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变形论文_陈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力,梁柱,稳定性,测量,端面,近景,机械。

力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陈庭[1](2019)在《船舶尾轴机械初始力变形对密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船舶尾轴密封温度场中,应用传统分析方法无法考虑初始力变形对温度场影响,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严重误差,为弥补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对尾轴上的端面变形结构进行计算,在此结构上建立密封环初始力变形方程,由此得出影响密封温度场的因素,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密封空间中的温度场进行计算。使用优化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发现初始力变形程度越强,密封温度场内的温度越高,平均误差值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低了4.3。(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姜尚磊,孙玉文[2](2018)在《考虑静力变形影响下的薄壁件铣削颤振稳定性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薄壁件铣削加工中,静力变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仅使加工中实际径向切深偏离名义值,还导致刀具-工件啮合角边界发生改变。针对这个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个精准的考虑静力变形影响的薄壁件铣削动力学模型。模型中,为综合考虑刀具-工件接触区域内的多点接触结构动态特性和多点接触静力变形,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薄壁件进行离散化处理,与此同时将工件划分成相应的轴向微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柔性迭代策略用于求解静力变形和因此导致的变化啮合角边界。进而考虑实际材料去除的影响,通过同时修正工件有限元模型的结构静、动力学刚度,获取薄壁铣削动力学系统在每个加工位置处的时变多模态动力学参数。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通过一个拓展的二阶半离散求解得出。对此,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壁厚的薄壁件用于实验验证。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薄壁件铣削颤振稳定性。本文研究可为后续颤振抑制方案设计以及无颤振加工参数优化提供有效指导。(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李阳,陈再良,朱志豪,张彤[3](2017)在《基于铣头静力变形的一种切削参数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机床使用附件铣头后,机床系统刚度有所下降,导致加工精度降低。因此,为使铣头的受力变形在可控的允许范围内,对切削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运用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和数值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将铣头切削参数与静力变形用关系式量化联系在一起,为铣头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个新的约束标准。(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7年10期)

李涛,杨伟红,贺鹏,陶龙光[4](2017)在《考虑桩-土界面力学特性的桩体内力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北京地铁10号线巴沟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建立考虑桩-土接触界面力学特性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桩体受力变形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土体内摩擦角、界面法向耦合弹簧摩擦系数、界面切向耦合弹簧摩擦系数3个因素对桩体内力及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的内摩擦角的增大,桩的弯矩减小,桩的水平位移减小,且影响程度逐渐减弱;随着法向耦合弹簧摩擦系数的增大,桩的最大弯矩和最大水平位移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切向耦合弹簧摩擦系数对桩的弯矩和水平位移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陈芮[5](2017)在《近景摄影测量在车辆静力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崛起,汽车变形检测作为汽车研发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已经成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新领域。本文结合目前车辆变形检测的现状,在深入研究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可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代替传统的测量技术对车辆静力变形进行测量,论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近景摄影测量成像特征及坐标系转换关系。以中心投影模型为基础阐述摄影测量的成像规律。通过对中心投影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实物和影像的最基本关系m=h/c=X/x’,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近景摄影测量的四大坐标系的转换关系,为近景摄影测量图像解析处理提供理论支持。(2)分析图像识别技术并通过MATLAB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高精度识别。将图像的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对标定板角点的识别上,结合高斯滤波、亚像素边缘检测等,实现了近景摄影测量图像识别的研究。(3)分析摄影测量的误差来源并运用相机标定对误差进行优化。本文提出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相机的畸变误差:径向畸变、切向畸变和像平面畸变。通过对这些畸变量的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实现对相机的标定。(4)根据德国摄影测量精度检测准则VDI/VDE part 1,对实验的摄影测量设备进行精度检测实验。通过对7段基准长度进行多次测量,求取系统的最大测量误差E为0.4mm/1200mm。为近景摄影测量在车辆静力变形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高精度的测量依据。(5)运用近景摄影测量实现车辆静力变形检测。以某大型牵引货车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对比不同状态的点云数据,获得车辆底盘硬点的位移量。结果表明:货车中桥下推力杆中心在Z方向的位移变化量左侧为152.597mm,右侧为149.892mm,满足检测方提供的变化量150±5mm的区间范围。实现了近景摄影测量在车辆静力变形检测中的应用创新。(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4-20)

