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论文_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质,雄性,基因,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1](2019)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掘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采用RFLP分子标记、Northern blot、同源克隆及RT-qPCR的方法,对离核木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及其保持系‘07-113B’进行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以12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结合EcoRⅠ和HindⅢ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RFLP分析,发现atpA/EcoRⅠ及ccmB/EcoRⅠ2个基因/酶组合存在RFLP多态性;2)以atpA和ccmB为探针,对‘07-113A’和‘07-113B’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检测到atpA、ccmB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转录本大小均相同;3)获得atpA的CDS全长及其部分侧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的atpA编码序列相同;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5′端侧翼序列有2个碱基的变异,3′端侧翼序列有4个碱基的变异;4)RT-qPCR分析发现,不育系中atpA在败育后的表达量是保持系的0.44倍,极显着低于保持系。推测‘07-113A’花粉败育可能与atpA的异常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朱砚姝,白锐琴[2](2019)在《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Rf032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恢复系的选育是辣椒CMS叁系育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发现了1个新的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候选基因CA00g82510(CM334,Capsicum annuum L.),并开发了相关分子标记。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7013A’(C. annuum L.)及其保持系‘77013’(C. annuum L.)和恢复系‘IVF2014032’(C. annuum L.)为材料,利用‘77013A’和‘IVF2014032’构建F2代分离群体。经遗传分析表明‘IVF2014032’含有单显性恢复基因位点,命名为CaRf032。利用‘77013’和‘IVF2014032’基因组重测序SNP数据,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CaRf032定位于辣椒‘Zunla-1’(C. annuum L.)基因组6号染色体8.56 Mb区间。进一步以上述基因组重测序SNP位点,设计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引物,利用11对引物和441株F2分离群体单株,将CaRf032定位于249.41kb区间,侧翼标记为S1350和S1367。在侧翼标记之间设计8个新的KASP标记,从2877株F2大群体中筛选重组单株23株,将候选区间缩小至148.05 kb。利用在线FGENESH软件,预测此精细定位区间参考‘Zunla-1’基因组有22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其中1个ORF含有叁角状五肽重复(pentatricopeptide repeat,PPR)结构,此ORF所在的区域‘Zunla-1’基因组于1.2 kb后有1.0 kb的空缺(gap),但前1.2 kb与辣椒‘CM334’基因组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CA00g82510一致。CA00g82510全长1752bp,无内含子,与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PPR基因Solyc06g007300.2相似度83%,预测编码1个含有58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恢复系‘IVF2014032’中CA00g82510预测编码氨基酸与‘CM334’的完全一致,但在保持系‘77013’中因1 198 bp处发生单碱基突变(C/T)而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预测的编码蛋白比恢复系减少了184个氨基酸;利用CA00g82510亲本差异SNP位点开发的5个多态性KASP标记与CaRf032共分离;RT-PCR分析发现,CA00g82510在不育系和恢复系花蕾中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00g82510为辣椒‘IVF2014032’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位点CaRf032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李蓉,林春晶,彭宝,丁孝羊,李永宽[3](2019)在《不同异交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在杂交制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异交率差异显着的两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为研究对象,在盛花期对其成熟花苞进行转录组测序。经比较分析,筛选出1925条差异基因,其中1361条差异基因注释到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30个分支中,主要涉及生物过程、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氧化还原过程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864条差异基因注释到KEGG分类的114个代谢通路中,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通路、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其中包括13个次生代谢通路,主要为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过对差异显着、富集基因数目较多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到影响花色的基因FLS1,推测花色会影响昆虫对花粉的传播,从而影响异交率。