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体积性肝移植论文_高红强,刘静,李志强,王海雷,赵雄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体积性肝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移植,体积,大鼠,血红素,模型,家兔,胆红素。

减体积性肝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高红强,刘静,李志强,王海雷,赵雄齐[1](2019)在《乌司他丁干预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的肝脏代谢》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乌司他丁在肝切除、肝移植后抗炎、脏器保护、改善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然而其作用的microRNA调控机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模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乌司他丁干预microRNA及蛋白组学的变化,并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和蛋白中预测microRNA对其靶向蛋白的调控,为乌司他丁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深入的理论依据。方法:以Kamada的双袖套法为基础建立40%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实验分2组:实验组在肝移植后0,12,24,36,48 h经腹腔注入乌司他丁(100 U/g);对照组在同样时间点注入生理盐水2 mL。在移植后24,48 h取2组大鼠肝脏分别行microRNA芯片检查及蛋白质质谱分析。将二者的结果输入mirTarBase软件进行靶基因预测。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mi RNAs有19个,蛋白丰度表达差异超过1.5倍的蛋白有17个,靶基因预测发现一组具有强力证据推荐的microRNA目标蛋白的调控通道:rno-mi R-181a-5p和Gpx1;②结果表明,模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乌司他丁的使用,改变了rno-mi R-181a-5p的表达,rno-mi R-181a-5p通过调控Gpx1表达来改善模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的代谢,这可能是乌司他丁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莽源祎,李立,冉江华,张升宁,刘静[2](2018)在《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和FK-409探究其对受体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30%体积供肝行SD大鼠同系肝移植,监测术后门静脉压力、血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水平和术后生存时间,构建有效的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利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作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干预手段将受体大鼠分为特利加压素处理组、FK-409处理组、特利加压素处理联合FK-409处理组和对照组,监测术后各组门静脉压力、血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水平和术后生存时间,统计并分析特利加压素处理联合FK-409处理对减体积肝移植移植肝的保护作用.结果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门静脉压力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ALT、总胆红素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联合使用特利加压素、FK-409可有效保护移植肝脏.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可有效保护大鼠减体积肝移植中移植肝,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方案可能成为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症防治的潜在药物处理方案.(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英鹏,李立,陈刚,白建华,刘其雨[3](2018)在《减体积肝移植在大鼠脂肪肝供肝肝移植模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肝移植供体缺乏,脂肪肝在人群中发病率高,中度以上脂肪肝作为边缘供体,肝移植后移植物丢失风险高,为提高这类供体利用率,需要建立稳定的大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建立适合脂肪肝供肝的稳定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随机各选取20对SD-SD脂肪肝供肝肝移植大鼠,全体积组行全体积原位肝移植术,减体积组行减体积肝移植术。供肝恢复灌流后,观察记录两组大鼠呼吸动度、呼吸频率、心跳及大血管充盈情况,术后观察大鼠恢复情况,解剖死亡大鼠了解死因;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作比较;两组大鼠术后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大鼠术后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评估差异性。结果与结论:(1)供肝恢复灌注后,全体积组肝移植受体大鼠呼吸频率、心率快于减体积肝移植组受体大鼠(P<0.05),下腔静脉充盈情况相对较差;(2)减体积组受体大鼠术后一般情况恢复好于全体积组大鼠;(3)全体积组修肝时间短于减体积组,但受体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减体积组(P<0.05);全体积组受体大鼠术后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减体积组,主要死亡原因是腹腔出血、空气栓塞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两组受体大鼠后续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4)两组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肝酶学和总胆红素总体差异无显着性意义,病理组织学表现相似;(5)综上,脂肪肝供肝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解决了脂肪肝供肝全体积肝移植术中术野暴露不清、术后易致受体大鼠循环失稳的问题,是研究脂肪肝供肝肝移植的理想动物模型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黄明,秦雪琴,陈悦,吴文琴,雷尚芳[4](2017)在《红景天苷对家兔50%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家兔50%减体积原位肝移植实验性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不手术,B、C组先采用小肠切除-吻合术建立POFs模型,造模第10天将两组肝脏进行交叉50%减体积原位移植,术后C组用10g/L红景天苷按2mL/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治疗7d;A组、B组按1mL/kg剂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检测3组家兔造模前、肝移植术后24h和治疗第7天大脑皮质电位、外周血5-羟色胺(5-HT)和垂体生长激素(GH)水平,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 