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器结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反应器,流体力学,吸收塔,堆肥,混合器,隔板,弧形。
反应器结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科程,李梦凯,JENSENM.B.,强志民[1](2019)在《水处理光电催化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布设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催化(PEC)反应器内部结构的优化布设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一种蓝色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板,探究了PEC反应器内各布设因素对亚甲基蓝(M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板与光源中心距离的减小、阳极板旋转角度的减小及阳极板数量的增加均会导致MB降解速率的加快.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布设因素对MB的降解影响均可归因为紫外(UV)辐照强度.MB的PEC降解速率与阳极板表面UV辐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其线性拟合公式的斜率(0.00219)和截距(0.0049)分别反映了UV光子应用于阳极催化氧化和直接光降解MB的相对效果,揭示了各反应对MB降解速率的贡献.此外,不同内径(64、72和80 mm)的PEC反应器对比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径越小,MB降解速率越快,但内径为80 mm的反应器降解MB的单位电能消耗(E_(EO))最低(17.24 kWh·m~(-3)·order~(-1)).最后,量化分析了不同内径反应器中阳极催化氧化和直接光降解对MB降解速率的贡献,为PEC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田健[2](2019)在《吸收氧化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收氧化反应器内部存在支撑柱、分区隔板等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结构、不同工况下设备进行受力分析,完成设备结构优化。通过对支撑柱及罐顶受力分析研究,确定支撑柱导向结构设置方法并选取最优的罐顶半径;通过对分区隔板承载能力和受力分析,提出采用弧形分区隔板结构并研究确定弧形半径,降低分区隔板厚度及肋条规格及数量。(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9年11期)
胡效东,孙建桂,贾祥正,孙启童[3](2019)在《大开孔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结构优化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开孔甲醇制烯烃装置为研究对象,针对上端筋板与筒体连接处存在的应力集中现象,在保证容器安全性的前提下,设计出加筋板、加补强圈和增加厚度的方法,组合出四种不同的计算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应用ANSYS分析软件,获得四种方案的应力分布,并进行应力评定与实验模型的应力测试。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利用ANSYS软件对容器的优化是有效的。结果表明,采用加筋板、加补强圈和增加厚度,或者叁者并用,均能够保证大开孔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性。对于该压力容器,采用增加筋板,并增加筒体厚度(和斜接管相同)所用金属材料最少,材料成本最低,对于此类容器推荐使用加筋板补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张帅,李玉然,李建新,黄世平,王斌[4](2019)在《基于活性炭法烟气净化工艺的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炭法烟气净化工艺可同时脱除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目前在国内已应用于有色冶炼烟气、钢铁烧结烟气、焦化焦炉烟气等。活性炭工艺的核心设备为吸附塔,吸附塔内部结构影响整个系统的净化效率和运行能耗。通过CFD模拟了采用不同内构件时吸附塔内部的烟气流场、温度和压力分布,并与工业化小试实验研究对比,发现优化插板布置方式可以较好的实现烟气折流,使烟气更均匀地分布在活性炭床层,有利于实现污染物的高效脱除。(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张丽,高军虎,杨勇,李永旺[5](2019)在《浆态床反应器内构件结构优化与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浆态床反应器内构件降液管内的流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变化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冷漠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所用多相流模型的可靠性与结果的可信性。研究结果表明,降液管顶端增加扩大段,排布位置越靠近壁面,管内气液分离越充分,降液管内外循环液速越大,可以增强反应器塔底的湍流强度,改善催化剂颗粒在反应器轴向的均匀分布,防止固体催化剂在塔底沉积,强化整个反应器轴向传热,避免反应器飞温。(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张金强,刘仁鑫,杨卫平[6](2020)在《基于CFD的堆肥反应器通气搅拌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堆肥反应器的分散性能会直接影响好氧堆肥反应的进程和结果,而堆肥反应器的通气搅拌结构是影响其分散性能的关键部件。为改善好氧堆肥反应器的分散性能,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实验室用堆肥反应器的单层通气桨叶结构、单层通气桨叶双层搅拌桨叶结构和叁层通气桨叶结构分别进行了气液两相流模拟,对比分析了这3种通气搅拌结构性能的优劣,并进一步研究了单层通气桨叶双层搅拌桨叶结构的安放角对其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层通气桨叶双层搅拌桨叶式通气搅拌结构的分散性能更佳,堆肥反应器有较高平均气含率为0.408,不均匀性系数为0.035;不同安放角下,堆肥反应器内湍动能的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沿径向呈现双峰趋势,而堆肥反应器的单位体积功率随着安放角的增大而增大;综合考虑,通风搅拌结构的安放角为45°时,堆肥反应器的平均气含率最高且搅拌功率适宜,更适于气液混合搅拌。该结果可为堆肥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5期)
孙家鹏,王正江[7](2019)在《PTA加氢反应器的选材与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PTA加氢反应器为例,对选材、结构优化设计等进行论述,针对PTA加氢反应器的腐蚀情况,采用抗腐蚀性好,对裂纹敏感性小的材料。此外,通过在氢气入口采用喉型冷氢接管改进结构,避免氢气入口接管的疲劳失效问题;通过对PTA加氢反应器的进料口进料管结构的优化,减少物料对上封头堆焊层的腐蚀。(本文来源于《一重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吴晶,刘佳薇,王静[8](2019)在《基于CFD的开式微藻反应器中混合器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跑道池中藻液的混合性能不足,将用于封闭管式微藻反应器的静态混合器引入敞开式跑道池中,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混合器的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并引入平均光暗循环周期(T_(av))和单位功耗下光梯度方向上的速度(η)来评价藻液的混合性能.首先通过添加混合器并改变其排列方式研究其对藻液的光梯度方向速度、功耗及光暗循环周期的影响,然后运用正交试验法综合分析了叶片的横纵向排列方式、叶片起始位置及蹼轮转速对两个性能指标的影响.优化后的试验方案:蹼轮转速为11 r/min,叶片组数为3,叶片列数为2,弯道距离为100 mm.