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平螺旋槽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水平,油膜,燃烧室,流体,厚度,溴化锂。
水平螺旋槽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张书超,梅宁,赵杰[1](2011)在《水平螺旋槽管降膜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形成及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得到了液膜厚度及速度的解析及数值解。结果表明,降膜液膜特性主要受槽道结构和液膜表面张力控制。管壁温度沿周向向下逐渐升高,而且在定热流密度下保持不变,而液膜温度则沿周向逐渐上升。相比光管,螺旋槽管降膜具有更高的传热系数。(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梅宁,赵杰,于海燕,程金强[2](2008)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二元混合液体升膜形成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元液体混合物在蒸发状态下水平螺旋槽管管外壁面形成升膜进行了试验研究,实测了水平螺旋槽管壁面二元混合液体升膜的速度场和表面温度场,分析了水平螺旋槽管壁面热流密度和流体性质对壁面液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升膜工质,螺旋槽管的热流密度越大,液膜的爬升速度越大;流体性质对升膜的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特性有显着的影响,酒精溶液的浓度越高,液膜的流动性越好,表面总体温度越低,换热系数越小。(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冀洋锋[3](2007)在《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收器是吸收式制冷机组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对于整个机组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管内冷却的水平管外降膜吸收被广泛地应用于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吸收器中。本文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吸收器中采用水平螺旋槽管使得管壁外表面形成覆盖全表面的液膜以增强传热传质进行了探讨。从理论上研究了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的降膜吸收过程,其结果为吸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本文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考虑液膜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建立了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外喷淋时形成降液膜吸收的数学模型,得出了液膜流动速度、厚度和传质方程的解析解,分析了槽道几何形状对于液膜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在沿螺旋槽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槽道谷峰液膜较薄,槽道谷底液膜较厚;溴化锂溶液特殊的表面张力性质,使得螺旋槽管表面曲率、螺旋槽头数的变化对于液膜的厚度影响很小。但槽道深度对于液膜厚度的影响比较显着。随着槽道变深,起始位置的液膜减薄,且不同位置上的液膜在流过槽道谷底后更加均匀。对比分析显示,水平螺旋槽管的吸收性能优于光管。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加了螺旋槽后,管子壁面的湿润性能好于光管;另一方面,螺旋槽的存在增大了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面积,使得汽液之间的传质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6-06)
李艳[4](2007)在《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传热传质机理及在海洋平台海水淡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物体空间尺寸微细化后出现了空间微尺度效应,时间或空间微尺度化下出现了很多与常规尺度下的不同物理现象,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如微尺度时空的传热传质、流体流动规律,发现这些规律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以及将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工程上,研制开发微尺度传热传质的新产品,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已成为国际传热研究前沿的研究热点。所谓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液体升膜是指当水平螺旋微槽管的底部表面与液面相切或微微浸入时,由润湿力、毛细力和温差驱动力等克服重力,驱动液体自下而上在管壁形成均匀连续的覆盖整个管表面的薄液膜。采用超景深叁维显微镜系统可视化观察了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形成及流动状态,在管壁内埋设0.5mm铠装热电偶定点测量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周向温度。在此基础上用不平衡热力学理论分析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形成的影响因素,流动的驱动力及其耦合关系。在对升膜的速度分布和厚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得出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蒸发换热的热量表达式。建立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传热试验台,得出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换热系数在周向上的分布,并对不同热流密度及强化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对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多组分流体升膜形成及传热进行分析,以乙醇水混合物和Nacl溶液为工质对不同浓度的多组分流体升膜传热进行比较,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单效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海水淡化试验参数为依据设计更为高效紧凑的多效海水淡化装置与流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将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多效海水淡化的各效换热温差及造水量与相同工况下竖管降膜海水淡化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了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海水淡化装置在海洋环境(海洋平台、舰船)中应用的适应性。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形成受到毛细压力、润湿力、周向温差、汽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各项力对升膜的质量和热量传递之间存在耦合效应。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不需要循环泵,且能够在螺旋微槽中实现欠热蒸发和过冷沸腾,通过实验得出其换热系数。对多组份流体在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的形成和换热有了初步的分析,为适应于海洋环境条件下的海水淡化装置和流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对九效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蒸发海水淡化进行参数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竖管降膜海水淡化进行比较,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蒸发海水淡化其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初始蒸发压力和蒸汽温度,有利于在海工设施上应用。通过对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在倾斜角度时流动的数值模拟,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蒸发海水淡化可以适应在摇摆的海洋环境中应用;并分析了不同海域海水参数(盐度、温度等)对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海水淡化的影响,为其在海上的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6-05)
