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补铁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补铁,性贫血,蔗糖,血液,血红蛋白,多糖,方式。
补铁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颖,林春华,陈兰,凌毅生,关天俊[1](2018)在《维持性补铁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后,不同补铁方式对血红蛋白变异度(hemoglobin variation,Hb-Va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HD的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静脉补铁组(蔗糖铁注射液100 mg,每周1次,静脉滴注)与口服补铁组(多糖铁复合物100 mg,每天1次,口服)并随访1年,观察2种维持性补铁方式对Hb-Var的影响。结果采用4种方法对HbVar进行评估:(1)静脉组患者剩余标准差明显低于口服组[(8.04±4.58)g/L vs.(12.25±6.85)g/L,P=0.042]。(2)静脉组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振幅低于口服组[(15.88±8.07)g/L vs.(27.00±15.88)g/L,P=0.015]。(3)连续测量相邻时间点Hb变化绝对值,静脉组患者Hb的个体变化值及其标准差均较口服组明显降低[分别为(8.64±4.91)g/L vs.(13.69±7.60)g/L及(6.25±3.76)g/L vs.(11.23±8.49)g/L,均P<0.05]。(4)观察期内4次检测血红蛋白高于、处于及低于靶目标(Hb:110~130 g/L)的比例分别为:静脉组12.85%、71.14%及16.01%;口服组6.90%、55.17%及37.93%(χ2=7.164,P=0.028)。静脉组转铁蛋白饱和度及铁蛋白在治疗后均增高[分别为(29.29±11.80)%vs.(39.36±12.32)%,P=0.025;(375.39±223.77)ng/ml vs.(463.05±303.26)ng/ml,P=0.005]。结论不同的维持性补铁方式对Hb-Var的影响程度不同,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更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Hb的持续达标,其原因可能与铁储备的稳定性及铁离子利用率的提高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吴艳萍,王小琴[2](2017)在《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补铁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方式补铁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在肾性贫血得以纠正达标后长期维持治疗期间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选择更佳的维持性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经规范治疗肾性贫血相关指标达标后,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20例。静脉组患者每周第一次透析时给予静脉注射蔗糖铁100mg,口服组患者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每日一次。2组患者均合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剂量为10 000 U/10d。观察12周后2组患者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 saturation,TSAT)、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静脉组和口服组患者在Hb、RBC、SF、TSAT和Hct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分别经过12周治疗后,Hb、RBC、SF等水平有下降趋势,口服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静脉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肾性贫血得以纠正达标后仍维持性补充铁剂是有必要的。维持性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EPO治疗都能用于稳定大多数患者相关铁参数和Hb水平,但静脉注射蔗糖铁更为安全、有效,且依从性更高。(本文来源于《临床肾脏病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谢础能,杨璞,陈湘华,杨京新,王碧飞[3](2016)在《不同方式补铁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长期维持治疗期的疗效比较及微炎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尿毒症肾性贫血经规范治疗指标达标的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给予口服补铁及静脉补铁,以比较两种不同补铁方式对尿毒症肾性贫血维持治疗阶段防治患者铁缺失的疗效及微炎症的影响,从而选择更佳的维持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今在血液透析中心行规范血液透析,且目前贫血已纠正的80例患者(110 g/L≤HGB≤130 g/L),随机选取40例患者给予多糖铁聚合物口服联合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维持治疗,另40例患者给予静脉补铁联合RHEPO治疗。治疗后每月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每3个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F-α)并判定其疗效及观察微炎症影响,治疗过程中可根据HGB变化调整口服补铁、静脉补铁、RHEPO剂量。结果口服补铁组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出组,维持达标30例(110≤HB≤130),HB轻度下降(100 g/L≤HB<110 g/L)3例,HB>130 g/L 6例;静脉补铁组40例患者中,有2例分别因肺部感染、肺结核出组,维持达标32例,HB轻度下降2例,HB>130 g/L共4例,2组差别统计无意义(P>0.05);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结果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24周、36周、48周的比较显示,两组均无明显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补铁与静脉补铁联合RHEPO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长期维持治疗中疗效无明显差异,口服补铁可作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补铁的药物选择;在观察期内暂未发现两种补铁方式对患者微炎症影响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翟云燕[4](2016)在《610例孕妇妊娠晚期贫血状况的调查及妊娠晚期不同补铁方式的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妊娠期孕妇分娩前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发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围生期保健提供临床依据。同时,本研究采用中西药联合口服补铁及静脉补铁两种方式治疗妊娠晚期中度缺铁性贫血,探讨两种补铁方式的治疗效果,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第一部分:1研究对象:(1)病例组: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石家庄市区在市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孕足月孕妇271例。