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混合处理论文_李静玲,黎军,梁薇,张怡,崔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混合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电,机器人,调制器,光学,晶格,视觉,运算器。

光电混合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玲,黎军,梁薇,张怡,崔涛[1](2018)在《具有光电混合交换能力的星上信令设计与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基于光信令和分组资源预留信令消息的一体化信令格式,简化星地/星星协议流程,并通过一体化信令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信息分别建立输入和输出可用路径集,综合交换网络可用路径资源,采用负载均衡的方法统一计算可用路径权值,获得最优光电异构路径,从而可有效平衡卫星中的光电交换路径负载.仿真结果表明,其在平衡光电异构负载和路径一致性方面优于单一信令,适用于具有光电混合交换能力的卫星中.(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8年06期)

程晓薇,潘日敏,钱义先[2](2015)在《光速处理的高精度光电混合相关探测图像运动位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量航天遥感相机因姿态不稳定以及各种扰动引起的图像运动,提出了基于光速处理的高精度光电混合相关探测测量方法。利用高速CCD和主CCD对同一目标进行成像,在曝光时间内高速CCD获取序列图像,利用联合变换相关器对所采集的图像序列进行光学运算,测量出相邻序列图像的运动位移。阐述了光学相关方法测量图像运动的原理,并模拟分析了噪声和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建立了相应的测量像移的实验系统,实验数字模拟及实验结果都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测量精度优于0.1像元,满足卫星遥感相机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姚勇[3](2011)在《光电混合处理技术在电子对抗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器件性能不断提高,其发展受限于物理极限。针对电子瓶颈问题,提出了光电混合处理的思路,综合利用光器件强大的并行运算、高速互联能力和电子器件的灵活控制能力构建光电混合处理器。并对其关键部件光矩阵向量乘法器的运算机理和开发编译环境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光电混合处理器在阵列处理、宽带信号处理、实时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1年17期)

刘佳辉[4](2009)在《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及其图像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水平的提高,模式识别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它已广泛应用于字符识别、工业零件识别和医疗诊断、遥感图片识别以及军用目标识别等任务中。而凭借大数据量高速并行运算和可编程控制的优势,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识别技术已成为现在实时模式识别系统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可行方案。对视频图像中目标物的提取是整个实时联合变换相关识别系统的第一步,而畸变不变识别性能是能否正确判断出真假目标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在光学匹配滤波相关识别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DSP的光学联合变换相关器识别的基本原理,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并针对经典联合变换相关器识别性能差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对联合功率谱进行调制和滤波的技术来改善其性能。其次,根据静态灰度图像的特点,利用MATLAB这一数学工具分别采用了直方图均衡化等图像增强和图像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了这些图像预处理算法的适用范围,并以MFC为平台,用C语言重写所涉及的处理算法,这些为以后实验中能更快地进行算法移植和有效地提取出所需目标物做出了很好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目标图像与参考图像间存在的比例旋转等畸变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基本实现了对畸变图像的识别。最后,编写了实时联合变换相关识别系统的控制与识别程序,调整了相关的参数使系统中的每个过程都能有效地衔接,接着将图像预处理等功能模块移植入DSP中,使整个系统能基本完成自动识别目标的功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戴士杰,周国香,岳宏,邓志鹏,蔡鹤皋[5](2009)在《光电混合机器人视觉系统中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的噪音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对连续图像采样产生的噪音和假频,利用采样理论,提出设置光学去假频前置滤波器抑制噪音和假频的方法.理论分析得出去假频前置滤波器为矩形窗函数的基础上,根据视觉系统中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的参量,计算出了本系统所用的去假频前置滤波器的结构尺寸.视觉系统图像特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余杨,刘怀,周献中[6](2008)在《光电混合处理系统的制作及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光电混合处理系统应用于机器人视觉识别,研究了光电混合处理系统的制作技术,并展望了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08年05期)