李靖,何明锋,李文武,陈晖[6](2017)在《壁后空洞对电力隧道长期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软岩隧道在空洞存在情况下管片的长期受力变形特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管片壁后空洞对管片内力和变形在全寿命阶段的影响规律,并与无空洞工况模拟结果作了对比,得出了空洞对所在区域附近剪切应变和水平位移产生较大影响,在全寿命阶段对管片弯矩影响较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01期)

袁玮玮,刁安娜,王亚洲,陆征[7](2016)在《螺杆膨胀机转子力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流固耦合方法对螺杆膨胀机转子的力变形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内部流场,计算出气体压力,将其耦合到转子表面,计算出转子的变形量。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再依赖经验值,并且气体压力计算更为准确,通过模拟流场直接计算出气体压力,代替传统方法的预估值,从而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设备与管道》期刊2016年05期)

魏还俊[8](2016)在《金属结构梁柱节点标准化力变形曲线与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在大震情况下,一般都是通过概念设计和相应的构造措施来满足抗震第叁水准的设防要求,在评判标准上,只有整体上的层间位移角这一个指标,而构件和节点层次则没有具体量化相应的指标;随着住宅产业化在国内的兴起,低层全装配式铝合金别墅这种完全不需任何现场湿作业的建筑也应运而生,然而该建筑梁柱连接一般达不到通常意义上的刚性连接,而规范只有刚性连接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表,全装配式这种半刚性连接建筑的框架柱设计和验算便遇到了壁垒。本文首先从我国常用钢材的单调加载本构、循环加载本构出发,分别选取了比较符合我国常用钢材本构的理论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全焊梁柱节点的滞回曲线,论证了循环组合强化本构更适合作为我国大震下的钢材性能本构关系曲线。随后介绍了钢节点性能参数的获取途径以及ASCE41-13性能参数表格中一些物理指标转换成中国单位的方法,选取了我国文献中六种刚性梁柱节点塑性转角与ASCE41-13进行对比,还从外伸式梁柱端板连接节点和T型钢梁柱节点的破坏模式出发,得到了两种梁柱节点在各破坏模式下的屈服弯矩、破坏弯矩,从而得出了其标准化力变形曲线并与我国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ASCE41-13给出的梁柱节点性能参数可能相对保守。最后,基于四个基本假设,并根据梁的转角位移关系以及用稳定函数表达的柱子转角位移方程,写出了梁端、柱端弯矩;根据结构力学中不平衡弯矩根据刚度分配的原理,写出了梁端弯矩分配给柱的不平衡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和柱的弯矩平衡,得到一系列线性方程;由结构失稳时该方程组系数行列式为零这个条件得出关于计算长度系数的表达式,突破了全装配式建筑框架柱设计和验算的壁垒。(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3-19)

许杨,王玉玲,胡小红[9](2015)在《初始力变形对船舶艉轴机械密封温度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密封温度场传统分析方法不考虑初始力变形对温度场影响,假设认为密封端面平行,计算得到密封环温度与实际温度存在较大的偏差。建立考虑初始力变形的艉轴密封装置的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分析软件通过间接耦合法研究特定工况下船舶艉轴机械密封端面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密封环内温度沿轴向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数值分析方法考虑了初始力变形的作用,得到的密封端面径向最高温度发生在靠近端面变形后实际接触的内径位置,而不是传统方法的靠近内径处;相比传统方法,提出的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端面比压更大,端面温度更高,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以及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密封材料时。(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5年08期)

