多孔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混合机动车辆市场的迅速扩张,全球能源消耗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此,在发展清洁、可再生、可持续的替代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同时,研制先进、低成本、环境友好的能源转换和存储装置迫在眉睫。超级电容器主要优势在于具备超大电容量、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比功率高及环境无毒等。此外,高的功率密度、良好的稳定性以及相对较低的维护费用使之成为化学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新兴产业亮点,这些优异的性质促使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电极材料在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相关要素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的电极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论文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实现对电极材料结构的调控,合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镍薄膜并将其应用于电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过渡金属元素Ni具有多个氧化态,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在电解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之间发生相互转换)来储存电荷。氧化镍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值、可逆性好等优点,遗憾的是其导电性差、大电流下电化学利用率低、倍率性能也差。为此,本论文首先以硝酸镍为镍源,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结构导向剂,氟掺杂的氧化锡导电玻璃(FTO)为集流体,采用溶剂热法结合高温煅烧成功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镍薄膜,并具体研究了不同的溶剂热反应时间、不同煅烧温度以及结构导向剂EDTA存在与否对氧化镍薄膜形貌及最终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所得薄膜是由众多错综交杂的纳米片组成具有多孔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选为2 A·g-1条件下的电容为651.6 F·g-1,在循环1000周期后其电容可保持初始值的71.6%,并且能量密度可达21.67 Wh·Kg-1。氧化镍薄膜良好的性能源于其开放的孔道结构,这一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离子与活性材料的接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这一结果在理论上证明了镍基材料应用于电容器的可行性,为镍基材料用于新型能量存储体系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氧化镍薄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和溶液可加工性等优点而成为有前途的光伏器件。而P-I-N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高的稳定性和低的迟滞效应而受到青睐。NiOx由于其适合的能带结构和较高的空穴迁移率而成为常用的空穴传输层,但是溶液悬涂法制备的NiOx经常难以重复,因此采用喷涂法制备薄膜均一、覆盖完全、能级匹配的空穴传输材料便更加迫切。我们运用乙酰丙酮镍和醋酸镁喷涂制备出NiOxMgO薄膜使得钙钛矿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大幅提升,效率从14.72%达到了18.60%如图1(a)所示,而且重复性的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大面积制备钙钛矿电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镍薄膜论文参考文献

[1].秦永山,邱钦元,孙学文,宋健.低温喷雾燃烧法制备钙钛矿电池用氧化镍薄膜[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陈俊超,王露遥,冷时冰.喷涂法制备高致密氧化镍薄膜获得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梁玉,梁凌燕,吴卫华,裴郁,姚志强.p型氧化镍薄膜晶体管的微流控法制备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

[4].侯帅.氧化镍薄膜的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与电致变色性能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李文杰.氧化钨和氧化镍薄膜与器件的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姚念琦.金属掺杂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8

[7].熊振中.低温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饶达强.镍—钼和镍/氢氧化镍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析氢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9].王圣强.氧化镍薄膜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10].王秋丽.多孔氧化镍薄膜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

标签:;  ;  ;  

氧化镍薄膜论文-秦永山,邱钦元,孙学文,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