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配色论文_牟竟晓,吕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配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计算机,色差,分散染料,技术,针织物,模型,基础。

计算机配色论文文献综述

牟竟晓,吕伟[1](2019)在《背衬对计算机配色精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有一定不透明度的纸张上建立配色数据库及预测配方时,选取不同的背衬会得到不同颜色测量结果,影响配色模型的参数,进而得到不同的配色精度。因此,为保证配色的准确性,需规范测色背衬的选取。在计算机配色过程中,使用符合ISO 13655—2017规定的常用标准黑背衬和标准白背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在黑、白不同背衬下,几种常见印刷介质上的配色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介质上配方与目标色的平均色差,垫黑时为2.575,垫白时为3.553,因此计算机配色在标准黑背衬条件下展现出更加优越的配色精度,建议在配色过程中选用黑色背衬。(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杜庆华[2](2019)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课程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课程建设情况,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本文来源于《纺织服装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杨红英,张靖晶,杨志晖,刘淑云,谢宛姿[3](2019)在《计算机配色基础数据合理性的检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纺织加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计算机配色日益受到关注,其成功率不仅取决于配色理论和算法,还受限于配色基础数据。在传统的准确性分析方法基础上,增加色域分析,并以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织物建立基础数据为例研讨计算机配色基础数据的合理性。结果显示:5类准确性分析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检验基础数据的精准性,以帮助剔除大误差数据;新尝试的两种色域分析方法从平面和纵向叁个维度获得色料的可拼配范围,可以协助建立全光谱广色域的配色基础数据库。计算机配色基础数据合理性检验功能的智能化发展,更有利于建立精准的全光谱广色域的基础数据库,以提高一次配色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靖晶[4](2019)在《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配色作为纺织加工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计算机配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初次配方不准确、多次修色仍无法配出等问题。这其中原因很多,既包含计算机配色理论与实际染料上染并不完全相符造成的配色理论误差,也有织物染色、测色、配色等环节引进的误差。根据计算机配色流程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重点研究了叁刺激值计算、色差公式选择、实验误差表征、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合理性检验、配色效果及评价这几个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问题。叁刺激值作为计算机配色最基础的一个参数,其计算精度随测色仪器、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而异,通过探究针对测量带宽和间隔的14种改进方法、针对测量范围弥补的3种外延方法,发现Table LWL算法和相应的外延方法均非常显着地提高了计算精度。选择色差公式时,利用显色系中色卡规律排列且与人眼视觉感受一致的特点,通过计算相邻色卡之间的色差,发现CAM16-UCS整体表现最好,能够反馈给计算机配色准确的色差值。计算机配色对样品的精度要求很高,用具体的色差数值表征实验误差,帮助判断此来源误差是否符合配色的要求。建立一个准确的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配色程序成功运用的基础,在传统的准确性检验上增加色域分析,帮助建立精准的全光谱广色域基础数据库,使其能够准确地服务于计算机配色。选择合适的评价计算机配色效果的方法以准确比较不同程序的配色效果,进而帮助改进程序。综上所述,计算机配色不可避免会包含很多误差,从配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其中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与改进对其他问题都有促进效果,对计算机配色整体精度的提高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是提高计算机配色精度的现实而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万星,吕新广[5](2019)在《油墨红外光谱相似度与计算机配色精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高精度的配色样品,提出了一种配色方法—成分分析配色法。该方法将化学分析法与计算机配色相结合,其核心是选取与目标色成分最接近的油墨进行配色,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色彩匹配,为计算机配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目标色成分相近的油墨配色效果验证:使用某种油墨印制目标色,并用相同的油墨进行配色,以实现目标色成分与配色色样成分的一致性。使用叁个不同品牌的油墨对目标色进行配色,比较配色精度及效率。使用泗联牌叁种颜色油墨以任意比例通过印刷适性仪IGT-CI(荷兰)印制目标色,这些目标色包括间色和复色,各3个色样;使用配色软件X-Rite color master(美国)建立泗联、东洋、牡丹叁个品牌油墨的配色基础数据库,并对不同目标色进行配色。结果表明使用与目标色相同的泗联油墨的配色精度远高于东洋、牡丹两个品牌的油墨,配色色差整体都很小,校正1~2次就能得到小于1.0的色差,最小达到0.36,几乎实现了目标色的同色同谱匹配。实验验证了成分分析配色法的核心"选取与目标色成分最接近的油墨进行配色,可以实现高精度色彩匹配"的可行性。判别目标色与配色油墨在成分上区别的化学分析工具探讨:为了判别目标色色料与配色油墨在成分上有区别,尝试使用"红外光谱相似度"作为判别的分析工具。使用红外光谱仪Thermo Nicolet 6700(美国)测出泗联、东洋、牡丹叁个品牌的叁种颜色油墨的红外光谱图,使用OMNIC软件中的相关性算法得到它们与目标色油墨的红外光谱相似度,并计算出平均相似度;将各品牌油墨的红外光谱相似度与其配色实验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红外光谱相似度作为化学分析判别工具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泗联牌油墨与目标色的平均红外光谱相似度为100%,东洋的为86.53%,牡丹的为64.63%。当校正次数相同时,泗联油墨配色色差最小,配色精度最高;东洋次之,是泗联油墨配色色差的2倍左右;牡丹最差,是泗联油墨配色色差的3倍以上。配色结果与其红外光谱相似度的规律是一致的,目标色油墨与配色油墨之间的红外光谱相似度越高,越容易得到高精度的配色样品。实验证明了用成分分析配色法获得高精度的色彩匹配是可行的,使用红外光谱相似度作为目标色与配色油墨在成分上的分析工具对判别配色精度是有效的。今后的工作将探讨红外光谱相似度与配色精度间的相关性数值关系,以及进一步寻求更为有效的化学分析方法来判断目标色色料与配色油墨之间的成分关系。