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苗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苗,玉米,生理,特性,子粒,高温,对虾。
种苗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刚,赵婷婷,杨本鹏,蔡文伟,冯翠莲[1](2017)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转化酶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生物量和糖分,而蔗糖转化酶则是甘蔗生长和蔗糖积累的关键酶。拟分析3种甘蔗蔗糖转化酶基因,即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 invertase,简称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简称NI)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ell wall-bound invertase,简称CWI)基因在脱毒种苗、常规种苗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主要在脱毒健康种苗拔节期未成熟叶片、茎及成熟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尤其在成熟期未成熟茎节中大幅上调表达,促进茎节的快速生长和蔗糖的卸载及积累;液泡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主要在成熟期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茎秆中糖分积累及对单糖的快速利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脱毒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生长后期蔗糖转化酶的表达量,有利于生物量和蔗糖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脱毒健康种苗增糖增产的分子调节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白薇[2](2011)在《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凸显科技转化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汇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国内知名海洋科研院所,引进培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大西洋牙鲆、斑点鳟鲑鱼等17个新品种,转化推广“大菱鲆的引种和苗种(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报》期刊2011-07-25)
张海艳,赵延明[3](2009)在《甜玉米种苗转化中的生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甜玉米为试材,以普通玉米为对照,对比分析甜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种苗转化过程中,两类型玉米胚乳淀粉含量和盾片脂肪含量(除0~2天外)呈下降趋势;甜玉米胚乳淀粉含量显着低于普通玉米。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脂肪水解酶活性逐渐降低;种苗转化前期,甜玉米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水解酶活性均低于普通玉米,后期差异不大。因此,贮存物质和种苗转化前期的酶活性是限制甜玉米种苗转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9年08期)
冯波,刘延忠,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4](2006)在《高温对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关键水解酶活性及ATP含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主要通过影响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对玉米种苗转化的生理特性产生影响。高温下水解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各种水解酶活性加强,在整个种苗转化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较高的能量水平,代谢活动旺盛、贮藏物质降解迅速、新生组织快速获得养分,有利于幼苗的早生快发。(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06年06期)
冯波,刘延忠,高荣歧,陈秋玲,董树亭[5](2006)在《不同子粒大小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同一品种掖单22(YD22)不同大小子粒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发现,小粒YD22的发芽势显着大于大粒YD22,但二者的发芽率差异不显着。小粒YD22胚本体对贮藏物质的运转、消耗率大于大粒YD22,但物质效率低于大粒YD22。大粒YD22 ATP含量高于小粒YD22,尤其在萌发4 d后表现明显。(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冯波,董树亭,高荣岐,胡昌浩,王空军[6](2005)在《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盾片的超微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掖单 2 2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盾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熟玉米种子盾片中的主要贮藏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肪 ,它们分别贮藏在蛋白体和脂体中 ,没有发现含有淀粉粒的质体。在萌发过程中 ,盾片中的蛋白体和脂体都呈现解体—生成—再解体的过程。种苗转化的第 8天部分质体中出现淀粉粒 ,不久淀粉粒被降解。盾片不同部位的细胞内贮藏物质降解的速度不同 ,上皮细胞的降解速度大于内部细胞。(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冯波,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王空军[7](2004)在《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种苗转化中的生理特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粉质玉米鲁单50和角质玉米农大108种苗转化过程的生理特性变化的比较研究表明:粉质玉米的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始终略高于角质玉米,粉质玉米的蛋白水解酶活性、脂肪水解酶活性及ATP含量在整个种苗转化过程中始终高于角质玉米农大108。粉质玉米的α-淀粉酶活性高于角质玉米,而β-淀粉酶则低于角质玉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冯波,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王空军[8](2004)在《高温对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下玉米种子中的主要贮藏物质淀粉、粗脂肪等降解迅速,明显快于常温处理,迅速转化成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供给正在生长的胚本体。在整个转化过程中无论是胚乳、盾片还是胚本体代谢活动旺盛,新生组织快速获得养分,比常温处理更有利于促进幼苗的早生快发。(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1期)
冯波[9](2003)在《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大粒、小粒;粉质、角质不同基因型的玉米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沙培为主,大田试验为辅的路线,系统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变化,并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生物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萌发时期的玉米盾片和靠近胚柄基部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变化。本研究于2001~200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校内和试验农场进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同基因型的玉米随着萌发时间的增长,种子中的淀粉、粗脂肪、贮藏蛋白等贮藏物质逐步被分解利用,结构物质逐步增加。胚本体以合成结构物质为主,重量逐渐增加;胚乳、盾片等贮藏器官趋向分解,重量逐渐减轻。