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极)贫重金属的碳酸盐岩在风化成土过程中,一方面重金属元素大量淋失释放,随风化溶液流入外部环境(水系)中,另一方面,风化残余物中的重金属元素显著富集,对土壤生态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其中,岩-土界面是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释放/富集非常重要的场所,但重金属元素在其上发生淋失、迁移、富集行为的研究仍相对缺乏。本文以贵州岩溶区4条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Cr、Ni、Cu、Zn、Cd、Pb以及Th、U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行为开展研究,揭示了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机制,获得了以下结论及认识:(1)通过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守恒元素对相关性分析论证了剖面的母岩均一性与原位性,这是探讨剖面发育演化特征的基本前提。(2)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普遍呈现出低背景、强亏损、高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基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普遍低于UCC含量,在岩-土界面作用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处于不断淋失,又持续富集的状态,同时风化壳中残余重金属元素的进一步释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风化壳中的酸溶相强烈淋失,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另一方面,由于碳酸盐岩体量的大量减少,使得残余的重金属在岩-土界面显著富集,同时也说明岩-土界面是重金属元素发生强烈亏损及显著富集非常重要的地球化学场所。另外,因岩-土界面中碱性障的存在,导致从风化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淋溶积淀作用,从而出现了岩粉层的带入现象,并局部掩盖了岩粉层的淋失特征。(3)碳酸盐岩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中,伴随着碳酸盐组分快速溶蚀殆尽,Cr、Ni、Cu、Cd、U等发生亏损甚至强烈亏损,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具有强的活性,且主要赋存在酸溶相中,而Zn、Pb、Th既表现出活性的一面,又在某种风化介质条件下呈现出整体带入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相邻的纵向剖面中的元素随风化溶液发生了横向迁入所导致的。另外,不同母岩类型(石灰岩或白云岩)对其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释放与富集无明显影响,并且重金属元素的亏损程度与其对应部位的含量之间无必然联系。(4)在风化伊始阶段,伴随着碳酸盐的溶蚀,碳酸盐岩中的酸不溶相组分同步发生了分解,且不同矿物相的溶蚀速率不尽相同。碳酸盐岩体系中重金属元素的总淋失量,主要为酸溶相的溶蚀释放,同时又有部分来源于酸不溶物分解的贡献;且酸不溶相含量越低,则酸溶相含量越高,在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可供溶蚀的碳酸盐的体量越大,导致残余重金属的富集程度越高。(5)本次4条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重金属元素主要赋存在CaO、MgO、K2O等相对易溶的酸溶相组分以及SiO2、Al2O3等相对稳定的酸不溶相组分中;有机质(OM)并非重金属元素主要的赋存载体,也表明其对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是相对微弱的;随着pH值的降低,对Th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不大,呈现出明显的惰性,而其他元素则呈现出明显的活性,其中以Cd对pH值的变化最为敏感。(6)本文研究的碳酸盐岩风化剖面中,Cr、Ni、Cu、Zn、Cd、Pb均有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尤以Cd最为严重,有极大可能成为在自然背景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地域,对土壤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应引起学者们的重视。(7)在碳酸盐岩风化成土过程中,对于岩—土界面中上覆土层T1处的重金属元素呈现出明显富集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碳酸盐相巨量亏损,从而导致酸不溶相中残余重金属元素显著相对富集;另一方面是由于上部风化壳早期风化形成的风化残余物,随着风化剖面的进一步风化不断发生强烈的淋溶淀积作用,其中XP剖面岩土界面上覆土层T1中Cd出现了超常富集现象。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炫志
导师: 冯志刚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剖面,岩土界面,重金属元素,富集行为,环境风险
来源: 南华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南华大学
分类号: X142;P588.245
DOI: 10.27234/d.cnki.gnhuu.2019.000746
总页数: 85
文件大小: 4310K
下载量: 121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9(S1)
- [2].碳酸盐岩油田注水替油开发技术探讨[J]. 石化技术 2020(07)
- [3].鲁西九龙山剖面寒武系苗岭统–芙蓉统之交碳酸盐岩显微图像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03)
- [4].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分析识别方法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8(09)
- [5].独树一“石”的野狼谷[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09)
- [6].非暖水碳酸盐岩:沉积学进展与油气勘探新领域[J]. 石油学报 2017(03)
- [7].塔东地区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J]. 录井工程 2017(02)
- [8].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分析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04)
- [9].致密碳酸盐岩速度——压力实验研究[J]. 油气地球物理 2020(01)
- [10].桂中典型碳酸盐岩区水稻及根系土硒含量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20(03)
- [11].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宏微观特征[J]. 地质论评 2020(S1)
- [12].典型碳酸盐岩渗透力学行为特征及其对储、盖性质的判定[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08)
- [13].喀斯特森林近地表层覆盖对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5)
- [14].宁镇山脉的盖帽碳酸盐岩[J]. 地层学杂志 2018(04)
- [15].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的成土特点与系统分类[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1)
- [16].西班牙河碳酸盐岩对蔬菜生长、产量及土壤酸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4)
- [17].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相关问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8].浅析录井现场碳酸盐岩识别及定名方法[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05)
- [19].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基于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的综述[J]. 沉积学报 2018(04)
- [20].冷泉碳酸盐岩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7(04)
- [21].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现状[J]. 断块油气田 2016(06)
- [22].碳酸盐岩地区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 2014(S2)
- [23].碳酸盐岩含量分析仪量值溯源方法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7)
- [24].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及其对西沙的启示[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1)
- [25].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5)
- [26].致密碳酸盐岩应用“体积加砂”压裂技术探讨[J]. 钻采工艺 2020(02)
- [27].富县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15)
- [28].三向围压下碳酸盐岩的动态力学试验[J]. 高压物理学报 2019(02)
- [29].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进展[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30].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8(03)
标签:碳酸盐岩风化剖面论文; 岩土界面论文; 重金属元素论文; 富集行为论文; 环境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