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均由置于电梯井洞内的防护部和置于电梯出入口上的卡托部组成,且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铰接;该安全防护装置上设置有吊环和吊环孔,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在铰接处的折叠状态下,所述吊环能穿过所述吊环孔。该防护装置安装简便,不需要在电梯井洞施工时设置预埋件,强度高并且容易保存和回收,能够有效抵挡从高处掉落的小型物体;另外,由于该防护装置安装完成后是处于倾斜状态,小型物体掉落后,可沿着防护装置滑落至电梯出入口外,便于收集。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01)和第二结构件(02),所述第一结构件(0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一卡托部(011),所述第二结构件(0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防护部(022)和第二卡托部(021);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置于电梯井洞(08)内,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置于电梯出入口(09)上;所述第一防护部(012)与所述第二防护部(022)铰接,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011)与所述第二卡托部(021)铰接;所述第一防护部(012)上设有吊环(03),所述第二防护部(022)上设有吊环孔(04),所述第一结构件(01)和第二结构件(02)在铰接处的折叠状态下,所述吊环(03)能穿过所述吊环孔(04);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091)在该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等于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宽度。
设计方案
1.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01)和第二结构件(02),所述第一结构件(0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一卡托部(011),所述第二结构件(0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防护部(022)和第二卡托部(021);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置于电梯井洞(08)内,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置于电梯出入口(09)上;
所述第一防护部(012)与所述第二防护部(022)铰接,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011)与所述第二卡托部(021)铰接;
所述第一防护部(012)上设有吊环(03),所述第二防护部(022)上设有吊环孔(04),所述第一结构件(01)和第二结构件(02)在铰接处的折叠状态下,所述吊环(03)能穿过所述吊环孔(04);
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091)在该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等于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012)、所述第二防护部(022)、所述第一卡托部(011)、所述第二卡托部(021)均由框架和面板组成,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框架内;所述第一防护部(012)的框架与所述第二防护部(022)的框架铰接,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011)的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部(021)的框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03)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部(012)的面板上,所述吊环孔(04)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部(022)的面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在铰接处设置有铰轴(05),所述铰轴(05)一端设置有能将开口销(06)穿入的通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或第一卡托部(0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防护部(022)和\/或所述第二卡托部(021)在铰接处设置有套管(07),所述套管(07)外侧与所述第二防护部(022)和\/或所述第二卡托部(021)固定连接,所述铰轴(05)能够一一对应的穿入所述套管(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采用50×50×3方钢管焊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δ2mm钢板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03)和所述吊环孔(04)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防护装置重心远离所述第一卡托部(011)和所述第二卡托部(02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大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部(012)和所述第二防护部(022)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尺寸比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小10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井洞防护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公建和民建设施的电梯井洞随着建筑结构的增高也会逐步往上进行施工,建筑高度增长,电梯井洞施工位置的下部就得需要做好安全防护,以往的防护设施是采用防护网,但是小型的块状物体从施工处跌落时,施工处下面设置的防护网往往起不到防护的作用,原因在于防护网目数比较低,强度低,小型块状物体从高处向下掉落的速度比较高,使得小型块状物体很容易穿过或者穿破防护网。在较高位置的施工处,小型固体从施工处跌落至低处时速度很快,由于防护网有一定的弹性,很有可能小型固体从电梯出入口弹出,从而伤及底层现场的工作人员,同时给底层现场造成破坏或者影响施工。再者电梯井洞内安装防护网还得需要在电梯井洞洞壁设置好预埋件,施工过程比较繁琐和浪费,在安装防护网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去悬挂,悬挂时,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的许多公建和民建设施普遍建设的较高,防护网由于其材质易磨损,并且保存和回收都比较困难,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建设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护部和第一卡托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防护部和第二卡托部;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置于电梯井洞内,所述第一卡托部和所述第二卡托部置于电梯出入口上;
