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内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核,操作系统,运行环境,软件,终端,嵌入式,完整性。
微内核论文文献综述
袁斯茹[1](2019)在《“鸿蒙”面世》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记者 袁斯茹)8月9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在华为松山湖基地举行。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最新成绩,并宣布华为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余承东表示,华为希望打造面向未来的OS,鸿蒙系统是全世界第一个面(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08-10)
王欣[2](2019)在《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助5G多场景合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心“5G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SyberV1.0”旨在满足操作系统市场的两大需求:高度安全和生态兼容,创新性地实现“内核完整性保护”与“双域/多域合一”,能够兼容传统宏内核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满足5G多场景合一的需求。SyberV1.0通过虚拟化(本文来源于《通信产业报》期刊2019-07-15)
薛飞[3](2019)在《微内核多核系统跨核消息优化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内核系统在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上有明显优势,但其自诞生以来性能问题就饱受诟病,导致微内核系统性能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消息机制产生的性能开销。消息机制是微内核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方式(IPC),微内核系统将宏内核中的功能模块作为用户态服务程序实现,例如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等,在微内核系统中用户程序使用这些系统服务需要通过消息机制向服务程序发送服务请求,服务程序通过消息机制返回服务请求的执行结果,用户程序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换也必须通过消息机制进行,因此消息传递是微内核系统中的高频事件,消息机制的效率直接影响微内核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微内核多核系统中的跨核消息,即发送方与接收方运行在不同CPU上时传递的消息会产生缓存一致性问题,进而导致消息机制出现性能损失。在微内核系统中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专属信箱,用于存储暂未被处理的消息,内核实现消息传递的核心操作即将消息体从发送线程的信箱拷贝到接收线程的信箱中。消息体拷贝操作可以在发送方或接收方线程所在的CPU上执行,因此如果消息通信的收发线程在不同CPU上运行,则存储消息体的信箱被两个CPU共享,从而产生缓存一致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LPATH优化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减少跨核消息,首先,将系统中的服务进程用多线程方式实现,在每个CPU上绑定一个服务线程,用户线程只与相同CPU上的服务线程进行通信,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与服务程序相关的跨核消息;其次,LPATH从线程调度方面入手,将有消息通信关系的线程尽可能地调度在相同CPU上运行,调度过程中不能违反负载平衡、保持CPU与线程亲和性等基本原则,本文使用限定条件的图划分问题对该调度优化问题进行建模,并给出了满足要求的低开销优化调度方法。此外,在目前的消息机制设计中,消息接收方将等待处理的消息按时间顺序排队,遵循先到先服务原则,这导致高优先级线程发出的消息可能被待处理消息队列中低优先级线程的消息阻塞,引发优先级倒置问题。本文提出了PPATH优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将待处理的消息按照其发送方的优先级排队,接收方先处理来自高优先级线程的消息,同时,PPATH使用防饥饿算法避免低优先级线程的消息永远无法被处理。此外,高优先级线程因为与低优先级线程收发消息而阻塞时也存在发生优先级倒置问题的风险,PPATH根据高优先级线程的优先级动态提升参与消息另一方线程的优先级,因消息导致的阻塞状态解除后低优先级线程恢复为原来的优先级。综上,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详细分析了微内核多核系统中跨核消息引发缓存一致性问题,并最终导致性能损失的具体原因。2.本文提出了LPATH优化方法降低跨核消息对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LPATH从服务程序相关消息分发和多核线程调度两个方面入手,有效地减少了系统中的跨核消息数量。3.本文用限定条件的图划分问题对通过合理调度减少跨核消息问题进行了建模,该模型具备良好的普适性。4.本文详细说明了在目前的消息机制设计中可能引发优先级倒置问题的具体场景,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PPATH优化方法。5.LPATH和PPATH的实现与实验验证。本文给出了在seL4系统中实现LPATH和PPATH的详细说明,并设计实验在真实设备(Nvidia tx2开发板)上验证了 LPATH和PPATH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7-08)
