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储备功能论文_沈英皓,孙惠川,周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脏储备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脏,功能,肝功能,吲哚,肝硬化,肝癌,切除术。

肝脏储备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沈英皓,孙惠川,周俭[1](2019)在《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储备功能是影响患者肝切除术耐受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目前的术前评估方式,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而影响治疗效果。国际肝脏外科学组于2011年制定了PHFL的标准,依据该标准PHLF发生率仍有9.0%~18.6%~([1-2])。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肝衰竭指标主要反映肝脏的胆色素代谢、蛋白合成、凝血功能、部分解毒能力以及肝脏受损的程度,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来间接预测肝脏耐受进一步打击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评估指标和评分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矿,施建芳,周玮[2](2019)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6例为研究组,根据Child-Pugh分级不同将其分为A级组、B级组及C级组,并选取我院同期行肝脏检查的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对各肝段信号强度(SI)进行记录,对全肝不同时相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进行计算,测量患者肝脏体积(LV)。结果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SI值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随分级升高SI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RE值与研究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分级之间RE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LV及LV/SLV在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不同分级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LV、LV/SLV与ICG-R15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E、LV×RE及LV/SLV×RE与ICG-R15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可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SI、RE反映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集合肝脏体积可提高RE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在肝功能损伤程度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32期)

周红宇,周昌文[3](2019)在《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及其比值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硬化是多种急慢性肝病的终末期病变,我国以乙肝后肝硬化最常见。患者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则主要以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面对损伤、打击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代偿潜能;准确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Child-Pugh分级,但其亦存在"地板效应"和"(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彦蓉[4](2019)在《TEG在肝硬化中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在肝硬化中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住院治疗的3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白蛋白、INR5项指标计算肝功能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通过总胆红素、INR、肌酐、病因4项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利用这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根据CTP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Child-A组、Child-B组、Child-C组,比较3组间TEG参数有无差异;同时根据MELD评分<15分,15~24分,≥25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MELD-1组、MELD-2组、MELD-3组,比较3组间TEG参数有无差异。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350例肝硬化患者TEG参数与CTP、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2.根据肝硬化患者入院时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104例)与未出血组(246例),统计两组间临床资料(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血栓形成、内镜下治疗史、脾切史)、实验室指标(WBC、PLT、ALT、AST、CHE、TBIL、ALB、CRE、Na、PT、INR、APTT、Fg)及TEG参数,经单因素分析后,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1.CTP分级增加,TEG参数中K值逐渐延长,Angle、MA和CI逐渐缩短,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Child-C组与Chlid-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LD分组增加,TEG参数中R值、K值逐渐延长,Angle、MA和CI逐渐缩短,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MELD-2组与MELD-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值与CTP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194,P<0.05);K值与CTP、MELD评分呈正相关(r=0.246、r=0.194,均P<0.05);Angle、MA、CI与CTP、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0.219、r=-0.242、r=-0.323、r=-0.322、r=-0.269、r=-0.313,均P<0.05)。4.上消化道出血史(?~2=29.541,P<0.05)、内镜下治疗史(?~2=13.347,P<0.05)、ALT(Z=-2.168,P<0.05)、AST(Z=-3.772,P<0.05)、TBIL(Z=-5.530,P<0.05)、APTT(Z=-2.318,P<0.05)、Fg(t=2.756,P<0.05)、R值(t=4.131,P<0.05)、K值(t=-2.047,P<0.05)均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5.上消化道出血史(OR=2.748,95%CI:1.624~4.648,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OR=0.615,95%CI:0.403~0.939,P<0.05)、K值延长(OR=1.144,95%CI:1.033~1.267,P<0.05)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6.上消化道出血史和K值预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8(95%CI:0.596~0.721)、0.568(95%CI:0.503~0.634)],其中K值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3.65min,灵敏度为45.2%,特异度为67.9%。结论:1.TEG参数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具有相关性,随着肝脏储备功能的下降,R值、K值逐渐延长,Angle、MA、CI逐渐缩短。2.上消化道出血史、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K值延长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TEG参数中的K值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最高。(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黄丽雯,周健,刘黎[5](2019)在《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在乙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ICG R15)滞留率在乙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CTP评分分为A级(55例)、B级(50例)和C级(47例)。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水平,不同CTP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水平、MELD评分,分析ICGR15水平和MELD评分的相关性关系,比较ICGR15水平和MELD评分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R15水平(31.25±8.33)明显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97±1.52)(P<0.05);不同CTP分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水平、MELD评分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且随着CTP分级加重,ICG R15水平、MELD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ICG R15水平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性关系(r=0.472,P<0.05);ICGR15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优于MELD评分。结论 ICG R15在乙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5-16)