所述第一防护部与所述第二防护部铰接,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与所述第二卡托部铰接;
所述第一防护部上设有吊环,所述第二防护部上设有吊环孔,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在铰接处的折叠状态下,所述吊环能穿过所述吊环孔;
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两洞壁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两洞壁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卡托部和所述第二卡托部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电梯出入口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在该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托部和所述第二卡托部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等于所述电梯出入口的宽度。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设置有防护部和卡托部,防护部斜卡在电梯井洞内,卡托部置于电梯出入口的混凝土结构面上,使该防护装置能够得到十分稳固的支撑;该防护装置安装容易,不需要在电梯井洞施工时设置预埋件,强度高并且容易保存和回收,能够有效抵挡从高处掉落的小型物体;由于该防护装置安装完成后是处于倾斜状态,小型物体掉落后,可沿着防护装置滑落至电梯出入口外,便于收集;该防护装置能够折叠,在施工时,方便工人操作,并且便于后期将防护装置回收保存。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部、所述第二防护部、所述第一卡托部、所述第二卡托部均由框架和面板组成,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框架内;所述第一防护部的框架与所述第二防护部的框架铰接,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的框架与所述第二卡托部的框架铰接。
优选的,所述吊环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部的面板上,所述吊环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部的面板上,面板上可以更方便的安装、设置吊环及吊环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或所述第一卡托部在铰接处设置有铰轴,所述铰轴一端设置有能将开口销穿入的通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或第一卡托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防护部和\/或所述第二卡托部在铰接处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外侧与所述第二防护部和\/或所述第二卡托部固定连接,所述铰轴能够一一对应的穿入所述套管。
上述连接件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在保证可折叠的同时,还具有铰接处结构简单、强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卡托部和所述第二卡托部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便于该防护装置后期折叠回收。
优选的,所述框架采用50×50×3方钢管焊接而成,该材料强度高,易获得且经济性好。
优选的,所述面板为δ2mm钢板材料,该面板材料不仅能够抵挡从高处掉落的小型固体,而且具有容易加工、经济性好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吊环和所述吊环孔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防护装置重心远离所述第一卡托部和所述第二卡托部的一侧,这样在从吊环处吊起该防护装置时,使卡托部能够一直朝下,从而便于工人安装该防护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沿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大10mm,使得该防护装置的防护部能安全可靠的卡在电梯井洞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部和所述第二防护部垂直于出入所述电梯出入口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尺寸比在该方向上的所述电梯井洞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小10mm,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防护装置能顺利的沿折叠处展开,防止出现被卡住的现象。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①该防护装置可沿铰接处折叠,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将该装置吊起时,可首先将该防护装置设置成折叠状态,这样在吊起的过程中便不会碰及电梯井洞洞壁,出现卡住情况,同时也便于工人进行各种安装操作。
②该防护装置由于沿电梯井洞方向的长度大于电梯井洞两对应洞壁沿该方向上的距离,所以可以直接卡托在电梯井洞中,不需要设置预埋件,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节约成本。
③该防护装置优选由框架和面板组成,所以保证了从电梯井洞高处掉落的小固体颗粒全部能够被该防护装置阻挡,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并且,该防护装置报废后仍旧可以回收。
④由于该防护装置在电梯井洞中处于倾斜状态,所以从高处掉落的小固体颗粒,可以该沿防护装置滑落至电梯出入口外,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是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结构图;
图2附图是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在电梯井洞内的装配图;
图3附图是图1附图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
