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时分复用论文_朱志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时分复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分,色散,复用,时钟,超短,光通信,斜率。

光时分复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志文[1](2019)在《数据中心机架内光时分复用的时隙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数字化变革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推动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也给数据中心带来了呈爆炸式增长的网络流量。来自新业务的数据流量导致了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特征的变化,给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为了解决数据中心机架内庞大的“东西向流量”给机架顶交换机带来的端口拥塞以及带宽敏感型业务和时延敏感型业务混合传输导致各自的QoS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论文提出了数据中心机架内基于流识别的光电混合网络结构,通过对机架内流量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动态地将需要较大带宽的大象流调度至光交换机,对时延敏感的老鼠流调度至机架顶交换机,充分发挥电分组交换和光时隙交换各自的优势,更好地支持新的业务。同时机架顶交换机的负载得到大幅度减轻,网络整体通信质量得到提升,且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减少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为了使论文提出的机架内光电混合网络结构具有实用价值,论文设计了基于Intel DPDK的集中控制器与机架内服务器和光交换机的光电混合网络协议,包括各模块间的通信过程和报文结构,并在此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光时分复用系统中的时隙规划问题,针对此场景提出了动态时隙分配算法,保证了被调度到光时隙交换网中的大象流能够无冲突地通过光交换机进行传输,优化了时隙分配速度,能够有效地支持细时隙粒度和高吞吐量的流调度,且时隙分配具有连续性,减少了光交换的链路切换和时钟与数据恢复开销,提高了网络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数据中心机架内网络结构相比,大象流的传输完成率提升了23%,老鼠流的传输时延减少了 17%,有效地优化了网络性能,可以更好地支持数据中心内的各种业务。(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4)

钟东洲,计永强[2](2015)在《320 Gbit/s光时分复用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率OTDM(光时分复用)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如时钟提取、时分解复用和色散补偿等,提出了8×40Gbit/s的OTDM系统技术方案。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钟提取方式和基于对称性色散位移光纤的色散补偿技术,能够实现在一个时隙内对每个信道的40 Gbit/s归零码信号的解复用,且解复用后的信号质量较好。该系统实现了320Gbit/s OTDM通信。(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张尚剑,邹新海,张雅丽,刘永[3](2014)在《一种无需相位比较器的超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的自时钟恢复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带内时钟导引的置入与提取,提出一种在超高速时分复用系统中的自时钟恢复方案.通过在发送端插入带内时钟导引并在接收端提取出该时钟导引,实现系统时钟的瞬时同步恢复,无需传统时钟恢复中的超快相位比较器和锁相环.实验分别演示了由相位调制和强度调制构造的时钟导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160~40Gb/s的无误码解复用.该方法在光发射机之后和光接收机之前的光域内对数据信号进行预处理,简化了时钟恢复,同时并未改变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的原理、结构和设计,与现行的光纤通信系统兼容.(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吴婷,李唐军,贾楠,孙剑[4](2013)在《强色散管理抑制160Gb/s光时分复用传输系统中的带内四波混频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60Gb/s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中,带内四波混频(IFWM)效应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分析了IFWM效应对160Gb/s光时分复用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对采用强色散管理的方法抑制IFWM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传输链路采用大色散斜率的标准单模光纤(SSMF)和色散、色散斜率补偿光纤混合的色散管理方式,能够很好地抑制"1"比特处的脉冲幅度变化和"0"比特处产生的寄生脉冲,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在不需要前向纠错和功率代价小于3.6dB的条件下,实现了较长时间(时间大于2h)的无误码(误码率小于10-12)传输。(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1期)

