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小麦论文_江东国,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播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氮素,栽培技术,氮肥,洪泽,沭阳县,赤霉病。

晚播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江东国,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1](2019)在《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和360 kg·hm~(-2)),分析施氮量对晚播小麦氮素积累与分配、糖氮比、氮素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显着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积累量以及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转运量、转运效率和转运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氮素收获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糖氮比值显着降低。小麦的氮素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叶片最高,成熟期籽粒中氮素分配比例显着高于其余部位,而小麦的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在生育前期以茎鞘最高,成熟期籽粒较高。在0~270 kg·hm~(-2)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后,两个小麦品种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显着提高,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均明显增加。继续增加施氮量至360kg·hm~(-2)时,氮素同化酶活性和产量无显着变化,说明施氮过多对小麦氮素同化和产量无益。土壤氮贡献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可兼顾高产及氮素高效吸收和利用。(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瑞,杨兵兵,吴培金,闫素辉,张从宇[2](2019)在《晚播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晚播对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N210:210 kg/hm2、N270:270 kg/hm2)设置适播与晚播处理,分析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情况。【结果】弱筋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0.48%~85.51%);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4.35%~86.86%);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主要来源于肥料氮(52.88%~82.12%)。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显着增加了小麦成熟期单株氮素积累量、开花期来源于土壤氮的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和籽粒来源于土壤氮及肥料氮的积累量。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55.52%~79.78%,氮素积累转移的贡献率为38.91%~77.99%。适期播种处理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23.47 mg/株、75.23%和71.46%,而晚播显着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19.87 mg/株、59.74%和50.31%)。各处理小麦氮肥生产效率为25.25~44.27 kg/kg,氮素利用效率为15.75%~41.43%,氮素收获指数为0.730~0.844。同一因素下不同水平比较表明:晚播显着降低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但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着影响。在相同品种和氮水平处理下,晚播较适期播种籽粒产量降低。【结论】弱筋小麦晚播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为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与氮素利用效率,应尽量保证弱筋小麦适宜播种期。(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桂生,陈效庚[3](2019)在《晚播小麦主要特点及配套田间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简述了晚播小麦的主要特点,重点介绍了秋冬季、春季、中后期各个阶段田间管理的配套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9年09期)

杨军,侍爱邦,陈金德,王广中[4](2019)在《大冈镇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小麦不同播期、密度、不同氮比运筹方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迟播小麦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穗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度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少。晚播麦要控制前期用肥,主攻后期用肥,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25万/亩时,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仲兆万,仲敏,宋浩[5](2019)在《沭阳县稻茬晚播小麦氮肥用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稻茬晚播小麦氮肥用法用量,构建特定肥水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挥生产指导作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在沭阳县开展氮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效益、环保等角度考虑,沐阳县稻茬晚播小麦中等肥力田块适宜施氮量(纯氮)为262.5 kg·hm-2,适时适量施用拔节孕穗肥,有利于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3期)

张建华,尚保华,行翠平,史民芳,安林利[6](2019)在《晚播早熟节水小麦新品种沃麦608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沃麦60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耐晚播、早熟、节水,适宜在山西省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种植。2014—2017年山西省南部水地中熟冬麦区区试平均产量8 329.5 kg/hm~2,比对照增产5.8%。沃麦608生育期233 d,千粒质量40.9 g,穗粒数35.5粒,公顷穗数658.5万穗,株高82.7 cm。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2。(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明远[7](2019)在《晚播小麦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播小麦冬前积温少、根少、叶少、叶小、苗小、苗弱,春季发育进程快,在播种措施上需以增施肥料、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小麦良种和加大播种量为重点,抓好以下五项措施:一、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由于晚播小麦具有冬前苗小、苗弱、根少、没有分蘖或分蘖很少,以及春季起身后生长发育速度快、幼穗分化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由于晚播小麦与棉花、甘薯等作物一年两作,消耗地力大,棉花、甘薯等施用有机肥少;加上晚播小麦冬前和早春苗小,不宜过早进行肥水管理等原因,必须对(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9年07期)

张贤菊,余弟峰[8](2019)在《寿县晚播小麦优劣势及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晚播小麦的优劣势进行分析,针对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提出选用耐迟播品种、加大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蔡雯雯[9](2019)在《洪泽区晚播稻茬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阐述了洪泽区晚播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了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费明振[10](2019)在《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结合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症状、危害、发生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指导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晚播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晚播对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宁麦13为材料,在不同氮素水平下(N210:210 kg/hm2、N270:270 kg/hm2)设置适播与晚播处理,分析弱筋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情况。【结果】弱筋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0.48%~85.51%);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主要来源于土壤氮(74.35%~86.86%);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主要来源于肥料氮(52.88%~82.12%)。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显着增加了小麦成熟期单株氮素积累量、开花期来源于土壤氮的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和籽粒来源于土壤氮及肥料氮的积累量。弱筋小麦花前营养器官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运率为55.52%~79.78%,氮素积累转移的贡献率为38.91%~77.99%。适期播种处理下,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23.47 mg/株、75.23%和71.46%,而晚播显着降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积累转运量、转运率与贡献率(分别为19.87 mg/株、59.74%和50.31%)。各处理小麦氮肥生产效率为25.25~44.27 kg/kg,氮素利用效率为15.75%~41.43%,氮素收获指数为0.730~0.844。同一因素下不同水平比较表明:晚播显着降低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但播期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着影响。在相同品种和氮水平处理下,晚播较适期播种籽粒产量降低。【结论】弱筋小麦晚播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为获得较高产量水平与氮素利用效率,应尽量保证弱筋小麦适宜播种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播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江东国,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晚播条件下施氮量对稻茬小麦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2].李瑞,杨兵兵,吴培金,闫素辉,张从宇.晚播对弱筋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李桂生,陈效庚.晚播小麦主要特点及配套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2019

[4].杨军,侍爱邦,陈金德,王广中.大冈镇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9

[5].仲兆万,仲敏,宋浩.沭阳县稻茬晚播小麦氮肥用量探究[J].南方农业.2019

[6].张建华,尚保华,行翠平,史民芳,安林利.晚播早熟节水小麦新品种沃麦608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19

[7].李明远.晚播小麦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9

[8].张贤菊,余弟峰.寿县晚播小麦优劣势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蔡雯雯.洪泽区晚播稻茬小麦生产存在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9

[10].费明振.沿淮晚播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1不同产量水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Fi...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旗叶谷氨酰胺合成...种子催芽处理对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不同中草药对沙门氏菌细胞膜影响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花后旗叶硝酸还原...

标签:;  ;  ;  ;  ;  ;  ;  

晚播小麦论文_江东国,黄正来,张文静,马尚宇,樊永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