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应用研究赵光奎

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应用研究赵光奎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早已实现了自动化,而且自动化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我国的电力建设中的配电网实现了数字智能化,并且其智能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智慧城市建设,而在实际的情况中,合理科学的运用智能配网技术,能够在技术上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时也能够在能源方面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保障。本文首先对智能配网技术进行概述,进而对智能配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说明了智能配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实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1智能配网技术的概述

在对智能网进行了解之前,要对智能电网的概念进行充分的了解,智能电网,其简称是SG,美国未来能源联盟智能电网工作组最早提出智能电网的概念。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完善性,并且智能电网能够给予用户一系列增值服务的输配电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众多的技术,分别是信息与通信技术、高级传感技术、监视技术和现代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建设工作包含着众多的内容,分别有发电环节、变电环节、输电环节、配电环节、调度环节和用电环节,同时支撑这些环节运作的通信信息平台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智能配电网,其简称是SDG,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的组成部分,相比较传统的配电网,智能配电网的安全性更高,同时有着更好的自愈能力,并且具有较好的资产利用率。此外,其电能质量也比较好,智能配电网对于大量分布式电源,可以大量的接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互动、可视化管理配电网和其设备提供支持。

2我国智能配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智能配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大都数城市没有充分的重视智能配网建设的工作,不仅资金投入的力度不大,同时顶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都没有利用先进科学的技术、配网设备档次不高、调度运行的技术支持力度也不够大。此外,由于主要的操作方式是手动为主和电动为辅的方法。例如,柱上刀闸、接地刀闸等等都是以手动操作为主,导致在整体上实现遥控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格局统计的结果。另外,对于社会发展程度不高的城市和区域,一次设备基本是以全部手动化为主,配网设备的工作环境不理想,电控操作机构表现为敞开的形式,因此会经常出现机构卡塞等等问题。

2.2智能配网通信平台的技术支持和管理能力不够

现阶段,我国电网设备数量众多,而且其分布无章可循,这样就需要将配网自动化设备的采集控制终端的配置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准备足够多的采集控制终端进行配置,进而实现智能配电网系统与终端设备的通信和互联的目的。目前,光纤等有线通信方式,或者是GPRS等无线通信方式,都是采集终端的主要通信方式,但是这些方式比较单一,也不能满足配网自动化建设功能和维护的要求,如果使用方式是多种手段结合而成的,则会大幅度得提高通道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难度。

3智能模式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中的应用

3.1集中智能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下,自动化配网工作将以检测系统设备或线路故障为重点,将故障的具体信息由断路器等设备传送到主站的控制系统之中,再由专业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精准的判断出故障的具体位置,再对故障进行有效的隔断。这种对故障的智能诊断、隔离、处理模式,能够将负荷过载、网路损失等故障因素,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缓解了故障问题对自动化配电智能模式的负面影响,提高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的先进性,提高自动化配网系统的运行质量。特别是在架空线路和环网结构环境中,对配网系统的良好运行,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分布智能模式

在配网发生故障,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分布智能模式。配网发生故障后,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以免故障范围扩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由于自动化配网本身能够对故障进行判断、定位和隔度,还能重新优化网络架构,因此对自动化配网故障进行抢修进,操作步骤要简单许多。

3.3提高智能配网设备水平

要重视智能电网建设工作,要实现提升智能配网技术水平的目的关键是不断促进配网自动化的程度和智能配网设备水平的提升。在确保资金到位和条件的基础上,不断的对网架结构进行优化,促进智能配网设备水平的提升,增强自动化应用水准,将三遥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从而能够对配网线路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同时及时对故障进行隔离,并且增强网架重构和负荷转移的功能。

3.4巩固配网智能化水平

对于配网和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而言,主要是利用远程终端模式和广域分布式采集模式,产生逻辑结构,远程终端模式,需要较少的投入资金,但是具有比较大的网络通信流量,并且可靠性较低。而广域分布式采集模式,实时性较强,同时能够有机结合上级调度系统。在我国智能配网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配网潮流计算、网络重构以及网络拓扑分析等高级功能的开发利用工作,所以要使用广域分布式采集模式。此外,要将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工作落实到位,特别是对于数据采集工作而言,必须要对数据采集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弥补方法主要有两种:(1)利用新建和改造电网,实现实时采集数据的目的。(2)合理的利用设备检修或者试验产生的数据,同时合理利用智能巡检记录的数据,使这些数据成为收集数据的补充数据。

3.5提升配网信息保障能力

在我国智能配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机的融合宽带无线和光通信技术,确保二者相互之间进行互补的发挥作用。宽带无线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但是光通信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以此有效结合二者是发展的趋势,智能配电技术要根据设备等级和形式的差异,采取差异取样的方法。例如,对于柱上联络开关,要使用光线通信等等。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电力能源的需要越来越大,这就对电力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的应用,融入了大量的高新科学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有效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对故障的处理和维护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升,对保障电力能源的安全、可靠和稳定供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凤珍,马建伟,牛霜霞等.电网智能设备嵌入式软件安全性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5(17):27-27,33.

[2]陈大才.信阳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方案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6.

[3]祁兵,王朝亮,陆俊,王星星,崔高颖.基于智能电表数据资产的配用电检修运维架构设计[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15(12):77-81.

[4]吕培强,王加臣,杨启明,陆辰缘.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的创新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02):161.

标签:;  ;  ;  

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网智能模式技术应用研究赵光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