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竹林禅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竹林,越南,佛教,禅宗,禅师,寺院,中国。
竹林禅派论文文献综述
左荣全[1](2014)在《从越南竹林禅派的判教立宗看其兴衰之缘由》一文中研究指出竹林禅派是完全本土化的越南禅学宗派。从竹林头陀接引法螺悟道的过程来看,《课虚录》、《传灯录》、《大慧语录》等是该派重要经典,而《佛说十二头陀经》更具有准宗经的性质,体现了竹林禅派的禅学旨趣。竹林禅派的兴起与衰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内涵。(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4年05期)
阮氏清润[2](2013)在《六祖慧能禅学与越南陈仁宗竹林禅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越禅宗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六祖慧能和陈仁宗的禅学思想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都对佛教的本土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越南佛子,自然有必要追根溯源,考察和体悟中越禅宗的渊源递嬗关系。本课题选择中越禅宗的代表人物慧能与陈仁宗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两者的异同作为切入点,试图挖掘越南禅宗的民族特色。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分设七章,包括绪论,共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缘起、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一章交待禅宗的渊源。对禅的起源作了必要的考察,并梳理了释迦牟尼佛以来,历经菩提达摩,直至弘忍、慧能的禅脉与禅法思想的继承发展。第二章主要论述六祖慧能的身世与禅学理论。运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考察六祖禅学理论的社会政治背景与佛教理论背景,并对其有所阐发。第叁章单立一章,突出慧能禅学的实践特色,指出其开宗立派所独有的特点:修行原则糅合般若观、修行观和心性观,倡导无念为宗、顿悟成佛与一行叁昧的修行方法。第四章概述越南佛教的发展历史,突出竹林禅派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佛教传入越南后,由北属时期,发展到叁大流派,再到竹林禅派的继承与发展,逐渐实现了佛教的越南化,正体现了佛教在越南发展的轨迹。第五章集中论述陈仁宗及竹林禅派。梳理陈仁宗的生平与着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其禅学思想的来源,阐述其禅学思想的具体内涵。第六章梳理竹林禅派的传承与修行原则、方法方式,包括其结夏安居及寺院生活等。第七章比较陈仁宗与慧能的异同,既包括身世的审视,也包括对双方禅学思想中修行观念、觉悟以及佛教本土化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课题作了总结,突出两位伟大禅宗祖师的卓越贡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赵氏清(TRIEU,THI,THANH)[3](2011)在《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从公元初年开始传入越南。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竹林禅派出现之前,在越南已有叁个主要禅派从中国传过。即:毗尼多流支禅派(Vinitaruchi),无言通禅派与草堂禅派。叁个上述禅派已有很大功劳建立越南国家。此叁大禅派虽然有了发展,但有众多宗派,它仍然没有满足历史阶段的要求。具体,禅学思想不符合于广大群众,没有真正为国家带来利益。此阶段佛教自由发展,没有一个统一的佛教组织。佛教道德不被发挥,迷信异端到处弥漫。在十叁世纪,李朝被推翻后,代之而起的是陈朝,佛教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竹林佛教的诞生与发展,由国王陈仁宗创立。这个新禅派的形成和发展,在佛教历史上已经改变了全部越南佛教的质量与数量方面。在叁位祖师的领导和朝廷支持下,竹林禅派在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并且竹林禅派的诞生丰富了越南文化和形成越南佛教的特色。然而,这个禅派的各方面,无论是在越南或中国都还没有深入地研究和系统的。因此,本论文就补充这禅派还没有研究的方面。论文大纲如下:第十叁世纪之前越南佛教情况的概括,了解叁个禅派从中国传入越南和叁个禅派的思想。在过程研究古源材料基础中,如《大越史记全书》,《禅苑集英》,《叁祖实绿》,《圣灯绿》,《继灯录》等。以外还有现代学者研究的其他作品。我们勾画出一个真实画面上形成的原因,竹林禅派在越南陈朝的成立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叁位祖师的行道事业。通过分析叁位祖师的代表作品和诗偈,作者提出竹林禅派的突出特点与越南竹林禅派受到中国临济禅派的影响。竹林禅派在来自中国的叁大禅派的基础上形成,因此竹林禅派受中国禅宗(主要是临济禅派)的影响是显然的,但是其仍有了自己的个别特点,那就是“居尘乐道”精神、顿教-渐教融合、大乘-小乘融合,叁教融合等。