01为第一结构件,011为第一卡托部,012为第一防护部;02为第二结构件,021为第二卡托部,022为第二防护部;03为吊环;04为吊环孔;05为铰轴;06为开口销;07为套管;08为电梯井洞;09为电梯出入口,091为混凝土结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将该安全防护装置分为可进行折叠的第一结构件01和第二结构件02,第一结构件0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一卡托部011,第二结构件0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防护部022和第二卡托部021;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置于电梯井洞08内,第一卡托部011和第二卡托部021置于电梯出入口09上。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可卡在电梯井洞08与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的混凝土结构面091之间,能够有效的承接各种直径大小的块状物,并且具有安装容易,危险性小,后期拆卸和维护保存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防护部012通过连接件与第二防护部022铰接,和\/或,第一卡托部011通过连接件与第二卡托部021铰接。换句话说,连接件有若干个,其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防护部012、第二防护部022上,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卡托部011、第二卡托部02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防护部012、第二防护部022以及第一卡托部011、第二卡托部021上。
本实施例中将连接件全部设置在了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上。具体为:第一防护部012上设有两个铰接位置,在其铰接位置处设置有铰轴05,铰轴05一端设置有能将开口销06穿入的通孔,另一端与第一防护部012固定连接;第二防护部022上对应设有两个铰接位置,在其铰接位置处设置有套管07,套管07外侧与第二防护部022固定连接;第一防护部012上的两个铰轴05能够一一对应的穿入第二防护部022上的两个套管07。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上述第一防护部012、第二防护部022、第一卡托部011、第二卡托部021均由框架和面板组成,面板固定在框架内,框架采用50×50×3方钢管焊接而成,面板为δ2mm钢板材料,第一防护部012、第二防护部022的整体框架形状与电梯井洞08的内廓相同,第一防护部012的框架上设有两个铰接位置,第二防护部022的框架上对应设有两个铰接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部012的面板上设有吊环03,第二防护部022的面板上设有吊环孔04,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在铰接处折叠状态下,吊环03能恰好穿过吊环孔04。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吊环03和吊环孔04的安装位置位于防护装置重心远离第一卡托部011和第二卡托部021的一侧,这样,当从吊环03处吊起装置时,能够确保第一卡托部011和第二卡托部021一直朝下,方便装置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沿出入电梯出入口09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该方向上的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能够斜卡在电梯井洞08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沿出入电梯出入口09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比在该方向上的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大10mm。
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垂直于出入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在该方向上的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能够在电梯井洞08内自由上下活动,便于安装和拆卸。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垂直于出入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尺寸比在该方向上的电梯井洞08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小10mm,更优选的,第一防护部012和第二防护部022的上述宽度为各小5mm。
与上述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托部011和第二卡托部021沿出入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在该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卡托部011和第二卡托部021垂直于出入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总和小于等于电梯出入口09的宽度。
以下为该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的具体安装过程:
①.将该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在折叠状态下运送到楼层电梯口处,然后用绳索系住吊环03;
②.电梯井洞08上部的人员提拉该防护装置至电梯井洞08内,楼层电梯口处人员与电梯井洞08上部的人员将呈对称结构的该防护装置倾斜放入电梯井洞08内,卡托部一侧在下侧,且该防护装置的卡托部一侧卡在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091上,由于该防护装置的防护部沿出入电梯出入口09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沿该方向上电梯井洞08的两洞壁之间的距离,卡托部沿出入电梯出入口09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091在该方向上的长度,所以该防护装置能牢固卡托在电梯井洞08内位于电梯出入口09对侧的洞壁上。
③.电梯口处人员解开吊绳,将第一结构件01或第二结构件02展开,完成该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快速安装的电梯井洞安全防护装置安装方便,危险性小,且不需要在电梯井洞08内设置预埋件,安装时卡托部一侧先卡在电梯出入口09底端的混凝土结构面091上,另一侧的防护部靠在电梯井洞08的洞壁上,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当杂物掉下来时,可以顺利的滑落至电梯出入口09外,便于收集;该装置可折叠,方便后期储置;采用框架和面板结构,强度高并且稳定性好,能够回收利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350.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09550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E04G 21/32
专利分类号:E04G21/32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南小街1号
发明人:汤晓辉;张小伟;李青
第一发明人:汤晓辉
当前权利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冉
代理机构:114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安全防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