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炭,多孔,气体,核素,吸附剂,材料,芳烃。
吸附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杜改平[1](2019)在《漂浮分离型中空多孔吸附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污水吸附处理过程中,吸附剂的分离回收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处理不当,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致密-多孔球壳型微米级中空复合结构。该中空结构在水中具有高度稳定性,搅拌作用下易于分散,而停止搅拌后可利用其自身的低密度实现漂浮分离。以我们前期工作中通过喷雾干燥-高温熔融法制备的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HGMs)为基体,结合适当的表面预处理,通过改进的st?ber法实现了介孔二氧化硅层在HGMs表面的可控组装。所得复合微球具有致密硅酸盐玻璃+多孔SiO_2双层复合型球壳结构,实现了水环境中中空结构的稳定、低密度和多孔高比表面积的协同。同时,通过对反应体系组成和条件的适当设计,可实现介孔层厚度和孔结构的调节;在此基础上,对HGMs@mSiO_2表面分别进行了氨基化和巯基化,得到表面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HGMs@mSiO_2-NH_2和HGMs@mSiO_2-SH,实现了对离子型染料和重金属离子污染物的有效吸附去除。(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23)
赵云峰[2](2019)在《纳米多孔材料在绿色吸附及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吸附分离,包括烟道气分离、天然气纯化、炼厂气分离、VOC吸附等,是十分重要的化工过程,开发绿色的气体吸附分离工艺意义十分重大。碳基多孔材料及共轭叁嗪骨架材料(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s,CTF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氮掺杂结构,是多孔有机聚合物的主要研究类别之一。我们通过对碳基多孔材料及CTFs的骨架组成、表面官能团及孔径进行调节,研究了其s在碳捕获[1]、天然气提纯[2]、乙烯原料气纯化[3]及二甲苯吸附分离方面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23)
邓东丰,张新[3](2019)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多环芳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柱长、浓度、流量和多溶质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显示不同的溶质具有不同的穿透时间,表明了可以利用活性炭固定床回收表面活性剂。流量越低、活性炭用量越多、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多环芳烃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和多环芳烃的去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齐金山,程文萍,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4](2019)在《玉米芯活性炭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中CH_4/N_2的吸附分离是变压吸附分离领域的难题之一,高性能吸附剂的制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玉米芯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炭化法制备得到玉米芯活性炭,并探究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孔结构、表面性质及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SEM,XPS,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活性炭的元素组成、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Freundlich等温式对25℃下活性炭的CH_4和N_2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活性炭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均增加,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有所下降。在25℃,100 kPa条件下,活性炭对CH_4和N_2的吸附量与0.47~0.90 nm的微孔孔容有关;而CH_4/N_2平衡分离比与V_(0.47~0.55 nm)/V_(0.47~0.90 nm)和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有关。活性炭AC-T700具有最高的CH_4吸附量(35.3 cm~3/g),同时CH_4/N_2平衡分离比达到3.5.(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其超,杨桂花,姜在勇,吉兴香,颜家强[5](2019)在《活性炭吸附结合TiO_2光催化分离纯化杨木预水解液中的木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活性炭吸附和TiO_2光催化降解脱除杨木预水解液中的溶解木素,探讨了不同活性炭类型(木质基磷酸活化活性炭、食品质303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光催化时间、TiO_2用量对预水解液中木素、总木糖、糠醛、羟甲基糠醛(5-HMF)以及乙酸等有机组分含量的影响,优化确定了活性炭吸附和TiO_2光催化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基磷酸活化活性炭对木素的吸附脱除效果最好,在活性炭用量为1. 0%和吸附时间为10 min时,总木糖得率为93. 1%,木素、糠醛、5-HMF、乙酸脱除率分别为75. 1%、29. 3%、22. 4%、3. 5%。单一TiO_2光催化处理,在TiO_2用量1. 0%和光催化时间10 h条件下,总木糖得率为89. 0%,木素、糠醛、5-HMF、乙酸脱除率分别为40. 2%、24. 2%、32. 1%、3. 1%。活性炭协同TiO_2光催化处理预水解液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木质基磷酸活化活性炭用量1. 0%、光催化时间6 h和TiO_2用量0. 1%~0. 5%,此条件下预水解液中木素的脱除率为84. 4%~86. 7%,总木糖得率为88. 2%~89. 8%,糠醛脱除率为53. 8%~65. 1%,5-HMF脱除率为48. 6%~51. 7%,乙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11期)