本研究期望有助于解析影响大豆异交率的生物合成通路及明确异交率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强,王英哲,陈晶晶,周仂,徐博[4](2019)在《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microRNA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苜蓿属牧草,利用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种有着重要意义,相关microRNA的鉴定工作是研究其分子机制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培育的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GN1A及其同型保持系MSGN1B的花蕾为试验材料,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对MSGN1A及MSGN1B在花药发育阶段的鉴定差异表达microRNA以及差异表达microRNA靶基因功能进行注释。结果表明:共计检测到1 478个miRNA,其中known miRNA 1 351个,novel miRNA 127个;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 130个,包括90个上调表达的miRNA和40个下调表达的miRNA;差异表达micro RNA靶基因主要涉及的通路有:"代谢过程"、"细胞过程"、"信号生物过程"、"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氧化磷酸化"和"淀粉蔗糖代谢"等。差异表达microRNA靶基因的功能主要是调控花药的发育,其次是调控花期以及信号传导,而差异表达microRNA靶向的转录因子中多为控制花期、花药发育和信号传导等过程的因子,对不育系的败育起到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郝苗苗,阳文龙,张爱民[5](2019)在《多组学分析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机理研究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小麦中K-CMS,T-CMS,V-CMS已有较多报道,如1991年报道了小麦T-CMS中orf256可能为不育基因;K-CMS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已于2011年公布。然而,关于AL-CMS的不育调控机制还未见报道。本课题以AL-CMS为研究材料,利用多组学技术手段对小麦AL-型不育系(ALS)和保持系(ALM)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解析小麦AL-型的不育调控机制提供重要依据。通过I2-KI染色和石蜡切片发现不育系ALS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且完全败育;ALS和ALM线粒体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发现了50个候选基因,为不育基因的发掘奠定了基础;转录组测序发现,在小麦花药发育早期有112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584个基因下调表达,538个基因上调表达。对DEGs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电子传递链、蛋白二聚化等功能;蛋白组测序发现,在小麦花药发育早期ALM和ALS之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466个,其中239个蛋白丰度降低,227个蛋白丰度增加,主要功能富集在对刺激的响应、生物调控、解毒作用等方面。上述差异表达的基因或蛋白GO功能富集到的一些通路,均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雄性不育,为后续的不育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姜慧,杨梦醒,陈为,刘学群,王春台[6](2019)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90功能域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orf290主要功能结构域与水稻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ORF290功能结构域,构建其不同功能结构域的表达载体,完成遗传转化,采用碘-碘化钾染色法观察阳性植株的花粉育性及小穗育性,统计分析ORF290功能结构域与育性的关系。[结果]与保持系相比,各功能结构域的转基因植株农艺性状的差异不明显,花粉育性及自然结实率均有所降低,35S::orf290(T_0代)、35S::Rf1b 5'-orf290(T_1代)、35S::Rf1b 5'-orf216(T_0代)和35S::orf216(T_0代)花粉育性(结实率)分别为:50. 7%(46. 5%)、33%(42. 15%)、38. 7%(37. 9%)和60. 8%(50%)。[结论]结果表明orf290是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且ORF290功能结构域位于C端,N端具有线粒体定位信号。(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任伟[7](2019)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160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系已应用于棉花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但棉花CMS机理尚不清楚。之前研究发现,哈克尼西棉CMS系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一个特有的开放阅读框(ORF):orf160,该ORF在棉花CMS系中是转录的,但在棉花正常可育系中未检测到该ORF的表达,推测orf160可能与棉花CMS相关。但该ORF在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如何尚不清楚,且缺乏相应的研究用抗体,所以有必要制备出ORF160蛋白的抗体,为后续进一步探究orf160在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orf160与棉花CMS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本文对orf160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密码子优化,合成并分析,PCR扩增并引入Rsr II和Not I限制性酶切位点,双酶切法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E.Coli BL21(DE3)原核表达目的蛋白ORF160,确定表达形式,优化表达条件,Ni~(2+)柱纯化,抗His-tag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以ORF160为抗原腹腔免疫Balb/C鼠制备鼠单抗,测定效价,鉴定抗体特异性,初步建立检测ORF160的双抗体夹心法。