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成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Apollo支架
动脉成型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杨扬,李静[1](2017)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pollo支架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术对我院30例(33支)症状性颅内狭窄动脉血管患者进行治疗,包括:颈内动脉末段狭窄7处,大脑中动脉狭窄6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基底动脉狭窄8处。观察治疗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概率、再发脑卒中概率及其病死率。结果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Apollo支架植入术治疗,其成功率为96.97%(32/33),狭窄程度术前为76%~98%,Apollo支架植入术后狭窄程度明显下降(25%),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02期)
陈静[2](2016)在《超微导管置入、下肢动脉成型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2例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4年8-12月行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2例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术前准备,针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目的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结果 32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出现左侧上肢出血,1例患者术后缺血无明显改善,经尿激酶治疗后再通。结论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企业卫生》期刊2016年08期)
张博,孙庆峰,刘鑫禹,姚野,苑超[3](2016)在《冠状动脉分流栓及Fogarty取栓导管在上肢动静脉瘘成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复杂上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型术中应用冠状动脉分流栓和Fogarty取栓导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尿毒症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冠状动脉分流栓和Fogarty取栓导管技术,行上肢AVF成形术。结果 160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平均术后4周启用动静脉内瘘。术后内瘘成熟率为98.1%(157/160),使用后出现失功率为1.9%(3/160);除1例出现AVF瘤样扩张并且需要行AVF修复术外,其余病例内瘘使用效果满意,无血肿、急性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手掌末梢缺血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将冠状动脉分流栓和Fogarty取栓导管技术应用于上肢AVF成型术,临床效果明显,尤其对头静脉直径比较细的复杂的手术,亦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文来源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苏翔,倪海真,潘乐门,黄景勇,虞冠锋[4](2015)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症,病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吸烟等因素相关~([1])。临床中ASO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以创伤小、可重复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其中,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TA)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5年02期)
李克,刘永晟,王峰,申敬顺,王迎新[5](2015)在《头臂动脉支架成型术并发基底动脉栓塞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74岁。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个月,加重2 w"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膀胱肿瘤病史。入院查体:神清,语明。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上肢痛觉减退,余神经查体(-)。右上臂收缩压较左上臂收缩压低10 mm Hg。CTA:右侧头臂动脉起始处及右颈内动脉起始处存在串行重度狭窄。头CT:右侧顶枕叶软化灶。结合病史,考虑患者临床症状与右颈内动脉及头臂动脉串行狭窄相关,予2013年8月30(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黄春丽,张雪燕,刘莲清[6](2014)在《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46例,总结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46例瘤切除并Ⅰ期内瘘成型术,46例均内瘘成熟后血流能满足血液透析需要。结论:术前强调规范的心理护理和预防瘤体破裂,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保证内瘘通畅,让患者在瘤切除同时行Ⅰ期内瘘成型术,可有效使用内瘘行血液透析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4年09期)
谢燕冰,陈秋梅,刘莲清,全晓国,陈丽姗[7](2014)在《血透致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血透患者直穿致假性动脉瘤切除同时一期行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本院收治血透直穿致假性动脉瘤259例患者,其中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同时一期行内瘘成型手术127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其余1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切除并一期内瘘成型术通畅率达94%,血流能满足血透需要。结论术前强调规范的心理护理和术肢护理,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同时加强手功能锻炼的指导,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4年07期)
高正山,王树祥,李慧芳[8](2013)在《综合干预疗法冠状动脉成型术加支架患者的远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和追踪合干预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冠心病PTCA支架后患者,按随机原则进入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有常规用药且两组用药情况无差异,综合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配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早期康复活动等综合干预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追踪合观察。结果 综合干预组患者比较充分掌握术后防治知识,手术中没有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对所患疾病的恢复与稳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总负荷、减少死亡、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干预由促进冠心病PTCA支架后的康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叁届叁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期刊2013-11-10)
董剑,金奕,纪红[9](2013)在《37例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椎-基底动脉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之一。在后循环血管狭窄中,41.5%的病变位于椎动脉颅内段,41.8%的病变位于基底动脉。而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位置较深,穿支动脉较多,毗邻脑干神经等重要结构。选择血管搭桥术,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且创伤(本文来源于《天津护理》期刊2013年04期)
魏锋,郝良玉,胡宝祥,隋旭东,王名遥[10](2013)在《内膜下血管成型术治疗股浅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股浅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28例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与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踝肱指数术后为(0.82±0.13),与术前(0.38±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术后6个月的近期通畅率为100%(36/36),12个月通畅率为75%(27/36),24个月通畅率为72%(26/36),3个时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3)。结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3年01期)
动脉成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32例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2014年8-12月行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2例患者,术前给予充分的个性化心理疏导与术前准备,针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目的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结果 32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患者出现左侧上肢出血,1例患者术后缺血无明显改善,经尿激酶治疗后再通。结论左肱动脉切开超微导管介入术、髂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成型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宁,杨扬,李静.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2].陈静.超微导管置入、下肢动脉成型术的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
[3].张博,孙庆峰,刘鑫禹,姚野,苑超.冠状动脉分流栓及Fogarty取栓导管在上肢动静脉瘘成型术中的应用[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
[4].苏翔,倪海真,潘乐门,黄景勇,虞冠锋.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心电与循环.2015
[5].李克,刘永晟,王峰,申敬顺,王迎新.头臂动脉支架成型术并发基底动脉栓塞1例[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
[6].黄春丽,张雪燕,刘莲清.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7].谢燕冰,陈秋梅,刘莲清,全晓国,陈丽姗.血透致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内瘘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
[8].高正山,王树祥,李慧芳.综合干预疗法冠状动脉成型术加支架患者的远期疗效[C].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叁届叁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2013
[9].董剑,金奕,纪红.37例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
[10].魏锋,郝良玉,胡宝祥,隋旭东,王名遥.内膜下血管成型术治疗股浅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