梅宁,赵健,张铭,潘俊仁[5](2006)在《水平螺旋槽管油膜燃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水平螺旋槽管降膜蒸发机理可实现柴油的快速均匀蒸发,应用于燃烧室中可实现燃料与空气的迅速良好混合,有利于提高燃烧室燃烧效率并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实验样机已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体现出了优良的性能,与传统的基于转杯雾化机理燃烧室作了对比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具有更均匀的混合气形成,柴油水平螺旋槽管降膜燃烧比传统燃烧方式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CO和NOx排放量。(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06年03期)
赵健[6](2006)在《水平螺旋槽管油膜燃烧原理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平螺旋槽管在传热与传质方面的优势已经在诸多工业领域得到应用。水平螺旋槽管油膜燃烧是利用其传热传质优点形成更为良好的燃油混合气,取得高效低污染的燃烧效果。功率为10-100KW的小型燃烧室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本文基于水平螺旋槽管降膜形成和传热传质研究理论成果开发出水平螺旋槽管油盘并应用于功率为20KW的燃烧室中,并同时设计了一套与之相适合的配风结构,通过大量的性能试验对这种燃烧室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水平螺旋槽管降膜燃烧室与传统的燃烧室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水平螺旋槽管降膜蒸发机理燃烧室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比传统燃烧室的燃烧效率高5%,并具有更低的污染物排放。其简洁的燃烧室内结构以及燃料蒸发量调节的灵活性使其加工工艺更为简便、制造成本更低。水平螺旋槽管升膜蒸发机理由于在其原理与结构上与降膜蒸发机理相比更适合小型化,将其应用于功率为十千瓦以内的微型燃烧室中,其实验结果表明迅速而稳定的点火效果以及低NOx排放是其优势所在。而配合燃烧室同时开发的电磁驱动式油泵在功率调节方面的灵活性也使其能够轻易的以一种规格同时满足多种相似规格的燃烧室的供油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6-04-10)
李艳,梅宁,武雅洁[7](2006)在《水平螺旋槽微肋管壁面升膜流动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蒸发状态下水平螺旋槽微肋管管外壁面升膜的形成机理和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对驱动液膜形成的润湿力进行分析,建立单组分流体的数学模型,得出壁面液膜蒸发时的速度和厚度分布,并对影响水平螺旋槽微肋管升膜的流动特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水平螺旋槽微肋管更有益于形成连续均匀的液膜,有更好的流动特性,增强传热传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李艳,梅宁[8](2005)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升膜形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驱动升膜形成的润湿力进行分析,建立单组分流体的数学模型,得出壁面液膜蒸发时的速度和厚度分布。基于此得到蒸发过程中水平螺旋槽管管外壁升膜的形成机理和流动特性,并给出液膜润湿整个管壁面的临界条件。(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武雅洁[9](2005)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探求小流量液体在水平螺旋槽管外壁面形成覆盖全表面的液膜和增强传热的机理,为海水湿法脱硫和管式高效传热传质元件的工程应用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对降低排污指标以改善微型燃烧器燃烧过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考虑薄液膜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建立了小流量液体在水平螺旋槽管外壁面形成降液膜的流动和强化传热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流动速度和液膜厚度的解析解,进而分析了在蒸发、冷凝时槽道表面几何形状对液膜厚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多头螺旋槽管发生流体掺混时的液膜厚度分布。据此设计槽道几何形状,使得液体在管表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润湿,以形成有效的强化传热液膜分布。此外,对壁面液膜分布所导致的传热强化及其原因也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流体液膜在沿螺旋槽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在槽道边缘附近液膜厚度较薄,而在槽道谷底附近液膜厚度较厚;槽道表面几何形状对液膜厚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浅槽范围内,槽道越深,开槽数目越多,则强化传热效果就越好;冷凝时的液膜厚度分布特别均匀,变化幅度也不大;多头螺旋槽管和单头螺旋槽管相比,由于相邻槽道间流体的相互掺混,液膜厚度分布更薄更均匀;液膜的平均努谢尔特数沿着槽道螺旋线的法向横截面方向的分布情况完全是由液膜的流动和传热特性所决定的。课题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微型燃烧器的油膜燃烧并进行了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不仅提高了燃烧效率,而且改善了燃烧器的各项排污指标,达到了节能环保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5-06-11)
武雅洁,梅宁,丁寿滨,陆虹涛,尹凤[10](2005)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流体性质对液膜厚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薄膜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 ,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了小流量液体在水平螺旋槽管外管壁形成壁面液膜的流动和强化传热的拟线性模型 ,得到了液膜厚度的解析表达式 ,进而分析了流体性质对壁面液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同一种喷淋液体水 ,随着温度的升高 ,液膜厚度受表面张力和槽道表面曲率的影响逐渐减弱 ,液膜厚度趋向于均匀一致 ,具有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能 ;用水作喷淋液体和煤油、原油相比较 ,有其特殊的优点 ,所以工业上常用水作为喷淋式换热器的喷淋液。(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05年01期)
水平螺旋槽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二元液体混合物在蒸发状态下水平螺旋槽管管外壁面形成升膜进行了试验研究,实测了水平螺旋槽管壁面二元混合液体升膜的速度场和表面温度场,分析了水平螺旋槽管壁面热流密度和流体性质对壁面液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升膜工质,螺旋槽管的热流密度越大,液膜的爬升速度越大;流体性质对升膜的流动特性和温度分布特性有显着的影响,酒精溶液的浓度越高,液膜的流动性越好,表面总体温度越低,换热系数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平螺旋槽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张书超,梅宁,赵杰.水平螺旋槽管降膜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1
[2].梅宁,赵杰,于海燕,程金强.水平螺旋槽管壁面二元混合液体升膜形成的试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8
[3].冀洋锋.溴化锂溶液在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4].李艳.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传热传质机理及在海洋平台海水淡化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
[5].梅宁,赵健,张铭,潘俊仁.水平螺旋槽管油膜燃烧的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6
[6].赵健.水平螺旋槽管油膜燃烧原理及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7].李艳,梅宁,武雅洁.水平螺旋槽微肋管壁面升膜流动特性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李艳,梅宁.水平螺旋槽管壁面升膜形成机理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9].武雅洁.水平螺旋槽管壁面降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10].武雅洁,梅宁,丁寿滨,陆虹涛,尹凤.水平螺旋槽管壁面液膜传热特性的研究——流体性质对液膜厚度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