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精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学,石斑鱼,精子,花粉管,敦煌,亲和性,雌雄同体。
受精生物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英[1](2019)在《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受精作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学习内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确立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对教材进行重组,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模型建构和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12期)
宋璐瑶[2](2018)在《基于Flash的自主学习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工农业生产、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高考必考科目。然而在目前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和学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生物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习的资源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没有发挥好该有的优势。因此,大多数学生需要优秀的自主学习系统来对生物知识进行预习、复习和夯实拓展。Flash8是一个优良的网页交互动作制作工具,利用它开发的自主学习系统具有很多优势:高品质的绘图、动画功能;复合性好、交互性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Web技术保持领先。利用它收录和制作的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制作和收录精致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基于Flash的特性以及生物教学的需求,本研究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利用Flash开发生物学自主学习系统的方法,并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平台开发的具体步骤,随后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基于Flash的高中生物学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分析阶段、筛选阶段、设计阶段及技术实现阶段。分析阶段包含对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使用条件分析叁部分。筛选阶段是对系统收录内容的选择和制作。设计阶段包含知识点结构设计、平台框架结构设计和平台界面设计叁个部分。技术实现阶段包含基本素材制作、“欢迎”界面的制作等八部分。制作好的自主学习系统主要包含四大模块内容供学生选择,即基础知识模块、经典动画模块、微视频讲解模块和习题通关练习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操作简便。该系统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还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后,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使用该系统者进行调查,使用效果良好。基于Flash的自主学习系统在辅助基础教育教学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8)
胡雨[3](2016)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受精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于鲤形目、花鳅科、泥鳅属,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河流干、支流以及水库、湖泊、沟渠、稻田等水体均有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较好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泥鳅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种类,更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优质水产品,经济效益可观,而有关泥鳅受精生物学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所用亲鱼为重庆市垫江水产站收集的成熟雌雄泥鳅群体,选择发育良好的雌雄个体人工催产,进行人工干法授精。对人工授精后不同时间段的受精卵进行取材,采用组织学、酶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泥鳅精巢和成熟卵的结构、精子入卵过程、皮层反应和雌雄原核迁移与结合等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结果表明:泥鳅精巢无贮精囊、小叶型,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叁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多呈圆球形,少数呈梨形,直径(1.877±0.071)μm,无顶体,细胞核有具核泡和无核泡两种类型,可能是精子的成熟度有所不同,核后端有一较浅的植入窝,植入窝偏向一侧,其凹陷深度约为细胞核长径的1/4;中片较短,由中心粒和袖套组成,袖套不对称,中心粒复合体包括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两者呈“T”字型排列;精子尾部的主要结构为轴丝,属典型的“9+2”型双联微管结构,无侧鳍。成熟卵圆球形,沉性,卵径约0.90 mm。泥鳅卵膜表面具大小比较均一的小微孔,卵膜与质膜相连,属初级卵膜,包括放射带和附属膜,据电子密度的不同可将放射带分为叁层。卵子动物极具一个漩涡状的受精孔,呈顺时针方向。这有利于精子的云集和卷入精孔管。受精孔为深凹陷、短孔道型,由前庭和精孔管组成,前庭漏斗状,最大直径(39.245±3.845)μm,深(15.038±1.347)μm。精孔管呈上粗下细的管状,长(2.694±0.573)μm,外口径(3.639±0.587)μm,内口径(2.286±0.364)μm,与精子头宽相近。卵子的皮层小泡是卵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积累的代谢废物,根据内含物的形态及性质可将皮层小泡分为叁种类型。在20—21℃水温条件下,授精0 s,卵子周围粘附大量精子,部分卵子前庭区出现球状的第一极体,有的第一极体表面具小突起。