C组家兔治疗第7天与肝移植术后24h及B组比较,5-HT、大脑皮质电位及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均明显降低,GH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着意义(F=50.21~102.75,q=3.98~14.02,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降低家兔50%减体积原位肝移植实验性POFs并促进肝功能恢复,对家兔实验性POFs有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绕绕[5](2017)在《HO-1转染BM MSCs保护减体积肝移植:通过ERK/mTOR途径调节自噬发挥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MSCs)可以通过参与调节移植免疫和修复损伤组织来保护移植肝脏,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自噬是真核细胞生物依赖溶酶体途径降解受损细胞器、蛋白质及不被利用生物大分子的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物学过程。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reduced-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RSLT)排斥反应模型,研究载有HO-1基因的腺病毒转染BM MSCs(HO-1/BM MSCs)对减体积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自噬是否参与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本研究首先提取BM MSCs,将携带目的基因HO-1的腺病毒转染BM MSCs,并制备HO-1/BM MSCs,同时制备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将实验分为叁组:BM MSCs组、HO-1/BM MSCs组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移植术后即刻分别为阴茎背静脉注射等量的BM MSCs、HO-1/BM MSCs和NS,并分别于移植术后0、1、3、5、7、10和14 d取各组肝脏组织标本待检。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移植肝脏的超微结构;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进行排斥反应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nght chain 3,LC3)、自噬调控因子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p-ER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mTOR)及p-mTOR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1.体外提取培养的BM MSCs经形态学、细胞表面标记及诱导分化能力鉴定,表明BM MSCs形态均一、纯度高及可向成脂、成骨细胞诱导分化;且HO-1成功转染到BM MSCs,转染率达85%以上。建立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反应模型,HO-1/BM MSCs组术后各个时间点急性排斥反应指数均低于NS组和BM MSCs组,术后14 d仍发挥作用,表明HO-1/BM MSCs对排斥和损伤修复的保护作用优于NS组和BM MSCs组。2.移植肝脏超微结构示HO-1/BM MSCs组与NS组、BM MSCs组比较,细胞核固缩不明显、损伤最轻,且双层膜包绕的自噬囊泡数量最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及Beclin-1表达含量随着移植术后时间推进和排斥反应加重,呈增多现象;且HO-1/BM MSCs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含量多于NS组及BM MSCs组。表明,自噬参与HO-1/BM MSCs对减体积移植肝脏的作用。3.p-ERK蛋白随移植时间推进和排斥反应损伤加重基本呈增多趋势,且HO-1/BM MSCs组蛋白表达含量最多,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一致;p-mTOR蛋白随着移植时间推进和排斥反应损伤加重基本呈减少趋势,且HO-1/BM MSCs组蛋白表达含量最少,与自噬相关蛋白及p-ERK蛋白呈相反表现。上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验证BM MSCs的提取、HO-1/BM MSCs的制备及50%减体积肝移植排斥模型的建立是符合实验要求的。且HO-1/BM MSCs可更好地发挥对减体积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肝组织超微结构形态学表现和自噬相关蛋白的测定证实自噬参与HO-1/BM MSCs对50%减体积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过程;进一步研究证明ERK/mTOR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参与了自噬的这一作用,即通过上调自噬相关蛋白来增强自噬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高红强[6](2016)在《MiR-199a-3p靶向NM23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microRNA表达谱变化背景: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未见调控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特异性微小RNA (miRNA)的报道。