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铟锡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等离子体,激光器,表面,电感,光纤,纳米。
铟锡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顾锦华,陆轴,康淮[1](2019)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铟锡氧化物薄膜表面性质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铟锡氧化物(ITO)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基于化学组分、接触角、表面能和极性度的测试表征,研究了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ITO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表面性能随放置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氧气等离子体处理有效去除了ITO表面的污染物,改善了ITO表面的化学组分、提高了表面能、极性度和润湿性,从而优化了ITO的表面性能.但是随着处理后放置时间的增加,ITO薄膜的表面能减小、极性度降低、润湿性退化,从而相应的表面性能也变差.(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蔡昕旸,王新伟,张玉苹,王登魁,方铉[2](2018)在《铟锡氧化物薄膜表面等离子体损耗降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普通浮法玻璃基底上制备了立方多晶铁锰矿结构的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薄膜,并对其进行了结晶性、表面粗糙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折射率、介电常数及霍尔效应的测试.研究了溅射时基底温度的改变对于ITO薄膜的光电、表面等离子体性质的影响.随着基底温度由100?C升高至500?C,其光学带隙(3.64—3.97eV)展宽,减少了电子带间跃迁的概率,有效降低了ITO薄膜的光学损耗.与此同时,对应IT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4.1×10~(20)-—2.48×10~(21)cm~(-3))与迁移率(24.6—32.2 cm~2·V~(-1)·s~(-1))得到提高,电学损耗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蒋行,周玉荣,刘丰珍,周玉琴[3](2018)在《后退火处理对铟锡氧化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众多新成果.重掺杂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性质的研究,也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纳米球刻印技术制备准叁维二氧化硅纳米球阵列,在阵列上沉积铟锡氧化物薄膜,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后退火处理改变铟锡氧化物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载流子迁移率,并研究随着材料性质的改变其相应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均使铟锡氧化物薄膜的晶粒长大,光学透过率增加;在空气中退火会导致铟锡氧化物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减少,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红移;而真空退火则使铟锡氧化物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增加,共振峰蓝移.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铟锡氧化物表面等离激元材料及器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指导.(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7期)
郭佳[4](2018)在《石墨烯与金纳米棒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铟锡氧化物在超快激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研究者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基于不同的饱和吸收体的激光器,从而获得更加优秀的超快激光脉冲输出。其中包括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碳纳米管,石墨烯,转移金属硫化物,拓扑绝缘体和黑磷等。在这些材料当中,SESAM因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得它作为饱和吸收体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SESAM造价昂贵、制作复杂和它狭窄的工作波长范围使得科学家们对他的研究止步不前。石墨烯的出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它所具有的宽的饱和吸收范围和超快的响应时间等优点使其在饱和吸收体的应用中掀起了一波热潮。然而,较低的饱和吸收系数和带隙的缺失使其在需求强的光物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受到很大的限制。随后,研究者们发现转移金属硫化物(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作为饱和吸收体展现出出色的吸收性能和带隙可调等优点,因此许多课题组将其作为饱和吸收体插入到光路当中并获得了很多优秀的激光脉冲输出。此外,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在转移金属硫化物中引入合适的缺陷,使其在红外和中红外波段获得超快激光脉冲输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备合适的转移金属硫化物的过程非常的复杂。