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光合速率论文_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叶光合速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率,甘蔗,温度,依存性,物候,光合作用,水稻。

单叶光合速率论文文献综述

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1](2018)在《基于WSN与自制同化箱的单叶、群体光合速率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具有节点部署更密集,数据稳定性更高,功率转换更节能等优点,在农业领域中受到广泛应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代谢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其果实的品质和质量,而群体光合不是单叶光合的简单迭加,单叶相比,植物的生产力与群体光合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农林生态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群体光合测量方面,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研究方法的欠缺,开发的产品少且测量缓慢,精度不高,且采用肉眼人工读数方式记录数据,造成误差很大。在群体光合速率分析方面,只是单一比较了不同外界环境下的群体光合速率差异,并没有比较空气温湿度、光照和CO2浓度交互影响下的群体光合;在单叶光合与群体光合的差异方面也较少研究;【材料与方法】因此,本研究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同化箱和LI-6400XT相结合,开展日光温室番茄单叶,群体光合速率对比分析研究。在测量方面为获得更多的数据,选取易于改变测量环境的半封闭式同化箱测量方法,采用侧面开口,同时内部放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测量同化箱内的气体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_2浓度、光强。将同化箱与LI-6400XT相结合,控制整个测量系统的循环流速以及获取整株番茄CO_2同化量。为获取整株番茄叶面积,采用网格与像素转换法,编程平台采用MATLAB。最后,将获取的数据代入半封闭式动态气室法计算公式,得到群体光合速率。为比较单叶、群体在日动态上的差别,同时采用LI-6400XT测量单叶光合速率;【结果与分析】由于群体光合测量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精度不高,因此,本研究将温室环境因子与单叶光合速率相结合,建立了群体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在日动态上,群体光合午休现象持续时间更长,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在高温条件下,群体光合比单叶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设计的群体光合速率测量系统气密性良好,通入2190μmol/mol的CO_2时,CO_2的浓度变化小于1μmol/mol。利用设计的系统得到了夏季群体光合速率,整套系统结构紧凑,易于操作,适合于长时间测量;测定方法合理、简单,适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的研究;【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用WSN测得的环境因子信息加单叶光合速率建立的群体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相关系数为0.9196,表明此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能为群体光合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杨沈斌,徐莎莎,江晓东,石春林,王应平[2](2018)在《作物模型中单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温度响应修订》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物的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敏感,其温度依存性随品种、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基于光效率模型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应用中很少对光合作用的温度影响参数值进行订正,且在全生育期使用相同的参数值,难免会增加干物质模拟的误差。为此,本文以ORYZA2000模型为例,提出了一种修订光合作用温度影响参数值的方法。为确定方法的有效性,结合2012年和2013年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的温度梯度控制实验,首先利用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观测曲线提取了不同温度水平的光合作用参数值,然后结合Arrhenius方程和Peaked方程建立了温度敏感性参数的温度影响方程。将这些方程代入机理性光合作用模型,模拟了单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曲线关系。最后,以归一化后的曲线关系修订作物模型参数值,并利用两年地上部分生物量(WAGT)观测值对其验证。结果显示,两优培九单叶最大总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同于ORYZA2000的默认设置,修订后的最适温度为38~40°C,高于默认值。在10~20°C的低温段,修订后的温度影响系数低于默认值。从WAGT模拟值的相对误差看,修订后较修订前平均降低约3.3%。本研究为改进干物质模拟精度和分析不同品种光合作用的温度依存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天来,颜阿丹,罗新兰,仇家奇,李东[3](2010)在《日光温室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的温度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是温室番茄环境调控中的核心模型之一,而温度修正模型对于正确解析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非常重要。试验根据前人确定的植物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中最大光合速率的温度修正模型,通过对不同的CO2浓度、光强和温度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明确了日光温室番茄最大光合速率的温度修正模型中修正因子C的取值公式,并经拟合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CO2浓度、不同光强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最大光合速率下温度修正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说明可将这一温度修正模型作为日光温室番茄光合模型的温度影响子模型应用,从而使植物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更好地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须晖,孙博,李梅,李天来,宋平[4](2009)在《不同夜温对茄子苗期单叶呼吸速率和光合启动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温度对茄子苗期叶片夜间呼吸和光合启动时间影响的结果表明,夜温控制在15~18℃时适合茄子苗期生长。前半夜的温度控制在18℃,后半夜控制在15℃,早晨叶片见光前将温度提高到18℃,可以有效缩短光合启动时间和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夜温处理后,茄子叶片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启动时间在30~55min之间。(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09年05期)