赵鱼扉,史政荣[6](2019)在《肝脏储备功能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切除和肝移植是治愈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及精准外科的发展,肝脏手术的成功率日益上升,但肝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前准确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是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对肝脏储备功能临床应用于肝病患者的评估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刘向东[7](2019)在《~(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在兔肝损伤模型中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在兔肝损伤模型中对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作用,为建立一种更加准确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肝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提供新思路。方法: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25%肝切除组、50%肝切除组、75%肝切除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只。运用~(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技术扫描4组新西兰白兔,观察肝胆动态显像所获得的动态影像、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图以及核医学功能性指标(T_(peak)、Ex_(15)、HLI_5、HH_(15)、LHL_(15))随着肝切除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筛选最佳储备功能评价指标。第二部分新西兰白兔72只,随机分为6组,CCL4组及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胆道梗阻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运用~(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技术扫描6组新西兰白兔,观察肝胆动态显像所获得的动态影像、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以及核医学功能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分光光度法测定6组新西兰白兔的ICGR15。取各组血清及肝脏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水平,HE染色测定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分析比较HLI_5、LHL_(15)以及ICGR15与病理损伤评分的相关性。根据不同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分析比较HLI_5、LHL_(15)与ICGR1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敏感性。结果:第一部分结果示:1.肝胆动态显像结果示模型组肝脏内显像剂排泄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缓。2.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示随着肝脏切除率的增高,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上升及下降趋势均逐渐减缓。3.模型组HLI_5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肝切除率的增多,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LHL_(15)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着肝切除率的增多,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结果示:1.CCL4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上升及下降趋势减缓;HLI_5以及ICGR15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L_(1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γ-GGT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LI_5、ICGR15与病理损伤评分呈正相关,LHL_(15)与病理损伤评分呈负相关,HLI_5(r=0.755,P=0.004)、LHL_(15)(r=-0.823,P=0.001)与病理损伤评分的相关性大于ICGR15(r=0.731,P=0.007)。2.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上升及下降趋势减缓;HLI_5以及ICGR15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L_(1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γ-GGT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LI_5、ICGR15与病理损伤评分呈正相关,LHL_(15)与病理损伤评分呈负相关,HLI_5(r=0.865,P<0.001)与病理损伤评分的相关性大于LHL_(15)(r=-0.58,P=0.048)以及ICGR15(r=0.801,P=0.002)。3.胆道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时间-放射性计数曲线上升及下降趋势减缓;HLI_5以及ICGR15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L_(15)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γ-GGT水平以及肝脏病理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LI_5、ICGR15与病理损伤评分呈正相关,LHL_(15)与病理损伤评分呈负相关,HLI_5(r=0.66,P=0.019)与病理损伤评分的相关性大于LHL_(15)(r=-0.535,P=0.073)以及ICGR15(r=0.59,P=0.043)。4.综合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肝损伤组HLI_5以及ICGR15明显升高,且随着损伤的加重,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HL_(15)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着损伤的加重,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LI_5(r=0.812,P<0.001)与病理损伤评分的相关性大于LHL_(15)(r=-0.701,P<0.001)以及ICGR15(r=0.749,P<0.001)。结论:1.~(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是一种可靠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其中5min心肝相关指数与肝脏受体指数是最为敏感的指标。2.相比于ICGR15,~(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在肝损伤模型中可能是一种更好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鲁俊玲,王冰洁,张佳光[8](2019)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之一,承担着代谢、合成、解毒、分泌、生物转化及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肝脏具有巨大的储备功能及再生能力,正常肝脏可耐受切除70%,而不出现明显的生理功能紊乱。若致肝损伤因素损害肝脏超过了肝脏的储备潜能,那么人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为肝脏疾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目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繁多,各有其优缺点,至今没有哪一种可以单独全面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本文将针对介绍的各种评估方法的特点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梁伟强,王猛[9](2019)在《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对扩大肝切除术和门静脉栓塞患者至关重要,但尚无任何一种检查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目前应用于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指标、临床评分系统(如 Child-Pugh 和 MELD 评分等)、动态定量检测肝脏清除功能(如吲哚靛青绿清除试验)、核素显像(如~(99m)锝-半乳糖基人血白蛋白显像和~(99m)锝-甲溴苯宁肝胆特异核素显像等)、CT 灌注成像、MRI(如 Gd-EOB-DTPA 增强 MRI)等。该文将综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黄红兰,唐琳梅,王代艳,周廷梅[10](2019)在《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肝脏疾病行肝叶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肝叶切除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肝储备功能测定及营养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及测定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31例,B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30例,C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23例,D组(ICGRI15≥10%且NRS-2002≥3分)2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康复指标显示,D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其他各组比较,均明显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上述指标均较A组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共出现18例并发症,其中A组发生率为3.23%,B组发生率为10.00%,C组发生率为17.39%,D组发生率为45.45%,A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且A、B、C叁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疾病患者肝叶切除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较差,对术后康复有不利影响,术前需对患者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予以准确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03期)

肝脏储备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6例为研究组,根据Child-Pugh分级不同将其分为A级组、B级组及C级组,并选取我院同期行肝脏检查的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对各肝段信号强度(SI)进行记录,对全肝不同时相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进行计算,测量患者肝脏体积(LV)。结果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SI值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随分级升高SI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RE值与研究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分级之间RE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LV及LV/SLV在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不同分级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LV、LV/SLV与ICG-R15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E、LV×RE及LV/SLV×RE与ICG-R15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可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SI、RE反映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集合肝脏体积可提高RE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在肝功能损伤程度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脏储备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沈英皓,孙惠川,周俭.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9

[2].刘矿,施建芳,周玮.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9

[3].周红宇,周昌文.血清球蛋白、胆碱酯酶及其比值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9

[4].李彦蓉.TEG在肝硬化中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D].延安大学.2019

[5].黄丽雯,周健,刘黎.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在乙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C].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2019

[6].赵鱼扉,史政荣.肝脏储备功能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9

[7].刘向东.~(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在兔肝损伤模型中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的实验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9

[8].鲁俊玲,王冰洁,张佳光.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方法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9

[9].梁伟强,王猛.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J].新医学.2019

[10].黄红兰,唐琳梅,王代艳,周廷梅.术前肝储备功能及营养状态对肝脏疾病行肝叶切除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论文知识图

6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结构框图新西兰大白兔腹部CT平扫(白色箭头为肿...5自主研制的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 肝切除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分析仪核...肝癌新西兰大白兔肝肿瘤组织学表现瘤细...

标签:;  ;  ;  ;  ;  ;  ;  

肝脏储备功能论文_沈英皓,孙惠川,周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