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灰石,羟基,水泥,生物,缺血性,多孔,碳酸。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论文文献综述
姚琦,郝立波,毛克亚,唐佩福,王继芳[1](2010)在《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植入修复兔包容性骨缺损的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采用发泡剂成孔技术,制成了有知识产权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既保留了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原位固化性能等所有的优点,同时又形成多孔结构。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的骨修复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力学效果。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组25只在双侧股骨髁制备直径为5.5mm、深12mm的骨缺损动物模型,左侧植入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植入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为对照组。非手术组5只,用于正常力学对照。将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试件经模仿体液浸泡,检测力学强度。同时在手术组背肌内分别植入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标准试件。分别于术后2,4,8,12,16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试件骨内和肌内植入的力学实验分析和试件在模仿体液中浸泡后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与结论: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2周时的骨内力学强度较低,4周时降到最低,8周时接近正常松质骨强度,12周时超过正常松质骨强度,16周时恢复到正常松质骨水平。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2周时骨内植入强度较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略高,4周时有所降低,8,12,16周时略升高,但是始终低于正常松质骨的强度。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在SBF中浸泡的抗压强度变化不大。试件植入肌内后抗压强度变化非常显着。结果表明,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具有原位固化性能和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物修复骨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16期)
董天华,刘松,朱国梁,翁文杰,王金熙[2](2002)在《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进行中期疗效观察。方法1990年1月~1995年12月期间对FicatⅢ期的7例(8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死骨清除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并摄X线片。随访时间5.1~11年,平均7.9年。结果手术前后采用改良MerledAubigné评分法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单髋病例由术前平均8.66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5.50分。术后X线片示股骨头外形改善,最后复查时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头仍能维持术后的形态,多数病例坏死范围未见扩大,部分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除2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外,其余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法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某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FicatⅢ期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华骨科杂志》期刊2002年02期)
刘松[3](2001)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面置换与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与全髋置换术对股骨上段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不同重量比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机械、生物学特性。评价股骨头表面置换术、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 (1)12具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利用实验应力分析法,对股骨头表面假体和全髋股骨假体置换后的股骨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推出实验和扭转实验,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生物力学的比较。(2)介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9髋表面置换术的器械设计、手术方法,并进行近期随访。(3)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表面置换术前后股骨上段的骨密度测量。(4)四种不同重量比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制成试样,进行抗压、抗弯强度测定。并将不同试样植入大白兔的股骨远端,测定生物结合强度。测量35wt%羟基磷灰石骨水泥聚合时的表面温度,观察骨/35wt%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界面骨形成。(5)对经35wt%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的7例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期患者,进行中期随访。 结果 (1)股骨上段经表面置换假体置换后的刚度、强度优于全髋股骨假体置换后,接近正常人体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表面置换术治疗后,采用Merle d'Aubigne评分法评价疗效,评分由术前平均6分改善至术后15.5分。(3)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后经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术后随访观测,股骨上段骨密度无明显改变。(4)15wt%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机械性能较单纯骨水泥增强,生物结合能力无明显改变。35wt%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机械性能较弱,但仍高于松质骨,生物结合能力明显增加,聚合时表面温度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面置换与烃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摘要 低。乃)采用 35Wt%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 坏死的 5年以上随访,Merle d’Aubigne评分庄术前平均 5.5分‘增至14.5分。“结论 股骨头表面假体置换符合股骨生物力学要求,临 床随访近期效果满意,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Float*期较好 的方法。3 5 Wt%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能替代股骨头坏死的松 质骨,并产生生物学结合。用此比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 期随访效果较好,是一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1-03-01)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进行中期疗效观察。方法1990年1月~1995年12月期间对FicatⅢ期的7例(8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死骨清除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并摄X线片。随访时间5.1~11年,平均7.9年。结果手术前后采用改良MerledAubigné评分法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单髋病例由术前平均8.66分改善至术后平均15.50分。术后X线片示股骨头外形改善,最后复查时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头仍能维持术后的形态,多数病例坏死范围未见扩大,部分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除2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外,其余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法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某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FicatⅢ期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论文参考文献
[1].姚琦,郝立波,毛克亚,唐佩福,王继芳.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植入修复兔包容性骨缺损的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2].董天华,刘松,朱国梁,翁文杰,王金熙.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2
[3].刘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面置换与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植入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