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策略探研

初中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策略探研

(福建宁德寿宁县鳌阳中学)

摘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学生在扎实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融会贯通。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这些教学模式中,“预习”可以为它们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数学的学习中,预习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科学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提高自学能力。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后,课上学生自然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堂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下面,对如何帮助学生学会科学预习数学课程的策略进行论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1)目前,仍有许多教师喜欢“填鸭式”上课,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后,学生们陷入了问题的海洋,没有时间预习新课。很多次了。它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小学毕业后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许多学生甚至逐渐厌恶数学,不配合老师的教学。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学生学习风格不当。学生不良的学习风格不仅阻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阻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生习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参与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1)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老师在预习中提出的要求,这样我们班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个班学生的重点、难点和错误,从而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

(2)预习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自己疑惑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预习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不仅要准备知识和方法,还要优化和创新学习方法。通过把预习变成一种习惯,自学能力就会形成和提高。

(4)预习有利于“差转中学”和“优转优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预习能让他们找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这样他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旧知识自己不懂,哪些旧知识可以在课前理解,从而减轻听课的负担,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打开被动学习的局面。中学生甚至通过预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取得很大进步。这有利于“穷转中学”和“转优”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把握数学课前预习重点

在进行数学的预习工作时,教师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一样,都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教师应当针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预习计划。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预习要灵活多变。教师在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时,首先要对预习内容进行筛选,看一看这些知识点学生自主预习是否有难度。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适合学生去预习。例如,公式因其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未必能够很好地理解,反而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第二,预习任务要有针对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可能表现出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当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对于理解新知识比较快、上课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预习得更加深入;而对于理解有一些吃力的同学,教师要避免给他们造成过大的压力,适当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

四、指导数学课前预习方法

想要学生在进行数学预习之后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科学、正确的预习方法。常见的错误预习方法就是看一遍公式就开始做题,而忽略了公式的推导、使用条件等。这样错误的预习方法不仅不能让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定式,降低对预习的热情和耐心。正确科学的预习首先要从读课本开始,学生要一边阅读课本上的内容,一边用铅笔勾画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例如概念、结论、性质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先清楚预习的内容。在进行粗略的阅读之后,学生要对课本进行精读,从而对所学知识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在下一环节中才能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接下来,学生要对先前预习中有疑惑、不懂的地方进行重点思考。预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完全理解、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在大致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对知识进行初步的运用,这是预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事先进行习题的筛选,挑出一些适合初学者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知识之后,先做一个非常浅层的运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两道需要一些技巧的习题,让学生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漏洞,从而在课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五、安排数学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尚浅,因此即便是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有限的。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的知识点,教材的难易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的时候要避免将公式推导等学习难点放在预习中,而应当针对教材内容有选择地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往往认为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万事大吉,几乎没有学生明白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安排预习任务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了解公式的来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然后在课上互相交流。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理解方式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除了课本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后再进行面积的计算”这种方法外,学生们还想出了转化为梯形、转化为三角形等方法。经过学生们积极分享不同的思考视角,班级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在此过程中更加丰富。这样,学生在预习中不只是记住了公式,还掌握了公式的推导和原理。

六、结语

总之,预习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环节,针对将要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泛读课本、精读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初步掌握公式和概念的运用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实现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课前预习是数学课堂上有利于学生自学自研、互教互学、构建新知、增强体验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案,努力探索、加强反思,不断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创琴.小学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三个着力点”[J].广西教育,2017(13).

[2]唐柏伟.小学数学课前有效预习模式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2).

[3]齐非.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J].教育现代化,2017(42).

标签:;  ;  ;  

初中数学课前有效预习的策略探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