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复康胶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囊,大肠癌,原发性,疗效,中医药,肿瘤,血管。
肠复康胶囊论文文献综述
杨彦[1](2017)在《基于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复方肠复康胶囊干预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复康胶囊对人结肠癌Lo Vo细胞裸鼠模型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Hedgehog-Gli1信号通路的干预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裸小鼠结肠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种植后第1周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5-FU(5-FU组)、肠复康胶囊低剂量及高剂量(肠复康胶囊低剂量组、肠复康胶囊高剂量组)、5-FU与肠复康胶囊联合应用(肠复康胶囊+5-FU组),每天1次,共用4周。种植后第5周末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体质量、抑瘤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li1、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FU组、肠复康胶囊低剂量组、肠复康胶囊高剂量组、肠复康胶囊+5-FU组抑瘤率分别为34.96%、27.97%、52.44%、58.74%,平均瘤体质量分别为(0.93±0.27)g、(1.03±0.29)g、(0.68±0.28)g、(0.59±0.2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复康胶囊低剂量组、肠复康胶囊高剂量组、肠复康胶囊+5-FU组小鼠MVD分别为(5.33±2.1)、(2.3±1.5)、(0.66±0.5),明显低于模型组与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达100.00%,腹膜转移率达91.66%,肝转移率75.00%,肺转移率为58.33%。而肠复康胶囊高剂量组及肠复康胶囊+5-FU组各脏器转移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5-FU组及肠复康胶囊高剂量组Gli1蛋白表达分别(0.660±0.155)、(0.632±0.147),VEGF蛋白表达分别为(1.011±0.481)、(0.981±0.509),与模型组相比,Gli1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复康胶囊对结肠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激活,下调VEGF表达而发挥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杨彦,刘碧清,杜秋霞[2](2005)在《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55例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应用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55例,并与应用5-氟尿嘧啶(5-FU)化疗的55例患者对照,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肠复康治疗组的患者有效率为21郾8%,高于对照组(18郾2%),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力指数(Farnofsky评分)及CD4、CD4/CD8亦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郾05),而对照组除CD4/CD8略有改善外,CD3、CD4较治疗前下降。2组肿瘤标记物CEA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郾05)。结论: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有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05年01期)
熊绍权,刘碧清,王柏丁,易雪冰[3](2003)在《肠复康胶囊治疗大肠癌临床疗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肠复康胶囊治疗大肠癌的疗效。方法 :12 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60人以肠复康治疗 ,对照组 60人采用 5Fu/CF方案化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近 (P >0 .0 5 ) ,有效率分别是 3 1 6%和 2 8 3 % ;治疗组症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 ,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两组CEA无明显差异 ,但均较治疗前低 (P <0 .0 5 )。结论 :肠复康胶囊治疗大肠癌疗效较好 ,并具有一定的抗转移复发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03年01期)
高峻岭[4](2002)在《肠复康胶囊治疗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肠复康胶囊治疗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1998年3月—2000年8月随机将110例大肠癌患者分为中药肠复康胶囊治疗组55例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组55例。 结果:肠复康治疗组的患者有效率为21.8%,高于对照组(18.2%),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力指数(Karnofsky评分)及CD_4、CD_4/CD_8亦明显升高,CD_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除CD_4/CD_8略有改善外,CD_3、CD_4较治疗前下降。 结论: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有良好疗效。(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2-05-01)
吴雪梅,姚德蛟[5](2001)在《肠复康胶囊治疗原发性中晚期大肠癌近期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 2 0例明确诊断为中晚期大肠癌的患者进行口服肠复康胶囊治疗。经 30天治疗后 ,2 0例中完全缓解 0例 ,部分缓解 9例 ,无变化 7例 ,恶化 4例 ;中医基本症状消失 2例 ,显效 9例 ,有效 5例 ,无效 4例 ;生活质量提高 10例 ,稳定 6例 ,降低 4例。提示肠复康胶囊能有效改善大肠癌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肠复康胶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应用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55例,并与应用5-氟尿嘧啶(5-FU)化疗的55例患者对照,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肠复康治疗组的患者有效率为21郾8%,高于对照组(18郾2%),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力指数(Farnofsky评分)及CD4、CD4/CD8亦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郾05),而对照组除CD4/CD8略有改善外,CD3、CD4较治疗前下降。2组肿瘤标记物CEA也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郾05)。结论: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有良好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复康胶囊论文参考文献
[1].杨彦.基于Hedgehog-Gli1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复方肠复康胶囊干预结肠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J].中医学报.2017
[2].杨彦,刘碧清,杜秋霞.肠复康胶囊治疗中晚期大肠癌5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
[3].熊绍权,刘碧清,王柏丁,易雪冰.肠复康胶囊治疗大肠癌临床疗效探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
[4].高峻岭.肠复康胶囊治疗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5].吴雪梅,姚德蛟.肠复康胶囊治疗原发性中晚期大肠癌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