(2)对照组:同期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39例。缺铁性贫血诊断以2014年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在《妊娠期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治指南》为标准。2标本及数据的采集:两组受试对象均于分娩前、后行血常规、铁蛋白检查。由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和核对实验内容:孕妇年龄、受教育程度、孕周、体重指数、产前检查次数、分娩胎次、饮食习惯、孕期是否补充复合维生素;同时记录胎儿出生体重及产后出血的情况。3实验方法:利用SPSS V22.0软件统计方法分析妊娠期分娩前缺铁性贫血与孕妇年龄、受教育程度、孕周、体重指数、产前检查次数、分娩胎次、饮食习惯、补充复合维生素、胎儿体重以及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第二部分: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中度贫血)的孕妇5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1)A组:口服补铁组,口服生血宁0.5g 2/日,多糖铁胶囊0.3g 1/日联合补铁治疗。(2)B组:静脉补铁组,静点蔗糖铁200mg隔日1次,共3次。2实验方法:所有受试对象于孕晚期(孕36-37周)检查血常规、铁蛋白,选择中度贫血(血红蛋白70-100g/L)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孕妇治疗后2周血常规、分娩后血常规及脐血血常规、铁蛋白。比较两组的化验结果。3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教育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排除低体重儿、巨大儿、剖宫产、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结果:1 610例受试对象分娩前、后贫血状况1.1本研究中受试对象共627例,因不符合受试要求排除17例(其中:大细胞性贫血4例;慢性胃炎病史的4例;胎膜早破查C反应蛋白升高、铁蛋白较高9例),符合研究要求610例。1.2分娩前、分娩后缺铁性贫血的分布;分娩前:轻度贫血185例(30.3%,185/610),中度贫血86例(14.1%,86/610),无重度贫血。分娩后:缺铁性贫血492例(80.65%,492/610):轻度贫血195例(32%,195/610);中度贫血291例(47.7%,291/610);重度贫血6例(1%,6/610)。分娩前缺铁性贫血以轻度贫血为主,分娩后发生贫血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以中度贫血为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妇分娩前缺铁性贫血与产检次数、胎次、饮食习惯、口服复合维生素有关;与年龄、教育程度、孕周、体重指数无显着联系。1.3分娩前缺铁性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娩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对照组35例(10.3%),病例组42例(15.5%)。分娩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00-4000g):对照组220例(64.9%),病例组151例(55.7%)。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g):对照组84例(24.8%),病例组78例(28.8%)。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9例(2.7%),病例组16例(5.9%)。分娩前缺铁性贫血与胎儿体重及产后出血之间有相关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妊娠晚期两种补铁方式的结果比较两组在分娩前复查血红蛋白及铁蛋白均较用药前有所升高。B组(静脉补铁组)较A组(口服补铁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后血红蛋白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血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在产后下降不明显,B组在产后血常规较产前下降更少。结论:1本研究中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无重度贫血;但产后贫血中重度贫血的比例明显增加,故妊娠期纠正贫血、及时补铁是十分必要的。2本研究中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与产检次数、胎次、饮食习惯、口服复合维生素有关系。故应加强孕期宣教,提高对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孕妇产检及补铁治疗依从性。3妊娠晚期贫血与胎儿体重及产后出血有相关性,重度贫血会影响胎儿体重,重度贫血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同时也说明了贫血孕妇影响分娩时及产后的子宫收缩,对产时及产后出血的耐受力差。4中度贫血的妊娠晚期孕妇采取静脉补铁对在短时间改善贫血效果更佳,静脉补铁孕妇产后新生儿血红蛋白、铁蛋白高于口服补铁组,故妊娠晚期短时间需改善贫血的孕妇静脉补铁效果优于口服补铁。(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胡立刚[5](2014)在《两种补铁方式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及静脉两种不同补铁方式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的肾性贫血患者共3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7例,均常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3000单位/次,每周3次,对照组加用琥珀酸亚铁300 mg,每日3次,饭后服用;治疗组使用蔗糖铁注射液10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每周2次,两组患者均观察8周。分别在第4周及第8周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性贫血治疗中静脉补铁方式优于口服补铁,可快速、有效、安全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8期)
刘林[6](2012)在《不同补铁方式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4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服补铁与静脉补铁两种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口服补充铁剂(力蜚能),治疗组(Ⅱ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补充铁剂(蔗糖铁)。两组均行常规血液透析,2次/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试验时间均为12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有升高(P<0.05);治疗后各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铁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态,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2年05期)