基于拓扑绝缘体的饱和吸收体因为其无能隙的表面金属态和0.35eV的间接带隙同样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除了上面提及的石墨烯、转移金属硫化物和拓扑绝缘体,黑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其优秀的光电特性也使其作为饱和吸收体促进了光电子学的发展。然而,这些二维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无效的光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使得非线性光学发展陷入瓶颈,同时也大大限制了它们在超快激光当中的应用。因此,研究人员至今仍在努力寻找具有超快响应时间、宽的饱和吸收区、强的光相互作用、低廉的成本、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的新型饱和吸收体。本文致力于发现与研究新型纳米材料,通过研究其非线性光学性质,来评估其能否作为饱和吸收体应用到超快激光当中,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最终获得了优秀的激光脉冲输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简单介绍了石墨烯和铟锡氧化物的结构、特性和制备方法,对石墨烯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铟锡氧化物作为饱和吸收的潜力做了简单的分析。此外对调Q光纤激光器和暗孤子光纤激光器做了简单介绍。2.通过利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石墨烯、金纳米棒和石墨烯与金纳米棒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发现与单一的材料相比,复合材料拥有更加优秀的非线性光学响应,从而证明了石墨烯与金纳米棒复合材料具有作为饱和吸收体的潜力。3.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颗粒大小均匀、质量优秀的ITO纳米晶体。通过将ITO纳米晶体制备成饱和吸收体并将其插入到掺饵光纤激光器中我们获得了稳定的调Q脉冲输出。结果表明ITO纳米晶体在超快激光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4.通过优化制备过程,我们制备了更加优秀的ITO饱和吸收体。利用该饱和吸收体我们在1.5μm波段获得了稳定的暗孤子脉冲输出。该实验成功的证明了基于ITO的饱和吸收体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光纤和固态激光器来获得超快激光输出,从而推动了超快激光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4-10)
常志敏,刘园,张晓星,蔚岩,曹福源[5](2017)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铟锡氧化物染毒大鼠体内铟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大鼠体内铟元素的含量。采用气管灌注法对SPF级雄性Wistar大鼠进行不同浓度的铟锡氧化物染毒。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摘取肺脏、肾脏、肝脏、心脏、脾脏、睾丸和股骨。各脏器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选用在线内标法及碰撞池/反应池技术校正干扰,采用ICP-MS法测定大鼠体内铟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基体干扰、谱线干扰和物理干扰。测定铟的检出限为0.45 g/L,所检测样品中的最低浓度为0.06 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精密度为1.09%~3.17%,加标回收率为96.11%~106.43%。提示,ICP-MS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为铟在生物机体内的评价研究提供分析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17年06期)
曾艳,武明丽[6](2017)在《EDTA滴定法测定铟锡氧化物废靶粉中铟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用EDTA滴定法测定铟锡氧化物(ITO)废靶粉中铟含量的方法。ITO废靶粉样品经盐酸和硝酸分解,用氢溴酸加热除锡,以冰乙酸做掩蔽剂,p H控制在2.5~3.0之间,在70~80℃下用EDTA直接滴定法测定铟的含量。该方法改进了除锡条件,优化了酸度、温度,讨论了络合掩蔽剂及其用量的选择过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铟的回收率为99.4%~100.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n=6)。该方法可以满足ITO靶材中常量铟的分析要求。(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7年05期)
常志敏[7](2017)在《铟锡氧化物对大鼠肺脏的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探讨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染毒对大鼠的肺脏毒性效应及研究铟中毒的发病机理,从一定意义上填补国内对于ITO毒性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制定中国铟职业暴露限值及对于铟中毒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ITO_3mg/kg组、ITO 6mg/kg组、In_2O_3 5.4mg/kg组和SnO_2 0.6mg/kg组,每组8只。乙醚麻醉后,各组大鼠以气管灌注的方式进行染毒,每周2次,间隔3天,连续染毒8周,进行亚慢性染毒,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染毒期内,每周对大鼠进行称重,并观察其饮食、饮水、活动等状况。停止染毒后,相同屏障环境下继续喂养8周。