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系统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侠”的英译,多元系统,“侠”的定义,文化翻译
多元系统论论文文献综述
邓高胜,徐雅静[1](2019)在《从多元系统论看“侠”的英译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侠"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类身份特殊的人群,其行为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一直鼓舞着后世扶弱济贫的行为和塑造着民族大义高于个人的心理。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群人,侠文化在海外传播时,其英译经历了从"knight errant"替换到音译为"xia"的过程。"侠"的英译的变化反映出多元系统论中译者对于侠和中国文化认知心态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吴思晴[2](2019)在《多元系统论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撰写的一部着名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老舍的悲惨命运。本论文将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比较施晓菁和葛浩文的两个译本,分析造成两位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背后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不同翻译策略在选词,成句,和惯用语翻译上的体现。多元系统理论由以色列学者埃文·左哈尔提出。他认为社会符号现象如文学和文化是由一系列不同但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系统组成的。各个系统又包含各自的中心和边缘系统,两者之间相互竞争,争夺中心位置。因此多元系统是一个动态而不是静态的系统。《骆驼祥子》已几次被重译这一事实其实已经证明翻译文学在不断地向文学系统的中心进发,才会吸引译者将其译介入自己的文化系统。这是历史,文化等多元系统共同影响下的结果。译本中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正是这些多元系统的中心与边缘位置变化所造成的。施晓菁选择异化翻译策略以保存作品中的文化特征,是将翻译文学向文学系统中心推进的一个尝试;葛浩文选择异化翻译策略,将文本对于英语读者的可接受性放在首要位置,表现了他捍卫本国文学中心地位的意愿。本文选择以描述研究方法来比较两个译本,旨在证明翻译不仅仅是将文本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一项会受到历史,文化共同影响的活动。(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01)
罗晓佳[3](2019)在《多元系统论视角下《飞鸟集》郑振铎与冯唐译本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泰戈尔《飞鸟集》及其译本。概述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译作出版过程所处的多元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翻译实例,从译者特点、时代背景、翻译目的、翻译策略、社会反应等方面,对比研究《飞鸟集》郑译本与冯译本,从更宏观的角度客观分析这两个译本的生成和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06期)
张素文[4](2019)在《探析多元系统论的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系统论是翻译文化学派的理论之一,该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多元系统理论已经产生近半个世纪,在翻译史上起到了翻译静态性到动态性的链接作用,使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层面扩展到文化层面,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上旬)》期刊2019年03期)
张琳瑜,李孟端[5](2018)在《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孙子兵法》的英译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子兵法》英译历史久远,各家译本层出不穷。本文基于多元系统论视角,通过统计分析和实例论证的方法,描述四个译本(Samuel Griffith译本,林戊荪译本,Thomas Cleary译本和John Minford译本)的翻译特色。与此同时,我们试图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各个时期的译本成因,总结发展规律,从而揭示西方读者对中国典籍阅读需求的变化过程,以指导现阶段典籍外译事业,帮助译者适应不断变换的海外市场。(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黄媛媛[6](2018)在《多元系统论视域下杨宪益与威廉·莱尔翻译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解释、对比的方法,在多元系统论视域下,对鲁迅作品的杨宪益译本和莱尔译本进行讨论。多元系统论涉及广泛,包括政治、经济、语言、文学。近年来,我国翻译研究从文本层次更多地转向文化方面。杨宪益和莱尔在翻译鲁迅的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多个不同因素的影响,才有了今天被人们广泛讨论的两个译本。该文试图在多元系统论视域下探究杨宪益和莱尔对鲁迅作品的翻译,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梅琳,何姗姗,陈倩[7](2018)在《多元系统论对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教学融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需要英语学习者方方面面能力的结合,翻译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能力。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而言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它不是独立的一个学习部分,而是与英语众多方面能力紧密联系。在众多英语能力训练中,与翻译能力培养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将阅读与翻译进行一定的融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本文着重研究多元系统论下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教学的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2期)
刘云虹[8](2018)在《翻译定位与翻译成长性——中国文学外译语境下的多元系统论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翻译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文学外译实践与研究中也凸显出种种问题与困惑。就此,本文立足于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再思考,结合其部分核心概念与重要观点,从翻译定位、翻译本质特征与翻译价值等维度对当前文学译介与传播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本文提出,无论对中国文学外译的实践考察还是理论研究,都应以开放的、发展的目光,基于文化平等交流这一本质诉求,深刻把握翻译自治性,并充分认识翻译的成长性,以期真正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学的外译与传播。(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超辉[9](2018)在《多元系统论与中国译者主体间矛盾研究的语域视角——以鲁迅和梁实秋五四运动后至叁十年代间的译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鲁迅和梁实秋于五四运动后至30年代间的部分译作为例,以语域理论为视角,从五四之后中国的背景出发,对比分析两人译作的语域变体,具体阐释多元系统论与中国译者主体性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多元系统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该矛盾实质上是译作读者间的矛盾,多元系统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也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翻译现象。(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何琴[10](2018)在《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多元系统论为依据,结合《卡斯特桥市长》的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探讨多元系统论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从中可以看出多元系统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但也有不完善之处。(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5期)
多元系统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撰写的一部着名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老舍的悲惨命运。本论文将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比较施晓菁和葛浩文的两个译本,分析造成两位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背后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不同翻译策略在选词,成句,和惯用语翻译上的体现。多元系统理论由以色列学者埃文·左哈尔提出。他认为社会符号现象如文学和文化是由一系列不同但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系统组成的。各个系统又包含各自的中心和边缘系统,两者之间相互竞争,争夺中心位置。因此多元系统是一个动态而不是静态的系统。《骆驼祥子》已几次被重译这一事实其实已经证明翻译文学在不断地向文学系统的中心进发,才会吸引译者将其译介入自己的文化系统。这是历史,文化等多元系统共同影响下的结果。译本中不同的翻译策略也正是这些多元系统的中心与边缘位置变化所造成的。施晓菁选择异化翻译策略以保存作品中的文化特征,是将翻译文学向文学系统中心推进的一个尝试;葛浩文选择异化翻译策略,将文本对于英语读者的可接受性放在首要位置,表现了他捍卫本国文学中心地位的意愿。本文选择以描述研究方法来比较两个译本,旨在证明翻译不仅仅是将文本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一项会受到历史,文化共同影响的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系统论论文参考文献
[1].邓高胜,徐雅静.从多元系统论看“侠”的英译的变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2].吴思晴.多元系统论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比较[D].外交学院.2019
[3].罗晓佳.多元系统论视角下《飞鸟集》郑振铎与冯唐译本的对比研究[J].英语教师.2019
[4].张素文.探析多元系统论的理论构建[J].文理导航(上旬).2019
[5].张琳瑜,李孟端.多元系统论视角下《孙子兵法》的英译变迁[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8
[6].黄媛媛.多元系统论视域下杨宪益与威廉·莱尔翻译的对比分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
[7].梅琳,何姗姗,陈倩.多元系统论对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教学融合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8
[8].刘云虹.翻译定位与翻译成长性——中国文学外译语境下的多元系统论再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9].吴超辉.多元系统论与中国译者主体间矛盾研究的语域视角——以鲁迅和梁实秋五四运动后至叁十年代间的译作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
[10].何琴.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选择[J].英语广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