钟慧[4](2019)在《元心发布5G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 指向5G应用场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6月29日,元心在第二十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正式对外发布“5G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SyberV1.0”。同时,中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黄力宣布,该公司旗下中航南山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入股元心。元心“5G安全微内核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报》期刊2019-07-02)
严伟[5](2019)在《面向控制领域的实时微内核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工业控制设备正在往智能化、网联化和综合化方向不断发展,这对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设备在接入网络后必将面临多种潜在的威胁,因此工业控制系统需要采取额外的机制来降低这些威胁带来的影响,至少保证设备的可用性。同时,由于设备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设备提供的功能日益丰富,因此工业控制系统也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扩充其功能。通过对现有内核架构进行分析可知,微内核架构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隔离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使得该架构能够很好地满足工业控制领域的要求。因此,本文首先对微内核架构以及采用微内核架构的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然后基于研究结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满足工业控制领域基本要求的实时微内核,最后完成了内核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控制领域的特点及需求,本文主要采取了叁个措施:(1)结合安全启动机制、基于Capability的访问控制模型以及地址空间隔离实现了对内核的完整保护,满足了工业控制领域对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2)对内存资源进行分区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分区,降低了内核管理内存的元数据开销,使得内核可以更好地适应内存资源较紧张的工业控制平台;(3)对地址空间进行抽象并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屏蔽了底层MMU与MPU之间的差异,使得内核可以适配不同种类的工业控制平台。通过对功能测试结果和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可知,本文所实现的微内核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但性能与实时性还需进一步的优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6)
林舜清[6](2019)在《面向控制领域的微内核系统服务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嵌入式控制领域智能化、联网化、综合化的发展,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标准化、分布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内核操作系统以其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隔离等特性,逐渐成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发展的方向。DeHyp微内核具有第叁代微内核的特点,拥有基于Capability的访问控制机制和高效的IPC机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微内核操作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DeHyp微内核、嵌入式网络协议栈、可信启动和分区隔离等相关技术的研究,提出面向控制领域的微内核系统服务的构建方案。本文的工作重点围绕如何基于DeHyp微内核构建面向控制领域的系统服务展开。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计了一种面向控制领域的微内核系统服务架构,并针对控制领域系统安全可靠的关键需求,从四个方面实现系统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基于组件的模块化结构来构建系统服务,每个组件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使用内存保护机制实现地址空间的隔离;通过Capability访问控制机制实现组件间的资源访问控制,强化组件隔离性;采用用基于BLP模型的多级安全通信机制以限制组件间信息流的传输,使组件间通信变得安全可控;采用基于完整性度量的静态可信启动机制,用以实现对系统服务组件的安全加载。(2)实现了组件管理服务。组件管理服务是用户空间权限最高的组件,负责用户空间可用的所有系统资源的管理,包括内存页的分配和回收、服务组件的创建与控制以及中断的处理和传递。另外,它实现了上述的多级安全通信机制和组件静态可信启动机制。组件管理服务通过对外提供调用接口,为应用层组件提供服务。(3)为了满足网络环境和跨平台的需求,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跨平台二进制兼容的服务访问机制——事件服务总线,用于组件间通信。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共享内存的IPC机制,以实现大量数据传输的高效性。(4)实现了应用层服务组件,包括文件系统服务、网络通信服务以及设备服务等。并以SD存储卡设备为例,详细描述设备服务组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1)
