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换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子转换屏,中子照相,中子吸收材料
转换屏论文文献综述
韩松柏,王雨,贺林峰,魏国海[1](2017)在《新型热中子转换屏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子闪烁体转换屏是中子照相装置的核心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实现不可直接探测的中子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目前商业化的6LiF/ZnS(Ag)转换屏的探测效率以及空间分辨率等性能已难以满足需求。本项目开发了高分子聚合物光学基底材料和固体颗粒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开发出多种闪烁屏制备方法,包括喷涂法、压片法和漆膜法等。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晶粒尺寸的中子吸收材料和荧光材料对辐射能量的吸收情况,为闪烁体的实际制备选择晶粒尺寸提供了理论依据。研制了闪烁屏性能测试装置,改进了中子照相系统整体空间分辨率计算方法,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7年00期)
孙寿强,顾牡,陈婷婷,张娟楠,刘小林[2](2017)在《基于微孔硅阵列的像素化γ-CuI闪烁转换屏的研制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孔硅阵列为模板,高纯CuI粉末为原料,采用压力注入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单分散微柱结构的像素化CuI闪烁转换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衍射(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转换屏中CuI微柱连续、致密,微柱柱径约为2.5μm、间隔约为1.5μm、柱长约为80μm,并具有良好的γ相晶体结构。在X射线激发下,所制备的像素化γ-CuI闪烁转换屏具有峰值波长位于680nm附近的红光慢发射带;掺碘后,该发射带被较大幅度的抑制,同时出现了峰值波长位于432nm的快发光峰;当碘掺杂含量达到10Wt%时,峰值波长位于680nm附近的红光慢发射带被完全抑制,只存在峰值波长位于432nm的快发光峰。采用刃边法测量了所制备的像素化γ-CuI闪烁屏的空间分辨率,结果显示其分辨率可达38lp·mm-1,表明该闪烁屏除拥有超快时间响应特性外,兼具很高的空间分辨本领,在X射线成像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05期)
杜洋,刘洋,张雄杰,陈俊松[3](2017)在《中子照相转换屏的角度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定量中子照相散射校正时需要考虑中子转换屏对不同角度入射中子的响应,中子转换屏的角度响应研究在中子照相散射校正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理论上推导中子转换屏的角度响应的解析式,并利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5对该解析式进行验证。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中子转换屏角度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给出中子转换屏的角度响应与转换屏厚度以及入射中子能量之间的关系,中子转换屏的角度响应随着转换屏的厚度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中子能量的增大而减小,并得到~6LiF-ZnS(Ag)转换屏的最佳厚度为0.3 mm。(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夏明,顾牡,刘小林,刘波,黄世明[4](2015)在《γ-CuI超快闪烁转换屏的制备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英基片为衬底,采用真空热蒸发法,通过调控衬底温度制备出了具有微柱结构、柱径在μm量级、厚度约17μm的γ-CuI超快闪烁转换屏。在X射线激发下,所制备的γ-CuI超快转换屏具有峰位在430nm的快成分发射峰和峰位在700nm的慢成分发射带,其中快成分发射峰占总发光的主要部分;随着衬底温度由170℃升高至210℃,转换屏430nm发射峰的强度会逐渐减弱,而700nm发射带的强度则逐渐增强,这可能是由于较高的衬底温度会造成碘流失从而引起转换屏中碘空位增加、铜空位减少所致(Cu/I增大),碘流失的假设得到了卢瑟福背散射实验的验证。γ-CuI超快转换屏的晶体结构呈(111)晶面择优取向,且不随衬底温度而变化,当衬底温度升高至210℃时,由于CuI分子获得的动能增加,转换屏还会出现微弱的(220)和(420)晶面的取向。当衬底温度由170℃增至190℃时,转换屏的微柱结构会随之优化,微柱结构明显,但当衬底温度进一步增至210℃时,由于表面扩散和体扩散效应加剧,微柱结构会随之退化。最后,采用刃边法测量了所制备γ-CuI转换屏的空间分辨率,结果显示170,190和210℃衬底温度条件下所制备的转换屏,其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5,7.2和5.6lp·mm-1,微柱结构有助于提高转换屏的空间分辨率。(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5年04期)
程利群,郑焕东,张希艳,柏朝晖,卢利平[5](2014)在《利用红外转换屏研制短波红外探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力沉积技术制备了Ca S:Eu2+,Sm3+红外上转换荧光屏,确定了最佳制屏工艺参数,研究了红外转换荧光屏的性能。设计和制作了耦合短波红外CCD相机,对相机的成像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短波红外CCD相机能够实现对1 064 nm、1 550 nm等短波红外激光的探测和成像。采用红外转换荧光屏制作红外CCD相机为短波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提供了简便、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廖华,胡昕,杨勤劳,王光超,王云程[6](2014)在《大面积高分辨率CsI(Tl)X射线转换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X射线转换屏制备过程中,Tl+掺杂浓度、基底刻蚀、晶柱生长过程和防潮解等方面的大量实验研究,得到最佳掺杂浓度(摩尔比为0.055%)及合适的基底刻蚀深度(5μm)与工艺,实现对晶柱生长过程中表面形貌、温度、压力和转速的控制,研制出有效直径为100 mm、空间分辨率约为12lp/mm(厚度为300μm)的CsI(Tl)X射线转换屏.(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4年02期)
