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流动论文_郑功杭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状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状,油气,油水,球阀,疏水,性气,结构。

环状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郑功杭[1](2018)在《部分填充环状泡沬金属的管内流动冷凝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金属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骨架导热能力强等特点,将其填充在冷凝器的换热管内有望提高冷凝器的传热性能。本文首先以内壁填充环状泡沫金属管为研究对象,对纯蒸汽在泡沫金属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综合分析了蒸汽质量流量、泡沫金属PPI值、入口蒸汽压力、冷却水温度以及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对流动冷凝传热系数及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管的冷凝传热系数随着蒸汽质量流量和冷却水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泡沫金属PPI值、入口蒸汽压力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泡沫金属管的传热系数高于光管,其中10PPI的泡沫金属管内流动冷凝传热系数最高达光管的2倍。流动压降方面,泡沫金属管的压降随蒸汽质量流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泡沫金属PPI值、冷却水温度和不凝性气体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入口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减小。本文基于壁面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对泡沫金属管内的两相流型进行预测,结论如下:蒸汽质量流量为40kg/h时,管内流型为波状流和分层流;蒸汽质量流量为80kg/h时,管内流型包括环状流、波状流和分层流。本文采用单位质量能效系数法对比泡沫金属管与翅片管的传热和压降性能,结果表明泡沫金属管的传热能效高于翅片管,但泡沫金属管的压降能效低于翅片管。然后结合泡沫金属管内流动冷凝的传热和压降特性,对泡沫金属管传热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总结了已有的关于泡沫金属传热和压降关联式的研究。并在实验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环状泡沫金属管内流动冷凝传热系数与压降的预测关联式,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后,采用表面氧化和分子自组装技术对泡沫金属表面进行疏水改性处理。然后对纯蒸汽在疏水性环状泡沫金属管内流动冷凝的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疏水性泡沫金属管内平均冷凝传热系数是未处理泡沫金属管的近1.2倍。同时疏水性泡沫金属管内压降相比未处理的泡沫金属管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光管内流动压降。基于实验研究进一步开发了适用于疏水性泡沫金属管内流动冷凝传热和压降的预测关联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6)

江帆,岳鹏飞,黎斯杰,肖纳[2](2017)在《油水环状流在转动阀门内的流动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水环状流是一种低能耗的管道输送高黏度原油的方式,输送过程中会历经球阀,而球阀开闭动作会对环状流动产生影响。本文对阀门转动过程中环状流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为研究阀芯转动对油水环状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数据。采用CLSVOF模型与追踪油水界面,用滑移网格描述阀芯转动,并用标准湍流模型设置湍流,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阀芯转动过程中油水环状流的流动状态变化。结果表明,阀芯转动过程中,阀门内油水环状流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受阀门开启速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7年11期)

周策[3](2017)在《基于LIF的竖直向下环状流液膜流动结构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状流作为气液两相流的一种重要流型,其液相流量较小,流动过程动力消耗少并且具有良好的传质传热特性,已被广泛应用在化工、能源、冶金、航天等领域。准确测量其各项特征参数对于研究其流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光诱导荧光(LIF)是一种非侵入、高时空分辨率的多相流诊断技术。本文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沿管道轴向截面的竖直降膜和竖直向下的气液环状流液膜进行了测量。针对竖直降膜和气液两相环状流液膜,分别在不同液相雷诺数和不同气液相表观流速点进行了时空流动结构分析。对于沿管道径向截面的周向液膜,本文设计并分析优化了虚拟双视角视觉传感器,增大了周向液膜的有效测量视角。同时,利用优化的传感器进行了实际液膜测量。具体工作包含以下内容:1、在分析国内外环状流液膜测量技术基础上,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液膜进行非侵入、场测量。提取出不同液相雷诺数下的竖直降膜特征参数,并与国内外关于竖直降膜的经典研究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时频域及重建的液膜时空流动结构图像对液膜的流动波动状态及流动机理进行研究和分析。2、针对气液两相环状流,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不同气液相流速点对竖直向下管段内的环状流轴向液膜进行了测量分析。提取液膜特征参数,分析了气液相流速对液膜扰动波动的影响。对液膜的时空流动结构进行了重建,实现了对环状流液膜的时空流动结构及流动机理的研究分析。3、针对管道径向截面的周向液膜,为了增大有效测量视角,设计并优化了虚拟双视角视觉传感器,并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不同液相雷诺数下的实际液膜进行了拍摄。传感器装置可以在较高的时空分辨率下实现对周向液膜流动状态的测量。(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1-01)

江帆,岳鹏飞,黎斯杰,肖纳[4](2016)在《阀门内油水环状流的流动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水环状流是低能耗的管道输送高粘度原油的方式,球阀是石油管道运输的重要控制元件,由于球阀阀门开闭过程对环状流动产生影响,本文对阀门内油水环状流的两种特殊流动结构——漩涡与射流进行分析,为研究阀门开闭过程对油水环状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数据。采用CLSVOF模型追踪油水界面,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不同球阀阀门开度下油水环状流在球阀内及阀后的漩涡与射流结构,结果表明,小开度状况下,会形成复杂的漩涡与射流结构,对油水环状流流动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20)

丁国玉[5](2016)在《环状燃气管网非等温稳态流动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数学模型不适用于燃气环状管网的问题,基于燃气管网非等温稳态数学模型建立了汇流叁通非管元件数学模型,对管网非等温稳态数学模型的方程封闭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算例并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通过与Pipeline软件计算结果对比,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29%,验证了汇流叁通数学模型的适用及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期刊2016年04期)

王莹,孙启国,耿亚萌,陈东旭[6](2014)在《油气润滑环状流在突缩管内的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uent仿真软件,并定义了一种突缩系数,对不同气速和不同突缩系数下的油气润滑中油气两相环状流流经突缩管的流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突缩管内的油膜分布图,压降曲线以及速度分布图。(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年05期)