目的:分析miRNAs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各个时间点表达谱的变化,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干预策略提供靶标miRNAs,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amada的双袖套法为基础建立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和大鼠70%肝切除术模型,利用miRNAs基因芯片技术分别检测两种模型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等5个时间点miRNAs与假手术组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差异表达miRNAs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的功能。在差异表达的miRNAs中,通过靶基因预测寻找靶向NM23的目标miRNA。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脏组织中表达上调的miRNAs有11个,分别为let-7b-5p、let-7c-5p、miR-101a-3p、miR-103-3p、 miR-130a-3p、miR-142-5p、miR-186-5p、miR-199a-3p、miR-21-5p、221-3p、 miR-34a-5p;表达下调的miRNAs有4个miR-26b-5p、miR-150-5p、miR-19a-3p、 rno-miR-146-5p。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70%肝切除术后表达上调的miRNAs有let-7b-5p、let-7c-5p、let-7e-5p、miR-101a-3p、miR-103-3p、miR-130a-3p、 miR-199a-3p、miR-221-3p、miR-342-3p等9个,表达下调的有miR-23b-3p、 miR-150-5p。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差异表达的niRNAs中找到靶向NM23的miR-199a-3p,再行PCR检测miR-199a-3p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验证miRNAs基因芯片结果是否可信。结论:成功构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及大鼠70%肝切除模型,筛选出两种模型差异表达的miRNAs。分析差异表达miRNAs的变化趋势及意义。通过靶基因预测寻找靶向NM23的miR-199a-3p,并验证了芯片结果的可信性。第二部分MiR-199a-3p靶向NM23调控大鼠肝细胞增殖背景:MiR-199a和NM23在肿瘤领域研究较为深入,但在肝脏再生、肝细胞增殖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miR-199a-3p模拟物及阻遏物在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为下一步体内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人工合成miR-199a-3p模拟物,miR-199a-3p阻遏物及其各自阴性对照载体,分别转染SD大鼠BRL-3A肝细胞,实验分四组mimics组、mi-nc组,inhibitors组,in-nc组。转染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通过定量PCR分析各组细胞中NM23、Cyclin D1、PCNA的mRNA变化;转染后24小时、48小时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各组细胞中Cyclin D1、NM23和PCNA蛋白的变化;免疫组化比较NM23、Cyclin D1、PCNA、ki-67阳性细胞比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各周期比例;转染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用CCK 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转染后12小时,各组细胞NM23、CyclinD1和PCNA的mRN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染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inhibitors组NM23、CyclinD1和PCNA的mRNA含量较in-nc组显着增多(P<0.05),另一方面mimics组的NM23、CyclinD1和PCNA的mRNA含量较mi-nc组显着降低(P<0.05),且以NM23的升高变化最为明显(P<0.01)。转染后48小时、72小时,inhibitors组NM23、CyclinD1和PCNA的蛋白表达量量较in-nc组显着增多(P<0.05),另一方面mimics组的NM23、CyclinD1和PCNA的mRNA及蛋白的含量较mi-nc组显着降低(P<0.05),且以NM23的升高变化最为明显(P<0.01)。免疫组化显示,inhibitors组M23、Cyclin D1、PCNA、ki-67阳性细胞比率均高于mi-nc组(P<0.05),mimics组M23、Cyclin D1、PCNA、ki-67阳性细胞比率均低于mi-nc组(P<0.05)。inhibitors组的GO/G1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in-nc组(P<0.05),mimics组的GO/G1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mi-nc组(P<0.05)。同时,inhibitors组的S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mi-nc组(P<0.05),inhibitors组的S期细胞比率明显低于in-nc组(P<0.05)。CCK-8检测细胞增殖表明inhibitors组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in-nc组(P<0.05), mimics组的增殖速度明显慢于mi-nc组(P<0.05)。结论:靶基因预测软件成功找到靶向NM23的miR-199a-3p。成功合成miR-199a-3p mimics, miR-199a-3p inhibitors及其各自阴性对照载体,并转染SD大鼠BRL-3A肝细。miR-199a-3p inhibitors可以上调NM23表达,促进肝细胞增殖,miR-199a-3p mimics可以下调NM23表达,抑制肝细胞增殖。证实了miR-199a-3p mimics, miR-199a-3p inhibitors在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第叁部分MiR-199a-3p慢病毒载体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影响背景: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不仅是肝切除导致的肝脏体积减少,还有冷灌注、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肝脏再生有其独特性。第二部分实验证实了miR-199a-3p mimics,miR-199a-3pinhibitors通过干预NM23表达调控大鼠肝细胞增殖。