胚乳中淀粉,粗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胚乳、盾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幼苗(胚本体)的可溶性糖含量则是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胚乳、盾片、幼苗(胚本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胚乳、盾片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是先升高,再降低,而胚本体中则是一直升高的趋势。2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差异随着萌发时间的增长,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贮藏物质的变化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小粒型玉米品种鲁原单14前期对贮藏物质淀粉、粗脂肪、贮藏蛋白的分解利用效率高于大粒型玉米品种掖单22,贮藏物质干重下降较快,而后期低于掖单22;粉质胚乳型玉米鲁单50对贮藏物质的分解利用效率高于角质型胚乳玉米农大108。大籽粒的掖单22贮藏器官胚乳、盾片的干物质重量减少速度快于小籽粒的掖单22,大籽<WP=8>粒的掖单22对贮藏物质的分解利用效率高于小籽粒的掖单22。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差异也可以从酶学角度解释。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盾片贮藏器官与胚本体等生长器官间形成了源库关系。贮藏器官是生长器官的营养源,其内含物质的数量及降解速度影响着库的生长。玉米种子中的贮藏物质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粗脂肪,因而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水解酶是种子萌发和成苗中的关键酶类。淀粉和粗脂肪降解成糖为玉米幼胚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碳源,而蛋白质水解产物及部分粗脂肪水解产物氨基酸则是制造新组织的主要原料。研究表明,在整个种苗转化过程中,小粒品种的玉米鲁原单14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水解酶活性也都始终低于大粒型品种掖单22。对于不同胚乳类型的玉米来说,粉质型胚乳玉米鲁单50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水解酶活性都高于角质型玉米农大108。同一品种之间,大籽粒的掖单22上述叁种酶的酶活性都高于小籽粒的掖单22。水解酶活性高,加速了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供应,使新生组织快速获得养分,有利于幼苗从异养转入自养,对幼苗的健壮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的能量水平与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胚的萌动和幼苗的生长不仅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样也需要大量生物能量,因而种子能否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好坏,与能量的产生及含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小粒型玉米品种鲁原单14在萌发前期胚乳、盾片和胚本体中的ATP含量都高于大粒型玉米品种掖单22,但种苗转化的后期在胚乳和胚本体中的ATP含量却明显低于掖单22中。对于不同胚乳类型的玉米来说,粉质型胚乳玉米鲁单50营养贮藏器官胚乳和盾片中的ATP含量在整个种苗转化过程始终明显高于角质型玉米农大108,二者幼苗中ATP含量在种苗转化前期相差不大,但在萌发的16天后,鲁单50<WP=9>幼苗中ATP含量显着高,而农大108中又有所下降。同一品种之间,大籽粒的掖单22在种苗转化过程中贮藏器官尤其是胚乳中的ATP含量明显高于小籽粒的掖单22,胚本体中的ATP含量更是一直高于小籽粒的掖单22胚本体中。3不同基因型玉米出苗后的幼苗健壮程度发芽速度慢,种子中贮藏物质转化效率低,以致幼苗利用种子中的物质少,因而长出的幼苗生长不健壮。发芽差的材料例鲁原单14,其贮藏物质消耗率并不低,但它的贮藏物质运转率和发芽生长指数显着低于发芽好的材料,说明种苗转化过程中,发芽差的材料贮藏物质的无效消耗多,转化效率低。生产上,玉米苗的齐全壮是奠定高产的基础。我们以出苗后幼苗的株高、干物质重量、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为基本的壮苗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大粒型品种掖单22和小粒型品种鲁原单14间比较发现,从苗高和苗干重来看小粒型的参试品种鲁原单14似乎从前期就早发,但大粒型玉米掖单22的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又明显高于鲁原单14,大粒型的掖单22比鲁原单14在种苗后期更容易形成壮苗;粉质玉米鲁单50的上述四个指标都大于角质玉米农大108,因此,我们认为,鲁单50比农大108容易形成壮苗。同一品种不同大小籽粒间比较,掖单22大粒比掖单22小粒更容易形成壮苗。4不同的温度条件对种苗转化的影响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证明,35℃的温度条件更适合玉米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35℃的温度条件加快了玉米种子胚乳、盾片中贮藏的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使胚本体能够较快的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水解酶活性也大大提高,在整个种苗转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能量水平,物质代谢速度快,新生组?(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冯波,董树亭,高荣岐,胡昌浩,王空军[10](2003)在《不同粒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粒型的玉米为材料,研究其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其与幼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种苗转化过程中,作为贮藏器官的胚乳和盾片趋向分解,重量逐渐减轻。而胚以合成结构物质为主,重量不断增加。同时,不同粒型的玉米在种苗转化过程中对贮藏物质的分解利用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大子粒的掖单22对贮藏物质的分解利用效率高于小子粒的掖单22,容易形成壮苗;小粒型的品种鲁原单14对贮藏物质的分解利用效率前期高于大粒型的品种掖单22,后期则低于掖单22,其幼苗前期早发,后期早衰;粉质型玉米鲁单50对贮藏物质的分解利用效率高于角质型玉米农大108,幼苗长势也显着好于后者,更容易形成壮苗。(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03年01期)
种苗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汇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国内知名海洋科研院所,引进培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大西洋牙鲆、斑点鳟鲑鱼等17个新品种,转化推广“大菱鲆的引种和苗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苗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俊刚,赵婷婷,杨本鹏,蔡文伟,冯翠莲.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转化酶表达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
[2].白薇.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凸显科技转化功能[N].中国渔业报.2011
[3].张海艳,赵延明.甜玉米种苗转化中的生理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
[4].冯波,刘延忠,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高温对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关键水解酶活性及ATP含量的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2006
[5].冯波,刘延忠,高荣歧,陈秋玲,董树亭.不同子粒大小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生理特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
[6].冯波,董树亭,高荣岐,胡昌浩,王空军.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盾片的超微结构观察[J].作物学报.2005
[7].冯波,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王空军.不同胚乳类型玉米种苗转化中的生理特性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4
[8].冯波,董树亭,高荣歧,胡昌浩,王空军.高温对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4
[9].冯波.不同基因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
[10].冯波,董树亭,高荣岐,胡昌浩,王空军.不同粒型玉米种苗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