王雨,韩松柏,王洪立,郝丽杰,贺林峰[7](2013)在《H_3~(10)BO_3/ZnS(Ag)热中子闪烁体转换屏的涂布法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涂布法制备了一系列H310BO3/ZnS(Ag)闪烁体转换屏样品,对其成分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H310BO3/ZnS(Ag)质量比在1∶6~1∶7之间,最佳的黏合剂用量为总质量的25%。利用中子照相设备对转换屏的发光均匀性进行了成像分析,结果显示光输出非常均匀;对楔形镉条进行中子成像,并采用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方法计算了系统分辨率,结果显示,在MTF值为0.1时,对于厚度分别为270(11)、350(14)、404(9)及505(15)μm的转换屏,其相应的系统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55.6、315.9、371.0和471.3μm。(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曹超,吴洋[8](2012)在《移波光纤转换屏光纤排布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波光纤转换屏较传统快中子转换屏有更高的探测效率和成像效果,而转换屏中光纤的排布会直接影响其发光效率。利用解析方法初步分析了移波光纤转换屏中光纤的最优排布参数,经计算,当光纤半径为0.25 mm,闪烁体衰减系数为2.21 mm-1时,光纤的最佳间距为1.1~1.2 mm。由于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工作假定,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将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2年12期)
王雨,韩松柏,贺林峰,魏国海,王洪立[9](2011)在《新型热中子闪烁体转换屏的研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中子照相小组在新型热中子闪烁体转换屏的研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即将在CARR上建立的中子照相设备使用自行设计的、适合其特点的转换屏奠定了研究基础。以H310BO3作为中子吸收材料,ZnS(Ag)作为荧光材料,通过喷涂法制备了一系列的闪烁体转换屏,并使用北(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1年00期)
宋顾周,王奎禄,马继明,周鸣[10](2012)在《辐射成像系统中图像转换屏与物镜耦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成像系统中,射线沿闪烁体厚度方向产生的光经过镜头形成一个弥散的像。这通常是此类系统空间分辨的主要限制因素。建立了几何光学成像模型,描述了近心光路中此图像的空变特性。用点扩散函数均方根半径表征系统空间分辨性能,给出了图像点扩散函数均方根半径的表达式,其与闪烁体厚度、折射率、镜头相对孔径、成像倍率、射线入射点相对位置直接相关。将硅酸镥晶体3维发光强度分布与镜头进行耦合,分析了闪烁体发光强度分布对耦合的影响。采用点扩散函数均方根半径为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一个推导闪烁体相对于物镜放置在最佳位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2年02期)
转换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微孔硅阵列为模板,高纯CuI粉末为原料,采用压力注入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单分散微柱结构的像素化CuI闪烁转换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X射线衍射(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转换屏中CuI微柱连续、致密,微柱柱径约为2.5μm、间隔约为1.5μm、柱长约为80μm,并具有良好的γ相晶体结构。在X射线激发下,所制备的像素化γ-CuI闪烁转换屏具有峰值波长位于680nm附近的红光慢发射带;掺碘后,该发射带被较大幅度的抑制,同时出现了峰值波长位于432nm的快发光峰;当碘掺杂含量达到10Wt%时,峰值波长位于680nm附近的红光慢发射带被完全抑制,只存在峰值波长位于432nm的快发光峰。采用刃边法测量了所制备的像素化γ-CuI闪烁屏的空间分辨率,结果显示其分辨率可达38lp·mm-1,表明该闪烁屏除拥有超快时间响应特性外,兼具很高的空间分辨本领,在X射线成像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换屏论文参考文献
[1].韩松柏,王雨,贺林峰,魏国海.新型热中子转换屏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7
[2].孙寿强,顾牡,陈婷婷,张娟楠,刘小林.基于微孔硅阵列的像素化γ-CuI闪烁转换屏的研制及性能表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3].杜洋,刘洋,张雄杰,陈俊松.中子照相转换屏的角度响应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
[4].夏明,顾牡,刘小林,刘波,黄世明.γ-CuI超快闪烁转换屏的制备与性能表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
[5].程利群,郑焕东,张希艳,柏朝晖,卢利平.利用红外转换屏研制短波红外探测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6].廖华,胡昕,杨勤劳,王光超,王云程.大面积高分辨率CsI(Tl)X射线转换屏实验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
[7].王雨,韩松柏,王洪立,郝丽杰,贺林峰.H_3~(10)BO_3/ZnS(Ag)热中子闪烁体转换屏的涂布法制备及性能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
[8].曹超,吴洋.移波光纤转换屏光纤排布的优化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
[9].王雨,韩松柏,贺林峰,魏国海,王洪立.新型热中子闪烁体转换屏的研制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1
[10].宋顾周,王奎禄,马继明,周鸣.辐射成像系统中图像转换屏与物镜耦合的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