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苯胺蓝染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苯,结肠,观察者,细胞,先天性,组织,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南,卢锐,张静,周刚[1](2018)在《甲苯胺蓝染色判读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甲苯胺蓝染色(Toluidine blue staining, TBS)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技术,用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癌的早期筛查和检测。对甲苯胺蓝染色的判读依赖于观察者的个人经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甲苯胺蓝染色判读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估。方法:所有病例图片均选自临床诊断为口腔潜在恶性疾患或口腔癌的病例。8名观察者(4名口腔黏膜病学临床医生及4名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生)分别对TBS图片进行了两次判读,两次判读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运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甲苯胺蓝染色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估。此外,通过计算得出观察者个人经验和Kappa值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进而评估观察者的个人经验和Kappa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次判读中,8位观察者间的整体一致性均较好(κ=0.620,κ=0.667)。亚组分析发现,医生组和学生组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医生组的Kappa值分别为0.613和0.611,学生组的Kappa值分别为0.610和0.665。医生-医生两两之间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中等-极好,Kappa值的范围为0.41~0.87及0.43~0.81;学生-学生两两之间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为中等-极好,Kappa值的范围为0.43~0.71及0.53~0.82。两次判读的观察内一致性为较好-极好,Kappa值的范围为0.69~0.85。此外,通过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发现,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与个人经验没有相关性。结论:TBS判读的观察者间整体一致性较好,前后两次的观察者内的一致性为较好-极好,这为TBS在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应用中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9)
刘同慎,李冰,罗慧琼,骆倩倩,庞敏[2](2018)在《尼氏体的甲苯胺蓝组织块染色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尼氏体是神经元的特征性结构之一,为神经元结构蛋白质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部位,其数量和分布与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形态学研究中常常需要特殊染色进行显示。本文对应用甲苯胺蓝显示猫神经元尼氏体的组织块染色技术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甲苯胺蓝染色液的配制(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崔新明,李爽,董超,李艳茹[3](2018)在《不同包埋剂对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包埋剂对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方法:切取大鼠的坐骨神经及肾脏组织,经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乙醇、丙酮梯度脱水后,分别用Epon812和Eponate12包埋聚合,利用超薄切片机制备厚度为1.5μm的半薄切片,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半薄切片的染色效果。结果:Eponate12包埋的半薄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颜色更鲜艳,微细结构更清晰,图像反差更好。结论:Eponate12包埋的半薄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更有利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的微细结构。(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郭宗梁,索静[4](2017)在《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甲苯胺蓝染色的特殊作用,为宫颈病变手术切缘的界定提供一种新颖又准确的手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07~2016-01期间在我院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II~III级行宫颈锥切术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病人共100例,其中50例术前用甲苯胺蓝染色,确定手术范围,为实验组,5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通过术后病理回报切缘阳性及远期对妊娠影响,观察分析甲苯胺蓝在宫颈手术中的应用。结果:(1)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组术后切缘阳性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2)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组术后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3)应用甲苯胺蓝确定手术范围术后0.5a及1a随访TCT+HPV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有重要的提示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梁玉婷,彭霞,林堃,尹悦,李莉[5](2017)在《改良的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一种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为肥大细胞研究提供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4周后收集细胞、固定、染色。比较不同固定温度及时间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结果:SCF和IL-3体外培养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着色效果较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胞膜较完整,胞浆中充满大量的紫红色颗粒。结论:本研究成功运用一种适用于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并发现肥大细胞在37℃充分固定后进行染色,可以降低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此操作方法稳定性好、简便,适用于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24期)
