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的形体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体,建筑,环境,空间,表皮,采光,格子。
建筑的形体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忠国,王一鸣[1](2019)在《基于风环境模拟下的建筑形体及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鞍山市千山西路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面临着大气污染严重、城市雾霾频发等诸多环境问题。城市风环境是城市微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营造良好的城市风环境,对解决城市环境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把风环境模拟技术引入城市空间营造中,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应用PHOENICS软件对设计地块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前期模拟居住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公共空间基本模块风环境,并分析其基本规律,后期方案进行风环境模拟对比分析,进而对建筑形体进行局部打开、切角抹弧、架构连廊、底层和立面开洞等优化方法,达到优化地块空间布局、改善其风环境,实现阻止污染空气侵袭,夏季通风、冬季防风,提升公共空间人体舒适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9期)
王川竞伟[2](2018)在《参数化设计在复杂形体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将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之中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前在复杂形体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参数化设计理念及设计方式有助于提升工程设计工作满足建筑外形复杂化、非线性化、不规则化要求的能力同时参数化的设计方式也能够为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提供较高的效率以及创新力,能够明确建筑设计的意义。本文将对外形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参数化设计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35期)
姚曜,武昕[3](2018)在《基于计算机模拟风场的建筑形体自生成——以广州科学馆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广州科技馆设计竞赛的研究与实验,提出用遗传算法筛选风场模拟的结果,以期在具体的建筑方案设计中,实现计算机算法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技艺》期刊2018年11期)
林鹏鸿,庄岩[4](2018)在《基于“建构”理论的建筑形体研究——以海沧大屏阁建筑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当代建筑创作背景和建构理论研究,以海沧大屏阁的概念方案创作为案例,从建构与传统、建构与地形、建构与技术、建构与文化的隐喻、再现与本体、建构与非建构6个方面对建筑形体进行创作和研究。探索如何能更多地展现建构技术潜在的表现性和可能性,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神韵,却"和而不同"建筑形态。(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陈茁佩[5](2018)在《基于“形体+表皮”理念的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相较于其他建筑类型较为短暂。但超高层建筑其自身的生产高效性、资源节约性、造型标志性等特点促使其发展迅速。超高层建筑其巨大的建筑规模与尺度及其作为一个地区的标志性符号的造型,对城市空间以及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意义深远。本文以建筑形态学为切入点,结合建筑理论中对于建筑结构与建筑覆层的关系探讨,通过建筑形体与建筑表皮的设计及其组合方式分析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论文题目为“基于‘形体+表皮’理念的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初探”。全文主要分为六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对研究内容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综述,其二是通过大量现实案例分析研究,归纳总结超高层建筑形体的原型类型、演变方式、构成体系、细分设计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其叁是分析归纳超高层建筑表皮的类型、形式构成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其四是研究超高层建筑形体与建筑表皮的组合方式及其表达。其五是归纳基于“形体+表皮”理念的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实际方案设计来说明基于“形体+表皮”理念的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期刊2018-06-01)
吕帅,林波荣[6](2018)在《基于天然采光性能的建筑中庭形体设计导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师在进行形体创作时须将良好的技术性能作为重要目标,而直观、形象、非严格定量的设计导则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辅助手段。然而,运用数字设计方法辅助建筑形体创作中的技术性能问题的既有研究对设计导则的关注较少,不能满足形体创作需求。本研究结合参数化模型、性能模拟等数字方法,以中庭为例、探讨了基于天然采光性能的圆形与方形中庭形体设计导则。研究结果表明,中庭的面积、贯穿层数、平面比例等形体参数对其天然采光性能具有显着影响,故在形体创作中建筑师应结合设计导则将天然采光性能纳入考虑;此外,本研究所采用的技术路线能够揭示建筑的技术性能与其形体特征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导则获取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2018年02期)
岳宏阳[7](2018)在《基于低耗能通风方式下的建筑形体空间设计优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建筑物过度依赖室内通风设备的情况,建议采用自然通风等低能耗模式降低通风设备的能耗。通过阐述建筑物热环境中气流运动的原理,总结了建筑空间对热压和气压通风的影响。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提出了相关的优化策略,结合有利于实现建筑物低能耗通风的有关案例。(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10期)
张吉喆[8](2017)在《基于自然采光的寒地办公建筑形体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因素将给办公建筑自然采光带来一定影响,具体到寒地区域,其自然环境对办公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特殊的寒冷气候将对办公建筑的体型系数产生较大的制约,限制了其建筑形体规模;二是寒地相对较差的日照资源会对建筑自然采光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造成了寒地办公建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人工照明的大规模使用也使得自然采光无法达到最佳效果。