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氧化论文_郭清,鲍立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化学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化学,气溶胶,物种,活性,砂矿,氧化氮,高级。

光化学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郭清,鲍立新[1](2019)在《光化学氧化技术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需氧量(CODCr)是水质检测中一个重要分析参数。它反映了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不过,当前COD检测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存在耗时较长、氧化效率不高、Cl-干扰及对环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过程的光化学氧化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具有耗时少、环境相对友好和结果更加可靠等特点。本文对光化学氧化技术测定水中COD的分析方法进行评述,为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7期)

李娜[2](2019)在《铝、镁合金微弧氧化层表面ZrO_2光化学溶胶凝胶封孔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镁合金因为其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比刚度及机械加工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但其化学性质活泼,耐蚀性差,限制了其使用寿命以及在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微弧氧化(MAO)技术是在铝、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陶瓷膜,能够显着提高合金的耐蚀性。但MAO层不可避免的疏松多孔形貌,为腐蚀介质提供反应通道,进而限制合金耐蚀性的进一步提高。ZrO2溶胶凝胶法中前驱体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渗透性及成膜性被广泛应用于MAO层封孔。传统的凝胶膜形成于高温条件下,浪费资源且不能得到致密的封孔膜。本文采用独特的低温深紫外辐照(DUV)技术,对制备致密均匀的ZrO2封孔层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热处理温度,以及不同DUV时间获得的ZrO2/MAO/合金复合膜层耐蚀性强弱,获得最佳的膜层制备工艺。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vis)、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衍射(XPS)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工艺制备的ZrO2封孔层进行成膜机理探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ZrO2封孔层均有效封闭铝、镁合金MAO层的孔洞,提高合金样品的耐蚀性。(2)对铝合金MAO层进行封孔处理时,热处理温度从100℃升高到300℃,ZrO2封孔膜层更加平坦和致密,但有机物快速挥发,膜层开裂严重,导致耐蚀性下降。100℃加入DUV,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强氧化剂O3和活性物质O*将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气体缓慢放出,从而获得致密均匀的ZrO2层,耐蚀性显着增强。(3)对镁合金MAO层进行封孔处理发现,热处理温度从100℃升高到275℃,膜层致密性增加,耐蚀性增强。继续升高温度至425℃,耐蚀性下降,主要因为高温膜层开裂,致使电解质溶液及O2渗入发生电化学反应。100℃引入DUV辐照时发现,紫外时间较长,封孔层越致密均匀,样品耐蚀性越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吴佩,崔金霞,杨志峰,张文博[3](2019)在《外源一氧化氮对低温下黄瓜幼苗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反应及光合机构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硝普钠(SNP,NO供体)预处理对低温(昼10℃/夜6℃)胁迫下冷敏感品种‘津研四号’和较耐冷品种‘津优一号’黄瓜(Cucumis sativus)幼苗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了NO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叶片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化学反应的保护效应,为低温下NO保护黄瓜PSⅡ原初光化学反应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津研四号’相比,低温对‘津优一号’放氧复合体(OEC)的损伤程度、次级电子受体Q_A的还原速率及电子传递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小;NO显着提高了低温胁迫下两品种黄瓜幼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Y_(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_P),显着降低了PSⅡ Q_A的氧化还原状态(1-q_P),提高了反应中心捕获的电子传递到Q_A以后的效率(Ψ_o)、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Ψ_(Eo))、光系统I(PSI)末端电子受体的还原能力(Ψ_(Ro))、反应中心密度(RC/CS_o)、PSⅡ叶绿素分子作为反应中心起作用的概率(γ_(RC))、光合性能指数(PI_(ABS)),降低了单位反应中心的光能吸收(ABS/RC)、单位反应中心的热能量耗散(DI_o/RC)、反应中心最大关闭速率(M_o)、单位反应中心的能量传递(ET_o/RC)、K相占J相的相对可变荧光(W_k)及低温24 h后‘津优一号’的J相可变荧光(V_j)、I相可变荧光(V_i)。说明低温胁迫下,外源NO能够有效保护黄瓜幼苗OEC,提高Q_A向次级电子受体Q_B的电子传递速率及质体醌(PQ)接受电子的能力,使Q_A快速进入氧化状态,促进电子传递顺利进行,且NO对‘津优一号’的作用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吕晗姣[4](2019)在《强化光化学氧化高效去除水中抗生素恩诺沙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大量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污水系统,而污水处理厂常规处理手段很难有效去除这类物质,它们最终进入各类水体,引起细菌耐药性等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去除这类污染物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以真空紫外灯(VUV)直接光解为处理手段,选用5种不同波长紫外光源,以恩诺沙星(ENR)为目标物,研究中性(模拟水源水)和酸性(模拟废水)条件下紫外波长、VUV光强和溶解氧对ENR降解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引入Fe3+/Fe2+,强化体系氧化能力,考察体系ENR降解历程。