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李群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用,代数,相配,形式,截面,函数,论文。
李群胚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勤,袁丽霞,赵小华[1](2007)在《关于李群胚和泊松作用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义了纤维丛的相配群胚的概念,从作用的角度研究了李群胚与主丛的关系;给出了一个泊松群胚在泊松流形上的作用是泊松作用的充要条件;文末得到了一些关于泊松流形上Casimir函数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期刊2007年04期)
王宝勤,袁丽霞,侯传燕[2](2006)在《关于李群胚的几点讨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讨论了李群胚作为丛的一些性质,得出李群胚的内子群胚是主丛的结论;研究了李群胚在其内子群胚上的作用,并证明了李群胚上的Maurer-cartan形式在其任意左不变向量场上作用的结果为常数.文末推广了关于李代数胚态射的一个结论.(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期刊2006年04期)
袁丽霞[3](2006)在《关于李群胚及其作用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群胚和李代数胚可看作李群和李代数概念的一个自然推广,但正如所知,它也具有很多丛的特点。本文分别从李群胚的这两个特点入手,考察了李群胚的一些基本性质,以期加深对李群胚的理解和认识。全文分为叁个部分: 1.李群胚的丛结构; 2.李群胚的形式场和态射; 3.李群胚上的作用。 第一部分的第一节中,我们把李群胚的α—纤维和β—纤维构成的空间称为它的α—丛和β—丛,利用局部平凡性条件,证明了传递李群胚的α—丛和β—丛是纤维丛;第二节定义了纤维丛的相配群胚的概念,从作用的角度研究了主丛与李群胚的关系。第二部分考察了李群胚的代数结构,在第一小节中我们得到了一个与李群理论中相平行的结论,即李群胚的Maurer-Cartan形式与其左不变向量场作用的结果为常数;第二节降低了一个关于李代数胚态射命题成立的条件。第叁部分的第一小节主要讨论了由左、右平移所诱导的李群胚在自身上的一些作用;第二节给出了一个泊松群胚在泊松流形上的作用是泊松作用的充要条件;在研究泊松作用时,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Casimir函数对泊松流形影响的结论,一并放在了最后一节。(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6-04-15)
白薇,钟德寿[4](2004)在《李群胚作用的矩映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李群胚和李群胚作用的相关概念的理解 ,分析了李群胚作用的矩映射的性质并讨论了李群胚上与矩映射有关的问题 ,从而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李修昌,钟德寿[5](2003)在《李群胚与辛群胚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更加全面、系统地总结了 (李 )群胚 ,特别是辛群胚的有关性质 ,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贺龙光[6](2002)在《李群胚在流形上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李群胚在流形上的作用及其无穷小作用 .(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李群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讨论了李群胚作为丛的一些性质,得出李群胚的内子群胚是主丛的结论;研究了李群胚在其内子群胚上的作用,并证明了李群胚上的Maurer-cartan形式在其任意左不变向量场上作用的结果为常数.文末推广了关于李代数胚态射的一个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群胚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宝勤,袁丽霞,赵小华.关于李群胚和泊松作用的讨论[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7
[2].王宝勤,袁丽霞,侯传燕.关于李群胚的几点讨论(英文)[J].应用数学.2006
[3].袁丽霞.关于李群胚及其作用的讨论[D].新疆师范大学.2006
[4].白薇,钟德寿.李群胚作用的矩映射[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
[5].李修昌,钟德寿.李群胚与辛群胚的性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
[6].贺龙光.李群胚在流形上的作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