祝冬梅[7](2012)在《两种不同方式补铁对改善透析前肾性贫血疗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口服铁剂与静脉注射补铁对透析前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确诊为肾性贫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常规应用EPO基础上口服组(30例)采用口服铁剂多糖铁复合物100mg/tid,静脉组每次滴注蔗糖铁注射液按公式计算给予。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b、Hct、SF、TSAT的数据。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b、Hct、SF、TSAT均有显着性差异,组间比较Hb、Hct无显着性差异,SF、TSAT静脉组上升幅度大于口服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补铁改善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口服铁剂,建议在透析前可采用静脉注射铁剂改善患者缺铁状态。(本文来源于《求医问药(下半月)》期刊2012年03期)
潘琼英[8](2011)在《补铁有了新方式 推广铁强化酱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昨日上午,绍兴市应用铁强化酱油控制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项目工作启动仪式在袍江新区马山镇举行。据悉,自2009年省卫生厅在全省推行该项目以来,今年,绍兴市本级、诸暨市及上虞市被列入浙江省铁强化酱油项目新增推广点。 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文来源于《绍兴日报》期刊2011-11-03)
毛艳华,闫绍莹[9](2011)在《两种不同方式静脉补铁剂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静脉补铁对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所致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已经检验证明铁缺乏的肾性贫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血液透析器管路的动脉端静点26例;另一组:经血液透析器管路的静脉端静注22例。两组均给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疗程8周,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球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E)、转铁蛋白饱合度(TSAT)。结果:治疗8周后,HCT、HB、SFE、TSAT均上升,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结果,静点组有1例出出低血压,(排除血透并发症)。静推组出现低血压2例,头痛、恶心、呕吐各2例,3例有明显的金属味(P<0.05)。结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所致肾性贫血。静点组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节约人力等优点,宜与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王焱[10](2010)在《不同补铁方式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间断补铁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8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每天补铁1次,治疗组每周补铁1次。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儿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9例。结论每周1次补铁治疗小儿IDA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减轻,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0年16期)
补铁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补铁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在肾性贫血得以纠正达标后长期维持治疗期间的疗效和安全性,从而选择更佳的维持性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经规范治疗肾性贫血相关指标达标后,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20例。静脉组患者每周第一次透析时给予静脉注射蔗糖铁100mg,口服组患者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每日一次。2组患者均合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剂量为10 000 U/10d。观察12周后2组患者红细胞数量(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 saturation,TSAT)、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静脉组和口服组患者在Hb、RBC、SF、TSAT和Hct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分别经过12周治疗后,Hb、RBC、SF等水平有下降趋势,口服组患者下降幅度更为明显。静脉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肾性贫血得以纠正达标后仍维持性补充铁剂是有必要的。维持性静脉注射蔗糖铁与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EPO治疗都能用于稳定大多数患者相关铁参数和Hb水平,但静脉注射蔗糖铁更为安全、有效,且依从性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铁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颖,林春华,陈兰,凌毅生,关天俊.维持性补铁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
[2].吴艳萍,王小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补铁方式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7
[3].谢础能,杨璞,陈湘华,杨京新,王碧飞.不同方式补铁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长期维持治疗期的疗效比较及微炎症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6
[4].翟云燕.610例孕妇妊娠晚期贫血状况的调查及妊娠晚期不同补铁方式的效果对比[D].河北医科大学.2016
[5].胡立刚.两种补铁方式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
[6].刘林.不同补铁方式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42例[J].中国药业.2012
[7].祝冬梅.两种不同方式补铁对改善透析前肾性贫血疗效的比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
[8].潘琼英.补铁有了新方式推广铁强化酱油[N].绍兴日报.2011
[9].毛艳华,闫绍莹.两种不同方式静脉补铁剂纠正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比较[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
[10].王焱.不同补铁方式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