取得以下研究结论:(1)VUV光强影响体系中ENR降解及矿化。在中性条件下,90 min内5种光源条件下ENR均能被完全降解。VUV光强越强,ENR矿化越彻底,TOC去除率呈VUV(100%)>VUV(50%)>VUV(10%)>UVC 规律,最高和最低TOC去除率分别为73.1%和12.5%。5种光源均能实现ENR分子中氟原子完全脱除。ENR中的N元素可转化成NH4+-N,VUV(50%)和VUV(100%)条件下有NO3--N生成。VUV光强越强,生成H2O2浓度越高,VUV(100%)条件下,生成H2O2浓度为9.39μM。VUV(100%)条件下共检测到9种降解产物。(2)溶解氧影响中性体系中ENR光解及矿化。中性条件下,VUV(100%)体系对ENR的降解率均达到100%。矿化率呈O2>80%O2>60%O2>40%O2>Air>N2规律。在6种气体条件下,ENR中氟脱除率均为100%。除N2条件下,其他气体条件下ENR中的N均可转化成NH4+-N和NO3--N。O2条件下,N转化率最高,最终总无机氮转化浓度为2.54 mg L-1。N2条件下几乎没有小分子有机酸生成,其它氛围下检测到草酸、草氨酸、甲酸以及富马酸生成。(3)溶解氧影响酸性条件下ENR降解效能。酸性条件下,VUV(100%)条件下,ENR在6种气体氛围下均可完全降解。DO含量越高,TOC去除率越高,O2条件下TOC去除率为83.3%。检测到草酸、草氨酸、甲酸以及富马酸生成。N2条件下,酸性和中性体系中均有黄色絮状物生成,体系浊度分别为0.83和1.04 NTU,其他气体条件没有类似现象。(4)引入Fe3+/Fe2+可强化UVC体系ENR去除效能。加入0.10 mM Fe3+或Fe2+后,ENR去除率可由64.4%分别提高至67.1%或73.0%。反应速率常数由6.50×10-3 min-1提高到7.42×10-3 min-1和 8.32×10-3 min-1。TOC去除率由 12.5%提高至25.8%和23.1%。Fe3+/Fe2+-UVC体系中,ENR去除率呈现Air>02>N2规律。(5)引入Fe3+/Fe2+可提升VUV体系降解效率。90 min后Fe3+/Fe2+-VUV体系中ENR去除率可达100%。TOC去除率可由83.3%提高至95.1%(Fe3+)和92.8%(Fe2+)。ENR降解和矿化均呈O2>Air>N2规律。检测到草酸、草氨酸、甲酸及富马酸的生成。Fe3+/Fe2+存在下,检测出5种降解产物,降解途径主要包括1)光取代反应;2)喹诺酮和哌嗪环之间的N-C键断裂反应;3)哌嗪环侧链氧化反应;4)哌嗪环N4-烷基脱除反应。(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高杰,乔利平,楼晟荣,严茹莎,周敏[5](2019)在《上海城区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光化学氧化与液相反应对二次气溶胶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组分是大气细颗粒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上海城区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中二次组分的贡献及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对上海城区春季及夏季的亚微米颗粒物(PM_1)进行实时的在线表征,发现有机物是PM_1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比为55%;其次是硫酸盐(24%)与硝酸盐(10%).进一步结合正交矩阵因子解析模型(PMF)对有机组分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一次有机气溶胶(POA)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分别占总有机物浓度的34%与66%; POA主要来自机动车源与餐饮源的贡献,且在春季和夏季对有机物的贡献趋于稳定.观测期间共观察到3个二次气溶胶显着生成的过程:其中,春季二次组分的显着增长过程以硫酸盐和老化的有机气溶胶在正午时段上升显着为主要特征,主要受光化学氧化过程的促进;夏季二次组分的显着生成过程主要是液相反应与光化学氧化共同促进的结果,如液相反应过程中,硝酸盐浓度与颗粒相水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2=0. 72),而光化学氧化期间SOA浓度与大气氧化性(O_x)有较好的相关性.总体而言,二次组分是上海城市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次有机与无机组分在PM_1颗粒物中占比分别为35. 5%和43%,光化学氧化与液相反应对二次组分的形成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冬青,李歆,邵敏,刘莹,陆思华[6](2019)在《甲苯光化学氧化机理的比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烃是城市地区人为源排放的重要挥发性有机物,其光化学氧化与臭氧和细颗粒物的生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SAPHIR烟雾箱实验测得的甲苯光化学氧化反应数据为基础,基于盒子模型搭载MCM3.3.1、SAPRC07、RACM2以及CB06机理对不同机理中的甲苯氧化机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机理均可较好地模拟甲苯光化学氧化过程中O_3和OH自由基浓度以及OH总反应活性(kOH)的变化,但是高估了PAN的浓度且低估了HCHO和HO_2自由基的浓度.本研究通过调整PAN、HCHO生成过程中重要的氧化中间态物种CH_3CO_3反应途径的分支比例,并增加RO_2和HO_2反应再生OH的循环机制,使模型模拟PAN、HCHO以及HO_2自由基的结果得以改进,表明未来对关键氧化中间态物种的准确测量将有助于对现有光化学反应机理的验证与更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彭佳媛,吴蔼林,朱彦锋,韩彬,陈玮[7](2018)在《飞燕草素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防护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飞燕草素(Delphinidin,Dp)对光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CCK-8法测定2000 lux强度白色荧光照射48小时后不同分组的661W细胞活性;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细胞释放的LDH活力;检测细胞内TBARS、SOD、GSH、GST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 CCK-8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control)相比仅光照组(light)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光照与Dp共同处理组(light+Dp),细胞活力明显增高,且增长趋势呈现剂量相关性;检测各组细胞释放的LDH活力,发现光照后其活力明显增高,光照且给予不同浓度(5、10、20μmol/L)Dp作用后,细胞释放的LDH活力明显降低,呈现剂量依耐性,以5-10μmol/L作用较为显着;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后细胞内氧化代谢产物TBARS含量明显增高,抗氧化酶体系SOD、GST活力GSH含量明显下降,给予Dp处理后,细胞内TBARS含量降低,GSH含量及SOD、GST活力有所提高,且各指标变化趋势均呈现剂量相关性,5μmol/L Dp作用效果尤其明显。结论 Dp可减轻光化学因素导致的661W细胞毒性损害作用,为光感受器细胞氧化损伤机制及保护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0-26)