结果表明目的基因orf160共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将orf160双酶切后连接表达载体pET-B2M,经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orf160-pET-B2M。目的蛋白ORF160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为包涵体蛋白,符合预期蛋白分子量;0.1 mM的IPTG,30℃诱导表达4 h为目的蛋白最佳表达条件,经Ni~(2+)柱纯化的蛋白浓度为1.1 mg/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RF160与抗His-tag抗体特异性结合,说明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以纯化ORF160制备鼠单抗,共筛选出叁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9(6 400×)、2G10(6 400×)和3E9(3 200×);特异性实验表明,叁种抗体对目的蛋白具有特异性,初步建立检测ORF160的免疫学方法,检测限不高于1.25μg/mL。本实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orf160-pET-B2M,表达纯化ORF160蛋白;成功制备出抗ORF160鼠单抗,初步建立能够用于检测ORF160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为探究orf160与棉花CMS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孟畅[8](2019)在《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鉴选及育性恢复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一种非常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在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细胞质雄性不育已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手段。为了筛选理想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类型,获得恢复力较强的恢复系和强恢复组合,本研究以本课题组育成的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Va706A、Ju706A、C_6706A)为材料,通过对其进行花药碘化钾染色以及花药、小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明确不育系的败育特征及类型。以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706A)为对照,将这4种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本课题组筛选的128个恢复系进行杂交,通过对其F_1代进行结实率和农艺性状的测定,比较D~2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育性恢复方面以及细胞质效应方面的异同点。获得以下试验结果:1.同核异质D~2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生物学特征D~2型、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药与恢复系的花药在外形以及内部表型来看,都有明显的区别。恢复系LK783的花药外形挺直,基部开叉,外壁排布比较清晰有规律,小孢子的形状呈圆形,饱满,乌氏体排列紧密。花粉粒染色为均匀的黑色,形状规则、外形饱满,呈圆形。不育系的花药在外形方面形状较短、弯曲,花药的顶端是闭合的不散花粉,花药的外壁排布无序、杂乱无章褶皱,无条理,小孢子的形态不规则,不饱满,呈干瘪状,乌氏体排列稀疏。花粉粒染色不均匀不充分,C_6706A属于典败,花粉粒形状不规则,干瘪,呈叁角形。K706A、Ju706A、Va706A为染败或者典败。而恢复系LK783的花粉粒染色为均匀的黑色,形状规则、外形饱满,呈圆形。2.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易恢性的测定筛选K型雄性不育系的F_1平均结实率高于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中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u706A的F_1平均结实率最高,与父本223H2杂交后的结实率高达93.67%,其次是Va706A,其与R354-1杂交后的结实率为91.75%。平均结实率最低的是C_6706A的F_1,其与陕农33-1杂交结实率最高,为76.97%。从不育系恢复方面的稳定性来看,恢复能力最稳定的为C_6706A,Ju706A的稳定性最差,居于中间位置是Va706A。由此可得出结论,相对于K型不育系而言,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恢复稳定性均低于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易恢性表现为Ju706A>Va706A>C_6706A,恢复稳定性表现为C_6706A>Va706A>Ju706A。3.恢复系的筛选及评价通过恢复性异地鉴定,恢复系79107对四种不育系的平均结实率于叁原、杨凌都是最高的,分别为75.14%、65.02%,该恢复系恢复能力比较强,也比较稳定,能较好的恢复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系K460、A731/L783恢复能力也比较强,对于四个不育系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2.52%、75.51%。根据农艺性状(株高)与恢复能力综合筛选,两个恢复系79107、A731/L783可以恢复所有的不育系,有20个恢复系可以单独恢复K706A,有6个恢复系可以单独恢复Va706A,单独恢复Ju706A和C_6706A的分别有4个。(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袁巧玲[9](2019)在《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cAMS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葱(Allium cepa L.)是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异花授粉作物,是当前我国主栽蔬菜之一,种植面积广泛。洋葱杂种优势明显,但其花器小,花期不集中,单花结籽率低,人工去雄成本高、难度大,因此洋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极为必要。