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语言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学,人民警察,小学教师,英语,肢体,面部。
非语言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何牧春[1](2019)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加深,文化的交流的方式也不仅局限于语言。在跨文化之间,由于语言上的差异,通过一些非语言行为进行交际就显得更加重要。非语言行为如同语言一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打破了相互之间的隔阂,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或者是服饰,发型等传递出的一些东西,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现代的文化交流中,大家普遍重视语言的交流,忽视了非语言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跨文化的交际中,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内容会比语言更加重要,其关键因素在于跨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非语言行为打破了由于语言给文化交流带来的差异,保证了各项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该篇文章中,将通过分析非语言行为的定义及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还包括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如何使用等。(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6期)
侯宪胜[2](2019)在《小学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及提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分析小学教师非语言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了提升策略,包括:提高教师对非语言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非语言行为理论学习、强化非语言行为实践、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学校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等.(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常青青[3](2019)在《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以藏为主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形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态度、动作、表情、姿态、手势以及利用一些教具等非语言表达的形式为我们的教学助力,并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提升的过程。笔者近些年在藏族中学中积累了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其实可以利用非语言行为辅助语言教学行为,促进初中以藏为主类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38期)
王玉德[4](2019)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形式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语言行为,也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表达,它包括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教学非语言行为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运用言语以外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活动,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非语言因素进行教学,有时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非语言行为的形式与作用1.副语言。副语言一般由辅助言语和类语言构成。辅助言语是语言的非词方面,它包括音质、音量、音调等。同一个(本文来源于《教育革新》期刊2019年04期)
王莉[5](2019)在《漫谈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都存在只注重交际语言行为,而忽视交际非语言行为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交际表达的认识。事实上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非语言行为具有更加真实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其与语言行为一样,在英语交际中不可或缺,为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非语言行为交际教学做出相关阐述。(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24期)
王丽梅[6](2018)在《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及其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综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语气语调、衣着形象等非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的行为过程。非语言行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显着作用,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的同时,强化对面部表情语、身体姿态语、有声辅助语和衣着形象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26期)
宋艳珊[7](2018)在《中小学教师非语言行为及其运用策略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等方面入手,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发挥非语言行为的作用,以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文章即从教师非语言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中小学教师运用非语言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等方法加以详述。(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8年26期)
苏娜[8](2018)在《跨文化视域下中日非语言行为比较研究——以道歉场景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交际中,既可以通过会话进行语言交际,也可以通过身势、举止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际。文章以中日两国电视剧为考察对象,从"视线接触""面部表情"以及"体态姿势"叁个方面对中日两国在道歉场景下的非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文化和心理角度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以期对中日间的跨文化交际有所贡献。(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金强[9](2018)在《警民沟通的非语言行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将特定的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得理解的过程。沟通的方式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形式的。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1))非语言交流是表达者借助身体部位所做出的动作和(本文来源于《公安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高吾哈尔·坎吉别克[10](2018)在《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语言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外汉语教育也愈发受到重视,专家学者不断致力于研究新的教育方式。对于跨语言教学来说,非语言行为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针对其构成及内涵,我国对外汉语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不错的成就,但就总体落实情况来看,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优势尚未完全发挥。本文主要从手势、表情、动作和空间四个方面,对非语言行为展开分析,以期提高其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应(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8年13期)
非语言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分析小学教师非语言行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了提升策略,包括:提高教师对非语言行为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非语言行为理论学习、强化非语言行为实践、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学校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语言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何牧春.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探究[J].海外英语.2019
[2].侯宪胜.小学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及提升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常青青.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以藏为主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
[4].王玉德.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形式与作用[J].教育革新.2019
[5].王莉.漫谈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J].考试周刊.2019
[6].王丽梅.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及其应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
[7].宋艳珊.中小学教师非语言行为及其运用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8
[8].苏娜.跨文化视域下中日非语言行为比较研究——以道歉场景为中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9].金强.警民沟通的非语言行为探究[J].公安教育.2018
[10].高吾哈尔·坎吉别克.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文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