李健[6](2019)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应用及展望窥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究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分析了技术工作原理,依据此原理,研究此项技术在H_2、CO_2、C0、氯乙烯精馏尾气的回收与提取中的应用方法,并探究参数指标变化下气体回收与提取纯度的影响。基于变压吸附技术应用现状,气体吸附提取纯度仍有上升空间,具有较高的研发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杨富帮,邓橙,邓宇,马军,刘圣军[7](2019)在《Li-LSX分子筛的离子改性及氧氩吸附分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价态阳离子改性Li-LSX分子筛对其氧氩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分别以Ag~+、Ca~(2+)、Ce~(3+)为阳离子交换剂制备AgLi-LSX、CaLi-LSX、CeLi-LSX分子筛。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拉曼光谱(Raman)、比表面积分析(BET)等技术手段对分子筛的骨架结构、晶体构型、元素含量、孔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改性分子筛的氧氩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分子筛的骨架结构、晶体构型没有改变,仍为X型分子筛。在25℃下测定分子筛的氧气和氩气吸附量,CeLi-LSX、CaLi-LSX、AgLi-LSX分子筛的氧气吸附量分别为4. 978 6 m L·g~(-1)、4. 042 7 m L·g~(-1)、2. 975 5 m L·g~(-1),且叁种分子筛的氩气吸附量相近,这表明CeLi-LSX分子筛是一种较好的氧氩吸附分离材料。(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4期)
赵文燕,郭中宝,关红艳,丁建军,梅一飞[8](2019)在《活性炭吸附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二硫化碳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取2μL二硫化碳标准储备溶液(二硫化碳的绝对质量小于4μg)于动态稀释仪中,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吹扫流量为1 000mL·min-1,吹扫时间为10min)操作。仪器的出气口与活性炭吸附管连接,使空气中的二硫化碳被活性炭吸附。吹扫时间结束时,取下吸附管,移置于全自动热脱附仪中,按仪器工作条件操作,使二硫化碳解吸并引入气相色谱仪,在DB-5色谱柱(60m×0.25mm,0.25μm)上按程序升温(温度区间为50~250℃)模式进行分离,按设定条件用质谱法测定二硫化碳的含量。用二硫化碳标准溶液系列绘制标准曲线,其线性范围在0.010~2.0mg·L~(-1)之间,检出限(3s)为0.007μg。当采集体积为10L时,其检出限为0.7μg·m-3。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105%~11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4%。为检测吸附管中二硫化碳的稳定保持时间,取2μL二硫化碳标准储备溶液9份,分别按上述条件吹扫,并吸附于9个吸附管中,在不同的时间测定其二硫化碳的含量。结果表明,吸附管中二硫化碳至少可保存72h,在室温(23℃)和低温(-18℃)条件下,保存的吸附管中二硫化碳的测定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0期)
徐杨,王鹏,赵敏,牛智伟,潘多强[9](2019)在《用于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的有机多孔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环境系统释放放射性核素,对核能发展及环境安全造成压力。放射性污染介质的净化修复是核环境安全和核能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有机多孔材料由于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易于进行结构调控和功能化等优点,作为一类新型吸附材料在环境放射性污染治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能。本文介绍近年来有机多孔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讨论有机多孔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我国开发高效的放射性污染控制方法和工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崔莹,聂麦茜,聂红云,第五振军,孙涵[10](2019)在《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发酵液中鼠李糖脂吸附分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改良的Hummers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研究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鼠李糖脂(Rha)的吸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氧化法,可使石墨粉氧化为GO,并形成层数很少甚至单层的GO片,使所得GO的比表面积较石墨粉显着增大.以所得GO对铜绿假单胞菌NY3发酵液中的Rha进行吸附,发现当发酵液的pH值为4.0、吸附温度为25℃时,Rha在GO表面的吸附可迅速平衡,其最大吸附量约为1.7 g·g~(-1).pH 13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Rha一次洗脱回收率为86.1%,是较佳的洗脱剂.重复利用实验表明,且所得的GO吸附剂可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吸附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体吸附分离,包括烟道气分离、天然气纯化、炼厂气分离、VOC吸附等,是十分重要的化工过程,开发绿色的气体吸附分离工艺意义十分重大。碳基多孔材料及共轭叁嗪骨架材料(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s,CTF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氮掺杂结构,是多孔有机聚合物的主要研究类别之一。我们通过对碳基多孔材料及CTFs的骨架组成、表面官能团及孔径进行调节,研究了其s在碳捕获[1]、天然气提纯[2]、乙烯原料气纯化[3]及二甲苯吸附分离方面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杜改平.漂浮分离型中空多孔吸附材料的合成与应用[C].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2019
[2].赵云峰.纳米多孔材料在绿色吸附及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C].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2019
[3].邓东丰,张新.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分离多环芳烃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9
[4].齐金山,程文萍,崔杏雨,马静红,李瑞丰.玉米芯活性炭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9
[5].高其超,杨桂花,姜在勇,吉兴香,颜家强.活性炭吸附结合TiO_2光催化分离纯化杨木预水解液中的木糖[J].中国造纸.2019
[6].李健.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应用及展望窥探[J].云南化工.2019
[7].杨富帮,邓橙,邓宇,马军,刘圣军.Li-LSX分子筛的离子改性及氧氩吸附分离性能[J].材料导报.2019
[8].赵文燕,郭中宝,关红艳,丁建军,梅一飞.活性炭吸附分离-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二硫化碳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9].徐杨,王鹏,赵敏,牛智伟,潘多强.用于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的有机多孔材料研究进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9
[10].崔莹,聂麦茜,聂红云,第五振军,孙涵.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发酵液中鼠李糖脂吸附分离特性[J].环境化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