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结构包括可降解背板、自锁定连接装置、正齿、单锁孔、中嵌孔、可降解融合块、通孔、背齿,可降解背板与可降解融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结构上设有自锁定连接装置,将融合器准确放置在准确位置后,确认可降解融合块是否完全与颈椎内部嵌合在一起,令锁定锥深处自动嵌入实现预备的颈椎上的嵌孔,令其完全嵌合,当锁定锥在伸出的过程中凸环受到限位环的限制,避免锁定锥脱落,在手术中装入人体颈椎间隙时,可以通过融合器上的自锁定机构,在颈椎复原的过程中,主动锁定并保证连接区有安全的弹性区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可降解背板(1)、自锁定连接装置(2)、正齿(3)、单锁孔(4)、中嵌孔(5)、可降解融合块(6)、通孔(7)、背齿(8),所述可降解背板(1)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6)顶端左右两侧,所述正齿(3)设于可降解融合块(6)顶端面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单锁孔(4)设于中嵌孔(5)右侧且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中嵌孔(5)设于降解融合块(6)正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7)设于可降解背板(1)顶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2)包括锁定锥(21)、限位环(22)、伸缩杆(23)、槽条(24)、凸环(25)、定接管(26),所述锁定锥(21)共设有四个,所述锁定锥(21)贯穿于限位环(22)轴心位置,所述限位环(22)共设有四个,所述凸环(25)共设有四个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伸缩杆(23)靠近定接管(26)一端的外环面,所述定接管(26)共设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6)左右两端,所述锁定锥(21)靠近凸环(25)一端与伸缩杆(23)远离凸环(25)一端为一体化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可降解背板(1)、自锁定连接装置(2)、正齿(3)、单锁孔(4)、中嵌孔(5)、可降解融合块(6)、通孔(7)、背齿(8),所述可降解背板(1)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6)顶端左右两侧,所述正齿(3)设于可降解融合块(6)顶端面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单锁孔(4)设于中嵌孔(5)右侧且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中嵌孔(5)设于降解融合块(6)正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7)设于可降解背板(1)顶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2)包括锁定锥(21)、限位环(22)、伸缩杆(23)、槽条(24)、凸环(25)、定接管(26),所述锁定锥(21)共设有四个,所述锁定锥(21)贯穿于限位环(22)轴心位置,所述限位环(22)共设有四个,所述凸环(25)共设有四个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伸缩杆(23)靠近定接管(26)一端的外环面,所述定接管(26)共设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6)左右两端,所述锁定锥(21)靠近凸环(25)一端与伸缩杆(23)远离凸环(25)一端为一体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22)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齿(8)设于可降解融合块(6)背部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条(24)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条(24)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定接管(26)。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属于颈椎融合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于上世纪50年代首次报道,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类颈椎退变性疾病,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自体骨成骨活性好,融合率高,且不存在免疫排斥等问题,被认为是植骨融合的“金标准”。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0882381.5的一种颈椎融合器,由第一融合器本体和第二融合器本体装配组成,所述颈椎融合器中央设有植骨孔,植骨孔中设有定位针,所述颈椎融合器的上下表面还设有防滑块,所述植骨孔的两侧还设有辅助定位孔,但是该现有技术在手术中装入人体颈椎间隙时,需要通过复杂的定位操作,才能保证颈椎与融合器之间的连接具有安全的弹性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手术中装入人体颈椎间隙时,需要通过复杂的定位操作,才能保证颈椎与融合器之间的连接具有安全的弹性区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其结构包括可降解背板、自锁定连接装置、正齿、单锁孔、中嵌孔、可降解融合块、通孔、背齿,所述可降解背板与可降解融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顶端左右两侧,所述正齿设于可降解融合块顶端面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单锁孔设于中嵌孔右侧且与可降解融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中嵌孔设于降解融合块正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可降解融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设于可降解背板顶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包括锁定锥、限位环、伸缩杆、槽条、凸环、定接管,所述锁定锥共设有四个,所述锁定锥贯穿于限位环轴心位置,所述限位环共设有四个,所述凸环共设有四个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伸缩杆靠近定接管一端的外环面,所述定接管共设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左右两端,所述锁定锥靠近凸环一端与伸缩杆远离凸环一端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环与可降解融合块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背齿设于可降解融合块背部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槽条与可降解融合块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槽条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定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可降解融合块采用聚乳酸-磷酸三钙材料制成,融合后的排异几率低。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锥采用纳米β材料制成,融合性高,免疫排斥率低。