胡玥[7](2019)在《微内核介孔复合纳米荧光探针靶向筛选雷公藤中Hsp90抑制剂》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Hsp90)是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它能促进各种细胞信号通路中蛋白底物或客户蛋白的成熟,这对维持癌细胞的生长、侵袭、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相对应地,抑制Hsp90的活性也将导致致瘤性客户蛋白的降解。因此,Hsp90被认为是一种显着的肿瘤靶蛋白,而寻找Hsp90抑制剂也引起广泛关注。自17-丙烯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geldanamycin,17-AAG)在1999年作为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Hsp90抑制剂被发现以来,不同来源或不同设计结构的Hsp90抑制剂开始被引入到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迄今为止,有超过17种Hsp90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还没有作用于Hsp90的靶向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上市。许多在研的Hsp90抑制剂均来源于中草药植物,显然,中草药凭借其广泛的研究和开发空间,始终是寻找和开发新型Hsp90抑制剂的研究热点,尤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草药及新型的筛选技术有望成为研发Hsp90抑制剂的新的重要来源。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一种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及根茎,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类、二萜类、叁萜类和倍半萜类等,被广泛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的临床治疗。然而,天然产物通常含有数百种甚至数千种浓度和性质不一的复杂成分,仅少数成分能体现其药理活性,且未曾有报道系统性地研究雷公藤中能够抑制Hsp90的生物活性成分。因此,为更高效且快速地发现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开发高通量、高选择性的筛选方法成为研究中的关键。传统的筛选技术集中于高通量筛选法与比色法或荧光微量检测法的结合,但该方法费时费力,显然不适用于复杂中草药提取物的研究。目前,凭借蛋白质靶点-配体直接结合的亲和型配体垂钓技术(Ligand Fishing),已被认为是最方便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靠固定靶蛋白于能够抵抗环境变化的固体表面,利用所得的固定相捕获不同混合溶液中潜在的活性化合物,因此,各种类型的固相载体得以被开发,如二氧化硅纳米球、磁性颗粒和纳米金粒子,应用于生物活性分子的研发。前期研究中,我们以一种Hsp90功能化的InP/ZnS量子点介孔荧光纳米微球作为荧光追踪剂及固相萃取剂,成功应用于中草药中(姜黄、泽泻提取物)Hsp90抑制剂、细胞提取物中Hsp90客户蛋白的筛选和鉴定。然而,InP/ZnS量子点分散于介孔纳米微球表面的结构缺陷,使其在光学成像的应用中仍面临一大隐患,一方面,这极易导致因镉的泄漏而引发的生物毒性,另一方面,当外部环境产生变化时,还容易导致因化学不稳定性而引发的荧光响应性波动。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前期开发的基于量子点介孔纳米微球靶向筛选方案进行了改造,试图构建一种新型“叁明治式”微内核介孔复合纳米荧光探针(Microkernel-based mesoporous(SiO2-CdTe-SiO2)@SiO2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MMFNPs),有效保护量子点,从而解决不稳定性及生物毒性的问题,继而结合荧光成像、配体垂钓以及固相富集萃取等策略,应用于雷公藤中抗肿瘤Hsp90活性分子的筛选及鉴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靶蛋白功能化的微内核介孔复合纳米荧光探针;2.建立基于荧光成像与配体垂钓法相结合的分子伴侣Hsp90抑制剂筛选平台;3.针对筛选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Hsp90活性验证。最终,我们制备得到一种颜色可调、高荧光、大比表面且多孔、高稳定性的功能化微内核介孔纳米复合荧光探针,并以此作为荧光追踪剂及固相萃取剂,开发了一种“荧光成像配体垂钓技术(Fluorescent Imaging Screening and Ligand Fishing)”,成功应用于雷公藤中Hsp90抑制剂的筛选和富集,不仅实现了实时荧光成像即时反映分子生物活性,而且排除了大量非活性物质的干扰,大大提高了对活性分子群的富集效率。结合质谱解析,识别与鉴定得到雷公藤中共十二种特异性组分,分别经虚拟对接筛选,最终验证发现叁种与Hsp90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的潜在Hsp90抑制剂,即为雷公藤红素(Celastrol)、秋水仙胺(Demecolcine)以及雷公藤次碱(Wilforine)。抗肿瘤活性及体外抑制Hsp90作用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叁种特异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作用,为潜在Hsp90抑制剂的推断提供了有力佐证,同时为中草药中新型Hsp90抑制剂的发现与开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3-16)