有受精孔附近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球体。精孔管打开,部分成熟卵子精孔管侧下方凹陷的质膜外侧连有第一极体,多数为椭圆形,少数为球形。授精后3 s,精子开始穿过精孔管或已经进入卵子;授精后5—8 s,形成精子星光,皮层反应开始,多数精孔管口被絮状物堵塞或者精孔管外口缩小。授精后10—20 s,形成卵周隙,出现受精锥。授精后25—30 s,受精锥变大。授精后35—50 s,精子星光扩张,皮层反应明显,有第一极体排到卵周隙。授精后55—70 s,受精锥向外突出,60 s左右为皮层反应的高潮阶段,70 s时卵子的染色体已经准备向两极移动。授精后80—110 s,受精锥逐渐解体。授精后120 s,只有少量皮层小泡在释放内含物;少数卵子仍未受精,精孔管口敞开着。授精后150 s,所有卵子精孔管关闭。授精后6—8 min,第二极体形成,等待排出,其中6 min时观察到还有极少数第一极体未排出卵膜外。授精后20—25 min,雌雄原核融合。授精后25—30 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授精后40—45min,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二细胞形成。泥鳅单精入卵、单精受精,且主要通过叁种方式阻止多精入卵:(1)精孔管的内口径只允许一个精子进入;(2)当第一个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后,精孔管立即被絮状物堵塞或者精孔管外口缩小;(3)皮层反应释放皮层小泡内含物于卵周隙中使得卵膜外举硬化形成受精膜,阻止多余精子入卵。泥鳅成熟卵受精过程前期第一极体的存在可能不会影响第二极体的排除,且第一极体排出后,仍可以分裂为两个极体。泥鳅授精150 s时,所有卵子精孔管关闭,推测其卵入水后150 s内可受精。(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17)
盛小海[4](2015)在《应用翻转课堂 实现高中生物学的高效复习——以“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复习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探究交流、测评反馈等环节。课前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编制复习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交流和确定复习问题;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知识内化、提升能力,实现高效复习;测评反馈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升华复习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蔺创业[5](2015)在《敦煌大李光杏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授粉受精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敦煌李光杏开花多结果少问题,调查了大李光杏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进行了不同授粉方式及其坐果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李光杏首批花4月上旬开放,数量大,花期5~6天;第2批花4月中旬开放,数量较少,着生于1年生枝基部或细弱枝上。成龄树完全花比例30.36%,幼树11.49%、弱树9.35%;不同结果枝类的完全花比例由高到低顺序为花束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大李光杏自花授粉不结实,自然授粉坐果率7.2%,毛杏、五月黄2个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粉坐果率10.3%,套袋放蜂授粉坐果率12.3%。第2批花的完全花比例高达85.69%,却未坐果。生产上为提高坐果率和产量采取配置授粉树、花期放蜂、疏除败育花、加强管理等措施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2015年05期)
杨芩[6](2013)在《枇杷授粉受精生物学研究与S基因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延迟授粉、组织化学检测和荧光显微观察方法首次确定了枇杷有效授粉期,并创新性地从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动力学特性与胚囊寿命,以及降雨和温度对这些要素的影响方面系统地研究了枇杷授粉受精的内外影响因子,探明了枇杷有效授粉期决定因子对坐果率和果实种子数的影响。同时为了进一步阐明花粉管动力学特性,首次建立和优化了枇杷AS-PCR反应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大五星’等18个品种或株系的S基因型,以及克隆和鉴定了枇杷的8个新S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效授粉期的确定延迟授粉、组织化学检测和荧光显微观察表明,‘大五星’和‘龙泉五号’品种与‘川农一号’株系的柱头可授性可以持续至花后5-6d,‘大五星’和‘龙泉五号’在开花当天柱头就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并在花后1-3d具有强的可授性,而‘川农一号’在开花当天只有部分柱头具有可授性,同时柱头具有强可授性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2.花粉管动力学特性花粉管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大五星’枇杷自花和异花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率几乎无差异,授粉后2h花粉萌发率约为35%,授粉后8h花粉萌发率达到最大值;在授粉后第4h约有12%的花柱可以在其上部观察到花粉管,授粉后第12h可以在部分花柱的基部观察到花粉管。异花授粉后生长穿过花柱的花粉管量显着多于自花授粉。自花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穿过上部、中部和基部的花柱比率差异显着,这表明花柱上部和中部是‘大五星’枇杷自交不亲性表现的主要部位。3.花龄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花龄对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蕾期和花后46d进行授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花柱中的自交不亲和现象,蕾期与延迟自花授粉能够获得较高坐果率也佐证了这一结果。4.有效授粉期决定因子对坐果率和种子数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授粉期与柱头可授性、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比率及胚囊寿命密切相关,‘大五星’和‘龙泉五号’较高的坐果率和较多的果实平均种子数归因于其柱头具有较强可授性的时期较长,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和出现花粉管的胚珠比率均较高,而‘川农一号’较低的坐果率和较少的果实平均种子数归因于其柱头具有较强可授性的时期较短,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和出现花粉管的胚珠比率均较低。