刘玉梅,王云诚,于贤昌,李衍素[5](2007)在《黄瓜单叶净光合速率对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响应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日光温室黄瓜品种津优一号和露地品种津研四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内测定了特定环境条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下的黄瓜单叶净光合速率(Pn),结合数学方法,建立了模拟黄瓜单叶Pn(y)对CO2浓度(x1)、光照强度(x2)和温度(x3)3因子响应的数学模型:津优一号y=exp(-242.1217/x1)[61.0202-0.11(x2-30.926)2]exp(-272.8874/x3)+0.9355;津研四号y=exp(-179.8803/x1)[50.0771-0.0609(x2-34.3455)2]exp(-267.9653/x3)+0.7377.由模型可知,Pn对温度的响应为二次曲线,对CO2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响应为指数函数.(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刘怀年,李平,邓晓建[6](2006)在《水稻种质资源单叶光合速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17份水稻种质资源不同生育期的测定表明,始穗期至齐穗期光合速率比较稳定,可代表某品种的光合速率用于品种间比较;水稻品种间光合速率存在极显着差异。聚类结果将水稻品种划分为光合速率极高、高、中高、中低和低5个类群。净光合速率接近或大于25μmol.m-2.s-1的高光合速率资源共有14份,占测试材料的11.97%。其中籼稻有矮南早、特青、复粒稻、矮50、Ketan Bajong等,粳稻有龙稻、农垦46和道光沙,光身稻有Rico-1。并对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光合速率的资源具有株型松散适度,叶色绿或深绿,以及剑叶中等直立或近直立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罗新兰,李天来,姚运生,刘子英,高丽萍[7](2004)在《日光温室气象要素及番茄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模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冬春季节晴天不放风、晴天放风、阴天不放风 3种情况下日光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CO2 浓度和番茄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模拟 ,并将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①晴天不放风情况下 ,PAR、温度和CO2 浓度日变化模拟较好 ,上午番茄单叶光合速率的模拟效果好于下午 ;②晴天放风情况下 ,温度、CO2 浓度日变化模拟较好 ,但PAR的日变化模拟效果一般 ,可能与大气的透明系数或温室薄膜透光率的日变化有关 ,但光合作用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一致 ;③阴天不放风情况下 ,温度和CO2 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趋势一致 ,而PAR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 ,光合速率、PAR的模拟值趋势同步 ,进一步证明了阴天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黄彬香[8](2003)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单叶光合速率常见问题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单叶光合速率中常见问题及产生的误差,本研究对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使用中的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生物误差进行较为全面的实验和分析。 研究表明:开路系统最大仪器误差通常在8%以上,主要误差源为CO_2分析器和流量计;闭路系统最大仪器误差通常在1.5%以上,误差源以CO_2分析器误差为主。比较而言,开路系统的仪器误差较闭路系统大得多,尤其表现在低光合水平下。合适的叶室和光合面积测定方法的选择尤其重要。 对比观测中环境因子日变化造成的误差很大,尤其表现在早晨和傍晚,且随观测持续时间的推移而急剧增加。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引起的误差在早上和傍晚通常都在40%以上,其它时间保持在5%以内;温度日变化引起的误差在一天中波动较大,误差水平一般在20%~50%,但上午8点和下午2点左右,误差能维持在10%以内;CO_2日变化的影响一天中表现比较稳定,通常都在10%~20%之间,但上午11点~下午13点这段时间的误差一般都在5%以内。总的来说,8点~14点的环境因子变化导致的误差较小,且较为稳定。短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变化的误差较小,各环境因子变化带来的误差一般在5%以内,但光和CO_2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误差加大。 叶片不同测定部位的选择造成的误差通常都在10%~40%之间,相比较而言,不同叶位的差异没有这么大。当叶片所处光环境的光强和光质发生瞬时变化后叶片光合速率通常都要经过3~8分钟适应才能达到变化条件下应有的光合速率值。在诱导期间(光诱导期或光合振荡期)进行光合速率测定造成的误差与叶片光环境变化前后的强度水平及光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高叁基[9](1999)在《甘蔗有性世代单叶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变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甘蔗Fl代10个家系单叶净光合速率(Pn)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P。的表型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广义遗传力(h8较低,为21.58op~30.68de,因此,在低世代对Pn的选择应适当降低选择强度并根据与Pn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1999年05期)