造模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获得血清,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SP-A、SP-D、KL-6和GM-CSF的水平;摘取大鼠肺脏,并测定其重量;将全血和肺组织进行微波消解,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铟含量和肺铟含量;测定肺组织匀浆中T-SOD、MDA、T-AOC和LDH活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制作电镜切片,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评价肺脏中SP-A、SP-D、KL-6和GM-CSF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肺脏中Bax和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基本情况正常,没有观察到明显中毒症状;染毒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增加;各染毒组大鼠肺脏脏器系数均显着增加(P<0.05)。2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清晰,肺泡结构基本完整;两ITO组大鼠肺泡壁未见增厚,肺泡腔内可见嗜酸性颗粒物质填充,ITO颗粒散在或聚集沉积;In_2O_3组大鼠肺泡腔内可见嗜酸性颗粒物质填充,In_2O_3组颗粒散在沉积,ITO6mg组比ITO_3mg组和In_2O_3组改变更严重;SnO_2组大鼠肺脏结构完整,可见SnO_2颗粒散在沉积,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透射电镜结果:对照组大鼠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绒毛清晰、排列整齐,内质网发育良好,线粒体嵴丰富,板层小体呈同心圆状,肺泡巨噬细胞结构完整,核仁明显,空泡少;两ITO组大鼠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分布,内质网偏少,部分线粒体肿胀,基质部分空化,出现板层小体排空现象,6mg组排空现象多见,肺泡巨噬细胞细胞核皱缩,出现大量空泡;In_2O_3组大鼠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短而稀疏、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模糊不清,部分板层小体排空,肺泡巨噬细胞形状不规则,可见大量空泡;SnO_2组大鼠的II型肺泡上皮细胞形态规则,微绒毛较丰富、排列尚整齐,内质网发育良好,线粒体嵴尚丰富,板层小体呈平行板层状,肺泡巨噬细胞细胞核皱缩且不规则,可见少量板层小体。4与对照组相比,ITO 6mg组和In_2O_3组大鼠血铟含量明显升高,且随着ITO染毒剂量增加,血铟含量随之增加,但In_2O_3组和SnO_2组大鼠血铟含量均明显低于ITO 6mg组;两ITO组和In_2O_3组大鼠肺铟含量明显升高(P<0.05)。5两ITO组大鼠肺脏中T-SOD活力明显增强,但In_2O_3组和SnO_2组T-SOD活力明显低于ITO 6mg组;两ITO组和In_2O_3组大鼠肺脏中MDA含量和LDH活性均显着增加,但SnO_2组MDA含量和LDH活力明显低于ITO 6mg组(P<0.05)。6各染毒组大鼠血清中GM-CSF水平均提高;ITO_3mg组、In_2O_3组和SnO_2组大鼠血清中SP-A含量均降低,但ITO_3mg组SP-A含量低于ITO 6mg组;两ITO组和In_2O_3组大鼠血清中SP-D含量减少,但SnO_2组SP-D含量高于ITO 6mg组(P<0.05)。7免疫组化结果:ITO 6mg组和In_2O_3组大鼠肺组织中SP-A表达增强,但ITO_3mg组、In_2O_3组和SnO_2组SP-A表达低于ITO 6mg组;ITO 6mg组和In_2O_3组大鼠肺组织中SP-D表达增强,但ITO_3mg组和SnO_2组SPD表达低于ITO 6mg组;ITO 6mg组大鼠肺组织中KL-6表达升高,但ITO_3mg组、In_2O_3组和SnO_2组KL-6表达低于ITO 6mg组;ITO 6mg组、In_2O_3组和SnO_2组大鼠肺组织中GM-CSF表达升高,但ITO_3mg组、In_2O_3组和SnO_2组GM-CSF表达低于ITO 6mg组(P<0.05)。8免疫印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ITO组和In_2O_3组大鼠肺组织中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但与ITO 6mg组相比,In_2O_3组和SnO_2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 ITO染毒导致ITO颗粒在大鼠肺脏内沉积,使血铟和肺铟含量显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肺脏的损伤情况。2 ITO通过气管灌注染毒后对大鼠肺组织有一定的氧化损伤毒性,与组织氧化损伤相关的T-SOD、MDA等物质有明显的异常。3 ITO和In_2O_3染毒导致ITO颗粒和In_2O_3颗粒在大鼠肺脏组织内沉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清除受阻而在肺泡内过量积聚,造成染毒大鼠肺组织中SP-A、SP-D、KL-6、GM-CSF表达增强,这可能与ITO诱导的早期肺脏炎症反应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形成有关。4 ITO的肺毒性损伤效应比其在同等剂量下的单一化学组成成分(In_2O_3和SnO_2)的肺脏毒性效应强。(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1)
王祝堂[8](2017)在《铟锡氧化物屏或将被银屏取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兴产业已经起步发展,并席卷全球每块土地,我们在看电视,时时在用手机,可是你知道它们的平板显示器是用什么材料制的呢?各类电脑和电子设备的各类板显示器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呢?目前,它们都是用铟锡氧化物(ITO)制造的,是用它们的薄膜制造(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17-04-15)
常志敏,刘园,张晓星,蔚岩,曹福源[9](2017)在《铟锡氧化物对大鼠体内铁、锌、铜元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铟锡氧化物(ITO)对大鼠体内铁、锌、铜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TO 3 mg/kg组和ITO 6 mg/kg组。对染毒组大鼠进行肺灌注染毒,每周2次,连续染毒8周。染毒结束后,在屏障环境下继续喂养8周。造模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摘取其肺脏、肝脏、肾脏、心脏、脾脏和股骨,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铟、铁、锌、铜元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O 3 mg组和6 mg组大鼠肺脏、肝脏、心脏、脾脏、股骨铟含量均更高(均P<0.05),肺脏、肾脏中锌含量更低(均P<0.05),肺脏、肝脏中铁含量更低(均P<0.05);ITO 6 mg组大鼠肺脏、肝脏和肾脏中铜/锌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TO染毒可降低大鼠肺脏组织中锌、铁含量,使铜/锌值升高,进而干扰大鼠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7年02期)