目前有关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分子标记,其不育性的发生机理和调控机制暂未明确。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明确了洋葱发生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因是绒毡层细胞的提早解离,绒毡层发育相关基因AMS(ABORTED MICROSPORES)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中表达量差异显着。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AcAMS基因,分析其在花发育中表达量的差异,进行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构建AcAMS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检测上下游基因表达量变化,初步探讨了AcAMS与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同时构建了基于TRV的pTRV2-AcPDS载体,试图建立洋葱VIGS的体系。试验结果如下:(1)以洋葱保持系SB2四分体发育时期的花药cDNA为模板克隆了AcAMS(KY296301)基因,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458 bp,推测编码485个氨基酸,通过BLASTp比对发现AcAMS与AoAMS(Asparagus officinalis L.),MaAMS(Musa acuminata subsp.malaccensis),PdAMS(Phoenix dactylifera L.),EgAMS(Elaeis guineensis)的同源性均大于50%,进化树分析显示,AcAMS与石刁柏的AoAMS在同一分枝上,亲缘关系最近。经与其他物种的AMS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发现AcAMS存在bHLH(basic helix-loop-helix)结构域,属于MYC类亚家族bHLH转录因子。(2)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AMS基因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AcAMS在花药中表达量最高,在其他花器官中几乎不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比较其在不育系SA2及其保持系SB2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的表达差异,发现AcAMS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及四分体时期表达差异显着。(3)构建pGFP-AcAMS载体,采用PEG-Ga~(2+)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结果验证了该融合蛋白瞬时定位在细胞核内,与其转录因子核定位特性相同。(4)构建AcAMS的表达载体p1250-3301-AcAMS,利用花序侵染法遗传转化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经PPT抗性筛选及PCR鉴定后获得T1代植株,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株系表现为部分不育或完全不育,部分不育植株果荚短小,完全不育植株果荚极其短小且弯曲生长,转基因株系花的雄蕊及雌蕊更长,花药颜色黯淡且干瘪,有活力的花粉粒明显少于野生型。检测转基因株系中AtAMS及其上下游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AtAMS显着上调,AtTDF1、AtMS188显着下调,而AtMGT5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样方法遗传转化ams突变体拟南芥,筛选出抗性苗。(5)构建AcAMS CRISPR/Cas9基因编辑敲除载体pHUN411-AcAMS,未来将用于洋葱遗传转化。(6)以洋葱的AcPDS部分序列(333 bp)和AcAMS部分序列(384 bp),构建基因沉默载体pTRV2-AcPDS、pTRV2-AcAMS,拟建立洋葱VIGS转化体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曹琼文[10](2019)在《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胡萝卜(Daucus carota L.)是世界十大蔬菜作物之一,含有丰富的α-和β-胡萝卜素。国内外规模化胡萝卜生产基地大多使用杂交品种,采用雄性不育途径选育而成。胡萝卜雄性不育为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主要有褐药型和瓣化型。瓣化型雄性不育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其基本特征为雄蕊器官结构变为花瓣或萼片,无小孢子发生组织,但雌蕊器官正常。前期研究发现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系存在线粒体重组现象,并导致不育系中atp9终止密码子发生非同义突变导致编码区延长,比可育系多了13个氨基酸,ATP9在不育系中过量表达,被认为可能与瓣化型雄性不育相关。也有研究发现瓣化型雄性不育系花发育的早期氧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及控制2-3轮花发育两个MADS-box核基因DcMADS2和DcMADS3的表达受到抑制。但目前关于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基因组层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瓣化型雄性不育系(P2S)及其保持系(P2M)为试验材料,比较其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差异,并进行线粒体基因组重测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与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为深入开展雄性不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2M和P2S中大多数线粒体长度在0.6~1.5μm之间,大小正常,但在P2S叶片细胞中发现超大线粒体(>5μm)现象,且内嵴堆迭。叶片细胞中P2S平均每个细胞中含有4.8个线粒体,P2M中含有8.4个。花序细胞中P2S平均每个细胞含有5.2个线粒体,包括空泡化线粒体1.3个;P2M中含有9.0个,包括空泡化线粒体0.7个。通过基因组重测序,P2S和P2M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74,155 bp、281,120 bp,其中P2S缺失了6965 bp,两者之间存在7处结构变异(SV),这也导致3个orf缺失,分别是orf27、orf32、orf34,这可能与P2S中线粒体数量减少,内嵴堆迭,空泡化严重密切相关。