由于有了宽容、柔软、为他等态度,所以竹林禅派已把儒教和道教思想合为一体,变成了国教,将陈朝所有君臣、民众的人心联结在一起。特别是竹林禅派的“居尘乐道”入世性为建国和卫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朝开始衰朽时,竹林佛教失去了靠山,儒教逐渐发展并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都占优势。当时知识分子被科举吸收来争取社会里的地位。此时佛教没有功名、利禄、地位,就很少人关心到。竹林教会本身缺少组织、管理系统,不注重教育僧士,没有优秀继承者,密教变样的影响和占城-越南战争。这些都是导致竹林禅派衰落的原因。在本论文中提出了这项新的研究如下:1.笔者通过分析中国禅宗和越南竹林禅派之间的关系,以看到越-中两个民族的文化交流。2.本论文说明道法-民族之间的关系,具体在陈朝竹林佛教对王室和越南人民的影响,及积极入世的精神。3.本论文提出竹林禅派的突出特点,分析它的优越和有限的方面,最后导致竹林禅派兴盛和衰落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1-11-01)
阮登情(Nguyen,Dang,Tinh)[4](2010)在《越南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自从印度和中国传入越南后,作为越南宗教派别之一,在其生根成长的过程中完成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形成了与印度佛学理义迥异的越南化佛教,对越南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越南佛教竹林禅派是越南“禅”和中国“禅”再加上越南社会与文化背景在漫长的时间内酝酿,发展而形成的结果。竹林禅派,对越南传统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在园林,建筑,哲学,美学等方面留下了深深的佛学烙印。竹林禅派寺院园林(Truc Lam Zen Monastery gardens),亦即佛寺的附属园林。主要包括寺院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绿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这些寺院园林有大有小,遍布在越南的城乡各地,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各自的特色。本文以竹林禅宗寺院园林的发展为主线,从继承,发展,保护与创新的观点出发,通过对竹林禅派典型的寺院园林的调查,对其主要特征,造园理念,总体布局,建筑特色,植物景观,迭石理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是对竹林禅派寺院园林景观特色的归纳,总结,同时也可为越南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5-20)
贾维康[5](2006)在《陈朝竹林禅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越南以后,日渐兴盛。进入自主时期之后,丁朝及此后的前黎朝和李朝,都以佛教为国教,国师皆以学术造诣颇深的僧侣充任,形成了“帝与僧共天下”的局面。但是,这一时期越南佛教的各宗派均为外来人所创立。例如南天竺人毗尼多流支(?- 594)创立的毗尼多流支派、唐代僧人无言通(?- 826)创立的无言通派、北宋云门宗僧人草堂禅师创立的草堂禅派。竹林禅派的创立则结束了越南佛教宗派的创立者由外来人垄断的局面,表明佛教已经在越南当地扎根,为本地人所理解消化。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禅派,中国学者的研究,就我们所知,目前为止只有方怀忍的《越南竹林派禅宗创始人陈仁宗的禅学思想》、张小欣的《浅谈禅宗在越南历史上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梁志明的《略论越南佛教的源流和李陈时期越南佛教的发展》等文章,对于竹林禅派的整体、全面的研究则还没有进行。在越南,关于佛教的研究主要为综合性的佛教史的研究,对于竹林禅派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专门的针对竹林禅派的研究就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还不多。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笔者试通过回顾竹林禅派的历史,从整体上系统分析竹林禅派的成就,阐述其特点从而尽力揭示出其发展规律。本文的研究尝试解决四个问题:梳理竹林禅派的历史——现在关于关于竹林禅派的历史的描述中不少细节以讹传讹,笔者试根据比较原始的资料来描述其历史(关于竹林禅派历史的错误叙述中有些是由于没有选择使用文献,有些越南学者则由于对于汉语典籍的理解不够准确而出现错误,笔者在论文中已经予以指出);分析竹林禅派的作品,从而探寻其禅学思想;综述竹林禅派的成就;分析竹林禅派的特点。在结构上,本文分为五章七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必要性,论文的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前人的研究无疑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憾。虽然有些越南学者认为竹林禅派在陈朝之后仍然继续发展,但是应该承认,竹林禅派在玄光之后开始走向衰落,同时由于篇幅和资料所限,因此我们把研究范围限定在陈朝的竹林禅派。