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变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测量,地表,技术,滑坡,坝基,卡尔,钢轨。
形变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刚,王天宇,陈慧霞[1](2019)在《水准测量技术在大坝坝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坝坝基是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单元,为了解大坝坝基沉降形变和倾斜形变特征,本研究在不同高程的廊道内布设了水准观察点,通过长期的监测数据,了解了大坝坝基的基本形变特征。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大坝过渡层及堆石区坝基覆盖层累计最大沉降量为695.53 mm,该处蓄水后至今沉降20.00 mm;主防渗墙表现为向上游变形,当前最大变形值为-20.51 mm,并具有向右岸变形的特征,当前最大变形值为-24.01 mm;副防渗墙表现为向下游变形,当前最大变形值为8.36 mm,并具向右岸变形的特征,当前最大变形值为-29.08 mm。(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徐成强,王营博,曹杰,郝群,袁诗翥[2](2019)在《基于线阵CCD像素数提取的高速运动目标形变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光学成像测量方法对高速运动目标成像帧频低、像质模糊,难以满足对目标形变高精度测量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线阵CCD像素数提取的高速运动目标形变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线阵CCD高分辨率、高帧频等优势,通过提取线阵CCD输出目标强度——像素曲线斜率变化率最大点来获取目标所占像素数N的像素数提取方法,同时采用DMD模拟高速运动目标形变过程,配合基于线阵CCD像素数提取的高速运动目标形变测量方法进行形变测量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对V=450 km/h的高速运动目标进行形变量测量时,可以满足目标形变测量偏差小于0.3 mm,标准差小于0.5 mm,相对误差最低0.01%。实现了高速运动目标形变量的准确测量,为高速磨损测试、高温形变测试、高压形态测试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志斌,王广利,宋世泽,张阿丽,王宏[3](2019)在《归心测量中轮轨式VLBI天线的水平钢轨形变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本地测量中更精确地测定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天线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RP)点位,分析了水平钢轨残余形变对四轮座架式天线的影响,首次提出并推导了用以改正归心解算靶标点(target point,TP)坐标的水平钢轨残余形变模型,结合实测靶标坐标与钢轨水准数据,解释了TP坐标残差中的系统性效应,精化了TP理论坐标,显着提高了参考点测定精度。结果表明,采用水平钢轨残余形变改正模型与估算模型可分别使靶标坐标归心拟后残差中误差提高50%和65%,归心精度均可提高约30%。此外,本钢轨残余形变估算模型还可有效用于该类天线钢轨形变的监测。(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温冬华[4](2019)在《基于时序雷达干涉测量的矿区沉降形变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区沉降问题是影响现代矿山建设及发展的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加强矿区地面沉降形变的监测及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某矿区沉降形变监测为研究对象,使用MT-InSAR监测技术分析了该矿区沉降形变特征,为后期制定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4期)
戴可人,卓冠晨,许强,李振洪,李为乐[5](2019)在《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存档光学遥感影像对灾前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往往受限于获取时间密度、云量等因素。随着雷达遥感卫星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可以为滑坡灾前形变探测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基于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卫星数据,同时结合升轨与降轨视线向形变结果提取沿坡向与垂直向二维形变,对2018年7月12日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进行追溯分析。时序结果显示,该滑坡自2017年6月起便已经开始缓慢的变形,至滑坡发生前13个月时最大累积形变量达77 mm。结合降雨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该滑坡灾前变形与降雨量变化高度吻合,说明降雨是该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该InSAR追溯结果展示了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探测方面的应用潜力,为滑坡诱因分析、防灾减灾乃至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郑耀辉[6](2019)在《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测量方面的优势及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InSAR为对象,阐述了InSAR这一测量技术在地表形变测量方面的优势及局限性,旨在进一步提高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方面的应用,同时,结合传统测量方式,更好地发挥InSAR技术在测量领域的作用,满足生产发展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16期)