在该方案下,藻液的混合性能最佳,T_(av)缩短了59.7%,η增大了35%.(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雷[9](2019)在《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行业的发展,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越来越大,此类废水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进行生化处理。铁碳微电解是一种理想的难降解废水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的色度和毒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铁碳微电解长期运行会出现铁碳填料钝化、板结,从而降低工艺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本论文将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ILAR)与微电解技术相结合形成新型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ICE)反应器。由于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内部多相流动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未能形成系统的设计理论,使得内循环反应器的研究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限制了反应器在工业中的应用。本文从ICE反应器结构优化与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研究方法,利用气液两相与气液固叁相模型对ICE反应器进行结构优化。气液两相采用VOF模型,以液相速度及气含率径向分布参数为指标,研究结构参数(高径比、直径比、底隙高度和布水管数目等)对内部气液流动状态的影响。气液固叁相采用欧拉-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气液曳力采用Schiller-naumannl模型,气固和液固均采用Gidspow模型,以固相径向分布与气含率径向分布等流体力学参数为指标,优化ICE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其次,通过模拟溶解氧浓度场分布,探讨了气含率与溶解氧的相关性,证实了在反应器内部能实现污染物的同步氧化与还原处理。通过模拟获得的最佳结构参数为:高径比4:1、直径比为7:1、底隙高度为90 mm、采用均匀布水和4根布水管。基于上述优化参数设计的实验规模的ICE反应器应用于模拟废水及实际工业废水处理。首先,以化学需氧量(COD)及苯胺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模拟废水展开实验研究,探讨曝气量、处理时间、pH及铁碳比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不同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模拟苯胺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最佳处理条件下,通过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离子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检测方法分析苯胺的降解途径。其次,利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对实际焦化废水展开实验研究。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曝气量为0.13 m~3/h、铁碳比为1:1、pH为2.3及反应时间为90 min,其平均COD去除率为67.77%,色度去除率为93.75%。处理后废水的COD浓度均达到80 mg/L以下,满足焦化废水排放标准。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动态连续实验,反应器连续运行4个月并未出现填料板结钝化的现象。最后,根据模拟优化参数和实验结果,设计出用于工业废水处理规模的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期刊2019-06-25)
于磊[10](2019)在《加氢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和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加氢反应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加氢反应器是压力容器的一种,在原油炼制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和使用条件十分严格,经常伴随着高温和高压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时,反应器承受着巨大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另外,炼油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反应器也面临着被腐蚀的风险。因此,从安全性来考虑,反应器的设计和制造要求非常严格。然而,目前加氢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方法主要依靠借助工程经验手工完成,而且为了防止安全事故,设计过程中结构尺寸的富余量很大,这就导致加氢反应器的制造效率很低且成本很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加氢反应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等方面着手系统地评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并给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反应器结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吸收氧化反应器内部存在支撑柱、分区隔板等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结构、不同工况下设备进行受力分析,完成设备结构优化。通过对支撑柱及罐顶受力分析研究,确定支撑柱导向结构设置方法并选取最优的罐顶半径;通过对分区隔板承载能力和受力分析,提出采用弧形分区隔板结构并研究确定弧形半径,降低分区隔板厚度及肋条规格及数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器结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科程,李梦凯,JENSENM.B.,强志民.水处理光电催化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布设机理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田健.吸收氧化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
[3].胡效东,孙建桂,贾祥正,孙启童.大开孔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结构优化数值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张帅,李玉然,李建新,黄世平,王斌.基于活性炭法烟气净化工艺的反应器内部结构优化[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张丽,高军虎,杨勇,李永旺.浆态床反应器内构件结构优化与流场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6].张金强,刘仁鑫,杨卫平.基于CFD的堆肥反应器通气搅拌结构优化设计[J].农机化研究.2020
[7].孙家鹏,王正江.PTA加氢反应器的选材与结构优化设计[J].一重技术.2019
[8].吴晶,刘佳薇,王静.基于CFD的开式微藻反应器中混合器结构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张雷.内循环式铁碳微电解反应器结构优化与性能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9
[10].于磊.加氢反应器结构设计与优化现状分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