目的:通过miR-199a-3p慢病毒载体干预NM23表达观察miR-199a-3p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以第一部分所建成功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实验分为4个组,miR-199a-3p过表达载体组(OE), miR-199a-3p过表达阴性对照组(OE-NC), miR-199a-3p抑制载体组(IN),miR-199a-3p抑制阴性对照组(IN-NC)。构建上述四种慢病毒载体,分别在术前3天转染至减体积肝移植供体中。术后1天、3天、5天、7天定量PCR检测各组肝组织NM23、PCNA、Cyclin D1的mRNA表达变化情况。术后3天、5天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各组肝组织NM23、 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检测T4M23、Cyclin D1、PCNA、ki-67阳性细胞比率。检测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计算肝脏再生率,绘制生存曲线,研究miR-199a-3p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中的作用。结果:术后1天四组肝组织NM23、PCNA、Cyclin D1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5天、7天等3个时间点IN组叁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IN-NC组(P<0.05),OE组叁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OE-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5天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M23、PCNA、CyclinD1蛋白的表达,IN组叁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IN-NC组(P<0.05),OE组叁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OE-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IN组M23、Cyclin D1、PCNA、ki-67阳性细胞比率均高于IN-NC组(P<0.05),OE组M23、Cyclin D1、PCNA、ki-67阳性细胞比率均低于OE-NC组(P<0.05),术后第3天至第7天IN组肝脏再生率均明显高于IN-NC组(P<0.05),而OE组肝脏再生率均明显低于OE-NC组(P<0.05);在术后大鼠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等方面,IN组、OE组与各自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合成miR-199a-3p过表达载体,miR-199a-3p抑制载体及其各自阴性对照载体,分别转染至大鼠减体积肝移植的供体中。实验发现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的供体中miR-199a-3p抑制慢病毒载体上调了NM23的表达,miR-199a-3p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下调了NM23的表达。同时cyclinD1、PCNA、Ki67也随之变化。在NM23、cyclinD1、PCNA、Ki67变化最为显着的时间点,大鼠肝脏再生率也随之变化,说明miR-199a-3p通过干预NM23表达,间接地调控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高红强,李志强,王海富,薛国友,刘静[7](2016)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组织miRNAs表达谱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是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未见调控活体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特异性微小RNA(miRNA)的报道。目的:分析miRNAs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各时间点表达谱的变化,挑选并验证目的 miRNAs,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干预策略提供靶标miRNAs,为临床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利用miRNAs基因芯片技术检测miRNAs表达谱的差异。在差异表达的miRNAs中挑选出目的 miRNAs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验证芯片结果的可信性。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脏组织中表达上调的miRNAs有11个,分别为let-7b-5p,let-7c-5p,miR-101a-3p,miR-103-3p,miR-130a-3p,miR-142-5p,miR-186-5p,miR-199a-3p,miR-21-5p,221-3p,miR-34a-5p;表达下调的miRNAs有4个miR-26b-5p,miR-150-5p,miR-19a-3p,rno-miR-146-5p。将挑选出的目的 miRNAs进行PCR验证发现,miR-221-3p,miR-199a-3p在24 h,48 h,1周表达量与所对应的芯片结果近似,各自变化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说明miRNA芯片结果可信。结果证实,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伴有miRNAs表达谱的变化,实验挑选并验证了目的 miRNAs。(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李志强[8](2015)在《NM23-E2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为进一步进行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和前提条件。方法:1.实验大鼠均为健康的SD大鼠体重260-280g,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受体体重相差10g左右,一般为供体体重比受体体重轻。2.供体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在供肝切取过程中切除肝脏的左外侧叶、叁角叶和尾状叶(约占全肝体积的40%-50%),修肝时将套管柄置于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的正前方,将幽门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左侧,即肝脏的左侧;将右肾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右侧,即肝脏的右侧;供肝套管完成后用灌注液对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进行冲洗;然后以左膈静脉为标识点进行8-0无损伤血管缝线吊线。