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现状,满足大量办公建筑的兴建,为了使城市白领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积极降低办公建筑运行的能耗水平并避免自然采光受限导致的各类问题,基于自然采光的寒地办公建筑形体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则尤为关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本课题研究以建筑学理论为基础,广泛收集研究资料并结合充分的实地调研,对寒地办公建筑设计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提炼自然采光的科学方法与实施方案,并对基于自然采光的寒地办公建筑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梳理和总结基于自然采光的寒地办公建筑形体优化的设计原则与科学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系统性研究分析寒地办公建筑中自然采光的重要性,在探讨分析自然采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进而提炼和归纳寒地办公建筑在自然采光条件下形体优化设计的四个原则。在核心章节中,本文通过对寒地办公建筑形体优化进行拆解,分为体型优化和表皮优化。在体型优化中,分别从体型、腔体、空间叁方面提出优化体型的设计手法;在表皮优化中,分别从洞口形态、界面构件、表皮材料提出优化表皮的设计手法。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寒地办公建筑的体型优化设计和表皮优化设计更好的解决寒地办公建筑目前所面临的自然采光问题,为寒地办公建筑带来优质的自然光环境,高效利用有利自然光线、遮挡不利自然光线、节约能源消耗,最终为办公人员呈现一个舒适的光照感受和工作环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张荣冰[9](2017)在《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形体被动式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与气候密切相关。建筑是人类适应气候的庇护所,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是通过调节自身与自然气候之间的差异进而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我国公共建筑建设数量大,其能源消耗也较多,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长时间温度较低,夏季炎热,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采暖能耗和降温能耗。基于北方寒冷地区气候变化幅度大和公共建筑能耗大两方面的原因,为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该地区的公共建筑被动式设计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以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形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被动式设计进行解读,包括影响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主要气候要素分析和基于该地区气候特点的形体被动式内涵分析;其次总结归纳了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形体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为下文提出的形体被动式设计方法提供策略借鉴;最后通过分析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分别从适风性、适光性和温度调适叁个方面提出了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形体的被动式设计方法。根据北方寒冷地区气候特征,综合建筑功能要求,合理设计和组织建筑体型和外界面元素形态,这种借助建筑本体的被动式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还有助于丰富建筑设计手段,拓宽建筑设计思路,对未来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尚星[10](2017)在《贝聿铭建筑设计研究之几何形体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贝聿铭,享誉世界的美籍华人建筑帅,设计有大量的建筑作品,从美国重建开始的社会公共项目到私人接受的建筑项目,他的建筑作品涵盖范围广泛,遍及全球各地。尤其是贝聿铭的建筑设计能够很好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他建筑设计中的一大亮点,他的建筑作品对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以贝聿铭纯粹的建筑的几何形体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分析贝聿铭在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发展的背景之下,如何吸收建筑环境深层次的内涵,用混凝土、玻璃、石材等建筑材料,提炼出纯粹且丰富的建筑几何形体,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巧妙的融合,创造与建筑环境相契合且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感的建筑形象。贝聿铭建筑融合环境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积极的面对建筑环境的制约和挑战,将自己的建筑设计思想与具有几何特性的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体现出建筑独特的设计美感,同时又能丰富建筑环境,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以直观的角度对贝聿铭的建筑几何形体、建筑及建筑空间要素进行分析,从中了解他的建筑设计思想,并通过对建筑作品的分析,了解他是如何提取建筑周围环境中的要素从而应用于建筑物本身,以抽象的几何形体为载体构建出与建筑环境相融合的作品。(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10)
建筑的形体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将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之中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前在复杂形体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参数化设计理念及设计方式有助于提升工程设计工作满足建筑外形复杂化、非线性化、不规则化要求的能力同时参数化的设计方式也能够为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提供较高的效率以及创新力,能够明确建筑设计的意义。本文将对外形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参数化设计的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的形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忠国,王一鸣.基于风环境模拟下的建筑形体及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鞍山市千山西路城市设计为例[J].建筑节能.2019
[2].王川竞伟.参数化设计在复杂形体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8
[3].姚曜,武昕.基于计算机模拟风场的建筑形体自生成——以广州科学馆设计为例[J].建筑技艺.2018
[4].林鹏鸿,庄岩.基于“建构”理论的建筑形体研究——以海沧大屏阁建筑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8
[5].陈茁佩.基于“形体+表皮”理念的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初探[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8
[6].吕帅,林波荣.基于天然采光性能的建筑中庭形体设计导则研究[J].南方建筑.2018
[7].岳宏阳.基于低耗能通风方式下的建筑形体空间设计优化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
[8].张吉喆.基于自然采光的寒地办公建筑形体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张荣冰.北方寒冷地区公共建筑形体被动式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10].刘尚星.贝聿铭建筑设计研究之几何形体与建筑环境的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