连续叁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所试3份枇杷材料的有效授粉期是由遗传因子所决定,‘大五星’和‘龙泉五号’为依赖于柱头可授性的基因型,‘川农一号’为依赖于柱头可授性与胚珠退化的基因型。5.降雨对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的影响以‘大五星’为试材,研究了阴雨天气对枇杷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的阴雨天气可以使枇杷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授粉效率,对枇杷生产有负面影响。柱头可授性检测表明,‘大五星’枇杷柱头可授期为开花当天至花后第5d,在此期任何一天只要天气晴朗,柱头随即恢复并具有较强的可授性,这一特性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阴雨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6.降雨对枇杷授粉受精的影响田间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萌发花粉粒和坐果率在授粉前4、2h与授粉前(-Oh)或后立即(Oh)模拟降雨的处理和对照间有显着差异,特别是模拟降雨后马上授粉与授粉后立即模拟降雨的两个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更明显。然而萌发花粉粒和坐果率在授粉前8h及授粉后2、4、8h和12h模拟降雨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着。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保留在柱头上的萌发花粉粒数在所有的处理中都有所减少,特别是在授粉前后Omin或30min将枝条浸入水中的处理,以及枝条依次经过浸入水中、摇动、授粉、浸入水中与摇动的处理显着少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花粉与柱头乳突细胞的识别,及花粉的水合是十分迅速且有力的,除了在授粉前后立即降雨外,其他的处理均不能把柱头上的花粉冲洗掉。7.温度对枇杷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的影响离体花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后散粉情况观察、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检测结果表明,5℃低温可以推迟枇杷花期和散粉时间,直至培养第7d花粉活力仍可以维持在55%左右的较高水平,同时柱头可授性在温度回升后也能维持和恢复在较强水平,同时有超过90%的胚珠具有活力。然而高温则促进花开放和加快散粉,同时加快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的衰退,在30℃条件下培养至第7天花粉活力仅为6.39%,同时在培养第3d,柱头可授性已明显衰退,在第5d已不具可授性。这表明如果在枇杷气球花期遇持续的低温天气转晴后,气球花仍能顺利完成授粉过程,不会明显影响枇杷生产。8.温度对枇杷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离体花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授粉后不同时间的花粉萌发情况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花粉的萌发时间逐渐缩短,萌发率逐渐提高,在5℃条件下花粉的萌发率仅约为10%,在10、15和20℃时萌发率显着提高至75%以上,但是温度升高至25和30℃时,萌发率又分别显着下降至约65%和45%。9.温度对枇杷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温度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的跟踪观察结果与花粉萌发结果一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花粉管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加快,在10、15和20℃条件下被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比率和有花粉管的胚珠比率显着高于其他温度。当温度为5和30℃时,在授粉后120h均未发现有花粉管穿过花柱生长至胚珠。10.温度对枇杷胚囊寿命的影响温度对胚珠退化影响的结果分析表明,在5℃条件下培养120h后退化胚珠的比率仍仅为6%左右,而当温度升高至25和30℃时仅培养12h后退化胚珠比率均高达85%以上。这些结果表明,高温可以加速枇杷胚珠的退化,随温度的升高,胚珠退化的速率逐渐加快,同时退化胚珠的比率也逐渐增加,而适度的低温则有助于保持胚珠的活力,表明枇杷胚珠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11.枇杷AS-PCR体系建立与优化以‘大五星’为试材,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枇杷AS-PCR反应较大的Mg2+等5个因素的浓度进行筛选,并对扩增反应程序进行优化,运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和DPS7.05统计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化后的枇杷AS-PCR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5μL,Mg2+浓度2.0mmol/L,Taq酶1.5U,引物0.5μmol/L,模板DNA80ng,dNTPs0.4mmol/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1mim,94℃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1mim,35次循环,72℃延伸5mim,4℃保存。12.枇杷新S基因克隆与鉴定利用上述枇杷优化AS-PCR体系对‘大五星’等18个品种或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共克隆12个基因,其中8个为枇杷的新S-RNases基因,分别命名为S11-RNase(ACCESSION:KC131137)、 S12-RNase(ACCESSION:KC131138)、S13-RNase(ACCESSION:KC131139)S15-RNase(ACCESSION:KC131135)、S16-RNase(ACCESSION:KC131136)、 S18-RNase(ACCESSION:KC131134)、S31-RNaae(ACCESSION:KC131133)和S41-RNase(ACCESSION:JX217035)。13.