3.受体切肝前单人裸眼操作,从新肝移植开始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供体完成胆道支撑架安置以后,受体即开始手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左、右侧予以“8”字缝合固定,后壁和前壁均采用连续缝合予以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双袖套法,胆道支撑管法,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4.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恢复情况,解剖死亡大鼠了解死因。结果: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供体手术时间为32±2min,修肝时间为7±2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4±3min,无肝期时间为18±3min,供肝的冷保存时间为51±3min。手术的成功率为92%,术后1d的存活率为95%,术后3d的存活率为85%,术后5d存活率为80%,术后7d存活率为75%。结论:1.大鼠减体积模型采用供体灌注完成后,在供肝切取的过程中进行相应肝叶的切除,即可获得高质量、满意的减体积供肝。供、受体手术配合,尽量的缩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精细血管吻合技术缩短无肝期、减少术后出血,对诸多细节操作的改进等。这些可以尽量的减少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提高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2.成功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进行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的再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部分NM23-E2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在成功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NM23-E2基因作用于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进展阶段,通过调节肝脏增殖周期的Cyclin 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而对肝细胞再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以第一部分所建成功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实验分为五个组,减体积肝移植组(空白对照组),NM23-E2 NC组,NM23-E2过表达组,shRNA NC组,shRNA组。构建、扩增、筛选、鉴定及包装NM23-E2过表达、干扰慢病毒载体及各自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门静脉套管前注射上述慢病毒载体,肝移植术后5天处死大鼠,获取肝脏标本,进行荧光蛋白检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对各组肝组织NM23-E2、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检测,定量PCR检测各组肝组织NM23-E2、PCNA、Cyclin D1 mRNA表达变化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检测叁种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门静脉套管前注射过表达及干扰的NM23-E2慢病毒载体5天后,相应的荧光蛋白在肝组织内有明显的表达,表明慢病毒载体携带的过表达及干扰基因已成功转染入供肝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M23-E2、PCNA、Cyclin D1蛋白的表达:NM23-E2过表达组叁种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shRNA组叁种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PCR检测肝组织NM23-E2、PC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NM23-E2过表达组叁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shRNA组叁种蛋白mRNA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NM23-E2过表达NC组、NM23-E2干扰NC组中叁组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NM23-E2、PCNA、Cyclin D1蛋白阳性细胞在NM23-E2过表达组呈强阳性,在shRNA组呈阴性,在Control组、NM23-E2NC组和shRNANC组呈中度阳性和弱阳性。结论:运用慢病毒载体携带过表达及干扰的NM23-E2经门静脉可以有效地转染到供肝细胞。减体积肝移植后过表达的NM23-E2载体对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调控作用成正向调控作用,shRNA载体对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调控作用成负向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刘静,李立,冉江华,张升宁,李来邦[9](2015)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能量差异蛋白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蛋白质组学是一项比较成熟的科研技术,已经在肝移植基础研究领域中初步得到应用,但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未曾报道。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与肝脏能量代谢蛋白相关的差异蛋白。方法:肝移植的供体是Lewis雌性大鼠,受体是Wistar雄性大鼠,供受体体质量差约20 g;移植肝质量/受体肝质量≈50%。采用改良减体积肝移植模型。获取供体肝组织过程中按照要求进行减体积,修整供体肝脏,将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套入不同型号的套管以备套入受体的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胆道用细小支撑管植入供体的胆管中以备插入到受体的胆管中;最后进行受体的肝移植,受体先切除受体的原来肝脏组织,然后将准备好的供体肝脏植入受体中。造模后1,3和7 d获取移植肝脏组织,然后与预先获取冻存的供、受体肝脏组织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再利用串联质谱分析及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采用变化倍数大于10倍为标准进行差异蛋白点的选择,结果总共发现了72个差异点,通过鉴定,最终32个蛋白的功能比较明确,其中有ATP合成酶β亚基、电子转化黄素蛋白β多肽和质子转运ATP合成酶3个蛋白参与了细胞能量代谢的过程,其分布于肝移植后的第1和7天,占6%。(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18期)