李岩,伍剑[5](2012)在《40GHz窄时间窗口的实现及其在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TDM) is known to be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single channel high bit rate data stream with low speed electro-optical components. A cost-effective, compact and stable short time window with low insert loss, low phase noise, low timing-jitter and high speed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for ultra-high speed OTDM systems using phase and amplitude modulation format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ree promising methods to obtain 40 GHz short time window including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 (EAM),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 (DPMZM) and Fiber Loop-Polarization Modulator (FL-PolM). Sub-picosecond short pulse source generation, optical time division demultiplexing and clock recovery are realized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short time window based on the three methods. By using DPMZM based pulse source and EAM based Clock Recovery (CR) and demultiplexer, error free transmission of 640 Gbit/s (160 Gbaud/s Pol-Mux DQPSK) single channel signal over 400 km single mode fiber is proven to be experimentally successful.(本文来源于《中国通信》期刊2012年08期)

努尔买买提,王蕾,范修宏,张尚剑,刘永[6](2012)在《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电光模数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电光模数转换方案,该方案仅利用一个连续波激光器和电光调制器,结合光纤延迟线实现光信号的时分复用,并通过现有的电子ADC完成模数转换。该方案结构简单,可扩展性高。两路时分复用模数转换系统实验中得到的信号对噪声和失真比为28.5dB,等效于约4.44位的有效位数并分析了造成量化误差的主要因素和减少误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2年07期)

胡祖翰[7](2011)在《光时分复用在铁路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区间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可以大大增加系统的传输带宽,同时光纤防电磁干扰的优点可使区间通信的质量更高。随着目前市场上铜价的飞涨,用光纤代替铜缆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因此,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研究一种铁路区间光纤通信系统具有实际意义。按照铁路区间通信规范中对区间电话系统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时分复用技术、采用无源光网络结构的铁路区间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方案,针对系统硬件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解决,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各无源光接口的结构,充分考虑实际光纤传输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链路光功率均衡设计。按照光功率均衡的条件,通过优化设计给出了各节点分路器的最优设计方案,可使链路用到的光分路器种类最少,有利于减少成本投入。2.设计了同步时钟恢复电路、复用电路、解复用电路和协议处理电路这四个核心电路。同步时钟恢复电路可从接收信号中获得基准时钟信息并生成同步时钟,实现了系统各无源光接口间的光同步;复用电路通过时序控制可使发射信号在光域中复用到对应的时隙;解复用电路可从接收信号中解下所需数据;协议处理电路使CPLD芯片能够与外部单片机进行通信,从而让系统具备自动控制机制。3.以四个核心功能电路为基础设计了主控端、终端和副主控端的核心电路,其中主控端和副主控端为端站设备,终端为站间设备。基于此搭建了一个区间通信系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该套系统在沪昆线上的金马村和秧田冲两车站之间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1)

顾播宇[8](2011)在《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空间激光发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作为未来高速大容量激光通信的主要手段之,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在光纤激光通信方面,OTDM技术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可以达到较高的速率。而在空间激光通信方面,OTDM技术发展尚不完善,仍需大量研究工作。OTDM所需要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超短光脉部发生技术、延时技术、光时分复用/解复用技术、光调制技术等。本文对OTDM系统以及上述基本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架设了一套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空间激光发射系统,并结合了实际器件以及具体参数进行研究,最后使用OptiSystem光通信仿真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调整各器件的详细参数,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1-03-01)

池剑锋,李唐军,贾楠,钟康平,王目光[9](2011)在《高精度色散管理实现160Gb/s光时分复用信号100km稳定无误码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60 Gb/s 100 km光时分复用(OTDM)通信系统中,色散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减小由此带来的信号波形的失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并做了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传输链路采用混合补偿方式,精确补偿色散与色散斜率,优化传输链路色散图谱及各点工作功率,有效抑制非线性效应,实现高精度色散管理,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使用500 GHz高速示波器,调整传输链路光纤的长度精确到10 m,并准确观测各环节实验结果。系统既没有使用前向纠错技术,也没有进行偏振模色散(PMD)补偿,仅仅通过高精度色散管理实现了160 Gb/s光时分复用信号100.25 km稳定无误码(误码率小于10-12)传输。(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1年01期)