‘大五星’等18个枇杷品种(或株系)S基因型鉴定利用上述枇杷优化AS-PCR体系对‘大五星’等品种或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确定了所试18个品种或株系的S-RNase基因型分别为:‘川农2号’S1-S41、‘黄密’S2-S5、‘贵妃’、‘有间’和‘早钟6号’S2-S6、‘香钟11号’S2-S15、‘龙泉5号’S2-S18、‘房光’S2-S31、‘冠玉’和‘大五星’S2-S41、‘早红’S5-S6、‘晚钟’、‘大白梨’和‘茂木’S6-S13、‘里间’S6-S15、‘软条白沙’S6-S31、‘川农1号’S11-S12和‘有永’S16-S41。14.枇杷S-RNase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所克隆的12个枇杷S-RNase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53.3%—-97.8%,与蔷薇科梨属和苹果属S-RNase基因的同源性在48.6%—100%之间。其中枇杷S13-RNase基因与梨S3-RNase基因,及枇杷S2-RNase基因与梨S8-RNase基因的同源性都高达100%;枇杷S16-RNase基因与梨S1-RNase基因的同源性为96%;枇杷S18-RNase基因与苹果S1-RNase基因的同源性为93%;枇杷S16-RNase基因与苹果S6-RNase基因的同源性为93%。这些结果表明枇杷属、苹果属和梨属S-RNase基因在不同属间的同源性大于在同一属之内。此外,系统树构建结果表明,参试的33个S-RNase基因都是随机地分布在进化树的不同位置,并未形成属内的特异性群体。综合S-RNase同源性比较与系统树构建结果表明枇杷属植物的S-RNase在该物种分化前形成。(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6)
孙慧瑛[7](2013)在《新疆杏品种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新疆杏品种的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以新疆主栽品种‘轮台白杏’‘库买提’‘树上干’‘卡拉玉吕克’‘大尤佳’‘卡巴克胡安娜’为试材,对其花器官、花粉活力、授粉受精等特性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开花物候期和花器官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花期前后差1~2d,花期持续时间5~6d,花期基本可遇。花瓣多为卵圆形白色;花萼为紫绿或紫红色;子房上位;花冠直径27~32cm;花柱长14~21cm;花丝长12~15cm。6个杏品种完全花比率差异较大,15~98%。不同杏品种单花花药数差异不大30~39枚之间,但单花花粉量差异较大67590~20214粒。杏花粉粒赤道面观一般为长方形,极面观叁裂圆形,萌发沟明显,细长,沟边平整,萌发孔环状分布属于普遍联合的N_3P_4C_5类型,外壁纹饰条纹状,有穿孔。(2)‘库买提’‘树上干’‘卡巴克胡安娜’花粉生长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1%琼脂+15%蔗糖+0.01%硼酸;‘轮台白杏’花粉生长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1%琼脂+25%蔗糖+0.01%硼酸;‘卡拉玉吕克’和‘大尤佳’花粉生长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1%琼脂+20%蔗糖+0.01%硼酸;培养基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不同品种的培养条件适宜范围略差异。(3)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杏花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增加,杏花粉呈现“低-高-低”的生长态势,其适宜范围为GA_3(40~80mg/L)、NAA(0.5~1mg/L)、2,4-D(10~20mg/L)、6-BA(0.1~1mg/L)、IAA(1~5mg/L)。(4)不同矿质营养元素对不同杏品种花粉生长的作用差异较大,N、P、K、Ca、Mg等大量元素对杏花粉生长的影响作用因品种不同而异,对‘库买提’和‘树上干’花粉生长均有显着促进作用,但是N对‘轮台白杏’和‘卡巴克胡安娜’花粉生长无显着增长作用,Mg和K对‘大尤佳’花粉生长无显着增长作用,Ca对‘卡巴克胡安娜’花粉生长无显着增长作用,P对‘卡拉玉吕克’和‘卡巴克胡安娜’花粉生长无显着增长作用。微量元素对杏花粉生长促进作用不大,并且品种间差异很大,Mo和Fe对‘树上干’‘轮台白杏’‘大尤佳’花粉生长有促进作用,Cu对‘树上干’‘轮台白杏’有促进作用,Zn对‘轮台白杏’有促进作用。(5)‘库买提’‘轮台白杏’‘大尤佳’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后1d,‘树上干’‘卡拉玉吕克’‘卡巴可胡安娜’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当天。杏花期针对不同品种合理的喷施适宜浓度的化学试剂可以有效克服自交不亲和,并达到丰产效果。杏花粉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风媒传粉为辅。花瓣和花丝均是引诱昆虫的传粉的因素。新疆杏的访花昆虫种类主要有蜜蜂、土蜂、食蚜蝇、苍蝇和菜粉蝶。(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李炎璐[8](2013)在《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生物学及其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育种是水产动物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有效的基本途径之一。石斑鱼是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为获得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石斑鱼优质新品种,本研究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进行杂交,对杂交的受精过程、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等方面做了系统观察和研究,获得了生长发育正常的杂交子一代,并对杂交子一代与其亲本进行对比分析。现将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受精过程的观察以云纹石斑鱼为母本、七带石斑鱼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卵子形态结构以及杂交时精子入卵过程。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的受精过程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无本质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受精后0~25s,可观察到精子附着在卵子受精孔周围;受精30~45s,已有精子进入卵子,且明显可见精子尾部留在受精孔外;精子入卵后,受精孔内有受精锥形成,周围可观察到絮状的受精塞,将受精孔封闭;授精90s至3min,卵表面处于修复状态。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的现象。