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成像论文-高国龙

被动成像论文-高国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甚长波红外,读出集成电路,被动成像,焦平面阵列

被动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高国龙[1](2019)在《美国将研制从紫外到甚长波红外的软件重构主被动成像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相机是采用焦平面阵列(FPA)将光能转换成能够被处理和存储的电能的。焦平面阵列就是制备在电光材料上的一种二维光电探测器(或像元)阵列。现代数字相机内的焦平面阵列所拥有的像元数已达百万个。当今的成像系统仅局限于进行一小部分测量,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限于其底部用以从芯片上采集有关信号并将这些采样信号转移出去的读出集成电路(ROIC)。读出集成电路一般是为(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9年02期)

刘青松,胡炳梁,唐远河,于涛,王雪霁[2](2018)在《光学被动成像干涉技术探测深海热液CH_4》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热液甲烷浓度、温度和压强信息的实时、长期探测,提出一种新颖的光学被动成像干涉系统(Optical Passive Imaging Interference System,OPIIS),并建立了该系统的正演模型和反演模型。首先利用IDL语言建立了包括深海气体辐射模型、海水传输模型和仪器响应模型的OPIIS正演模型,并模拟其正演干涉图。正演干涉图信噪比总体处于50~70,浓度探测灵敏度为0.1 mmol/L,温度灵敏度为2 K,压强灵敏度为0.1 MPa。其次采用成像干涉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的方法进行OPIIS数据的精确、快速反演。利用25个建模样本建立了甲烷多因变量PLS回归模型,并利用25个预测样本对回归模型进行交叉检验。该最优回归模型的浓度预测最大误差为1.9%,温度预测最大误差为0.38%,压强预测最大误差为1.0%。(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陈其科[3](2016)在《W波段焦平面阵列被动成像前端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产生热辐射,发射率不同的物体的辐射强度不相同。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利用毫米波辐射计接收目标的电磁辐射,并根据物质的辐射特性差异生成图像。由于毫米波对雨雾、衣物等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该技术在安全检查、遥感、飞机盲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满足应用需求,被动毫米波成像系统应具有高亮温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成像实时性的特点。毫米波焦平面阵列被动成像技术具备以上特点,是毫米波成像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对国内外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W波段焦平面阵列被动毫米波成像的前端关键技术,包括辐射温度传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毫米波焦平面阵列天线理论、小型化高灵敏辐射计接收通道与阵列集成、成像采样及校准等。本文首先建立了聚焦天线和辐射计通道中辐射温度传递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辐射计输出电压与物体亮温、天线效率、辐射计噪声系数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双层介质辐射温度传递模型,研究了人体隐匿的金属和非金属目标与人体之间的辐射亮温对比度随环境温度、介质透射率和发射率的变化关系,并通过对比Ka和W波段辐射亮温对比度,发现隐匿物与人体间的辐射温度在W波段差异更大,更有利于成像探测。作为焦面阵被动毫米波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焦平面阵列天线需要在目标平面上形成密度满足采样定理要求的窄均匀堆积多波束,以提高系统的成像空间分辨率和探测细微目标的能力。本文采用口径场积分法和等效电流法分析了抛物反射面天线的辐射特性,讨论了馈源横向偏焦时的波束偏离系数及其对波束指向均匀性的影响,以及焦平面天线中馈源阵排列及其对天线效率的影响,并研制了一款基于大口径抛物面的新型W波段16阵元全采样焦平面线阵天线,通过馈源阵列优化排列,该天线实现了对目标区域奈奎斯特采样。实验研究表明:天线形成了16个堆积多波束,波束间增益波动小于0.4dB,E面半功率波束宽度约为0.4±0.03°,波束指向均匀,相邻波束间隔约为0.24°,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良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针对近程焦平面阵列被动成像应用,提出了一种准光透镜天线的精确设计和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高斯波束法和几何光学法确定透镜天线轮廓,采用一种改进的混合数值计算法对透镜天线近场进行准确分析,并据此对透镜天线轮廓进行优化。这种设计方法灵活高效,可用于设计和分析各种形式的透镜天线,包括电大尺寸透镜天线。基于该方法,本文分别设计了W波段大口径双曲面透镜天线和非球面透镜天线,通过理论仿真与实验研究分析了透镜天线的近场区聚焦特性。结果表明,研制的透镜天线在距离透镜3000mm处,聚焦焦斑小于30mm,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毫米波辐射计作为焦面阵被动成像系统的关键部件,需具有亮温灵敏度高、结构尺寸小和通道一致性好的特点。本文研制了一款W波段参数可调小型化高灵敏直接检波式辐射计,解决了波导-共面线宽带过渡、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宽带高灵敏检波等的优化设计、小型化通道电磁兼容设计等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并通过对视频放大、积分器、差分放大器引入调控方法,实现了辐射计通道参数可控,这种设计可改善多通道系统中的通道一致性。开展了高度集成的双通道辐射计模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辐射计的射频等效带宽大于20GHz,积分时间为1ms时亮温灵敏度优于0.5K,双通道模块外形规则,尺寸仅为82mm*12mm*12.1mm,适用于焦平面阵列密集排列。本文针对焦平面阵被动成像系统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辐射的辐射计通道实时校准方法。该方法可对焦平面阵列被动成像系统接收通道一致性进行整体校准,校准算法简单有效,能对每帧图像进行校准且不影响实时性,并克服了系统长时间工作时温度漂移对成像的影响。最后,本文研制了国内首台W波段24通道焦平面阵列近程被动成像系统,该系统成像视场范围为13.5°(H)×36°(V),成像距离为3m时的空间分辨率优于25mm,亮温灵敏度优于1K,成像速度达到4帧/秒,能有效探测人体携带隐匿金属和非金属目标。(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5)

