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端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染色体,小麦,中国,减数,原位,西藏,云南。
双端二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宝军,窦全文,刘文轩,周波,陈佩度[1](2002)在《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NAU601和NAU618的选育及双端二体测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GiemsaC 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从普通小麦 大赖草Lr.2、Lr.7异附加系辐射后代中选育出 2个纯合易位系 :(1)易位系NAU6 18(MS14 2 3) ,2n =4 4 ,易位染色体由大赖草Lr.7染色体的大部分 (约 5 / 6 ,包括着丝粒 )及小麦染色体 1A短臂的一部分 (近端约 1/ 3)组成 ,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长度约占易位染色体总长度的 4 / 5 ;(2 )易位系NAU6 0 1(MS10 1 4 ) ,2n =4 2 ,易位染色体由小麦染色体 4B的整个短臂和 4B长臂近着丝粒部分 (1/ 3)及大赖草Lr.2短臂的绝大部分组成 ,外源染色体片段占易位染色体长臂的 1/ 2。对易位系进行的双端二体测交分析证实易位所涉及的小麦染色体分别为 1A和 4B。连续 3年单花滴注法进行的田间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普通小麦 大赖草异源易位系NAU6 18(MS14 2 3)对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对照品种苏麦 3号相仿 ,易位系NAU6 0 1(MS10 1 4 )对赤霉病抗性低于苏麦 3号 ,但明显高于感病亲本中国春(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齐莉莉,刘大钧[2](1992)在《中国春双端二体中端体的配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个中国春双端二体与中国春品种杂交,观察了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端体与相应染色体的配对。结果表明:14个组合的中期Ⅰ具有1个异形叁价体的PMC的百分数超过90%;有3个组合(6A、5B和6D)分别为89.87%、83.56%和85.71%;2个组合(4A和1B)低于80%。在4A、1B和5B的3个组合中,具有1个异形二价体和1个单价端体的PMC超过15%。在4A、1B和4D的组合中,还有一定频率的PMC具有2个单价端体。用21个组合中端体配对频率计算的二价体频率与中国春品种中期Ⅰ构型频率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染色体臂作为端体时和它作为双臂染色体的一部分时,是以同样的方便程度配对的。(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2年03期)
陈佩度,黄璃,刘大钧[3](1991)在《用中国春双端二体分析西藏小麦的染色体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普通小麦“中国春”双端二体系列(double ditelosomics)作母本分别与西藏小麦杂交,对全套21个F_1的PMC在MI进行端体配对分析。在(“中国春”双端二体7B×西藏小麦)F_1中,含有(t′,t1″)构型的PMC占观察总数的87.3%,7BS常不参与配对,显示出有较大差异。“中国春”3A、7A、2D—7D等8条染色体的两臂可以分别同时与西藏小麦对应染色体配成异型叁价体(tt1′′′)的PMC频率达80.0—95.5%,表明西藏小麦与“中国春”之间这8条染色体差异很小。在涉及其余12条染色体的组合中,出现(tt1′′′)、(t′t1″)和(t′,t′)构型的PMC分别占观察细胞总数的42.3—77.6%、21.9—55.5%和0—8.0%,表明它们之间仅某个染色体臂间有轻度变异或分化。从总体来看,西藏小麦与“中国春”之间除7BS有较大差异外在染色体构成上基本相似。(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黄俐,陈佩度,刘大钧[4](1989)在《用中国春双端二体分析“云南小麦”染色体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中国春双端二体(Doublc ditelosomic)系列作母本分别和“云南小麦”杂交,并对所得21个组合F_1代进行端体配对分析。其中在13个组合中观察到中国春的两个端体同时和“云南小麦”相应染色体配对形成异型叁价体(ttl′′′)的PMC频率达77.7-93.7%,说明 “云南小麦” 的这13条染色体和中国春的相应染色体间的差异很小。在另外8个组合(包括2A、7A、2B、4B、5B、6B、1D、5D)中,出现ttl′′′、tl′′+t′和t′十t′构型的PMC频率分别为35.0-73.7%、21.5-55.0%和1.0-10.0%,表明“云南小麦”这8条染色体和中国春相应染色体之间在某个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在绝大多数组合中都观察到不包含端体的叁价体、四价体,这表明在“云南小麦”的某些染色体可能发生了易位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1989年04期)
蒋建东,钟少斌,徐杰,姚景侠[5](1989)在《普通小麦双端二体的细胞学行为及在易位系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端体是指具有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它是非整倍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普通小麦完整染色体的错分裂而产生的。最早于四十年代,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3B和4D染色体的各两个端体。随后,许多学者又发现了普通小麦的其它端着丝粒染色体。Sears在以“中国春”为材料培育出的缺体、单体、叁体和四体的完整系列的基础上,近年来制备出了42个染色体臂的完整端体系列,并通过对“中国春”单体自交后代的不断选择、鉴定,得到了除7DL以外(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1989年01期)
双端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个中国春双端二体与中国春品种杂交,观察了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端体与相应染色体的配对。结果表明:14个组合的中期Ⅰ具有1个异形叁价体的PMC的百分数超过90%;有3个组合(6A、5B和6D)分别为89.87%、83.56%和85.71%;2个组合(4A和1B)低于80%。在4A、1B和5B的3个组合中,具有1个异形二价体和1个单价端体的PMC超过15%。在4A、1B和4D的组合中,还有一定频率的PMC具有2个单价端体。用21个组合中端体配对频率计算的二价体频率与中国春品种中期Ⅰ构型频率基本一致。这些结果表明,染色体臂作为端体时和它作为双臂染色体的一部分时,是以同样的方便程度配对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端二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宝军,窦全文,刘文轩,周波,陈佩度.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NAU601和NAU618的选育及双端二体测交分析[J].遗传学报.2002
[2].齐莉莉,刘大钧.中国春双端二体中端体的配对研究[J].遗传学报.1992
[3].陈佩度,黄璃,刘大钧.用中国春双端二体分析西藏小麦的染色体构成[J].遗传学报.1991
[4].黄俐,陈佩度,刘大钧.用中国春双端二体分析“云南小麦”染色体构成[J].中国农业科学.1989
[5].蒋建东,钟少斌,徐杰,姚景侠.普通小麦双端二体的细胞学行为及在易位系检测中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