孙德刚,成玉霞,孙青[6](2016)在《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使用传统方法对肥大细胞(mast cell,MC)进行甲苯胺蓝染色时,因其分化过程不易掌握,MC的紫红色颗粒显示极不稳定,给诊断带来困难。有报道将甲苯胺蓝与高锰酸钾一起配制染色效果较好,但其溶液配制过程繁琐~([1])。我们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对原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但使其配制简便,易于操作,且效果佳。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20例药物过敏性猝死者,经尸体解剖确认(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梅颖颖,王翔剑,周红梅[7](2015)在《甲苯胺蓝染色对1例增殖性疣状白斑的预警价值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增殖性疣状白斑(proliferative verrucous leukoplakia,PVL)是一种较罕见的特殊口腔白斑病,以慢性进展性、多发性、对治疗抵抗的疣状白斑损害为其特点[1~3]。由于该病进展较缓慢,而癌变率又相当高(40%~100%)[4],癌变时间4.7~11.6年[5],因此,需对PVL患者进行长期追踪观察,以密切监测其癌变危险性。甲苯胺蓝染色作为一种无创评估(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黄小钟,杨军,苏宝山,靳耀锋[8](2015)在《甲苯胺蓝染色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巨结肠(hischsprun’s disease,HD)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5000,男性稍高于女性,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1]。HD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HE、ACHE、NADPH和LDH染色,本实验通过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传统的冷冻切片HE染色,对先天性巨结肠进行快速诊断的研究来探讨HD术中诊断方法。(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吴琼,李阿梅,邵雪宝,程伟,姜祎群[9](2015)在《甲苯胺蓝染色在黑素瘤免疫组化复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常规免疫组化检测通常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显色系统(即DAB显色),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但在黑素瘤组织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常与组织原有黑素颗粒混淆,难以鉴别,若黑素颗粒较多,结果判断较困难。既往有文献报道,采用Giemsa染液进行后续复染能够很好的使组织内黑素颗粒显示为墨绿色,以区分DAB显色阳性的棕黄色颗粒[1]。本文采用甲苯胺蓝染料在苏木精复染的基础上进行双重复染,背景细胞清晰,黑素颗粒取得与Giemsa染液复染相似的结果,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金光,崔瑞,席强[10](2013)在《不同配比甲苯胺蓝染液对小鼠“后叁里”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4种不同配比的甲苯胺蓝染液对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方法:选用昆明系健康雄性小鼠(SPF级)1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取各组小鼠"后叁里"穴区皮肤肌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各组切片分别用50%酒精、高锰酸钾、蒸馏水、柠檬酸钠-盐酸溶液配制成的甲苯胺蓝染液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染色效果。结果:柠檬酸钠-盐酸组、高锰酸钾组、50%酒精组的甲苯胺蓝染液染色效果优于蒸馏水组。其中柠檬酸钠-盐酸组的背景颜色对比效果最好;高锰酸钾组的染色时间最短,但着色较深,不易分色;酒精组的染液配制简便,但胞质内颗粒不甚清晰。结论:不同配比的甲苯胺蓝染液对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劣不一。(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甲苯胺蓝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尼氏体是神经元的特征性结构之一,为神经元结构蛋白质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部位,其数量和分布与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形态学研究中常常需要特殊染色进行显示。本文对应用甲苯胺蓝显示猫神经元尼氏体的组织块染色技术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特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甲苯胺蓝染色液的配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苯胺蓝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南,卢锐,张静,周刚.甲苯胺蓝染色判读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研究[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论文集.2018
[2].刘同慎,李冰,罗慧琼,骆倩倩,庞敏.尼氏体的甲苯胺蓝组织块染色法[J].解剖学杂志.2018
[3].崔新明,李爽,董超,李艳茹.不同包埋剂对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18
[4].郭宗梁,索静.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在宫颈病变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中的作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
[5].梁玉婷,彭霞,林堃,尹悦,李莉.改良的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6].孙德刚,成玉霞,孙青.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方法的改进[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
[7].梅颖颖,王翔剑,周红梅.甲苯胺蓝染色对1例增殖性疣状白斑的预警价值浅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5
[8].黄小钟,杨军,苏宝山,靳耀锋.甲苯胺蓝染色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5
[9].吴琼,李阿梅,邵雪宝,程伟,姜祎群.甲苯胺蓝染色在黑素瘤免疫组化复染中的应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
[10].金光,崔瑞,席强.不同配比甲苯胺蓝染液对小鼠“后叁里”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