李曙光,王策[7](2004)在《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对CCD记录的联合变换功率谱进行拉普拉斯算符运算和卷积运算的处理 ,并通过处理后的功率谱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傅里叶逆变换获得相关输出。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的识别结果均显示这种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相关输出的自相关零级衍射斑 ,增强互相关峰值(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余杨,黄惟一[8](2003)在《基于Marr理论的机器人视觉光电混合处理系统人脸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联合变换相关器光电混合处理系统进行了Marr视觉计算理论分析,并将机器人视觉空间域法和频率域 法预处理与联合变换相关器相结合识别人脸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赵杰,王永晨[9](2002)在《InGaAs(P)/InP量子阱混合处理对其光电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离子注入诱导无序(IICD)和无杂质空位扩散诱导无序(IFVD)方法研究了InGaAs(P)/InP量子阱结构的混合造成材料光电特性变化、带隙蓝移的规律。研究结果发现,IICD造成的带隙蓝移与离子注入的种类、剂量、注入后退火温度、时间有关,也和样品存在的应力有关。具有压应力的样品产生的蓝移量比具有张应力的大。IFVD方法造成的带隙蓝移量与介质膜的种类、后继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有关。同时还发现,蓝移量与半导体盖层成分和介质层成分的组合有关,InGaAs与SiO2组合产生的蓝移比InGaAs与Si3N4组合产生的蓝移大;与此相反,InP与Si3N4组合产生的蓝移比InP与SiO2组合的大。介质层的掺杂也影响蓝移量,掺P的SiOxPyNz可以产生高达224meV的蓝移,目前尚未见其他报道。二次离子质谱(SIMS)研究说明,量子阱层元素的互扩散可能是造成带隙蓝移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王应宗,霍义萍,杜艳丽,戴海涛,尹宝银[10](2002)在《一种用于相似图象识别的光电混合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传统的光学相关为基础的图像识别难以识别相似图形的缺陷 ,提出并构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光电混合系统 .该系统不仅结构简单 ,处理具有准实时的特点 ,而且实验结果表明这一系统对微小差异图形有很强的识别功能 .(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2年09期)

光电混合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测量航天遥感相机因姿态不稳定以及各种扰动引起的图像运动,提出了基于光速处理的高精度光电混合相关探测测量方法。利用高速CCD和主CCD对同一目标进行成像,在曝光时间内高速CCD获取序列图像,利用联合变换相关器对所采集的图像序列进行光学运算,测量出相邻序列图像的运动位移。阐述了光学相关方法测量图像运动的原理,并模拟分析了噪声和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建立了相应的测量像移的实验系统,实验数字模拟及实验结果都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测量精度优于0.1像元,满足卫星遥感相机的使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混合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玲,黎军,梁薇,张怡,崔涛.具有光电混合交换能力的星上信令设计与处理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8

[2].程晓薇,潘日敏,钱义先.光速处理的高精度光电混合相关探测图像运动位移[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5

[3].姚勇.光电混合处理技术在电子对抗领域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1

[4].刘佳辉.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器及其图像处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戴士杰,周国香,岳宏,邓志鹏,蔡鹤皋.光电混合机器人视觉系统中光寻址空间光调制器的噪音处理[J].光子学报.2009

[6].余杨,刘怀,周献中.光电混合处理系统的制作及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展望[J].制造业自动化.2008

[7].李曙光,王策.基于计算机处理的光电混合联合变换相关[J].激光杂志.2004

[8].余杨,黄惟一.基于Marr理论的机器人视觉光电混合处理系统人脸识别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3

[9].赵杰,王永晨.InGaAs(P)/InP量子阱混合处理对其光电特性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2

[10].王应宗,霍义萍,杜艳丽,戴海涛,尹宝银.一种用于相似图象识别的光电混合处理系统[J].光子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机器人视觉目标识别光电混合处理光电混合处理系统原理光电混合处理系统原理图—1光电混合识别仪示意图同态滤波处理结果光电混合图象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图

标签:;  ;  ;  ;  ;  ;  ;  

光电混合处理论文_李静玲,黎军,梁薇,张怡,崔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