徐锡健[8](2018)在《微内核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形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操作系统作为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的软件,其安全性一直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安全悠关的领域必须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比如航空航天、医疗和无人机等领域。目前公认的验证操作系统的最有效方法是形式化方法。研究人员大多致力于研究操作系统的功能正确性和完整性等属性,很少针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建模和验证。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方法,提取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微内核操作系统——四线程操作系统(four threads operating system,FTOS),并用形式化的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建模和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从利于形式化验证的角度设计和实现微内核操作系统,在开发FTOS的过程中就考虑验证相关的问题,避免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使用过多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降低验证的难度。设计了关于进程和中断的形式化语义,提出并发与非确定性问题将增加对抢占式操作系统验证的难度,并提出采用并发分离逻辑来解决该问题。(2)从FTOS中提取出抽象功能规范,建立了描述系统行为双层精化模型。高层抽象规范描述了系统做了什么,不涉及具体的操作。相对于高层规范,底层具体规范是对FTOS的更具体的描述,描述了系统是如何做的,包括C代码和汇编代码的抽象语义。建立上下两层之间的精化关系,该关系考虑到并发带来的非确定性因素,引进了不变式概念,以此来确保上下层规范之间系统状态的一致性。最后以进程调度和中断处理行为为例,说明了底层规范实现了对高层规范的精化。(3)从微内核操作系统中提取出初始化、进程调度和中断处理这叁个最主要的功能模块,组成对操作系统的形式化验证的论域。建立了并发分离逻辑的相关断言的语法和语义,并简述了主要的推理规则。设计系统初始化、进程调度行为和中断处理行为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它们需要满足的不变式。在定理证明器Coq中定义并验证了上述行为的引理,并整合了上述功能模块的证明形成完整的系统正确性证明,对系统的设计和安全需求的一致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郭景,陈贤富[9](2017)在《一种符合OSEK标准的操作系统微内核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osek标准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微内核,该内核对实时进程和一般进程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调度策略,既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又能兼顾系统吞吐量.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上下文切换模型,使得该内核可以方便地移植到不同的平台.相比直接使用商用操作系统或者前后台系统,它具有通用性强、执行效率高、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基于STM32处理器平台的实验表明,该内核仅占用924Bytes ROM,在72 MHz系统时钟驱动下,完成一次任务切换仅需3.4μs.(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7年11期)
范昌琪[10](2017)在《基于L4微内核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各种智能感知设备众多,软硬件多元化和碎片化,普遍采用基于L4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本文基于物联网应用情况提出基于国际叁层安全实现规范要求的安全设计规范,并在强制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方面提出可行性的技术实现建议。(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7年07期)
微内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心“5G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SyberV1.0”旨在满足操作系统市场的两大需求:高度安全和生态兼容,创新性地实现“内核完整性保护”与“双域/多域合一”,能够兼容传统宏内核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满足5G多场景合一的需求。SyberV1.0通过虚拟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内核论文参考文献
[1].袁斯茹.“鸿蒙”面世[N].深圳商报.2019
[2].王欣.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助5G多场景合一[N].通信产业报.2019
[3].薛飞.微内核多核系统跨核消息优化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9
[4].钟慧.元心发布5G安全微内核操作系统指向5G应用场景[N].中国电子报.2019
[5].严伟.面向控制领域的实时微内核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6].林舜清.面向控制领域的微内核系统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胡玥.微内核介孔复合纳米荧光探针靶向筛选雷公藤中Hsp90抑制剂[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8].徐锡健.微内核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形式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9].郭景,陈贤富.一种符合OSEK标准的操作系统微内核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
[10].范昌琪.基于L4微内核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实现研究[J].数码世界.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