刘静,李立,冉江华,张升宁,李来邦[10](2015)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细胞骨架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及相关技术研究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参与细胞骨架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实验首先用改良法建立Lewis—Wistar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然后在术后1,3和7 d获取移植术后肝脏组织,最后应用蛋白组学技术与预先获取的供、受体原肝脏组织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再利用串联质谱(MS-MS)分析及数据库对胶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本次实验中所有蛋白质点采用变化倍数大于10倍为标准进行差异蛋白点的选择,结果总共发现了72个差异点,应用串联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等对差异质点进行分析和鉴定,发现有32个蛋白的功能比较明确,其中有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在减体积移植术后肝脏参与细胞骨架的过程,表达变化比较明显,差异蛋白质点总数占所有差异表达质点的7%.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研究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骨架差异蛋白的变化,对于进一步研究细胞骨架蛋白在肝移植术后肝脏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减体积性肝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和FK-409探究其对受体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30%体积供肝行SD大鼠同系肝移植,监测术后门静脉压力、血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水平和术后生存时间,构建有效的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利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作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干预手段将受体大鼠分为特利加压素处理组、FK-409处理组、特利加压素处理联合FK-409处理组和对照组,监测术后各组门静脉压力、血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水平和术后生存时间,统计并分析特利加压素处理联合FK-409处理对减体积肝移植移植肝的保护作用.结果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门静脉压力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ALT、总胆红素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联合使用特利加压素、FK-409可有效保护移植肝脏.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可有效保护大鼠减体积肝移植中移植肝,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方案可能成为减体积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症防治的潜在药物处理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体积性肝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高红强,刘静,李志强,王海雷,赵雄齐.乌司他丁干预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的肝脏代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莽源祎,李立,冉江华,张升宁,刘静.特利加压素联合FK-409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8

[3].赵英鹏,李立,陈刚,白建华,刘其雨.减体积肝移植在大鼠脂肪肝供肝肝移植模型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4].黄明,秦雪琴,陈悦,吴文琴,雷尚芳.红景天苷对家兔50%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7

[5].王绕绕.HO-1转染BMMSCs保护减体积肝移植:通过ERK/mTOR途径调节自噬发挥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7

[6].高红强.MiR-199a-3p靶向NM23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的调控[D].昆明医科大学.2016

[7].高红强,李志强,王海富,薛国友,刘静.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组织miRNAs表达谱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8].李志强.NM23-E2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中的作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5

[9].刘静,李立,冉江华,张升宁,李来邦.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肝脏能量差异蛋白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10].刘静,李立,冉江华,张升宁,李来邦.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细胞骨架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常用的移植术式-图13-2-3 背驮式肝移植术毕...常用的移植术式-图13-2-4 减体积性肝移常用的移植术式-(2)常用的移植术式-(1)常用的移植术式-图13-2-5 活体部分肝移植(...减体积性肝移植(右半肝供肝均带...

标签:;  ;  ;  ;  ;  ;  ;  

减体积性肝移植论文_高红强,刘静,李志强,王海雷,赵雄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