2、以P2M为对照,P2S基因区共发现46处SNP变异和6处InDel变异,通过TMHMM软件预测P2S中变异基因以及缺失orf的跨膜结构,初选出6个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分别为:orf27、orf30、orf32、orf34、orf40a、orf26。通过对花发育3个时期的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orf27、orf30、orf32、orf34在P2S和P2M中存在显着差异,可作为候选基因深入开展相关功能的研究。3、根据P2S中SV变异设计4对特异引物,通过对不同基因型不育系和保持系、国内地方资源以及杂交品种的多态性检测,发现国内个别地方资源存在单个不育带型,但在不育材料中同时存在4个不育条带。MtD_1-4标记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的符合率分别为:96.2%、100%、96.2%、100%,可作为检测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源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恢复系的选育是辣椒CMS叁系育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发现了1个新的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候选基因CA00g82510(CM334,Capsicum annuum L.),并开发了相关分子标记。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7013A’(C. annuum L.)及其保持系‘77013’(C. annuum L.)和恢复系‘IVF2014032’(C. annuum L.)为材料,利用‘77013A’和‘IVF2014032’构建F2代分离群体。经遗传分析表明‘IVF2014032’含有单显性恢复基因位点,命名为CaRf032。利用‘77013’和‘IVF2014032’基因组重测序SNP数据,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将CaRf032定位于辣椒‘Zunla-1’(C. annuum L.)基因组6号染色体8.56 Mb区间。进一步以上述基因组重测序SNP位点,设计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引物,利用11对引物和441株F2分离群体单株,将CaRf032定位于249.41kb区间,侧翼标记为S1350和S1367。在侧翼标记之间设计8个新的KASP标记,从2877株F2大群体中筛选重组单株23株,将候选区间缩小至148.05 kb。利用在线FGENESH软件,预测此精细定位区间参考‘Zunla-1’基因组有22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其中1个ORF含有叁角状五肽重复(pentatricopeptide repeat,PPR)结构,此ORF所在的区域‘Zunla-1’基因组于1.2 kb后有1.0 kb的空缺(gap),但前1.2 kb与辣椒‘CM334’基因组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CA00g82510一致。CA00g82510全长1752bp,无内含子,与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PPR基因Solyc06g007300.2相似度83%,预测编码1个含有58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恢复系‘IVF2014032’中CA00g82510预测编码氨基酸与‘CM334’的完全一致,但在保持系‘77013’中因1 198 bp处发生单碱基突变(C/T)而产生提前终止密码子,预测的编码蛋白比恢复系减少了184个氨基酸;利用CA00g82510亲本差异SNP位点开发的5个多态性KASP标记与CaRf032共分离;RT-PCR分析发现,CA00g82510在不育系和恢复系花蕾中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CA00g82510为辣椒‘IVF2014032’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位点CaRf032的候选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7-113A’与其保持系线粒体差异基因发掘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张正海,曹亚从,于海龙,朱砚姝,白锐琴.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CaRf032的精细定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李蓉,林春晶,彭宝,丁孝羊,李永宽.不同异交率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录组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9

[4].郭强,王英哲,陈晶晶,周仂,徐博.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microRNA的鉴定[J].草地学报.2019

[5].郝苗苗,阳文龙,张爱民.多组学分析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姜慧,杨梦醒,陈为,刘学群,王春台.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290功能域的初步研究[J].生物技术.2019

[7].任伟.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orf160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D].长春理工大学.2019

[8].孟畅.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鉴选及育性恢复的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袁巧玲.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AcAMS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

[10].曹琼文.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控制一些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3 所得序列为环状 mtDNA 中部分序列原位杂交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基因同源性达

标签:;  ;  ;  ;  ;  ;  ;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论文_李斌,郑杰,孔祥军,李敏,廖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