池剑锋[10](2010)在《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长距离通信是未来光通信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来,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成为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途径。全光放大器的应用使损耗不再成为限制光通信传输的主要因素。光纤传输系统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增加的同时,光纤色散、色散斜率与非线性效应等逐渐成为影响光纤传输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色散管理技术是提高光时分复用系统通信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补偿色散与色散斜率的基础上,优化传输链路中各工作点的功率,避免色散影响的同时抑制非线性效应,从而有效地进行高速长距离通信。论文结合国家863专题项目:‘'160Gbit/s一泵多纤光传输技术的研究”(No.2007AA01Z258),对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的光源、码型、复用技术、调制技术、解复用技术和时钟提取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尤其对160Gbit/s光时分复用系统的色散管理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理论分析了光纤群速度色散、高阶色散与非线性效应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码型、功率对系统色散与非线性的影响。对信号的不同频率成份在光纤中以不同的速率传输时,色散和色散斜率导致的脉冲展宽和引起脉冲变形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比各种色散补偿方案,分析其优缺点。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了:对称补偿方案性能最佳。基于160Gbit/s OTDM系统实验平台,对色散和色散斜率导致的脉冲展宽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脉冲展宽与脉冲宽度呈非线性关系,当脉冲宽度小于2ps时,脉冲展宽急剧增加,色散与光纤长度呈线性关系,对于脉宽1.5ps的短脉冲,100m的普通单模光纤造成约3ps脉冲展宽,对160Gbit/s(周期为6.25ps)高速传输系统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而在脉冲宽度大于6ps的低速传输系统中,1km的普通单模光纤产生小于2ps的脉冲展宽,对10Gbit/s(周期为100ps)低速传输系统的性能几乎不产生任何影响。基于160Gbit/s OTDM系统,对100km传输光纤的高精度色散补偿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传输链路进行高精度的色散补偿实验,采用色散与色散斜率补偿光纤(D&DSCF)同时对90km普通单模光纤(SMF)的色散和色散斜率进行了精确补偿,实验中对光纤长度进行10m量级的调节,相当于0.3ps的色散调节量。进行160Gbit/s光时分复用信号100km传输实验,采用上述色散管理方案,对传输链路的色散图谱及光放大器的工作点进行优化,实现了100km长时间无误码传输。(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12-01)

光时分复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速率OTDM(光时分复用)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如时钟提取、时分解复用和色散补偿等,提出了8×40Gbit/s的OTDM系统技术方案。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钟提取方式和基于对称性色散位移光纤的色散补偿技术,能够实现在一个时隙内对每个信道的40 Gbit/s归零码信号的解复用,且解复用后的信号质量较好。该系统实现了320Gbit/s OTDM通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时分复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志文.数据中心机架内光时分复用的时隙规划[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钟东洲,计永强.320Gbit/s光时分复用系统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5

[3].张尚剑,邹新海,张雅丽,刘永.一种无需相位比较器的超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的自时钟恢复方法(英文)[J].光子学报.2014

[4].吴婷,李唐军,贾楠,孙剑.强色散管理抑制160Gb/s光时分复用传输系统中的带内四波混频效应[J].中国激光.2013

[5].李岩,伍剑.40GHz窄时间窗口的实现及其在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英文)[J].中国通信.2012

[6].努尔买买提,王蕾,范修宏,张尚剑,刘永.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电光模数转换[J].光电子.激光.2012

[7].胡祖翰.光时分复用在铁路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8].顾播宇.基于光时分复用的空间激光发射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9].池剑锋,李唐军,贾楠,钟康平,王目光.高精度色散管理实现160Gb/s光时分复用信号100km稳定无误码传输[J].中国激光.2011

[10].池剑锋.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准直分光型160GHz光时分复用马克曾德型光时分复用器波形...5-4 54 倍光时分复用输出波形160Gb/s光时分复用传输系统光时分复用仿真结果图巍歉瘾嫌康蜘囊臻蘸蘸i藕i赢i瘾藉滩...

标签:;  ;  ;  ;  ;  ;  ;  

光时分复用论文_朱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