2.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学观察对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地观察。对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h20min完成。根据分别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鱼苗培育至58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4d后开口摄食,为外源性营养,42d±2d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58d±4d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同时,用同一母本(云纹石斑鱼)同批卵与同种雄鱼采集的精子人工授精后获得的受精卵作为对照进行孵化、仔稚幼鱼培育,与杂交子一代进行比较,显示杂交子一代在仔稚幼鱼阶段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云纹石斑鱼。3.盐度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的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对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仔鱼的存活率及SAI值越低;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仔鱼的存活率及SAI值越低。4.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形态特征及其与亲本的比较分析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一代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一代在体表条带上同时具有双亲本特征,为两亲本的中间态。对3个群体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杂种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其中6项性状偏向于母本,5项性状偏向于父本,l项与父母本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一代与母本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5.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特征及其与亲本的比较分析在循环水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对10~14月龄阶段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子一代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在体长和体长生长指标方面,大小依次为杂交子一代>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生长最快,具有明显优势;体重和体重生长指标方面,大小依次为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云纹石斑鱼增重最大,在10月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其它2个群体。七带石斑鱼的肥满度始终最高,杂交子一代次之;变异系数方面,云纹石斑鱼的变异系数最小,性状遗传较稳定。由每月体长、体重生长值得到的超亲优势率分析显示,杂交子一代在14个月的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3-04-10)
于瑞海,王昭萍,赵雪琳,孔静,张志强[9](2011)在《虾夷扇贝雌雄同体自体受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虾夷扇贝的雌雄同体个体为实验材料,对成熟个体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通过对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培养的研究,发现虾夷扇贝自体繁殖的产卵量、受精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孵化率和畸形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82%和17.3%,而对照组为90%和9.6%;幼虫培育期间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极明显为4%,而对照组为40%。(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王永明[10](2011)在《稀有鮈鲫受精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鮈鲫属,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因其生物学特性与斑马鱼相似,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动物。实验所用亲鱼为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培育的一龄性成熟稀有鮈鲫。选取健康的成熟亲鱼22对分别饲养于同一水族箱中,选择性状良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干法受精,按一定的时间段对激活的卵子进行取材,采用细胞学、组织学、受精生物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稀有鮈鲫精巢和受精卵的结构、精子入卵过程、皮层反应和雌雄原核迁移与结合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稀有鮈鲫精巢为小叶型。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3部分组成。头部圆球形,前端无顶体,宽(1.427±0.03)μm;中片较短,由中心粒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包括近端中心粒和基体,两者呈“L”型排列;精子尾部的主要结构为轴丝,属典型的“9+2”型双联微管结构,无侧鳍。成熟卵圆球形,沉性,卵径(1.024±0.03)mm,卵膜在动物极顶端中央凹陷形成精孔器,精孔器周围直径(0.247±0.01)mm范围以外的卵子表面密布绒毛。精孔器为深凹陷、短孔道型,由前庭和精孔管组成,前庭漏斗状,表面光滑,最大直径(159.178±0.608)μm.深(39.299±0.607)μm,精孔器区域具有“精子捕捉”功能,一旦精子进入其中,受精率将提高到99.9%。精孔管呈上粗下细的管状,长(8.318±0.055)μm,内口径(3.651±0.055)μm,为精子头宽的两倍。据内含物的形态及性质可将皮层小泡分为叁种类型。