李远,肖文海,陈静,廖娟,刘北忠[10](2017)在《基于RGD多肽掺杂聚吡咯-铟锡氧化物的仿生微电极构建及用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种基于RGD多肽分子掺杂聚吡咯膜修饰的铟锡氧化物微电极(PPy/RGD-ITO),并以此作为传感电极实现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检测。采用光刻技术蚀刻感光干膜绝缘层制备ITO微电极;以含RGD模体的多肽分子作为吡咯电聚合唯一的掺杂阴离子,通过电化学共聚合方式在ITO微电极表面沉积PPy/RGD复合膜形成PPy/RGD-ITO微电极;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表征PPy/RGD复合膜的表面拓扑形貌、湿润性和组成成分;人肺癌细胞株A549铺展、粘附及增殖实验考察了PPy/RGD复合膜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构建的PPy/RGD-ITO微电极作为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A549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及天然抗癌药物分子重楼皂苷I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简单的电化学共聚合成功将RGD分子掺杂进PPy膜内,且PPy/RGD复合膜具有优异的表面物理性能;PPy基质膜内掺杂的RGD分子保留其生物活性,相比裸ITO电极和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掺杂的PPy膜,PPy/RGD复合膜能更好地促进A549细胞的铺展、粘附和增殖;由于PPy/RGD-ITO微电极表面A549细胞形态学变化可改变电极系统的阻抗谱特征,因此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解析A549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学信息,同时可定量分析重楼皂苷I细胞毒性。因此,通过简单的电化学共聚合方法将生物活性RGD分子掺杂进PPy膜内制备出的PPy/RGD膜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重要的仿生电极修饰材料用于构建电子系统和细胞生物学系统的耦合界面,未来可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药物筛选研究。(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铟锡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普通浮法玻璃基底上制备了立方多晶铁锰矿结构的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TO)薄膜,并对其进行了结晶性、表面粗糙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折射率、介电常数及霍尔效应的测试.研究了溅射时基底温度的改变对于ITO薄膜的光电、表面等离子体性质的影响.随着基底温度由100?C升高至500?C,其光学带隙(3.64—3.97eV)展宽,减少了电子带间跃迁的概率,有效降低了ITO薄膜的光学损耗.与此同时,对应IT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4.1×10~(20)-—2.48×10~(21)cm~(-3))与迁移率(24.6—32.2 cm~2·V~(-1)·s~(-1))得到提高,电学损耗明显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铟锡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顾锦华,陆轴,康淮.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对铟锡氧化物薄膜表面性质的影响(英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蔡昕旸,王新伟,张玉苹,王登魁,方铉.铟锡氧化物薄膜表面等离子体损耗降低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8
[3].蒋行,周玉荣,刘丰珍,周玉琴.后退火处理对铟锡氧化物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8
[4].郭佳.石墨烯与金纳米棒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铟锡氧化物在超快激光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常志敏,刘园,张晓星,蔚岩,曹福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铟锡氧化物染毒大鼠体内铟的含量[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7
[6].曾艳,武明丽.EDTA滴定法测定铟锡氧化物废靶粉中铟的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2017
[7].常志敏.铟锡氧化物对大鼠肺脏的毒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
[8].王祝堂.铟锡氧化物屏或将被银屏取代[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
[9].常志敏,刘园,张晓星,蔚岩,曹福源.铟锡氧化物对大鼠体内铁、锌、铜元素含量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7
[10].李远,肖文海,陈静,廖娟,刘北忠.基于RGD多肽掺杂聚吡咯-铟锡氧化物的仿生微电极构建及用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检测[J].传感技术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