论文主要以历史学和佛学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还综合运用了文化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至叁章分述竹林叁祖(陈仁宗、法螺和玄光)的生平、禅学思想及作品。我们根据比较原始的资料,如《大越史记全书》、《叁祖实录》等文献,确定叁祖的生平,揭示其禅学思想,分析其作品,力图全面展现竹林叁祖各自的真实情况。从叁祖的着述中分析其禅学思想,特别是其与中国禅宗思想的共同之处,将为我们在下面的论述中分析竹林禅派与中国禅宗的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章则把竹林禅派看作一个教会组织来进行总体性的研究。越南陈朝时期,竹林禅派成为唯一的佛教宗派,统一了当时的佛教,成为了一个教会组织,竹林叁祖成为事实上的教会的最高领导人。竹林禅派建寺庙,刊印《大藏经》,编写佛经科疏,组织讲解各种佛教经典,传播佛教思想。竹林禅派在经济上因为有了朝廷的支持,得以迅速发展。本章还简要分析了导致竹林禅派衰落的原因:过于依赖朝廷的势力,缺少独立性;僧侣太多,管理不力;不重视僧侣教育,没有出色的继承人。第五章分析竹林禅派的特点。竹林禅派受到中国禅宗的深刻影响,但是一门外来宗教能够在本地扎根,必然也会有本地化的特点。竹林禅派的入世性、融合儒教和道教的思想等特点都是这种本地化的体现。从竹林禅派的师承关系、讲述的佛教经典、阐述佛法的方法和着述中都能发现中国禅宗对其的深刻影响。陈仁宗的地位决定了竹林禅派的入世性,他在出家后仍然关心朝政,特别是利用佛教为掩护,发展同占城的关系,向南扩张越南的疆域。竹林禅派虽然由陈仁宗创立,但实际上则始于陈太宗,陈太宗的《课虚录》是竹林禅派的基本经典之一,其中多处体现了“叁教合一”的思想;陈仁宗等人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竹林禅派积极利用世俗力量发展壮大自己,宣扬佛法,盛极一时。竹林禅派以积极入世的精神融合儒、道思想,团结民心,为陈朝时期越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过分依赖朝廷的支持、对僧众管理不力、不重视僧侣教育等原因,竹林禅派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期刊2006-11-01)
竹林禅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越禅宗有着明显的血缘关系。六祖慧能和陈仁宗的禅学思想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都对佛教的本土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越南佛子,自然有必要追根溯源,考察和体悟中越禅宗的渊源递嬗关系。本课题选择中越禅宗的代表人物慧能与陈仁宗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两者的异同作为切入点,试图挖掘越南禅宗的民族特色。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分设七章,包括绪论,共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的缘起、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一章交待禅宗的渊源。对禅的起源作了必要的考察,并梳理了释迦牟尼佛以来,历经菩提达摩,直至弘忍、慧能的禅脉与禅法思想的继承发展。第二章主要论述六祖慧能的身世与禅学理论。运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考察六祖禅学理论的社会政治背景与佛教理论背景,并对其有所阐发。第叁章单立一章,突出慧能禅学的实践特色,指出其开宗立派所独有的特点:修行原则糅合般若观、修行观和心性观,倡导无念为宗、顿悟成佛与一行叁昧的修行方法。第四章概述越南佛教的发展历史,突出竹林禅派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佛教传入越南后,由北属时期,发展到叁大流派,再到竹林禅派的继承与发展,逐渐实现了佛教的越南化,正体现了佛教在越南发展的轨迹。第五章集中论述陈仁宗及竹林禅派。梳理陈仁宗的生平与着作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其禅学思想的来源,阐述其禅学思想的具体内涵。第六章梳理竹林禅派的传承与修行原则、方法方式,包括其结夏安居及寺院生活等。第七章比较陈仁宗与慧能的异同,既包括身世的审视,也包括对双方禅学思想中修行观念、觉悟以及佛教本土化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课题作了总结,突出两位伟大禅宗祖师的卓越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林禅派论文参考文献
[1].左荣全.从越南竹林禅派的判教立宗看其兴衰之缘由[J].世界宗教文化.2014
[2].阮氏清润.六祖慧能禅学与越南陈仁宗竹林禅派[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赵氏清(TRIEU,THI,THANH).越南陈朝竹林禅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阮登情(Nguyen,Dang,Tinh).越南竹林禅派寺院园林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贾维康.陈朝竹林禅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