洪俊,刘立虎,罗瑶,邱国红,冯雄汉[8](2018)在《毒砂矿光化学氧化与砷释放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硫化铁矿物,毒砂矿(FeAsS)氧化会引起砷释放,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威胁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现有研究多关注氧气和微生物等活性组分对其氧化过程的影响,而忽视了太阳光照在其氧化过程的作用。太阳光参与天然硫化矿物在表生环境中氧化溶解过程,可能影响有毒元素As的释放。在本工作中,研究了紫外光照条件下毒砂矿在有氧偏酸溶液体系中的氧化溶解反应,考察了pH、氧分压及入射光波长对毒砂矿氧化释放As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紫外光照能促进毒砂矿氧化、溶解以及As的释放,释放的As、Fe和S分别主要以As(V)、Fe(II)和SO_4~(2-)形态存在。远紫外光辐射下O_2氧化As(Ⅲ)过程中生成的O_2~(·-)、OH~·和近紫外光辐射下Fe(Ⅱ)/FeOH~(2+)光芬顿反应生成的OH·及它们转化生成的H_2O_2在毒砂矿氧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毒砂矿表面硫缺陷位点上Fe(Ⅲ)分解H2O也会生成少量的OH~·。氧气可加速活性氧物种的生成从而加速毒砂矿氧化及As溶解。在偏酸性体系中,pH控制为3.0时,释放的As(V)主要以离子态存在于溶液中;pH上升至5.0时,毒砂矿氧化释放的As主要以砷酸铁沉淀形成存在,针铁矿的生成也有助于对As的吸附固定。此工作揭示了表生环境中毒砂矿光化学氧化释放As的行为,丰富了As地球化学循环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05)