有益效果<\/u>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结构上设有自锁定连接装置,将融合器准确放置在准确位置后,确认可降解融合块是否完全与颈椎内部嵌合在一起,当可降解融合块嵌入时,由于可降解融合块的安装过程中会产生轻微形变,以完全符合颈椎内部的活动的需求,当可降解融合块形变的过程中,槽条内部受到挤压,内部生理盐水向两端输送,令锁定锥深处自动嵌入实现预备的颈椎上的嵌孔,令其完全嵌合,当锁定锥在伸出的过程中凸环受到限位环的限制,避免锁定锥脱落,在手术中装入人体颈椎间隙时,可以通过融合器上的自锁定机构,在颈椎复原的过程中,主动锁定并保证连接区有安全的弹性区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锁定连接装置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可降解背板-1、自锁定连接装置-2、正齿-3、单锁孔-4、中嵌孔-5、可降解融合块-6、通孔-7、背齿-8、锁定锥-21、限位环-22、伸缩杆-23、槽条-24、凸环-25、定接管-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可降解背板1、自锁定连接装置2、正齿3、单锁孔4、中嵌孔5、可降解融合块6、通孔7、背齿8,所述可降解背板1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6顶端左右两侧,所述正齿3设于可降解融合块6顶端面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单锁孔4设于中嵌孔5右侧且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中嵌孔5设于降解融合块6正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通孔7设于可降解背板1顶端面中间位置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自锁定连接装置2包括锁定锥21、限位环22、伸缩杆23、槽条24、凸环25、定接管26,所述锁定锥21共设有四个,所述锁定锥21贯穿于限位环22轴心位置,所述限位环22共设有四个,所述凸环25共设有四个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伸缩杆23靠近定接管26一端的外环面,所述定接管26共设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可降解融合块6左右两端,所述锁定锥21靠近凸环25一端与伸缩杆23远离凸环25一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限位环22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背齿8设于可降解融合块6背部且与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槽条24与可降解融合块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槽条24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定接管26,所述可降解融合块6采用聚乳酸-磷酸三钙材料制成,融合后的排异几率低,所述锁定锥21采用纳米β材料制成,融合性高,免疫排斥率低。
本专利所说的伸缩杆23是塑料片材卷制而成的可伸缩空心圆柱体杆,所述位块,就是限制位置的环状物,控制行程的,有固定式,有可调节式。
例如,骨科手术医生在为患者植入颈椎融合器时,将融合器准确放置在准确位置后,确认可降解融合块6是否完全与颈椎内部嵌合在一起,当可降解融合块6嵌入时,由于可降解融合块6的安装过程中会产生轻微形变,以完全符合颈椎内部的活动的需求,当可降解融合块6形变的过程中,槽条24内部受到挤压,内部生理盐水向两端输送,令锁定锥21深处自动嵌入实现预备的颈椎上的嵌孔,令其完全嵌合,当锁定锥21在伸出的过程中凸环25受到限位环22的限制,避免锁定锥21脱落,可降解融合块6采用医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在手术中装入人体颈椎间隙时,需要通过复杂的定位操作,才能保证颈椎与融合器之间的连接具有安全的弹性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降解自锁定颈椎融合器,结构上设有自锁定连接装置,将融合器准确放置在准确位置后,确认可降解融合块6是否完全与颈椎内部嵌合在一起,当可降解融合块6嵌入时,由于可降解融合块6的安装过程中会产生轻微形变,以完全符合颈椎内部的活动的需求,当可降解融合块6形变的过程中,槽条24内部受到挤压,内部生理盐水向两端输送,令锁定锥21深处自动嵌入实现预备的颈椎上的嵌孔,令其完全嵌合,当锁定锥21在伸出的过程中凸环25受到限位环22的限制,避免锁定锥21脱落,在手术中装入人体颈椎间隙时,可以通过融合器上的自锁定机构,在颈椎复原的过程中,主动锁定并保证连接区有安全的弹性区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5192.1
申请日:2019-01-0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1143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A61F 2/44
专利分类号:A61F2/44
范畴分类:16E;
申请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第一申请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申请人地址:351100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东圳东路999号
发明人:陈宣煌;林海滨;蔡涵华;张国栋;陈旭
第一发明人:陈宣煌
当前权利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代理人:李宏伟
代理机构:1153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颈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