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结构论文_李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中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定语,结构,汉语,泰语,字面,语法,词汇。

定中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睿[1](2019)在《汉语定中结构的对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中结构是汉语和俄语中常见的语法结构之一,使用频率高,语义关系多样,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丰富的定语的使用都会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形象。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来看,俄语背景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汉语定中结构时,产生各类定中结构的偏误数目可观,表达过程中往往词不达意。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比汉语和俄语定中结构,分析二者在构成成分和语义类别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发现汉语和俄语定中结构最显着的差异体现在词序和结构助词“的”这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的研究离不开对教材的研究,笔者对新疆大学所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博雅汉语》中定中结构的分布情况进行归纳梳理,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套定中结构的知识框架,同时也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编排教学进度提供了有效参考;研究教学还应当关注学习者的实际运用情况,本研究针对俄语背景学习者汉语定中结构的实际偏误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结合前文研究成果,针对俄语背景学习者汉语定中结构的教学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李旭平,杨锐[2](2019)在《定中结构中度量短语的(非)单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汉语度量短语的语义进行考察。我们认为,汉语中度量短语的(非)单调性不完全由句法位置决定,充当定语的度量短语可以有单调性和非单调性两种解读。我们进一步提出,汉语度量谓词作定语时,单调性和非单调性解读的本质区别是个体解读和次类解读的对立。非单调性度量短语所修饰的名词只表示"临时类",不表示"自然类",而单调性度量短语修饰量名短语,它所表示的特征作用于名词短语表示的集合中的原子个体。(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丽妃(Chayanut,Nuthong)[3](2019)在《汉泰语定中结构标记词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时,虽然泰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十分相似,但如果认真分析会发现存在很多的差异,汉语定中结构助词的使用对他们而言,仍然是很难的事情。本文主要针对汉泰定语中“的”等进行比较研究。在汉语中,“的”放在中心语的前面,而在泰语中,“的”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汉语定语标记是“的”,但在泰语定语标记具有七种说法???(kong)、???(ti)、????(Seung)、???(an)、????(heang)、??????(samrab)、??(nai)。在将短语或句子从汉语翻译成泰语时,定语标记是否保留,定中结构是否加“的”,如果要加定语标记,应该使用哪个定语标记等问题使泰国人在学汉语时,很容易混淆“的”的语义和使用方法。泰国学生用泰语助词来对应“的”也常常不正确。他们遇到“的”时往往翻译成泰语定语标记???(kong)和???(ti)这两个词。因此本文从汉泰语定中结构标记词“的”与???(ti)、???(kong)等七种用法方面进行论述,对比与分析并确定使用汉泰定语标记的标准,指出泰语定语标记七种能与汉语定语标记“的”对应的泰语词,并找出汉泰定语中的异同点,供泰国人学习汉语时参考使用。本文通过调查和收集研究资料,主要是通过200名泰国学生来进行问卷调查,分为两组进行调查统计,并对他们在使用中的错误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本问卷调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调查在泰国学汉语的泰国学生将汉泰定语结构的多项定语连接词翻译成泰语时,在???(ti)、????(Seung)、???(an)叁个关联词之间,该用哪个定语标记来作为单词和单词之间、单词和中心语之间的连接词。二是调查在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的泰国留学生将汉泰定语结构的句子翻译成泰语时,???(ti)、????(Seung)、???(an)叁个关联词之间,该用哪个定语标记来作为连接词,然后按照这两部分的结果统计,最后进行偏误分析。分析收集的数据后,为了解决泰国学生汉泰定语标记问题及教师对汉语定中结构的教学问题,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是汉语定中结构的形态标记;对汉语定中结构之间“的”的翻译处理,要突破如何用泰语词来对应“的”的教学,侧重解决偏误率高的现象。希望本研究能为泰国人学习汉语或中国人学习泰语,尤其是在教学汉泰语定中结构时提供一点参考。中国和泰国学者之前就句子结构和其他语法形式进行了许多语言研究,但对汉泰定语标记词研究较少。本文首次对汉泰定语标记词“的”“Ti、Kong”等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研究丰富了现有的成果,对其他学者,教师和语言学生都有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和学习泰语的中国人对汉泰语定语标记词的认识。此外,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未来泰国学生创建实用语言学习者指南的基础或起点,这将有助于他们正确使用“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07)

李健宁[4](2018)在《壮语、印尼语定中结构比较初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毗邻东南亚各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甚频,地域上相接,来广西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是从语言接触和类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壮语、印尼语语序类型的对比,语言接触下的名词组语序对比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找出壮语和印尼语的名词性短语语序变化规律和相似性,有助于研究壮语和印尼语语言接触过程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从而为语言类型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5期)

郑国[5](2018)在《语音对汉语定中结构多项定语排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和语法之间是互为影响因素,互相制约的关系,语音的轻重、停顿、语调都会影响语法。近年来语音对语法的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可见学术界已经越来越关注语言叁要素之间的互动研究,因此在研究多项定语排序问题上对语音因素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语音各个要素对语法语序的影响,探讨语音与多项定语排序之间的关系,探讨语音、韵律对语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6期)