曾琪明,周子闵,朱猛,焦健[7](2019)在《朝鲜第六次核爆后InSAR地表形变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nSAR小基线集(SBAS)方法得到了朝鲜第六次核爆后其中心17 km×22 km范围内一些部位不同时刻(2017年9月10日~2018年6月1日每12 d间隔)的累积地表形变量.将这些测量点依空间相邻关系聚集成14个集合,按照集合内各点平均相干性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集合的累积形变量.观测结果显示:(1) SBAS-InSAR能有效观测第六次核试验的热辐射后效阶段形变过程,爆炸中心附近在爆炸后10余天仍存在地表抬升现象,随后开始下沉,不同地方下沉速率和下沉量不同;(2)在冬春季可观测到可能主要因围岩内裂隙水冰冻带来的地表下沉减缓甚至抬升的现象, 2018年5月24日因朝鲜对部分核设施进行爆破使地表形变出现抬升.研究结果表明:(1)第六次核试验的热辐射后效阶段主要表现为围岩受高温高压作用变酥变软,变质后的围岩在重力作用下被压实并开始下沉,沉降的时间过程可以用Weibull模型进行拟合分析;(2)考虑受核爆影响的变质岩层厚度等因素建模分析最大沉降量,得到了爆炸中心垂直向影响距离约为1800~2300 m,变质后的岩石形变系数约为7×10~(-5)~8×10~(-5),统计拟合优度为0.8,P值接近于0.(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闫浩,隆军,刘驰越,潘淑媛,左超[8](2019)在《数字全息技术及散斑干涉技术在形变测量领域的发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年来数字全息及散斑干涉技术在形变与位移测量方面的主要技术发展及应用发展进行综述。由于数字全息测量具有准确性高、无损、全场和动态测量等优点,成为形变和位移测量的重要技术之一。最近几年,数字全息技术在形变测量领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全息形变测量逐步由原来单一维度的形变测量转向多维度的形变测量。尤其是叁维形变的同时测量是近年来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其次,形貌形变联合测量的技术受到关注。实际应用中曲面物体常常存在。而曲面物体需要离面与面内形变的分析,这需要获取曲面物体的形貌信息。针对这一需求,学者们针对形貌形变的同时测量方法开展了研究。再次,为了进一步扩大测量视场和深度范围,对基于长波长及远距离的技术进行了探索。与此同时,回顾了数字全息的形变测量技术在应用方面的进展。值得关注的是,在应用方面,数字全息技术从以前工程领域的形变测量向生物医学领域的形变测量发展,测量数据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疾病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杜强[9](2019)在《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当前方法测量地震形变场时,不能有效去除地震图像中存在的噪声,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大,存在抗干扰性差和测量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对无人机摄影得到的主图像和辅图像做配准处理,采用SAR处理器处理图像数据,得到干涉图。利用SUSAN算法检测干涉图的边缘,通过K均值方法划分模板区域中存在的特征值类别,根据划分结果得到干涉图的相关参数和噪声区域,结合非线性扩散方法和SUSAN算法完成干涉图的去噪处理,依据基线估计去除干涉图中存在的平地效应,利用网络流算法完成相位解缠,获得地形相位值,绘制地震形变图,完成地震形变场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准度高。(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郑佳兴,戴东凯,吴伟,周金鹏[10](2019)在《基于激光陀螺组合体的船体角形变测量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姿态匹配方法用于激光陀螺组合体测量船体角变形,该方法的Kalman滤波观测量直接包括待测的船体角形变和"相对姿态误差"项,"相对姿态误差"项对单个激光陀螺组合体的陀螺零偏不敏感,主要源自于两套激光陀螺组合体的陀螺漂移差值和初始船体角形变。此外,考虑到船体静态角形变的缓变特征,船体静态变形角速度可建模为随机游走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简化的姿态匹配方法能跟踪日照引起的准静态缓变角变形和船体机动等因素引起的短周期大幅角变形。该方法也经过了多条舰船的实船试验验证,船体角变形的测量精度优于20″。(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形变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光学成像测量方法对高速运动目标成像帧频低、像质模糊,难以满足对目标形变高精度测量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线阵CCD像素数提取的高速运动目标形变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线阵CCD高分辨率、高帧频等优势,通过提取线阵CCD输出目标强度——像素曲线斜率变化率最大点来获取目标所占像素数N的像素数提取方法,同时采用DMD模拟高速运动目标形变过程,配合基于线阵CCD像素数提取的高速运动目标形变测量方法进行形变测量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对V=450 km/h的高速运动目标进行形变量测量时,可以满足目标形变测量偏差小于0.3 mm,标准差小于0.5 mm,相对误差最低0.01%。实现了高速运动目标形变量的准确测量,为高速磨损测试、高温形变测试、高压形态测试等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变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刚,王天宇,陈慧霞.水准测量技术在大坝坝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2].徐成强,王营博,曹杰,郝群,袁诗翥.基于线阵CCD像素数提取的高速运动目标形变测量方法研究[J].应用光学.2019
[3].张志斌,王广利,宋世泽,张阿丽,王宏.归心测量中轮轨式VLBI天线的水平钢轨形变建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4].温冬华.基于时序雷达干涉测量的矿区沉降形变监测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
[5].戴可人,卓冠晨,许强,李振洪,李为乐.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6].郑耀辉.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测量方面的优势及发展前景[J].中国标准化.2019
[7].曾琪明,周子闵,朱猛,焦健.朝鲜第六次核爆后InSAR地表形变测量与分析[J].科学通报.2019
[8].闫浩,隆军,刘驰越,潘淑媛,左超.数字全息技术及散斑干涉技术在形变测量领域的发展及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9].杜强.基于无人机摄影的地震形变场测量技术研究[J].华南地震.2019
[10].郑佳兴,戴东凯,吴伟,周金鹏.基于激光陀螺组合体的船体角形变测量方法(英文)[J].光电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