周景石[4](2016)在《W波段被动成像介质透镜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研究毫米波成像技术主要是因为毫米波具有“穿透能力”,它可以对隐匿物体或者是在雨雾烟尘等恶劣环境下成像,这是光学成像系统无法实现的。作为成像系统前端接收天线,毫米波成像天线影响着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因此提高空间分辨率是设计毫米波成像天线的目标,也是技术关键所在。本课题系统地研究了W波段成像介质透镜天线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毫米波介质透镜天线聚焦成像特性研究与透镜设计、透镜焦平面馈源天线阵列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根据辐射计系统对天线的要求和毫米波天线理论,自定义毫米波透镜天线空间分辨率:透镜天线馈源在物方平面上形成的半功率光斑尺寸为毫米波透镜天线的分辨率,该尺寸即为透镜天线能分辨的最小尺寸。根据这一分辨率指标,先后设计了两种介质透镜天线,第一种是传统的双曲面-双凸透镜天线,通过实际加工测试验证了这种传统的透镜天线无法满足毫米波近程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求。第二种为偶次非球面-双凸透镜天线,这种透镜是光学成像透镜技术在毫米波成像天线领域的应用,它成功解决了其它曲面形式的透镜,如双曲面透镜在焦平面上聚焦光斑大、偏焦特性差的问题。实际加工测试表明,偶次非球面-双凸透镜天线的空间分辨率光斑尺寸为2.9cm,各馈源增益差小于1dB,能满足毫米波近程成像的分辨率要求。第二,对位于透镜焦平面上的馈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课题根据透镜天线对馈源的要求设计了矩形角锥喇叭天线、双模圆锥喇叭天线和直线渐变槽线天线叁种馈源。角锥喇叭天线增益为16.3dB,副瓣电平-17dBc,主瓣E面和H面对称性良好;双模圆锥喇叭天线增益为14dB,副瓣电平-20dBc,主瓣E面和H面对称性良好;直线渐变槽线天线增益为16dB,副瓣电平-16dBc,主瓣E面和H面对称性良好。叁种天线都满足聚焦透镜对馈源尺寸限制的要求,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根据叁种馈源天线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成本对比分析,最后选择角锥喇叭天线作为介质透镜天线的馈源天线。最后进行辐射计成像测试,测试辐射计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视场范围,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分辨2.5cm × 2.5cm的金属物体,在物距为S0=3000mm的物平面上视场范围为70cm × 190cm。(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陈其科,樊勇,张永鸿,宋开军[5](2016)在《用于近程被动成像的3mm波准光介质透镜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程焦平面被动阵成像系统应用,设计了3 mm波准光介质透镜天线。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成像系统光路结构,并结合高斯准光理论得出光路设计参数;选择透镜表面为双凸非球面结构,利用光学分析软件ZEMAX优化设计透镜轮廓以减小成像像差;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计算透镜天线近场分布,对设计进行验证与修正。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介质透镜在像平面上形成的聚焦波束3 d B尺寸仅为29.5 mm,偏轴时波束指向均匀性好,在700 mm(H)*1 800 mm(V)视场范围内波束功率电平值性改变量小于0.9 d B。(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党黎黎,刘堂,韩克武,方志明,程知群[6](2015)在《W波段被动成像接收机芯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UMS公司0.1μm GaAs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W波段被动成像接收机前端芯片。该芯片由低噪声放大器和二次谐波混频器组成。低噪声放大器采用Cascade结构,提高接收芯片的灵敏度。W波段本振信号产生较为复杂,为了降低对本振信号的要求,采用了二次谐波混频技术。芯片的面积为2.5mm x1mm。在片测试表明电路的变频增益为5d B,输入P1d B为-16d Bm,和仿真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5-30)