尹汉雄,唐玉朝,徐满天,胡伟[9](2017)在《H_2O_2光化学氧化技术对4BS和甲基橙的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种氧化技术:1.H_2O_2;2.芬顿;3.H_2O_2+紫外线;4.光芬顿;对常用染料直接耐酸大红4BS和甲基橙进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光芬顿脱色效果最好,在10 min时,大红4BS和甲基橙脱色率分别高达99.56%和95.88%;H_2O_2(30%)投加量为0.2 mL时,大红4BS最适Fe~(2+)浓度为1 mg/L,甲基橙最适Fe~(2+)浓度为2 mg/L;中性有利于大红4BS降解,弱酸弱碱有利于甲基橙降解;实验比较了254 nm、308nm和365 nm叁种紫外光源,发现254 nm紫外线对两染料降解最好。并对两染料进行了光谱分析。(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朱圳,张婷婷,陈远庭,余江[10](2017)在《含硫有机废气的光化学氧化降解性能和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恶臭气体是一类刺激嗅觉器官危害人类健康的气体物质,其中的含硫恶臭气体因其嗅觉阈值低、毒性大而备受关注。开发高效分解甲硫醚的技术成为有机废气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光化学系统在有机废气治理领域已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存在着光源不稳定,能量低等缺点,而新型光源微波诱导产生无极光体系克服了上述问题,它通过微波等离子体的作用激发高能光子,迅速电离空气中的氧气等气体物质产生强氧化性物质。(本文来源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5-17)

光化学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铝、镁合金因为其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比刚度及机械加工性能好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但其化学性质活泼,耐蚀性差,限制了其使用寿命以及在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微弧氧化(MAO)技术是在铝、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陶瓷膜,能够显着提高合金的耐蚀性。但MAO层不可避免的疏松多孔形貌,为腐蚀介质提供反应通道,进而限制合金耐蚀性的进一步提高。ZrO2溶胶凝胶法中前驱体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渗透性及成膜性被广泛应用于MAO层封孔。传统的凝胶膜形成于高温条件下,浪费资源且不能得到致密的封孔膜。本文采用独特的低温深紫外辐照(DUV)技术,对制备致密均匀的ZrO2封孔层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热处理温度,以及不同DUV时间获得的ZrO2/MAO/合金复合膜层耐蚀性强弱,获得最佳的膜层制备工艺。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vis)、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衍射(XPS)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工艺制备的ZrO2封孔层进行成膜机理探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ZrO2封孔层均有效封闭铝、镁合金MAO层的孔洞,提高合金样品的耐蚀性。(2)对铝合金MAO层进行封孔处理时,热处理温度从100℃升高到300℃,ZrO2封孔膜层更加平坦和致密,但有机物快速挥发,膜层开裂严重,导致耐蚀性下降。100℃加入DUV,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强氧化剂O3和活性物质O*将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气体缓慢放出,从而获得致密均匀的ZrO2层,耐蚀性显着增强。(3)对镁合金MAO层进行封孔处理发现,热处理温度从100℃升高到275℃,膜层致密性增加,耐蚀性增强。继续升高温度至425℃,耐蚀性下降,主要因为高温膜层开裂,致使电解质溶液及O2渗入发生电化学反应。100℃引入DUV辐照时发现,紫外时间较长,封孔层越致密均匀,样品耐蚀性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化学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郭清,鲍立新.光化学氧化技术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

[2].李娜.铝、镁合金微弧氧化层表面ZrO_2光化学溶胶凝胶封孔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吴佩,崔金霞,杨志峰,张文博.外源一氧化氮对低温下黄瓜幼苗光系统Ⅱ原初光化学反应及光合机构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9

[4].吕晗姣.强化光化学氧化高效去除水中抗生素恩诺沙星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高杰,乔利平,楼晟荣,严茹莎,周敏.上海城区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光化学氧化与液相反应对二次气溶胶形成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6].李冬青,李歆,邵敏,刘莹,陆思华.甲苯光化学氧化机理的比对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

[7].彭佳媛,吴蔼林,朱彦锋,韩彬,陈玮.飞燕草素调节氧化-抗氧化系统防护视网膜光化学损伤[C].第十叁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2018

[8].洪俊,刘立虎,罗瑶,邱国红,冯雄汉.毒砂矿光化学氧化与砷释放机理研究[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2018

[9].尹汉雄,唐玉朝,徐满天,胡伟.H_2O_2光化学氧化技术对4BS和甲基橙的脱色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7

[10].朱圳,张婷婷,陈远庭,余江.含硫有机废气的光化学氧化降解性能和机理分析[C].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具有能量传递功能的聚轮烷一!No3一!e一的形成机理对于SOC来...新鲜阳极氧化(a)和光化学氧化后...FCC汽油光化学氧化反应产物的FT...光化学氧化实验装置FCC汽油光化学氧化反应的ln(w0/...

标签:;  ;  ;  ;  ;  ;  ;  

光化学氧化论文_郭清,鲍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