陈冲,高璞珍,谭思超,余志庭,陈先兵[7](2015)在《竖直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的流动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竖直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了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数值求解环状流的数学物理模型得到了环状流区域的压降梯度、沸腾传热系数和液膜内的速度分布。结果表明窄矩形通道内的环状流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环状流区域的压降梯度和沸腾传热系数,而且环状流液膜内速度在法向的分布是非线性的,在层流边界层区速度梯度较大。热通量和窄矩形通道的尺寸对液膜的流速有很大影响,随热通量的增加和窄矩形通道尺寸的减小液膜的流速逐渐增加,然而质量流速对液膜流速的影响较小,而且随质量流速的增加液膜的速度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跃飞[8](2014)在《油气环状流流动和润滑性能的实验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润滑区别于传统润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道内润滑油是由高速气体带动,并且以环状流的形式被输运的。正是这种特殊的输运方式,使得油气润滑的供油更精确、更均匀,润滑性能也优于传统油润滑。输油管道内环状流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而且环状流输运是否连续和稳定也与系统许多参数有关,所以开展油气润滑输油管道内环状流的形成、输运影响因素和环状流润滑性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针对油气环状流在油气混合器中的混合、水平管内的流动、应用于高速轴承的最终润滑这叁个油气润滑的不同阶段,较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油气环状流的形成、连续、稳定及润滑性能的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油气润滑的实际工况,设计了油气环状流混合和稳定输运的性能评价实验。该实验使用了实验室自主开发的油气润滑实验台,并选用了适用于油气环状流特点的ECT检测系统。(2)开展了油气润滑水平管环状流实验。实验研究了供油量和供气压力对水平管油膜厚度和油膜速度的影响规律,经过误差分析,实验误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油膜厚度呈现S型变化规律、油膜速度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大,油膜厚度变薄、油膜速度波动趋于稳定;供油量和供气压力都存在一个区间,在此区间内,管道内的油气环状流最为稳定。(3)开展了油气混合器的性能实验。实验采用出口管道环状流的上下油膜厚度比和环状流含油率来评价油气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并分析了供油量和供气压力对油气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油气润滑的润滑参数,能够显着地提高混合器混合后的环状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根据油气润滑的实际特点,设计了独特的油气环状流进口喷嘴,仿真分析了油气润滑的滚动轴承温度场,并将油气润滑下滚动轴承的热流耦合结果与传统油润滑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高转速工况下,与传统油润滑相比,使用油气润滑能极大地降低滚动轴承的最高温度。(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4-06-30)

王丽娜,丛芳,张桂荣[9](2014)在《FiltekZ 350流动纳米树脂与FujiⅨ玻璃离子治疗乳前牙环状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与FujiⅨ玻璃离子在乳前牙环状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乳前牙环状龋患儿(共216颗患牙),将所选患牙按就诊先后分为观察组(106颗),对照组(98颗),观察组采用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采用FujiⅨ玻璃离子充填修复,经过12个月观察,评价疗效。结果 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组治疗成功率与FujiⅨ玻璃离子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与FujiⅨ玻璃离子在乳前牙环状龋治疗中均能取得较好效果,治疗1年后疗效相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蔡阿利,孙启国,李志宏[10](2014)在《油气润滑系统中环状流流动均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孙立成提出的齐斯霍姆常数c的计算式,利用齐斯霍姆两相流压降计算方法得到了油气润滑工况下的水平管内油气环状流压降沿管路轴向分布的整体趋势;并利用Fluent仿真平台得到了油气环状流在不同工况下的压降和液膜沿管路轴向分布的均匀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降和液膜厚度的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有一定吻合度;随着气相速度的增大,压力降和液膜厚度的波动性越来越大,该结果为油气润滑运输中油液的预测及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4年04期)

环状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水环状流是一种低能耗的管道输送高黏度原油的方式,输送过程中会历经球阀,而球阀开闭动作会对环状流动产生影响。本文对阀门转动过程中环状流的变化状况进行研究,为研究阀芯转动对油水环状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供数据。采用CLSVOF模型与追踪油水界面,用滑移网格描述阀芯转动,并用标准湍流模型设置湍流,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阀芯转动过程中油水环状流的流动状态变化。结果表明,阀芯转动过程中,阀门内油水环状流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受阀门开启速度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状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郑功杭.部分填充环状泡沬金属的管内流动冷凝传热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江帆,岳鹏飞,黎斯杰,肖纳.油水环状流在转动阀门内的流动状况研究[J].流体机械.2017

[3].周策.基于LIF的竖直向下环状流液膜流动结构与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

[4].江帆,岳鹏飞,黎斯杰,肖纳.阀门内油水环状流的流动结构研究[C].第九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5].丁国玉.环状燃气管网非等温稳态流动计算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6

[6].王莹,孙启国,耿亚萌,陈东旭.油气润滑环状流在突缩管内的流动特性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4

[7].陈冲,高璞珍,谭思超,余志庭,陈先兵.竖直窄矩形通道内环状流的流动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5

[8].王跃飞.油气环状流流动和润滑性能的实验与仿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

[9].王丽娜,丛芳,张桂荣.FiltekZ350流动纳米树脂与FujiⅨ玻璃离子治疗乳前牙环状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

[10].蔡阿利,孙启国,李志宏.油气润滑系统中环状流流动均匀性研究[J].机械.2014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泥火山分布范围示意图差压传感器及二次仪表环状流动腐蚀破坏和Kwaaji拍摄到的流型,微通道直...理想稳定环状流动等拍摄到的空气一水两相流流...

标签:;  ;  ;  ;  ;  ;  ;  

环状流动论文_郑功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