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与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真理、道德、平等等观念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对《反杜林论》第一编十、十一章的文本解读,探讨恩格斯构建的真理观与平等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与公正之间的联系以及后者在前者指导下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公正;平等;唯物史观;无产阶级
党的十九大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反杜林论》作为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百科全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提供了范本。最重要的是它贯穿全书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方法,为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尤其是欧根·杜林所表现出的很多错误观点放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也不足为奇,很多思潮和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杜林论的变形,因此《反杜林论》的出现本身、内容、表达皆可以为今所用,成为全面的理论指导。
就法律衔接方面,法与法之间常常出现空白或者冲突,并没有就某些具体问题达成一致,例如衍生产品交易中,如果发生交易合同规定的违规事件或终止事件,交易双方将提前中止所有未到期的交易,并进行“终止型净额结算”。而在现行的《企业破产法》15条规定,在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进行清偿的行为无效。因此,该规定的后果就是实际衍生品交易合同中关于抵消权的约定落空。
一、恩格斯对《反杜林论》中真理观、平等观的反驳
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恩格斯用了三个章节针对欧根·杜林在《哲学教程》中的“关于人的学说”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一)对杜林历史唯心主义真理观的反驳
恩格斯首先指出杜林社会哲学的荒谬前提,是要“在其他天体上个体和公共的生活必须遵行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不能避开按知性行动的生物一般的基本规章”,即杜林哲学首先要适用于所有社会,并在这个前提下来寻找自身理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如果没有恩格斯揭示杜林荒谬的逻辑前提,普通读者会在杜林的论述中体会到逻辑的合理性。
(二)恩格斯对平等观念的科学认识
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平等观基于私有财产的出现,封建时代,资产阶级成为现代平等要求者,由于社会结构未曾完全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巨变相统一,所以在一个阶段,资产阶级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平等的交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无产阶级出现,也同样产生了平等的要求。可见,任何一个阶级、任何国家都产生了对自由平等的要求——人权。尤其是无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最根本——消灭阶级本身。无产阶级利用的正是资产阶级平等理论“平等应当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仅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本能对不平等的认识和对平等需求注定了它阶级斗争的行为,并且注定是以消灭阶级为要求。因为平等观务必是历史的产物,没有某种平等观是永恒的真理,对平等观永恒的追求无疑是对不平等的支持。
恩格斯指出杜林的研究分析是从概念到概念的形而上的空洞分析,其对道德和法的分析竟然建立在社会的概念之上,以及另外一个来源——他自己,即以形而上与经验主义的双重方式来建构平等。于是出现了“两个人”承担起社会平等,杜林在两个完全平等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正义、暴力、奴役,甚至全部人类历史。恩格斯以“三个退却”对杜林进行了辩驳。首先,运用了杜林自己阐发的“第三个领域”的观点,杜林称为“自我规定的欠缺”,其实就是意志的实际内容,因此平等一定是有例外的,至少对“自我规定欠缺的意志”来说,平等是无效的。其二,杜林认为道德上不平等的人无法平等,尽管听上去显得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完全在道德上平等的人,尤其杜林提出的“人性”,人性必然有动物性的一部分,只是或多或少,并且又有谁来判断人性的多少?最后,恩格斯指出了精神上不平等实际就可以退却‘完全平等’,尤其杜林模仿黑格尔学说,实际是在用平等在为不平等辩护,恩格斯如是说“两个意志的完全平等,只是在这个两个意志什么愿望都没有的时候才存在;一旦他们不再是抽象的人的意志而转为现实的个人的意志的时候,平等就完结了;一方面是幼稚、疯狂、所谓的兽性、设想的迷信、硬说的偏见、假定的无能,另一方面是想象的人性、对真理和科学的洞察力;总之,两个意志以及与之相伴的智慧在质量上的任何区别,都是为那种可以一直上升到压服的不平等辩护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平等、公正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与公正,与恩格斯平等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现社会主义平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无产阶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表述。自由平等社会成员作为主体对自身的一种需求表述,而公正法治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成员作为主体对国家治理者的需求表达。因为社会成员有对自身平等的需求,才可能对治理者提出公正与法治的要求,而治理者实现公正与法治是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平等的途径,平等与公正同时也要建立在中国国情之上,最大程度的体现人民意愿,平等与公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平等这个领域,恩格斯从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入手鞭辟入里的展示了“两个人”在杜林哲学世界里的荒谬表演。
为提高语料的信度和效度,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多方法的取向(multi-method approach),将自然语料和引发式语料相结合,互为补充,互为佐证,这是一种趋势。至于选择研究方法的标准,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应该采用能够收集到他们所需信息的方法。(何兆熊,2000:276)”
(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继承
(1)结合大数据分析规模化的消费者共性。通过搜集到的多维度数据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组成优衣库专属的核心人群数据库,从而达成广告的精准投放。
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与目标,表明了无产阶级的道德将“拥有更多的能够长久保持的因素”,尽管公正与平等都是阶级的产物,但无产阶级的公正观与平等观是最为彻底与普适的。正是由于永恒的道德与真理,形而上的平等不存在,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而产生的平等与公正价值观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公平之间也不是互相孤立、毫无联系,恰恰相互促进,互为推导的过程,这与恩格斯构建的道德与法社会也是一致的。平等也是阶级的产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需要以一定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以往的历史为前提。从公正到平等、平等到公正也呈现出相互推导、增强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十八大开始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中国社会、中国国情下的用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与恩格斯构建的道德与法的观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一)深刻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平等公正的根本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资本主义制度的平等只能在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实现形式上的平等。《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真正的平等必须回归到社会发展的实际当中,因为无产阶级所要求的平等的实质内容代表着所有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代表着社会公正和平等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的提出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基础上作出的重要价值选择,从根本上划清了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与其他社会形态不同阶级平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在本质上要求消灭阶级社会所造成的一切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平等的条件下,广大劳动人民不再受到阶级压迫,可以真正地支配自己的生产资料,拥有平等的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此时平等才能真正内在地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现也保障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遵循历史发展的阶段与中国国情是实现平等公正的基础
无论是平等还是公正,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都表现为不同的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本身来说,也因为阶段不同而表现不同。因此培育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遵循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阶段,还要重视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国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国情。当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再加之国外的各种文化和思想涌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一部分人试图从西方的社会思潮出发,为解决不平等寻找路径;更有甚者,因为不平等的现象而否定社会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培育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更要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与辩证法方法论,坚持将平等公正贯穿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整个过程中,使平等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三)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实现社会平等公正的动力
从事实上来说,无产阶级平等公正观念的形成必然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告诉人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才使得资产阶级会陷入规律性的经济危机,从而走向灭亡,无产阶级必将取代资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当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便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选取外高桥水域,以某大型船舶在大潮汛中浚高潮前5 h备车进港,从长江口北槽航道D6灯浮水域航行到外高桥港区2期码头为例,分析船舶进出港航行的动态风险状况。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崔伟奇,翟俊刚编著.反杜林论导读[M].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18年6月版.
[3]滕菲.从恩格斯平等观看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培育——基于《反杜林论》的文本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8):9-12.■
[作者简介]周阳(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西安火箭军工程大学政治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事文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9)10-0021-02
标签:平等论文; 恩格斯论文; 公正论文; 无产阶级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年第10期论文; 陕西西安火箭军工程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