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演变机制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演变机制

论文摘要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是反映土壤质量好坏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太行山南麓不同恢复年限(33、45和49 a)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 25 mm)为主,大团聚体含量在80%以上,但恢复49 a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在0~50 cm各土层中均低于恢复33 a油松人工林,且在10~40 cm土层差异显著.随着油松人工林的逐步恢复,> 2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下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波动增加,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在0~40 cm深度范围内明显减小,2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可以作为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度量阈值.土壤黏粒会促使小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砂粒等能够促进小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向大粒级转化,从而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研究显示,油松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状态良好、稳定性强、分散性弱,但恢复到一定阶段会引起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这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机械组成变化等有直接关系.

论文目录

  • 1 数据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样品采集
  •   1.3 样品分析
  •   1.4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恢复年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状况
  •   2.2 不同恢复年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   2.3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状况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郭灵辉,张文旭,高江波,郝成元,张博,李琛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来源: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601580,41671098),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No.B2015-17)~~

    分类号: S714

    DO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9.05.06

    页码: 1861-1868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327K

    下载量: 214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J]. 草业科学 2017(05)
    • [2].集中土壤大团聚体测定方法[J]. 吉林农业 2018(09)
    • [3].土壤胶结物质分布特征及其对黄土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 [4].桂西北喀斯特典型土壤的大团聚体分级特征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5].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土壤大团聚体特征[J]. 生态学报 2014(07)
    • [6].长期不同施肥对塿土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 [7].冻融对五台山典型林线植被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5)
    • [8].水保措施对褐土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6)
    • [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大团聚体与抗冲性关系[J]. 人民长江 2017(11)
    • [10].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6)
    • [11].冻融对沼泽湿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06)
    • [12].施用4A沸石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09)
    • [13].长期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的作用[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2)
    • [14].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03)
    • [15].驻马哨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分析[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6].采煤沉陷区不同复垦林型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8)
    • [17].稻草灰对上海潮土改良的试验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06)
    • [18].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中不同活性有机碳从南到北的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3)
    • [19].农业废弃物料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土壤C和N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6)
    • [20].长期施肥对棕壤团聚体组成及其主要养分赋存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2)
    • [21].不同改良措施对排土场土壤微形态的影响[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05)
    • [22].长期施肥对潮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3(05)
    • [23].垄作免耕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温度和团聚体分布[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5)
    • [24].地面覆盖对核桃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4)
    • [25].秸秆和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6(02)
    • [26].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与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土壤 2014(06)
    • [27].添加玉米秸秆对黑土团聚体富里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7)
    • [28].长期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及化学结合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2(04)
    • [29].天津北大港沼泽湿地土壤团聚体碳组分对长期开垦的响应[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30].长施马粪对暗棕壤团聚体腐殖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7(05)

    标签:;  ;  ;  ;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演变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