冯璠[6](2018)在《定中结构“大略”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中结构"大略",在先秦时已出现。"大略"顺应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大趋势,又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至迟在汉代便己完全词汇化为名词,意思是"大致的情况或内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略"出现了副词用法。至迟在隋唐五代,"大略"完全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其语法化的动因,既有句法环境的作用,语义相宜的影响,也有使用频率较高的因素。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其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冯璠[7](2018)在《“大概”类定中结构的词汇化与语法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说的“大概”类定中结构,是指最初由形容词“大”与名词“概”等构成的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等义的定中关系的结构,包括“大概”“大略”“大体”“大要”等。本文以“大概”类定中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共时与历时、描写与解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其词汇化与语法化历程,总结、归纳其词汇化与语法化的路径、机制、动因等。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了选题缘由,确定了研究内容,概述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对研究所选取的语料也作了一定的说明。第二章对定中结构“大概”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考察。定中结构“大概”在韵律制约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共同作用下,至迟在唐末被重新分析为名词。后来名词“大概”语法化为形容词,其动因主要是语义因素和处于“大概NP”的句法位置,形容词化的机制是转喻和重新分析。与此同时,名词“大概”也朝着副词方向演变,在句法位置变化、主观性增强和使用频率较高等动因的作用下,至迟在南宋时完全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其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重新分析。第叁章考察了定中结构“大略”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其演变过程与“大概”基本相似,不过“大略”通过语法化产生两种副词用法,其中范围副词用法是其主要用法。第四章考察了定中结构“大体”的历时演变过程。其过程与“大概”“大略”相似,不过“大体”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并未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第五章考察了定中结构“大要”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虽然“大要”的演变路径同样可以表示为:定中短语→名词→副词,但是从民国时期开始,“大要”终止了语法化进程,“大要”的范围副词、语气副词用法急剧减少。在现代汉语中,“大要”仅存在名词用法。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在前文对“大概”“大略”“大体”“大要”具体考察的基础上,本章总结了“大概”类定中结构的演变路径,并归纳了其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机制、动因。(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5-01)

柳加仁,纪倩倩,周统权[8](2018)在《汉语定中结构的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甄别:来自全脑与左/右脑的加工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定中结构与其他结构一样,在语义上有字面义与非字面义之分,但我们的大脑如何甄别不同的语义类型尚不得而知。本文采用屏幕中央呈现与半视野速视技术考察这两种语义类型在全脑和左/右脑加工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加工特点与加工方式的差异。被试为96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在左右半球共同加工时,与非字面义的加工相比,被试对字面义进行判断的正确率更高,加工速度更快;当左右两个半球单独加工时,被试对非字面义的加工正确率更高,对字面义的加工速度与非字面义的加工速度差异不显着。但无论是字面义的加工还是非字面义的加工,左半球的反应速度更快。由此可推,大脑左右半球共同加工与单独加工的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差异影响定中结构字面义与与非字面义的加工机制。(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周统权,周思若[9](2018)在《从语言加工的预期性到定中结构加工的预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期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语言加工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本文介绍了人脑预期加工效应的普遍性,从非语言知识到语言知识的各个层面,预期性效应无处不在。定中结构与其他结构一样,在加工中表现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加工模式的有机结合,前者触发基于语言规则的局部预期效应,后者触发基于语境的语境预期效应。可预期的语言成分比不可预期或低预期的语言成分加工更容易,消耗的认知资源更少。(本文来源于《当代外语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修竺含[10](2018)在《汉泰定中结构语序差异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国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睦邻友好、互惠互信的友国,政治、经济上的往来和文化上的交流促进了语言上的碰撞。众所周知汉语和泰语都属于汉藏语系,所以两种语言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汉语和泰语在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补结构、联合结构里的结构类型都是相同的,只在偏正结构里的结构类型不同,本文主要讨论汉泰语中定中结构差异。(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8年05期)

定中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对汉语度量短语的语义进行考察。我们认为,汉语中度量短语的(非)单调性不完全由句法位置决定,充当定语的度量短语可以有单调性和非单调性两种解读。我们进一步提出,汉语度量谓词作定语时,单调性和非单调性解读的本质区别是个体解读和次类解读的对立。非单调性度量短语所修饰的名词只表示"临时类",不表示"自然类",而单调性度量短语修饰量名短语,它所表示的特征作用于名词短语表示的集合中的原子个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中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睿.汉语定中结构的对俄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9

[2].李旭平,杨锐.定中结构中度量短语的(非)单调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3].丽妃(Chayanut,Nuthong).汉泰语定中结构标记词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李健宁.壮语、印尼语定中结构比较初识[J].青年文学家.2018

[5].郑国.语音对汉语定中结构多项定语排序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8

[6].冯璠.定中结构“大略”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冯璠.“大概”类定中结构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温州大学.2018

[8].柳加仁,纪倩倩,周统权.汉语定中结构的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甄别:来自全脑与左/右脑的加工证据[J].当代外语研究.2018

[9].周统权,周思若.从语言加工的预期性到定中结构加工的预期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8

[10].修竺含.汉泰定中结构语序差异的对比研究[J].祖国.2018

论文知识图

模型试验加载示意图一01数据帧结构均聚物(A),M1与M13共聚物在不同有...复合粒子的TEM:(a)Ni纳...辐条结构物理仿真变形云图部分抗病基因的多重序列对比(氨基酸...

标签:;  ;  ;  ;  ;  ;  ;  

定中结构论文_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