(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张贵,王美佳,杨爱民[6](2019)在《计算机测配色在涤纶织物精准配方染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涤纶针织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工艺为应用案例,介绍了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在精准配方染色工艺中的运用,其流程包括基础色样的制作、基础色样数据库的建立和检验以及应用基础色样数据库进行配色和修正。生产实践表明,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在涤纶针织物染色工艺的确定过程中,一次修色成功率为80%,二次修色成功率为100%,基本保证了精准配方染色工艺实施过程中快速和准确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染整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刘会,陈双喜,戴桦根,陈杰[7](2019)在《浅谈AR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测配色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与工程实践切合度越来越高,出现了课堂、设备、指导老师、教学内容的耦合度不高的现象。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将AR技术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测配色实训教学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从改革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案等层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AR技术对高职教育中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刘越,李琼,莫林祥,郝昆玥[8](2019)在《色叁角法与计算机配色法在黑色分散染料拼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分散染料是目前应用量较大的一类品种,构成黑色分散染料的各组分拼混比例多由色叁角法或计算机测配色法实验确定,该比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染料包括染色纺织品的色光以及表观色深度等染色性能。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筛选的一组中温型分散染料分别通过色叁角法和计算机测配色法进行以染色样品的明度值L、K/S为评价目标的拼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色叁角法确定黑色分散染料的拼混比例虽然实验工作量大,但趋近方式所获得的拼混比例结果更为精确,所得黑色拼混型分散染料可以实现明度值L*=14. 70的深黑色染色织物,表明拼色组分的选取及其拼混比例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建勇,黄烨,谭学强[9](2018)在《色纺纱的计算机配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色纺纱配色原理复杂,难以对其进行颜色预测和配色的问题,归纳分析了几种可用于色纺纱计算机配色的预测模型在应用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Stearns-Noechel模型、Kubelka-Munk理论、BP神经模型的计算精度较理想,Friele模型精度较低;Stearns-Noechel模型和Friele模型需求解未知参数且参数对预测精度影响较大,Kubelka-Munk理论与理想条件仍有差距且计算烦琐,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训练样本加强泛化能力。最后指出:色纺纱的配色应在继续提高传统配色模型精度的同时,改进求解配色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寻求新型配色模型;同时应注重企业个性化的参数设定,以及通过原液着色纤维的标准化,简化配色中的复杂计算,提高色纺纱的计算机配色技术水平。(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怀芳,张晓莉,张林,刘杰[10](2018)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颜色科学及计算机测配色”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颜色科学及计算机测配色"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当前印染行业的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要求,对重组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以小组任务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结合小组任务模式改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及通过加强该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本文来源于《纺织服装教育》期刊2018年05期)

计算机配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课程建设情况,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配色论文参考文献

[1].牟竟晓,吕伟.背衬对计算机配色精度的影响[J].包装学报.2019

[2].杜庆华.高职院校“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课程的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9

[3].杨红英,张靖晶,杨志晖,刘淑云,谢宛姿.计算机配色基础数据合理性的检验方法[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9

[4].张靖晶.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5].万星,吕新广.油墨红外光谱相似度与计算机配色精度的关系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6].张贵,王美佳,杨爱民.计算机测配色在涤纶织物精准配方染色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9

[7].刘会,陈双喜,戴桦根,陈杰.浅谈AR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测配色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9

[8].刘越,李琼,莫林祥,郝昆玥.色叁角法与计算机配色法在黑色分散染料拼混中的应用[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9].刘建勇,黄烨,谭学强.色纺纱的计算机配色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8

[10].王怀芳,张晓莉,张林,刘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颜色科学及计算机测配色”课程的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8

论文知识图

单色色种的粉体粒度分布图计算机配色流程算法示意图计算机配色软件运算界面计算机配色实验之一(可调色光混合...计算机配色算法计算机配色软件主界面附

标签:;  ;  ;  ;  ;  ;  ;  

计算机配色论文_牟竟晓,吕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