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对高校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帮助启迪智慧、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举措。在对高校人文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人文教育;困境;对策
一、高校人文教育工作开展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长期以来,对于大学功能与职责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多把它定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大学教育往往都成为一种专才教育。而专才教育的局限性是一个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的事实,由于过分地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常识,走上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社会生活。所以就有一些大学生走上工作后不能尽快适应社会,在经历挫折和失败后会走向极端,甚至自杀。
(二)学生及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方面,一些学生及家长都把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经济收益作为上大学的主要追求目标,在这样的求学目标驱使下,加之目前就业压力大,学生和家长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具有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就业的心理。另一方面,学生上大学本身也带有功利性,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后的人生道路和生活,认为人文教育不能给其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
(三)教育者认识上存在问题
受现实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成绩、成果、学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教育者对人文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缺乏战略性眼光,眼睛只盯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学生一些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样就造成对人文教育的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这更加加剧了人文教育地位的弱化。
(四)教育体制存在误区
由于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运行机制乃至课程体系上的不合理。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统一招生、统一学制、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尤其是统一的学年制和必修制,使一些大学本专科生培养直至研究生培养缺乏人文教育的回旋余地,再加上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大学课程设置片面性较强,缺乏全面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要将人文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高校不仅要认识到人文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还要用制度把人文教育规定下来,并且落到实处,使人文教育从制度上具有保证。除了正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开设外,学校还要有意识地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应有的人文教育。比如,开设大学语文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母语的认知感和自豪感,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开设影视文学欣赏、艺术、历史、英美国家概况等课程,则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正人需要先正己
高校教师要不断扩展自身的人文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都可以通过多阅读人文书籍、接受培训、参加人文社科类的研讨班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比如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就可以顺便告诫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做一名合格的建筑工程人员。
(三)适当开展一些主题讲座
高校的学术讲座多是和专业有关的讲座,人文社科类讲座很少,而邀请相关领域的名家来校讲学的就更少。对于名家、大家,学生是欢迎的,而对于名家、大家的精辟讲解、感悟,学生更是受益匪浅的,另外还可以邀请各界成功人士,或有特殊贡献和经历的普通民众给学生讲经历,做报告,这样可以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开阔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成功不是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它与个人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也是密不可分的,这样可以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修建文化广场、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其次,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人文知识的魅力。最后,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人文社科研讨会等活动,也会有助于人文校园氛围的形成。
(五)走出校园,在实践中获得人文知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因此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学生在暑期三下乡、参与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中,可以亲自接触社会,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人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六)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普及,学校、教师、学生都可以以网络资源为载体,学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但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避免学生走进上网学习的误区,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上网就是打游戏。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高校要合理引导,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最终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对网络信息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网络信息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用的。
总之,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外,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素质,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刚.问题与路径—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黄煜镔.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的难点与探讨[J].大学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