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王珍珠

(无锡人民医院高压氧舱214000)

本科2009~2012年,采用自行研制的有机玻璃头罩,对132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促进患者脑细胞功能的尽早恢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就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32例患者中,男78例,女54例,年龄8~78岁,平均43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76例,脑膜瘤术后26例,脑出血术后18例,心肺复苏后7例,中毒昏迷5例。本组均为气管切开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无严重肺部感染,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治疗方法采用GYQ-40型空气加压舱,压缩空气加压至2.0ATA,使用本科tl行研制有机玻璃头罩[1],氧流量控制在600L/h,吸纯氧35min,休息l0rain吸舱内空气,再吸氧35rain,然后减压出舱,10次为1个疗程,总疗程视病情而定。此种方法保证了气管切开患者在高压环境中吸入纯氧,降低了呼吸阻力。气管切开患者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排在舱外,避免了舱内氧浓度升高,保证了安全,并且方便吸痰,陪护人员易掌握,工作人员在操舱台可直接观察患者吸氧流量。

2护理

2.1入舱前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严格检查患者衣服和床上用品是否为纯棉制品,是否带齐吸痰用品,进舱前向患者鼻腔常规滴入1%麻黄素液,以收缩鼻黏膜,改善鼻通气,有利咽鼓管的开启,防中耳气压伤。关闭各种引流管,尽量彻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加压时护理‘初始阶段升压,速度要缓慢,严格掌握升压时间,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由于加压呼吸时阻力增大,应观察呼吸频率,有无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防止加压速度过快引起患者鼓膜穿孔,及时吸除气管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2]。

2.3稳压时护理稳压吸氧时采用一级供氧方式,有机玻璃头罩进氧管与一级供氧管连接,排氧管与舱内排氧装置连接,头罩开口处选用医用薄膜固定密封,吸氧时患者头部直接伸进头罩内,将预留的薄膜从头罩前端遮严,紧贴患者胸前.使患者口、鼻、气管导管等部位全部置于有机玻璃头罩内,头罩四周用纯棉制品遮盖,相对密封。开启吸氧流量开关,使氧流量维持在600L/h。头罩内多余的废氧通过舱内专用排氧管道直接排出舱外。此吸氧方式既能保证气管切开患者有效吸入纯氧,又能控制高压氧舱内氧浓度。氧罩为透明有机玻璃,便于观察患者各种情况,若出现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涎等氧中毒先驱症状,应立即停止吸氧。在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内分泌物增加,及时吸痰,防止分泌物堵塞气管造成患者窒息,吸痰时应将氧流量计开关关闭。

2.4减压时护理吸氧结束采用阶段减压法减压,减压时所有引流管和导管均要放开,特别是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减压前应将气囊放开,以免减压时气囊膨胀,压迫气管黏膜引起坏死,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管堵塞。减压时由于空气膨胀吸热,舱内温度降低,应给患者盖好棉被,注意保暖[3]。

2.5出舱后护理治疗结束出舱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安全送回病房,做好与病房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舱内清扫、通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清水冲洗有机玻璃头罩,用5%的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晾干备用。

3讨论

气管切开的患者多数为昏迷或病情危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同时由于无法佩戴面罩吸氧,通常采用一级供氧方式给氧,常需要头罩来保障患者无阻力的吸入高浓度的氧气。患者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多及头罩可能不密闭,有可能造成氧气泄漏舱内的危险,因此要求舱内护理工作要一丝不拘,进舱前要严格检查患者的衣服与被盖是否全棉,治疗期间头罩与患者身体间的密封是否紧密,患者气管内有分泌物时应及时吸出,吸痰时要及时关闭氧罩供氧,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减压前应将气囊放开,这样才能保证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勇,王强,李兴明.大型空气加压舱中头罩的制作与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3.10.

[2]高春锦,等.实用高压氧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23.

[3]王庆霞,孙春焕,刘怀芹.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口].护理杂志.2002,17(2):103.

标签:;  ;  ;  

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