据皮层小泡的释放程度可将皮层反应分为潜伏期、发展期、高潮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对去卵膜卵子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质膜精孔器凹陷中央有一短的胞质突起,为精子入卵位点。受精0s,精孔管被精孔细胞堵塞,精子向精孔器定向游动,推测精孔细胞具有吸引精子入卵的功能。受精3s,精子开始穿过精孔管,受精10s,精孔管堵塞,精子进入皮层区。受精25s,精子星光形成。受精30s,受精锥形成。受精50s,皮层反应进入高潮期,皮层小泡大量释放,卵表面粘附大量精子。受精120s,前庭内精子形态完全模糊。受精150s,受精锥解体。受精270s,质膜修复。受精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第二极体形成。受精20min,雄性原核形成。受精3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45min,卵子处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80min,卵子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末期。透射电镜观察,稀有鮈鲫的卵膜分为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初级卵膜厚(7.167±0.281)μm,由附属膜和辐射膜组成。附属膜厚(0.414±0.015)μm,分为两层,受精后变化不明显:辐射膜厚(6.855±0.047)μm,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分为7层,受精后变化明显。在受精后40-70s,大量皮层小泡释放,卵膜膨胀,卵膜厚度达最大,之后随着皮层反应的继续进行,卵膜逐渐外举硬化形成受精膜。稀有鮈鲫卵膜外举分为四个时期:准备期、始发期、发展期和形成期,卵膜厚度的变化呈“薄-厚-薄”趋势。稀有鮈鲫为单精受精,其主要通过以下叁个阶段阻止多精入卵:(1)精孔器区域中央的胞质突起的结构减少了精子达到卵细胞质膜的数量;(2)受精锥的形成将进入精孔管的多余精子推出精孔管外;(3)皮层反应释放皮层小泡内含物于卵周隙中引起卵膜外举硬化形成受精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1-05-05)
受精生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学是一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工农业生产、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高考必考科目。然而在目前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和学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生物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习的资源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没有发挥好该有的优势。因此,大多数学生需要优秀的自主学习系统来对生物知识进行预习、复习和夯实拓展。Flash8是一个优良的网页交互动作制作工具,利用它开发的自主学习系统具有很多优势:高品质的绘图、动画功能;复合性好、交互性强;具有良好的兼容性;Web技术保持领先。利用它收录和制作的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制作和收录精致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节省宝贵的学习时间。基于Flash的特性以及生物教学的需求,本研究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利用Flash开发生物学自主学习系统的方法,并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平台开发的具体步骤,随后进行了教学实践应用。基于Flash的高中生物学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分析阶段、筛选阶段、设计阶段及技术实现阶段。分析阶段包含对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使用条件分析叁部分。筛选阶段是对系统收录内容的选择和制作。设计阶段包含知识点结构设计、平台框架结构设计和平台界面设计叁个部分。技术实现阶段包含基本素材制作、“欢迎”界面的制作等八部分。制作好的自主学习系统主要包含四大模块内容供学生选择,即基础知识模块、经典动画模块、微视频讲解模块和习题通关练习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操作简便。该系统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前和课后自主学习,还可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后,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使用该系统者进行调查,使用效果良好。基于Flash的自主学习系统在辅助基础教育教学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精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美英.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受精作用”一课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9
[2].宋璐瑶.基于Flash的自主学习系统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胡雨.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受精生物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
[4].盛小海.应用翻转课堂实现高中生物学的高效复习——以“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复习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
[5].蔺创业.敦煌大李光杏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及授粉受精研究初探[J].落叶果树.2015
[6].杨芩.枇杷授粉受精生物学研究与S基因克隆[D].四川农业大学.2013
[7].孙慧瑛.新疆杏品种授粉受精生物学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
[8].李炎璐.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生物学及其生长发育形态特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
[9].于瑞海,王昭萍,赵雪琳,孔静,张志强.虾夷扇贝雌雄同体自体受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王永明.稀有鮈鲫受精生物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