张春晓,林招荣,姚毅刚,李福东,张卫卫[7](2014)在《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Wide Area Airborne Surveillance,WAAS)系统因其良好的隐蔽性和动态监视的实时性、持久性及大面积覆盖,已成为情报监视侦察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文章结合典型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如自动实时地面全部署侦察成像系统ARGUS-IS)的特点,从光电传感器设计、数据传输与信息处理等方面阐述被动成像WAAS的系统特点及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分析了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实现方式、海量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智能分析等制约被动成像WAAS性能的瓶颈技术,为被动成像WAAS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4年01期)

C.Sens-Schnfelder,U.Wegler,刘国明[8](2012)在《印尼默拉皮火山被动成像干涉测量与季节性的地震波速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能够连续监测地下地震波速微小时间变化的地震学被动成像干涉测量技术。该技术不依赖于传统意义上的震源,仅需要一个或二个固定的地震台站。我们从环境地震噪声中查出了干涉使用的格林函数。将被动成像干涉测量应用到默拉皮火山的数据,我们的研究表明,能够以0.1%的精度来测量地震波速的变化,时间分辨率为一天。在默拉皮火山,地震的波速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性影响,我们于是完全根据降雨量提出了依赖深度变化的水文模型来描述我们的观测。(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译丛》期刊2012年06期)

陈友仙,聂建英[9](2012)在《一种自适应毫米波被动成像的超分辨率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毫米波被动成像的图像分辨率很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超分辨率算法。通过改进维纳滤波方法,对毫米波图像进行低频分量恢复,将得到的低频分量代替通带内频谱分量,充分利用了图像中的信息,使之具有自适应功能。将改进的维纳滤波的优点和正则最大实验概率(MAP)超分辨率算法外推高频分量的优点相结合,通过正则MAP算法迭代获得外推高频分量,对图像的傅里叶变换作频域校正,再求图像的逆变换,对其作进一步校正,逐次进行上述过程,直到达到提高图像的分辨率的目的。对提出新的自适应超分辨率算法进行了多次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算法能够增强图像的分辨率,收敛速度快,峰值信噪比高,并且视觉效果优越于维纳滤波和正则MAP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2年11期)

严刚,周丽[10](2011)在《基于频率-波数域偏移的损伤被动成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应用Lamb波对板结构中多部位损伤源进行被动成像识别的方法.基于Mindlin板理论,推导了板结构中弥散性Lamb波频率-波数域的快速偏移方法,结合爆炸成像原理,对损伤源发出的Lamb波信号进行回传成像.由于损伤源的发生时刻未知,将使用不同假设发生时刻(即不同长度)的Lamb波信号生成一系列图像,通过最小熵原理从中确定最优图像,识别出损伤源的位置和发生时刻.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来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被动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对热液甲烷浓度、温度和压强信息的实时、长期探测,提出一种新颖的光学被动成像干涉系统(Optical Passive Imaging Interference System,OPIIS),并建立了该系统的正演模型和反演模型。首先利用IDL语言建立了包括深海气体辐射模型、海水传输模型和仪器响应模型的OPIIS正演模型,并模拟其正演干涉图。正演干涉图信噪比总体处于50~70,浓度探测灵敏度为0.1 mmol/L,温度灵敏度为2 K,压强灵敏度为0.1 MPa。其次采用成像干涉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的方法进行OPIIS数据的精确、快速反演。利用25个建模样本建立了甲烷多因变量PLS回归模型,并利用25个预测样本对回归模型进行交叉检验。该最优回归模型的浓度预测最大误差为1.9%,温度预测最大误差为0.38%,压强预测最大误差为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高国龙.美国将研制从紫外到甚长波红外的软件重构主被动成像传感器[J].红外.2019

[2].刘青松,胡炳梁,唐远河,于涛,王雪霁.光学被动成像干涉技术探测深海热液CH_4[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3].陈其科.W波段焦平面阵列被动成像前端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周景石.W波段被动成像介质透镜天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5].陈其科,樊勇,张永鸿,宋开军.用于近程被动成像的3mm波准光介质透镜天线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6

[6].党黎黎,刘堂,韩克武,方志明,程知群.W波段被动成像接收机芯片设计[C].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5

[7].张春晓,林招荣,姚毅刚,李福东,张卫卫.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综述[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4

[8].C.Sens-Schnfelder,U.Wegler,刘国明.印尼默拉皮火山被动成像干涉测量与季节性的地震波速变化[J].世界地震译丛.2012

[9].陈友仙,聂建英.一种自适应毫米波被动成像的超分辨率算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

[10].严刚,周丽.基于频率-波数域偏移的损伤被动成像识别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1

标签:;  ;  ;  ;  

被动成像论文-高国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