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军:对优化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思考论文

余正军:对优化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思考论文

[摘 要]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公正、更快捷、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文章从分析政务的基本内涵切入,梳理制度建设创新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发现政务服务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必须规范制度建设,强化“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功能,以大开放的气度迎接大发展。

[关键词] 政务环境 制度创新 公共服务

政务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惠民工程,它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打造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这是新时代的洪流趋势,各级政府将进入政务服务制度建设的高潮时期,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

如果使用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尽早退烧,并使其他症状得到快速缓解,但宝宝使用此类药物需要遵医嘱,家长不可自己随便给孩子使用。效果最佳的时期是在感染的初期,即发病后的48~72小时以内,但用药后热度并不能马上退去,可将发热时间缩短1~2天。抗生素无效。

从图2、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双管开路故障对同步交流发电机三相输出电压信号影响较大,其故障瞬态衰减幅度较大。

一、政务服务环境的内涵及特征

(一)政务服务的概念

“政务”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固传上》:“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此后,各个时代学者和史家对“政务”均有描述,如《陈书·江总传》:“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目前,对政务服务没有权威和统一的界定。按照事项类别来分,一般将政务服务事项分为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两类。如:各类证明,评级、认证,从业资格培训考核认定,申请、申报和审核、登记、备案,咨询、查询服务等。

“可是后来她把我甩了,我成了淘汰品,还好被你收留。”楚墨转过身,说,“我跟你说过好几次的。我先去收拾碗筷。”

(二)政务服务环境的特征

鉴于目前政务服务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当把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大力加强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政务服务与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建立分级分类处置机制,真正为百姓解决身边的“痛点”,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现实意义

开展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行动,已迫在眉睫。从大的方面讲,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监督政府的重要保障,是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重要举措。从小的方面讲,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摆脱困境加速实现弯道超车和次级突破的现实需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就是服务民生,如何抓住深化改革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只有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政务服务总体质量不高的局面,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政务服务环境也存在效率不高、信息公开不到位、事项入驻情况较差、数据互认共享困难、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亟待从制度建设着手,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一个界面、一窗服务、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彰显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民忧、办实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力量。”李克强总理提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率、零障碍、低成本、便捷化的优质服务,有利于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加快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同时也是加强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政务服务是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制度建设

政务服务环境,即影响政务服务的各种因素和关系的总和,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供给主体的公共性。政务服务环境的建设、维护、供给主体是各级政府,具有法律赋予的公权力,掌握较多公共资源,需要最大限度维护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提供给社会公众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服务。二是需求主体的广泛性。凡是境内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都是政务服务的受众,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和局限性,有平等享有各种政务服务的权利。三是服务内容的关联性。政务服务环境中的供给主体、需求主体、服务事项、服务平台、保障体系等,属于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政务服务环境建设必须多管齐下、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四是优化提升的艰巨性。政务服务的制定、修改、执行,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优化提升往往触及权力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涉及政府部门功能定位、权力配置、职位分类、岗位设置、绩效评估等敏感因素,会受到来自政府内部和社会外部的阻力[1]。

(一)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解决简政放权不到位的问题

3)药品质量标准变更后的发布渠道不统一,导致企业或检验机构等标准使用部门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药品标准,有的标准虽然标准编号相同,但标准内容不一致,为生产和检验带来不便。

强化政务服务工作统筹,切实抓好“放管服”改革。一是明确责任机构。明确由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放管服”改革相关工作和日常事务,形成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有效工作体系。二是抓实简政放权。推进权力下放工作,把该下放能下放的权力放下去,杜绝“明放暗管”“明接暗拒”现象。三是推动服务事项下沉。将生育登记、医保社保、民政救济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下沉到乡(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办理。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多样化,采用手机APP、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方式,实现“网上就能办、身边就能办”。

(二)推进服务公开,着力解决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加大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和宣传力度,增强政务服务的透明度,让办事人和职能部门对等了解办事的前置要求、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信息。一是拓展信息公开内容。针对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公开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2类事项的事项目录、办事指南、办理时限、办理部门、办理方式、评价方式,以及意见反馈途径等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动态调整更新。二是流程公开。通过流程公开倒逼承办单位严守办理时限、提高行政效率。对办事人提交的办理事项,承办单位要根据工作进展和任务节点,对办理进度进行公开,办事人可通过手机短信、网站显示等实时查询,知晓事项办理进度。三是结果公开。及时公开办理结果,向服务对象提供便捷、多样的办理情况实时查询渠道,逐步实现办理过程全透明[3]。

(三)加强标准建设,着力解决政务服务不规范的问题

通过标准化实现办事与审批的物理隔离,屏蔽各种人情关系,清空权力灰色空间,斩断权力寻租暗管,实现办事“找谁都一样,谁找都一样”目标。一是推进平台建设标准化。统一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实现“统一接收、事前预审、按责转办、跟踪督办、统一送达、评价反馈”的总体目标。二是政务服务内容标准化。将办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种类、内容(身份证、户口本、工商登记证、纳税证明等)、格式(照片格式、表格表单格式、填报字体格式、文本打印格式等)等制成标准化模板,让办事人事前知晓。办事人申报时,按照标准格式填报,提交后力争一次通过,让办事人好办事、少跑腿、不添堵。

(四)优化内部流程,着力解决内部运转不顺畅的问题

按照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开发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业务应用系统,着力解决协调难问题。一方面,部门要对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晰科室的职能职责,细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和标准,明确科室审批权限,明确前置后置关系,并对外公布,切实方便办事人。另一方面,促进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切实联通孤岛、打破壁垒[4]。

(五)强化考核激励,着力解决监督评价不高效的问题

建立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考核评优机制,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单独评优,比例大于部门的(如:部门评优按总人数比例的10%,窗口评优按窗口人员的30%),不占用部门名额。建立窗口工作人员成长激励机制,把窗口工作经历作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干部任用提拔上优先安排。建立窗口工作人员岗位绩效奖励制度,采用月评、季评、年评方式,按次给予岗位激励。建立上岗机制和群众评价不满意清退机制,凡是群众测评不满意的,取消绩效奖励,其在岗时间不作为基层工作经历。

(六)深化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强烈的问题

调整、提高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和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人员编制数量,选拔、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素质好的干部充实窗口一线队伍。丰富窗口一线业务人员渠道,可通过聘请政府雇员方式、购买社会服务方式,提升窗口一线服务能力和质量。持续整改老问题、用力整改新问题,特别是政务服务过程中“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深入整治“慵、懒、散、浮、拖”行为,逐一制定整治工作方案,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切实解决执行力不强、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锐昕. 电子政府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8.

[2]杨瑞龙. 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J]. 经济研究,1994(5):116.

[3]杨正联. 现代公共行政的制度逻辑[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4.

[4]斯蒂芬·戈德史密斯. 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标签:;  ;  ;  ;  ;  ;  ;  ;  ;  ;  ;  ;  

余正军:对优化政务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