高叁基,陈如凯,张木清,廖建峰[10](1999)在《甘蔗有性世代单叶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变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甘蔗F1代10个家系单叶净光合速率(Pn)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Pn的表型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广义遗传力(h2B)较低,为21.58%~30.68%,因此在低世代对Pn的选择应适当降低选择强度并根据与Pn密切相关的性状进行筛选.不同家系遗传标准差和遗传变异系数有所差异,家系选15×崖90/31、粤农85/177×崖90/31和CP72/1210×崖90/31的Pn平均值较高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从这些家系中选择高光效基因型的效果好,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进展.(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单叶光合速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物的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敏感,其温度依存性随品种、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基于光效率模型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应用中很少对光合作用的温度影响参数值进行订正,且在全生育期使用相同的参数值,难免会增加干物质模拟的误差。为此,本文以ORYZA2000模型为例,提出了一种修订光合作用温度影响参数值的方法。为确定方法的有效性,结合2012年和2013年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的温度梯度控制实验,首先利用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观测曲线提取了不同温度水平的光合作用参数值,然后结合Arrhenius方程和Peaked方程建立了温度敏感性参数的温度影响方程。将这些方程代入机理性光合作用模型,模拟了单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曲线关系。最后,以归一化后的曲线关系修订作物模型参数值,并利用两年地上部分生物量(WAGT)观测值对其验证。结果显示,两优培九单叶最大总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同于ORYZA2000的默认设置,修订后的最适温度为38~40°C,高于默认值。在10~20°C的低温段,修订后的温度影响系数低于默认值。从WAGT模拟值的相对误差看,修订后较修订前平均降低约3.3%。本研究为改进干物质模拟精度和分析不同品种光合作用的温度依存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叶光合速率论文参考文献

[1].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基于WSN与自制同化箱的单叶、群体光合速率分析研究[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2].杨沈斌,徐莎莎,江晓东,石春林,王应平.作物模型中单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温度响应修订[J].作物学报.2018

[3].李天来,颜阿丹,罗新兰,仇家奇,李东.日光温室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模型的温度修正[J].农业工程学报.2010

[4].须晖,孙博,李梅,李天来,宋平.不同夜温对茄子苗期单叶呼吸速率和光合启动时间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

[5].刘玉梅,王云诚,于贤昌,李衍素.黄瓜单叶净光合速率对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响应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7

[6].刘怀年,李平,邓晓建.水稻种质资源单叶光合速率研究[J].作物学报.2006

[7].罗新兰,李天来,姚运生,刘子英,高丽萍.日光温室气象要素及番茄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模拟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4

[8].黄彬香.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单叶光合速率常见问题及误差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

[9].高叁基.甘蔗有性世代单叶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变异性[J].甘蔗糖业.1999

[10].高叁基,陈如凯,张木清,廖建峰.甘蔗有性世代单叶净光合速率的遗传变异性[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9

论文知识图

杂雌沙棘果实产量与单叶光合速率榨菜CMS及M系瘤状茎形成期间单叶光合3 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单叶光合速率灌浆期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剪叶疏荚处理对冠层单叶光合速率不同种植方式下夏玉米开花后单叶光

标签:;  ;  ;  ;  ;  ;  ;  

单叶光合速率论文_殷鉴,刘新英,张漫,李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