于东健[10](2015)在《柱下梁板式筏基反力变形及破坏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梁板式筏基是我国高层建筑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相比于平板式筏基,因为梁和板之间存在刚度的突变,梁板式筏基在变形、地基反力分布和破坏特征方面都表现得更加复杂。本次试验分为互相独立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研究均匀柱荷载作用下,柱下梁板式筏基在梁高不变、板厚变化的情况下的变形、反力分布和破坏特征;第二部分研究非均匀柱荷载作用下,框架柱下梁板式筏基的变形、反力分布和破坏特征,并与均匀柱荷载作用下的情况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对于刚性或半刚性梁(高跨比大于等于1/6)、柔性区格板(厚跨比小于1/6)的梁板式筏基,在荷载作用下,梁板基础呈现整体正向挠曲、内部板格区域反向挠曲特点。肋梁的破坏与否决定区格板的破坏形态。当梁的抗弯能力较强,梁对区格板四边约束作用明显,区格板先于梁发生破坏时,裂缝首先出现在板格上表面,呈现对角线破坏形态,随着区格板刚度的增加,区格板变形由反向挠曲逐渐转化为正向挠曲,当区格板的厚跨比不小于1/6时,梁板式筏基的力学特征接近于平板式筏基,板的刚度对调整地基反力和变形起主导作用,梁的作用已不明显;当梁的抗弯能力较弱并先于区格板发生破坏时,梁中部顶面首先开裂,裂缝向下延伸至板边,由板边沿平行于梁的方向向板中心呈渐进式破坏,裂缝贯通后呈十字交叉破坏形态。梁高跨比为1/6、区格板厚跨比为1/12的梁板式筏基,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内,对于承受均匀柱下荷载的中间板格,地基反力非直线分布,梁下平均反力与柱下平均反力相差不大,约为总平均反力的1.1~1.15倍,板下平均反力小于总平均反力,板格中点处的地基反力约为总平均反力的55%;对于承受非均匀柱下荷载的角部区域板格,角柱下地基反力与总平均反力的比值约为1.2,其余部位地基反力均小于总平均反力,区格板中心下的反力最小,约为角柱位置反力的40%,因此,对于角部板块区域除需保证梁的刚度,不至于发生抗弯破坏外,区格板刚度宜适当加强,通过板的整体刚度调整差异过大的地基反力分布。梁板式筏基的设计在满足柱受压强度的前提下,应根据基础梁交叉处的柱下节点冲切及板格冲切、剪切的最不利情况下确定板厚,根据肋梁的抗剪和抗弯确定梁高,同时尚应进行区格板以及肋梁下与板底交界面的抗弯抗裂验算;建议梁板式筏基梁的挠度控制指标不宜超过0.5‰,区格板的挠度控制指标不宜超过1‰。(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6-01)

力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薄壁件铣削加工中,静力变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不仅使加工中实际径向切深偏离名义值,还导致刀具-工件啮合角边界发生改变。针对这个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个精准的考虑静力变形影响的薄壁件铣削动力学模型。模型中,为综合考虑刀具-工件接触区域内的多点接触结构动态特性和多点接触静力变形,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薄壁件进行离散化处理,与此同时将工件划分成相应的轴向微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柔性迭代策略用于求解静力变形和因此导致的变化啮合角边界。进而考虑实际材料去除的影响,通过同时修正工件有限元模型的结构静、动力学刚度,获取薄壁铣削动力学系统在每个加工位置处的时变多模态动力学参数。系统的颤振稳定性通过一个拓展的二阶半离散求解得出。对此,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壁厚的薄壁件用于实验验证。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的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薄壁件铣削颤振稳定性。本文研究可为后续颤振抑制方案设计以及无颤振加工参数优化提供有效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陈庭.船舶尾轴机械初始力变形对密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姜尚磊,孙玉文.考虑静力变形影响下的薄壁件铣削颤振稳定性预报[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3].李阳,陈再良,朱志豪,张彤.基于铣头静力变形的一种切削参数约束[J].煤矿机械.2017

[4].李涛,杨伟红,贺鹏,陶龙光.考虑桩-土界面力学特性的桩体内力变形规律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7

[5].陈芮.近景摄影测量在车辆静力变形测量中的应用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6].李靖,何明锋,李文武,陈晖.壁后空洞对电力隧道长期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J].山西建筑.2017

[7].袁玮玮,刁安娜,王亚洲,陆征.螺杆膨胀机转子力变形分析[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6

[8].魏还俊.金属结构梁柱节点标准化力变形曲线与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许杨,王玉玲,胡小红.初始力变形对船舶艉轴机械密封温度场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5

[10].于东健.柱下梁板式筏基反力变形及破坏特征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

论文知识图

、pE与G关系花键轴冷滚压工艺分类破壳后的银杏果仁轴承底座力变形Fig.4-29Press...橡胶支撑环支撑条件与压电振子振动特...真应力-应变曲线

标签:;  ;  ;  ;  ;  ;  ;  

力变形论文_陈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