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朱海东(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真正动手动脑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讨论,我们从从实验教学内容重新配置与安排,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优化考核制度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16-02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已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它对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操作技能,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实验教学偏重于学生基础操作技能的学习,多是验证性实验,缺乏模拟实际工作需要的实验教学内容,这种安排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且实验准备工作繁琐,而每位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却很少,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1]。同时,随着近几年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使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更多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讨论如下。

1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配值与安排不合理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际包括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它们的内容既有差异,又有相似与联系。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实验完全割裂开来,没有形成完整、独特的教学体系。实验涵盖内容虽多,但受理论教学内容和学时的限制,实验安排彼此孤立,连贯性不强,使学生很难对所做实验进行系统的综合,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配合老师完成对每一个实验操作的机械性拷贝,对于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复制错误也不会作过多的考虑。这种缺乏生气的教学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创新知识的教学目的,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实验学的过程和乐趣,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独立思考及应对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

1.2实验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目前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把实验课的很多时间用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上。学生依赖老师,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创新。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操作步骤“照方抓药”,实验的结果则依赖教师做权威性的鉴定。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机械操作,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3考核标准的单一性不能正确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和考核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考核评价对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扩招后,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师资紧张的情况,教师常常只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事实证明,实验报告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许多学生的实验报告互相抄袭,缺乏个性和科学分析能力,且只报告成功的实验结果,对失败的操作和异常的实验现象少有探究。这种单一的只看实验书面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的实验考核方法极不合理,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以及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这也是造成许多教师和学生只重视理论课不重视实验的原因之一。

1.4教学管理松散影响实验效果

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后由于学生人数剧增,因此,带教教师不能监督每个学生都认真观察示教内容,一些自觉性差的同学甚至不观察,教师疏于指导,只在实验结束时检查实验结果,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就开始“混”实验。在操作示教时,操作空间有限,一部分同学不能看清老师的手法,因而自作时操作不规范,而教师也无法保证对每个同学进行仔细辅导和指正,因而有些学生课后仍然对本次课的内容及重点、难点掌握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对本学科失去兴趣。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有发生感染或污染等危险,学生多了,教师带教时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操作,无暇再顾及其他情况,有极个别的同学就会在实验过程中违反实验规则,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影响,如沾有菌液的器材随意乱放、损坏仪器设备、浪费实验资料等,

2应对问题的主要对策

2.1整体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1.1保留基础型实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保留经典实验,压缩验证性实验的课时比例,将原来彼此孤立的实验进行合并调整,强化操作过程的整体训练,努力构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特点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如显微镜的基本知识及使用、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革兰氏染色法合并为一个实验,培养基的制备(含消毒灭菌法)、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药物敏感性测定合并为一个实验,等等。这样的调整让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实验的基本思路、操作方法,实验技巧和研究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为综合实验打下基础[2]。

2.1.2增设综合型实验,培养实验综合能力

依托教材中基本的实验内容,把简单基础性的一个个独立、互不相关的验证性实验有机组合成有应用目的的连续大实验,安排在同一次实验课上或前后连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的提高,同时节约了课时,增强了实验的综合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如:重要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诊断、链球菌的分离及免疫学鉴定等。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把要求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我设计型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1.3设立自我设计型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确定实验题目,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相关的研究方法,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实施的技术路线。如学校食堂餐具卫生细菌学检查、模拟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医院环境(病房空气、被褥、床头柜、门把手等)微生物污染调查;人面部蠕形螨的分布调查、幼儿蛲虫感染率调查等寄生虫调查;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等设计性实验[3]。通过设计性实验让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验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增强。很多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三大板块的实验学时分别占实验课总学时的50%、40%、10%。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是以实验室为单位在正课时间内进行,先由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结合实验指导来完成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是以多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在限定范围内自行选题,各组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后设计实验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后学生领取所需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独立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把关和指导作用,实验室和实验时间均是开放的。

2.2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考核方式

我们在进行调整实验内容的同时,也利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我们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先让他们观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录像,录像内容包括光学显微镜使用技术、微生物染色制片技术、微生物纯培养技术,血清学诊断如:肥达反应、玫瑰花环实验,重要蠕虫的检测方法。录像中多数内容是我们的实验安排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实验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考核机制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传统的考试方法重理论考试,轻实验考核,这势必造成不少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这与高职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改革考试形式,调整理论和实验分数比例。所以对于实验考核方式我们采用了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平时操作、安全卫生等内容,占30%;实验报告占30%;考试成绩包括口试、规定操作等内容,占40%。口试内容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设计等内容。通过以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重视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学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质。

2.3加强教师的过程检查力度和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认真操作,我们在每个实验之前往往要宣布1-2项检查指标,作为平时操作成绩。例如在学习微生物形态和寄生虫虫卵实验中,要求每个学生亲自调出一个图像,让教师检查打分。在血清学实验如:血型诊断时让每个同学都检测自己的血型,然后让老师观察。这样做无疑强化了学生对实验过程操作的重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发挥教师的示教作用外,还利用部分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所做的操作结果进行示范。如在革兰染色时,有的学生很快固定好标本、并且细菌的颜色染得很好。而其他的学生标本没有做好或者细菌的颜色没有染好。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位学生的制片进行点评,然后要求其他的学生来观看,并请这位学生谈制片体会。这样示范的结果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创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将不断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上改革和探索,以期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蓝佳明,王永祥,高志云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40-43[J].

[2]谢荣华.五年制高职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4):481-483

[3]蔡光斗,吴兴无,主编.医学病原学〔M〕.第1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2-104.

标签:;  ;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